靜氣,知足,幸福(深度美文)

什麼是幸福?

上網查閱,關於幸福的解釋舉不勝舉。

我認為的幸福就是暗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種愉悅感受。

幸福就是在你需要的時候,有人握著你的手說:“沒事,有我在。”

真正的幸福不是享受,

而是內心的清淨,和諧,安詳和自由。

相比幸福,金錢,地位,名利,在幸福面前都成了附屬品。

靜氣,知足,幸福(深度美文)

(圖為真實拍攝)

讓我想起了一些故事。

由於平日熱愛運動,所以早起跑步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每當經過家附近的包子鋪,總能在不經意間看到一些帶著安全帽的民工,他們坐在包子鋪的桌子旁,一邊大口吃著包子,一邊喝著免費粥,黝黑的臉上,寫著知足。

這種安靜,替代了我耳機裡最愛的音樂。

頓時,我放下了焦慮,開始了一天的美好。

可惜,這樣短暫的支撐,彷彿太過短暫,所以,隔幾天我還是會有莫名的孤獨與不安。

甚至,內心深處泛起波瀾。

然後,我將這一切歸於自己的修行不夠,吃的苦不夠。

身處充滿霓虹燈的鬧市,我應該提前學會在心中修籬種菊,試著建立一道屬於自己的防線。

但我以為的努力,有時候在一些意外到來之前,還是會功虧一簣。

靜氣,知足,幸福(深度美文)

(圖為真實拍攝)

所以,某種意義上,我需要找到一些支撐點,比如,民工臉上知足的微笑。

知足常樂,是通往幸福之門的通行證。

一次偶然,我翻看一位吃播達人的視頻,生長在大山的她,狼吞虎嚥的背後是簡單,隨和,知足常樂。

雖然明知道這種沉迷於看別人狂吃的行為有些不妥,但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看著她不斷咀嚼的蘋果肌,內心才慢慢產生一些踏實的趨勢。

不由自主中,我點擊了“關注”。

我想這大概源於她對幸福解讀之後的釋放吧。

她不會催吐,她不在意“三高”,她還是素顏,她像“大肚婆”…

她總勸別人好好吃飯。

她總嬉皮笑臉。

比起那些動不動就“舌苔厚”、“清肝明目”的市民,她更純粹,更讓人記得自己的初心。

這種幸福感,或許最抗壓。

靜氣,知足,幸福(深度美文)

(圖為真實拍攝)

我想她的好心態,應該不是讀了多少書練就出來的,而是一種滲透在骨子裡的家庭薰陶,比如尊老愛幼,比如樂善好施,比如知足常樂…

後來,我漸漸喜歡上了她這種“窮”卻“逍遙”的生活方式。

簡單中的知足最讓人舒服。

有時候,生活的真諦,並不僅僅是你憑藉自己的努力產生多少價值,還包括你決定用何種心態對待生活。

和朋友聊天,她訴說著自己的老公每天凌晨兩點還在電腦旁忙碌的場景。

不由分說,這大抵是一群人的代言。

忙碌到凌晨,已經成為常態。

看似已經學會了面對一切的本領,其實只有自己知道心底的脆弱與惶恐。

在心理學看來,這像一處死循環,它不停的驅使人們去努力,努力,再努力。

努力的背後,卻是在不停的透支健康與快樂。

漸漸的,幸福的閾值越來越高。

靜氣,知足,幸福(深度美文)

(圖為真實拍攝)

白巖松老師在《幸福了嗎》裡講過一段話,用來分享一下:

“這個時代催著人向前走,大家好像都有一個很物質的目標,但是問題就在於當你真的追到那一天的時候,你發現自己並不一定幸福。”

“上世紀的戰亂時代,諾大的中國,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而今日,諾大的中國,再難找到平靜的心靈,不平靜,就不會幸福,平靜才是當今真正的奢侈品。”

白老師,一個連傷疤都寫的如此惟妙惟肖的人,對幸福的概括,我是雙手贊同的。

某種意義上,平靜,像頻臨滅絕的稀有動物一樣,讓人害怕失去。

平靜,才有機會熬出幸福的人生。

電影《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裡,描繪了戰後日本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故事質樸又十足感人。

過去的生活雖然很簡陋,但是它透露出來的卻是那時街頭巷尾、鄰里相親那種甜蜜的溫馨。

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工作,他們依然保有對明天的希望和信念。

“明天、後天,就算是五十年後,夕陽也會一直這麼美。”

幸福有時候就是需要這樣一群平心靜氣知足常樂的人來詮釋,來烘托氛圍吧。

靜氣,知足,幸福(深度美文)

(圖為真實拍攝)

幸福,就是你耐心對待生活的樣子。

最後,你問我幸福是什麼,我不確定,我只知道認真的寫完這篇文章,大抵也是一種幸福吧。

當幸福來敲門,請張開雙臂!

靜氣,知足,幸福(深度美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