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浙江卫视新节目出现了这样一组画面,有没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这熟悉的一前一后座次。
这熟悉的宣读结果前缩小范围的“包袱”:
还有这熟悉的分屏幕镜头语言。
以及公布结果前,熟悉的大喘气。
我相信任何一个观众,也不会忘记这是哪部综艺里的经典玩法——《我是歌手》最为经典的一幕,中国版引进后被网友戏称为“洪涛秀”的宣布结果环节。
而目前这档节目,正是已经步入第三个年头、曾制造无数热搜的《我就是演员》第三季!今年,它们大改版了,名字也改了,叫《巅峰对决》。
改成什么样呢?改成了《我是歌手》的样子。
而且还有一些字幕运用的bug。比如在公布第五名的时候,字幕给到了即将公布的名次,但这一幕很容易让观众误解李冰冰就是“第五名”。
此时更准确地花字处理,应该是“即将公布本次竞演第五名。”(希望导演组能看到这个建议)
不仅结尾长得和《我是歌手》一个亚子,前面比赛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一季节目安排了8个演员同台竞技,两期为一轮,每两期累计投票,淘汰1名演员。
怎么样,是不是和歌手的赛制也很像,区别就只是一个7个人比赛,一个是8个人比赛。
再来看人员构成,每一位表演者配备了一名“学徒”,是否让你想到《我是歌手》里的音乐合伙人。
“像”是一回事,但必须要说,《演员》还是坚持了自己的一些核心东西。
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在严肃的竞技比赛之外,继续探讨关于“演技”的议题。(我们曾连续两年讨论过《演员的诞生》核新模式的问题,当时的结论就是,探讨演技及其背后哲学,才是这个节目的核心价值观)
在佟大为梁静的第一组表演结束后,引发了一场争议。面对姜思达“笑不出来”的批评,史航的观点是赞赏两位演员提出了一个命题:“跳出舒适圈”。
这一观点继续被姜思达探讨:如果跳出舒适圈不舒适了,还需要跳出舒适圈吗?
接着,节目对每个演员都采访了一遍——你觉得演员要不要跳出舒适圈。
而且还明确用字幕标注:赞同方。
还有不赞同方。
这是要变身辩论节目的节奏。
应该说,这样的节目是有它的诉求的。它有固定的节目赛制流程,但又不拘泥于流程,该展开讨论的就展开讨论。
从这一点看,这比唱歌节目一首歌一首歌的流程表演,多了很多看点,但更要的是多了内涵。
此外在投票评判也与《我是歌手》有很大不同。节目设计了“作品分”和“观众分”两种形式。作品分以打星的方式评级,折合为相应的个人票数。
这样一来,《巅峰对决》并不是一个“观众向”的比赛节目,它相当于是专业评价与观众评价并重的一个比赛氛围。
但相信很多观众,心里一定还是觉得膈应的。因为原本想舒服地看表演,却不得不深陷两个王牌IP之间再明显不过的“相似之处”。
怎么跳脱出这个“既视感”呢?
我认为眼光要放长远。就如同当年喜剧类节目爆红的时候,《欢乐喜剧人》也采用了和《我是歌手》一样的赛制模式。垂直类别的综艺开发总是伴随着玩法的摸索,其他类别的有益经验,就是新节目研发的创意来源。
类似,演员类节目,仍然在它的摸索期。目前,我们至少已经看到了以下几种公式:
演员+《Produce 101》=《演员的品格》
演员+《中国好声音》≈《演员的诞生》
演员+《X Factor》+《中国新歌声》≈《演员请就位》
演员+《幻乐之城》+《这就是街舞》≈《演技派》
当它们都不可避免地在尝试这种“演员+模式”的创新方案时,你应该已经知道——虽然限制引进的政策,一直在让中国综艺在努力,但这种垂直类别赛制互鉴,已经成了今年下半年密集出现的行业风气了。
这不,已经有消息传出,明年《歌手2020》也会开启“音乐+模式”的新改造。
媒玩正在参加#2019生机大会#,喜欢这篇文章请到主页为我投票哦
閱讀更多 媒玩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