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攻打北京,老百姓为何纷纷给八国联军搬梯子,还帮助洋人攻城呢?

历史一书生


老百姓给八国联军搬梯子,还帮助洋人攻城?现在黑清朝都黑到这种地步了吗?

真把八国联军当成解放者了?他们是侵略者啊,你们主次不分的吗?

我知道,往上现在流传着不少所谓当时的老照片,有着前面的一些场景。

比如这张,显然就是在帮助八国联军搭梯子嘛。

但你们就能确定这是他们主动吗?或者说这些人真的就是京城的普通老百姓?

我看未必吧!

且不说照片的来源真假,这些帮助八国联军的中国人,他们完全可能有着其他的原因,第一是被迫,这就好比抗日战争民夫给日军修炮楼,挖战壕,你能说他们是主动吗?显然不过是为了保命而已。

再者,我还可以怀疑他们是汉奸,他们拿了八国联军的好处,这种可能性也很大啊。反而是所谓的主动帮助八国联军,所谓的热烈欢迎,没有太多的依据。想想那是打仗啊,普通老百姓们个个躲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凑上去帮忙呢?不合情理。那些洋人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如果真是这样,历史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多抗击外辱侵掠的例子了。晚清固然腐朽,但是还请各位正视历史,不要被有心人带节奏,单纯的为了黑而黑。

当然了,在当时,大部分的民众表现的麻木漠然,仿佛这场战争与自己无关,这倒是一个比较客观的说法。

而之所以有这样情况出现,是有着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点原因:在清朝愚民政策下,老百姓国和家的概念混淆不清。

自清代以前,我们国家发生的侵略行为全都是内部势力间的角逐,外来国家根本没机会也没有实力来打中国。

自从汉代开始,中国在世界上各大帝国中都是顶尖的存在,就算是著名的罗马帝国都不能和我们相比,百姓们生活在这样强大的国家里面,很难明白被外来势力侵略是怎么一回事。

在我们先前的朝代更替之中,百姓们也大都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很多地区都位于战区以外,这些民众基本不会受到战争影响,只要自己在生活方面没有压力,外边被谁统治根本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

所以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以后,很多民众依然保持着这样的“惯性”,甚至比以前更加严重,清朝二百多年的奴化和愚弄,使得大部分百姓变得麻木,不知道抗争。他们认为只要家不受影响就好,和国相关的事务根本不管自己的事。这种现象也是集权统治中很大的弊端之一,一般只有官员和君主才有国家意识,下层民众只有小家意识,这正是政府一直推行的“愚民”政策所导致的恶果。

当然,历史上也有过民族间的争端,爆发出许许多多的热血。比如崖山海战,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

但这些大都有着特殊条件,比如崖山海战那十万军民,其实大都是南宋的忠臣家眷,他们在于一个忠君的思想,皇帝都跳了,自然也就跟着跳了。而南明的抗争,除了忠君以外,还因为清朝的剃发易服政策,想改我汉族传统和衣冠,自然会有反抗,这是千年传承之必然。

但是八国联军过来,目标是慈禧,没有太多针对老百姓;而且当时咱们老佛爷带着光绪就跑了,领头的都跑了,地下的老百姓更加不想去送死了。

第二点原因:对政府没有好感。

民众产生爱国之情需要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这个国家能给他们带来很好的生活,让他们在心理上对国家产生依赖,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民众才会有和国家生死与共的想法。可是整个清朝时期民众的生活都不太理想,由于政权掌握在满族手中,人数上占据巨大的优势的汉族长期以来受到“区别对待”。

等到了清末时期以后,国家的政权机构已经极其腐败,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民众都没法好好生活,百姓们对当权者怨声四起,朝代交接的大趋势已经基本形成,在这种政权下生活的人民是不可能对国家有好感的。

国不知有民,民怎会知有国呢?

他们没有理由去卖命啊!

