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攻打北京,老百姓為何紛紛給八國聯軍搬梯子,還幫助洋人攻城呢?

歷史一書生


老百姓給八國聯軍搬梯子,還幫助洋人攻城?現在黑清朝都黑到這種地步了嗎?

真把八國聯軍當成解放者了?他們是侵略者啊,你們主次不分的嗎?

我知道,往上現在流傳著不少所謂當時的老照片,有著前面的一些場景。

比如這張,顯然就是在幫助八國聯軍搭梯子嘛。

但你們就能確定這是他們主動嗎?或者說這些人真的就是京城的普通老百姓?

我看未必吧!

且不說照片的來源真假,這些幫助八國聯軍的中國人,他們完全可能有著其他的原因,第一是被迫,這就好比抗日戰爭民夫給日軍修炮樓,挖戰壕,你能說他們是主動嗎?顯然不過是為了保命而已。

再者,我還可以懷疑他們是漢奸,他們拿了八國聯軍的好處,這種可能性也很大啊。反而是所謂的主動幫助八國聯軍,所謂的熱烈歡迎,沒有太多的依據。想想那是打仗啊,普通老百姓們個個躲還來不及,又怎麼會湊上去幫忙呢?不合情理。那些洋人可不是什麼好東西。

如果真是這樣,歷史上就不會出現那麼多抗擊外辱侵掠的例子了。晚清固然腐朽,但是還請各位正視歷史,不要被有心人帶節奏,單純的為了黑而黑。

當然了,在當時,大部分的民眾表現的麻木漠然,彷彿這場戰爭與自己無關,這倒是一個比較客觀的說法。

而之所以有這樣情況出現,是有著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點原因:在清朝愚民政策下,老百姓國和家的概念混淆不清。

自清代以前,我們國家發生的侵略行為全都是內部勢力間的角逐,外來國家根本沒機會也沒有實力來打中國。

自從漢代開始,中國在世界上各大帝國中都是頂尖的存在,就算是著名的羅馬帝國都不能和我們相比,百姓們生活在這樣強大的國家裡面,很難明白被外來勢力侵略是怎麼一回事。

在我們先前的朝代更替之中,百姓們也大都是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很多地區都位於戰區以外,這些民眾基本不會受到戰爭影響,只要自己在生活方面沒有壓力,外邊被誰統治根本不是他們關心的問題。

所以在八國聯軍進入北京以後,很多民眾依然保持著這樣的“慣性”,甚至比以前更加嚴重,清朝二百多年的奴化和愚弄,使得大部分百姓變得麻木,不知道抗爭。他們認為只要家不受影響就好,和國相關的事務根本不管自己的事。這種現象也是集權統治中很大的弊端之一,一般只有官員和君主才有國家意識,下層民眾只有小家意識,這正是政府一直推行的“愚民”政策所導致的惡果。

當然,歷史上也有過民族間的爭端,爆發出許許多多的熱血。比如崖山海戰,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

但這些大都有著特殊條件,比如崖山海戰那十萬軍民,其實大都是南宋的忠臣家眷,他們在於一個忠君的思想,皇帝都跳了,自然也就跟著跳了。而南明的抗爭,除了忠君以外,還因為清朝的剃髮易服政策,想改我漢族傳統和衣冠,自然會有反抗,這是千年傳承之必然。

但是八國聯軍過來,目標是慈禧,沒有太多針對老百姓;而且當時咱們老佛爺帶著光緒就跑了,領頭的都跑了,地下的老百姓更加不想去送死了。

第二點原因:對政府沒有好感。

民眾產生愛國之情需要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這個國家能給他們帶來很好的生活,讓他們在心理上對國家產生依賴,只有在這種情況之下,民眾才會有和國家生死與共的想法。可是整個清朝時期民眾的生活都不太理想,由於政權掌握在滿族手中,人數上佔據巨大的優勢的漢族長期以來受到“區別對待”。

等到了清末時期以後,國家的政權機構已經極其腐敗,這時候幾乎所有的民眾都沒法好好生活,百姓們對當權者怨聲四起,朝代交接的大趨勢已經基本形成,在這種政權下生活的人民是不可能對國家有好感的。

國不知有民,民怎會知有國呢?

他們沒有理由去賣命啊!