第三点原因:没有反抗的能力。

在清朝两百多年统治的过程之中,统治者对民众采取知识和武力方面的双重打压,普通人家里根本不允许保留武器(人民起义初期都是拿着树枝和农具),其战斗力根本没有办法和拿着火枪的洋人对抗,虽然群众们大多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们也不会傻到去送死。

况且在联军侵入北京之后,统治者马上采取了出逃活动,以慈禧为核心的出逃队伍很快离开了京城,这种“榜样”力量将民众心中最后的抵抗欲望彻底磨灭,既然统治者都放弃了自己的权利,那么底层民众的反抗又是为了谁呢?

而且这时候的民众大多都受到了政府的长期压迫,他们心中早就积攒下来了很多怨气,等他们看到原先欺负自己的政府被别人欺负之时,一些人心中甚至会产生一种满足感,这种心理让他们完全放弃了采取行动的想法。

综上所述,民众对侵略行为置若罔闻的核心因素还是意识不够觉醒,所以后来的“五四”等运动才会针对民众意识进行唤醒活动,这正是近代中国面临的根本问题之一。

所以看了晚清那段历史你就知道,爱国主义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培养一个国家的凝聚力更是重中之重。


白话历史君


给八国联军搬梯子?给八国联军带路?给八国联军搬运军火?这些都是真真实实的历史,一点错都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做,您听我下面细细分解。


对于现在的我们,都讲究一个民族性,一个凝聚力,所谓国家就是我家的一个基本理念,但是在大清朝,广大的老百姓却没有这方便的理念,或者说这个理念是新兴的产物,在古代是没有这种说法的,在帝都北京的老百姓对于八国联军打入北京的这事儿,普遍的是一个看热闹的心态,他们认为,八国联军光我屁事?那是皇帝惹着他们了,他们找皇帝报仇,所以八竿子也和我们没任何关系,而且不但没关系,我还要凑热闹,看看这洋鬼子和统治我们的满清大佬们是如何火拼的,什么叫民族?什么凝聚力?对不起,不知道!我就知道老婆孩子热炕头,管好自己的家就完事了,其他的一律和我无关。


而且最神奇的是,朝廷遇到事儿了,让我们老百姓无偿的给捐银子,他们好了从来也没有想到过我们呀,这不八国联军打进来了,据围观的张大哥说,联军们和他家借梯子还给了租金??!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事儿!所以我也要把我们家梯子租给联军用,而且还听说隔壁的李大哥因为给洋人搬运东西,给了二两银子工钱,这外快真是太赞了,我明天一定得去寻么寻么,看看能不能捞点银子。


这便是大清时代帝都吃瓜百姓的普遍心态,正所谓国不知有民,自然民不知有国了,那些所谓的国是那些满清大老爷的国,和老百姓没任何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在洋人来了,老百姓积极的投入到帮工队伍的主要原因了。很有意思的是,下面这组老照片,正是当年八国联军的随军记者拍摄的,照片内容就是清国老百姓“热心肠”的场面。下面我发几张,各位开开眼吧。

(此为大清百姓组成的运输队,中间是八国联军的洋人)

(此为围观的吃瓜群众)

(此为当时借梯子给八国联军的大清百姓,当时场面太热情了,一度场面失控)


老猪的碎碎念


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极大的耻辱。4亿国人被区区的2万外国侵略者所侮辱,满清当权者更是无耻的弃皇城而逃。紧接着皇室贵族、满清大兵、义和团纷纷作鸟兽散,留下了一群目光呆滞穿着长袍的满清百姓。

于是,奇怪的现象出现了,这些没有四散的老百姓并没有拼死抵抗,反而是成了八国联军的带路党、运粮队。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联军烧杀抢掠之后,居然还有清朝官员当面送上锦旗,以示感谢。

好多人疑问接踵而至,为什么呀?他们不爱国吗?是汉奸吗?其实都不是,请往下看。

慈禧的“硬气”,直接造成了八国联军的侵华,当时慈禧想要废掉光绪皇帝,而列国使馆纷纷反对,慈禧觉得洋鬼子太嚣张,敢干涉本太后内政,于是慈禧决定要教训一下洋鬼子,为此还杀了几个主张议和的官员,此时的慈禧确实有“骨气”圣旨中说:“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便气势汹汹的向11国宣战。