第三點原因:沒有反抗的能力。

在清朝兩百多年統治的過程之中,統治者對民眾採取知識和武力方面的雙重打壓,普通人家裡根本不允許保留武器(人民起義初期都是拿著樹枝和農具),其戰鬥力根本沒有辦法和拿著火槍的洋人對抗,雖然群眾們大多沒有什麼文化,但是他們也不會傻到去送死。

況且在聯軍侵入北京之後,統治者馬上採取了出逃活動,以慈禧為核心的出逃隊伍很快離開了京城,這種“榜樣”力量將民眾心中最後的抵抗慾望徹底磨滅,既然統治者都放棄了自己的權利,那麼底層民眾的反抗又是為了誰呢?

而且這時候的民眾大多都受到了政府的長期壓迫,他們心中早就積攢下來了很多怨氣,等他們看到原先欺負自己的政府被別人欺負之時,一些人心中甚至會產生一種滿足感,這種心理讓他們完全放棄了採取行動的想法。

綜上所述,民眾對侵略行為置若罔聞的核心因素還是意識不夠覺醒,所以後來的“五四”等運動才會針對民眾意識進行喚醒活動,這正是近代中國面臨的根本問題之一。

所以看了晚清那段歷史你就知道,愛國主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培養一個國家的凝聚力更是重中之重。


白話歷史君


給八國聯軍搬梯子?給八國聯軍帶路?給八國聯軍搬運軍火?這些都是真真實實的歷史,一點錯都沒有,為什麼會這樣做,您聽我下面細細分解。


對於現在的我們,都講究一個民族性,一個凝聚力,所謂國家就是我家的一個基本理念,但是在大清朝,廣大的老百姓卻沒有這方便的理念,或者說這個理念是新興的產物,在古代是沒有這種說法的,在帝都北京的老百姓對於八國聯軍打入北京的這事兒,普遍的是一個看熱鬧的心態,他們認為,八國聯軍光我屁事?那是皇帝惹著他們了,他們找皇帝報仇,所以八竿子也和我們沒任何關係,而且不但沒關係,我還要湊熱鬧,看看這洋鬼子和統治我們的滿清大佬們是如何火拼的,什麼叫民族?什麼凝聚力?對不起,不知道!我就知道老婆孩子熱炕頭,管好自己的家就完事了,其他的一律和我無關。


而且最神奇的是,朝廷遇到事兒了,讓我們老百姓無償的給捐銀子,他們好了從來也沒有想到過我們呀,這不八國聯軍打進來了,據圍觀的張大哥說,聯軍們和他家借梯子還給了租金??!這簡直是聞所未聞的事兒!所以我也要把我們家梯子租給聯軍用,而且還聽說隔壁的李大哥因為給洋人搬運東西,給了二兩銀子工錢,這外快真是太讚了,我明天一定得去尋麼尋麼,看看能不能撈點銀子。


這便是大清時代帝都吃瓜百姓的普遍心態,正所謂國不知有民,自然民不知有國了,那些所謂的國是那些滿清大老爺的國,和老百姓沒任何關係。這也是為什麼在洋人來了,老百姓積極的投入到幫工隊伍的主要原因了。很有意思的是,下面這組老照片,正是當年八國聯軍的隨軍記者拍攝的,照片內容就是清國老百姓“熱心腸”的場面。下面我發幾張,各位開開眼吧。

(此為大清百姓組成的運輸隊,中間是八國聯軍的洋人)

(此為圍觀的吃瓜群眾)

(此為當時借梯子給八國聯軍的大清百姓,當時場面太熱情了,一度場面失控)


老豬的碎碎念


八國聯軍侵華,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極大的恥辱。4億國人被區區的2萬外國侵略者所侮辱,滿清當權者更是無恥的棄皇城而逃。緊接著皇室貴族、滿清大兵、義和團紛紛作鳥獸散,留下了一群目光呆滯穿著長袍的滿清百姓。

於是,奇怪的現象出現了,這些沒有四散的老百姓並沒有拼死抵抗,反而是成了八國聯軍的帶路黨、運糧隊。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當聯軍燒殺搶掠之後,居然還有清朝官員當面送上錦旗,以示感謝。

好多人疑問接踵而至,為什麼呀?他們不愛國嗎?是漢奸嗎?其實都不是,請往下看。

慈禧的“硬氣”,直接造成了八國聯軍的侵華,當時慈禧想要廢掉光緒皇帝,而列國使館紛紛反對,慈禧覺得洋鬼子太囂張,敢幹涉本太后內政,於是慈禧決定要教訓一下洋鬼子,為此還殺了幾個主張議和的官員,此時的慈禧確實有“骨氣”聖旨中說:“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便氣勢洶洶的向11國宣戰。

結果清軍2個月硬是沒有攻下一個使館,最後還被聯軍達到北京。慈禧“硬氣”全無,只好化妝一番帶領光緒倉皇出逃。後來驚慌失措的來了一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瞬間有“硬氣”的老佛爺變成了無恥的潑婦,如此的滿清當權者,如何讓人們為你拼死抵抗。

首先,滿清末期最根本的問題是種族矛盾,即中國人與滿清韃虜的種族矛盾,表現在直觀上是中國百姓與滿清貴族的矛盾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看看清政府的喊出的話:“寧與友邦,不予家奴”“漢人興,滿清亡”等等。

此時的百姓已被征服,滿清是以殖民者的心態來統治的,殺到你臣服。孫中山喊出百姓的心聲“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這就是當時國人的心願。當八國聯軍打到北京,此時的老百姓應是最高興的,巴不得推翻滿清統治。

其次,滿清末期,清王朝與老百姓之間的關係是“國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國”。這種關係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就已充分體現出來了。英法聯軍與清軍大戰,圍觀的數萬百姓是處在默然的觀戰狀態。而在清軍敗退時,百姓甚至還接連發出噓聲。

當時滿清政府處於水深火熱當中,天下的老百姓更已是民不聊生了。因此很多百姓對滿清根本沒有任何的感情而言,更多是期待著能改朝換代,為了餬口、好奇或者順手牽羊等等目的,就有了為八國聯軍運梯子,送武器的情形。

最後,當時老百姓找不到拼死保衛滿清的堅強理由。孫中山先生說“驅逐韃虜”,滿清政府是老百姓要驅逐的對象,滿清上至皇室下至旗人,都跑的一個不剩,你要一個漢人在那拼死保衛滿清的國家,這顯然不現實。你在此時和食不果腹的老百姓談什麼國家觀念,什麼愛國情懷,明顯是在扯淡。

老百姓只知道這是滿清的政府、滿清的國家,你逃跑的時候也沒喊我呀,抵抗的事與我無關。八國聯軍打的是你滿清,你們要我去當炮灰,我不傻。滿清從來不把老百姓當人看待,因此,國不知有民,則民不知有國。當年八國聯軍一路長驅直入,從大沽炮臺一路溜達到京城,老百姓袖手旁觀或是幫忙。你能說他們是漢奸?沒有出賣漢民族。你能說他們賣國?對不起,滿清國我不想要。你能說他們麻木?他們確實已被整麻木。請不要用當今的眼光去衡量他們,他們到不了你的高度。

當然,看熱鬧的不止老百姓,義和團也是吃瓜群眾之一。

八國聯軍在進攻天津時,直隸提督聶士成向義和團求援。而義和團卻眼睜睜的看著清軍與洋人肉搏。在清軍敗退後,天津義和團第一個先跑。不但如此,義和團還趁火打劫清軍,原因是為了報與聶士成的仇。聶士成在聽聞全家被義和團抄了時,平靜的戰至全身破碎而亡。義和團恨不但洋人,更恨滿清政府。


野史也是史


八國聯軍侵華,從天津進攻北京首都。清政府無力抵抗,慈禧太后帶頭逃跑。清政府一向實行愚民政策,面對突如其來的洋人,底層老百姓反而覺得奇怪。據說,八國聯軍進城的時候,老百姓在城外圍觀,好像跟自己沒有一點關係是的。國人為何如此冷漠,其實都是當時的社會背景造成的“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當時的老百姓,毫無國家概念,所以才出現圍觀,搬梯子的情況。

我從網上也蒐集了幾張八國聯軍侵華時期的老照片,照片當中出現了老百姓為八國聯軍扶梯子,有的人還站在城牆上拉他們上去。看了這種照片,大夥兒有何感想?其實,當時老百姓都是被迫給八國聯軍搬梯子,非自願。你想想,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面對於全副武裝的八國聯軍,他們難不成,用肉搏抵抗八國聯軍。反正我是很同情那些老百姓的,連政府首腦慈禧都逃跑了,把爛攤子甩給窮苦老百姓,合理嗎?其實,當時的老百姓都很單純,絕非主動幫忙,而是被迫才這麼做的。

在八國聯軍進入北京以後,據說有官員給八國聯軍送錦旗。一幅錦旗上面寫了四個大字“祝效華封”意思是“祝多壽多福多男”。另外一副上面寫著“萬國鹹喜”,意思是“世界共享大和諧”。如果,我沒有猜錯,在當時很多老百姓巴不得清朝滅亡,就等著有人來解救他們了。

說實在的,發生戰爭老百姓最遭罪。統治者早早的跑了,留下手無寸鐵的老百姓。當帝國主義進城以後,老百姓有兩個選擇,第一:攜帶家人逃跑,第二:苟且偷生。在那種信息封閉的社會,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八國聯軍打到了北京城,跑都來不及。當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城以後,他們要求城裡面的老百姓幫忙搬梯子。面對這種情況,老百姓要麼抵抗,要麼配合。為了活命,老百姓不得不去幫忙搬梯子,甚至被強迫一起攻城,其目的都是為了保命。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都是被迫的,誰願意那樣子呢?老百姓思想都很單純,他們只想好好生活而已,並非干涉政治。


謀士說


其實,不單是八國聯軍,鴉片戰爭時期,老百姓就幫洋人打大清了。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老百姓更是與英法聯軍一起搶劫圓明園。這就是典型的國與民不同道。



因為,當時的老百姓幾乎沒有國家的概念。國那是皇帝家的,而我自己日子過得這麼苦,乾點什麼事情都要受官員的盤剝。現在有洋人願意給現錢僱我去趕車,那就比官軍不僅不給錢還任意打罵人要好得多了。

於是,有了兩次鴉片戰爭的經驗,京郊的老百姓們一看這麼多洋大爺願意出錢僱自己,樂得推著小車,帶著乾糧就來了。以八國聯軍的心態是趕緊去,去晚了就沒有了。而老百姓的心態也是趕緊去,跟著洋大爺有肉吃。



中國人第一次有民族國家的概念,有同仇敵愾不做亡國奴的決心,其實是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因為那個時候的中國經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和接受西方民族國家概念之後,產生了對於中華民族的認同。



然而,這事放到大清,老百姓根本沒這個概念。洋人打北京,老百姓唯恐天下不亂,趁機佔便宜,反正北京不是我們家的,是皇上他們家的,現在皇上跑了,我們也能跟著分杯羹。所以,他們不僅給八國聯軍推車,造梯子,還跑到圓明園去大肆打劫。洋人們要圓明園裡的石頭做什麼,都被京郊百姓給搶走了。


傅斯鴻


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

據說,小道消息不必較真哈,當年慈禧太后對八國宣戰後,有好事者想琢磨下民心是否可用,於是在京城街頭隨機攔住一普通老百姓做採訪

問道,大兄弟,朝廷要打仗了,你有十萬兩銀子會不會捐啊?大兄弟回答,當然會捐呀,能幫上老佛爺忙,是俺們榮幸。好事者接著問道,大兄弟,那朝廷要徵用你家百畝良田,你會同意嗎?大兄弟回答,當然同意,朝廷能用俺們家地,那是祖墳冒青煙啊

好事者看到大兄弟一直往前走,感覺奇怪,又問,你這麼急,幹嘛去?大兄弟不耐煩的說,前面洋大人招工搬貨,俺們就兩把子力氣了,抓緊報個名去,家裡娃還餓著呢……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下苦清久矣

兩百多年下來,又是留頭不留髮,又是跑馬圈地,還有什麼文字獄,一次丁戊奇荒,餓死一千萬。到八國聯軍那會,老百姓已被壓榨的厲害,對朝廷失望透頂,就剩兩把子力氣了,這強盜來了,竟然還能是條活路

如此情況,又能對老百姓奢求多少呢?

八國聯軍攻克天津後,八月初出發,兩萬人馬不到,八月十四日就佔領了北京城,總共用時十天……據說,沿途抵抗清兵有二十萬,裝備不次!唉,這二十萬兵馬,也就四川總督李秉衡家親兵打了幾場杖,剩下的槍聲一響,如鳥獸散,總督也無奈,自殺了事

這兵也是徵召的老百姓!

孟子說,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吃喝不愁,老婆孩子熱炕頭,如果大清百姓都是這樣的生活狀態,別說幫強盜搬梯子運物資了,誰又會放強盜進來呢?聯軍入侵,那還不往死裡打麼!

然而,清廷統治者,看不到這一點。他們總認為除了自己,都是連包衣都算不上的奴才,玩什麼“寧贈友邦不予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自作自受,只可惜我中華百年屈辱,強盜畢竟是強盜

願我國人人人如龍


靈石蘊珠寶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首先,這是事實,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時,不少百姓為其帶路,還有人推著獨輪車幫侵略者搬運贓物。不排除被逼迫的可能,但是最關鍵的是,當時國家概念太淡薄。

還是那句話,那個時代忠君就是愛國,那個時代不是有國才有家,是有家才有國。

在老百姓眼裡,大清朝是愛新覺羅家的,是那幫官老爺的,和我有什麼關係?

在那個年代,幅員一千多萬公里的國土是皇家的,是大小官員,是各個大家族的。小老百姓有的不過是破磚爛瓦。清政府對於他們來說不過就是一個剝削者,一個對他們敲骨吸髓的機構。老百姓對大清的恨要遠遠高於外來侵略者。起碼那些侵略者搬的是清朝的東西,沒搬我家的東西。

幫他們乾乾活還能有錢掙,當然許多人去了。

大清與讀書人共天下。在當時,這天下事皇室和讀書人的,不是那些小老百姓的。

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又怎麼能長久呢?


守仁讀仁


如果一個政權只為少數人謀利益,於大多數人生死而不顧,那這樣的政權在少數人心裡就是傀儡,任其擺佈,在大多數人的心裡就是死敵,欲其推翻。

人的信仰,除去政治家的豪言壯語之外,其實是很渺小的,只要隨欲就會而安。吃飽穿暖就會心安理得。至於發展,是在大環境影響下的發展而發展,如果連最基本條件的保障都滿足不了,那麼人們的怨恨就會埋藏在心裡,就會等待時機而發洩,等待時機而寄託,時間越長,積怨就會越多。

不難看出,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是當時政權的最沒落時期,老百姓對政權的憤恨已經到了高峰,他們把發洩自己的憤恨都寄託於八國聯軍身上,是八國聯軍做了他們想做而沒有敢做的事情。於是他們便紛紛成了八國聯軍的幫兇,其實這是當時情況下一個國家的悲哀,也是一個民族的悲哀,

但他完完全全的暴露出了一個家天下政權的悲哀,於是,便出現了新文化運動。

這說明一個很淺顯的哲理,一個不為大多數人謀利益的集團或政權,是得不到人民擁護的,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崩潰。


崑崙道人


首先,八國聯軍侵華攻打北京,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恥辱,八國聯軍侵華給當時的老百姓帶來了沉重的災難,讓清王朝的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國家不斷的簽署不公平的條約,國庫空虛,國土流失,導致國家的安危岌岌可危,後面由清王朝到抗日戰爭結束的近一百年裡一直處於戰火之中。

但是當八國聯軍侵華攻打北京時,老百姓卻做出了給八國聯軍搬梯子,更過分的是,還幫助洋人攻城更加讓人難以理解的事,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從當時慈禧太后的以一系列做法分析,因為慈禧太后那時候想要廢除光緒皇帝,遭到了很多國外大使館大使的反對,慈禧太后認為洋人過於干涉她處理內政,威脅到了自己在清王朝的統治,所以在一氣之下把主張和平的大臣通通殺了,並向世界挑起了戰爭,隨後八國聯軍很快就打到了北京城,佔領了北京。而慈禧太后隨之帶著光緒皇帝倉皇而逃,最終向洋人認罪,不但簽署了不公平的條約,賠款,割讓土地。還說出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如此恥辱的話。

從當時的國民情況來講,老百姓做出給八國聯軍搬梯子,還幫助洋人攻城。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落後,“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老百姓根本不瞭解什麼是家仇國恨。對於老百姓來講,他們分不清誰好誰壞,老百姓在乎的是誰能給他們帶來想要的東西才是最主要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八國聯軍侵華沒有侵犯他們的利益。有一句中國古話說的一點沒錯,“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若君不君,則臣不臣”。所以說,這也就是為什麼八國聯軍侵華攻打北京的時候,不但對侵略者無動於衷,不作出反抗,而且還幫助八國聯軍的原因之一。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老百姓對滿清政府沒有一點好感,因為滿清政府統治者無能,政府腐敗,對內壓榨百姓嚴重,對外低眉順眼。被清政府所壓迫的老百姓們,他們更希望能改朝換代,唯恐天下不亂,心裡想的反正北京又不是他們的,是皇帝的,清政府的敗退,他們還能從中佔便宜。

所以,綜上所述,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紛紛給八國聯軍搬梯子,還幫助洋人攻城的原因所在了。


四十五度軍報


我沒經歷過那個年代,不能信口雌黃,胡說八道,不要看了些文獻資料,就認為自己理解的那個時代就是正確的,就認為自己讀懂了人們當時的心情!從古至今,人民永遠守著一個法條,那就是(官逼民反)

但,有一個永遠不變的真理,那就是,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還是將來,永遠記著,欺騙人民的信任,誰都救不了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