结果清军2个月硬是没有攻下一个使馆,最后还被联军达到北京。慈禧“硬气”全无,只好化妆一番带领光绪仓皇出逃。后来惊慌失措的来了一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瞬间有“硬气”的老佛爷变成了无耻的泼妇,如此的满清当权者,如何让人们为你拼死抵抗。

首先,满清末期最根本的问题是种族矛盾,即中国人与满清鞑虏的种族矛盾,表现在直观上是中国百姓与满清贵族的矛盾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看看清政府的喊出的话:“宁与友邦,不予家奴”“汉人兴,满清亡”等等。

此时的百姓已被征服,满清是以殖民者的心态来统治的,杀到你臣服。孙中山喊出百姓的心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就是当时国人的心愿。当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此时的老百姓应是最高兴的,巴不得推翻满清统治。

其次,满清末期,清王朝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是“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这种关系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就已充分体现出来了。英法联军与清军大战,围观的数万百姓是处在默然的观战状态。而在清军败退时,百姓甚至还接连发出嘘声。

当时满清政府处于水深火热当中,天下的老百姓更已是民不聊生了。因此很多百姓对满清根本没有任何的感情而言,更多是期待着能改朝换代,为了糊口、好奇或者顺手牵羊等等目的,就有了为八国联军运梯子,送武器的情形。

最后,当时老百姓找不到拼死保卫满清的坚强理由。孙中山先生说“驱逐鞑虏”,满清政府是老百姓要驱逐的对象,满清上至皇室下至旗人,都跑的一个不剩,你要一个汉人在那拼死保卫满清的国家,这显然不现实。你在此时和食不果腹的老百姓谈什么国家观念,什么爱国情怀,明显是在扯淡。

老百姓只知道这是满清的政府、满清的国家,你逃跑的时候也没喊我呀,抵抗的事与我无关。八国联军打的是你满清,你们要我去当炮灰,我不傻。满清从来不把老百姓当人看待,因此,国不知有民,则民不知有国。当年八国联军一路长驱直入,从大沽炮台一路溜达到京城,老百姓袖手旁观或是帮忙。你能说他们是汉奸?没有出卖汉民族。你能说他们卖国?对不起,满清国我不想要。你能说他们麻木?他们确实已被整麻木。请不要用当今的眼光去衡量他们,他们到不了你的高度。

当然,看热闹的不止老百姓,义和团也是吃瓜群众之一。

八国联军在进攻天津时,直隶提督聂士成向义和团求援。而义和团却眼睁睁的看着清军与洋人肉搏。在清军败退后,天津义和团第一个先跑。不但如此,义和团还趁火打劫清军,原因是为了报与聂士成的仇。聂士成在听闻全家被义和团抄了时,平静的战至全身破碎而亡。义和团恨不但洋人,更恨满清政府。


野史也是史


八国联军侵华,从天津进攻北京首都。清政府无力抵抗,慈禧太后带头逃跑。清政府一向实行愚民政策,面对突如其来的洋人,底层老百姓反而觉得奇怪。据说,八国联军进城的时候,老百姓在城外围观,好像跟自己没有一点关系是的。国人为何如此冷漠,其实都是当时的社会背景造成的“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当时的老百姓,毫无国家概念,所以才出现围观,搬梯子的情况。

我从网上也搜集了几张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老照片,照片当中出现了老百姓为八国联军扶梯子,有的人还站在城墙上拉他们上去。看了这种照片,大伙儿有何感想?其实,当时老百姓都是被迫给八国联军搬梯子,非自愿。你想想,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面对于全副武装的八国联军,他们难不成,用肉搏抵抗八国联军。反正我是很同情那些老百姓的,连政府首脑慈禧都逃跑了,把烂摊子甩给穷苦老百姓,合理吗?其实,当时的老百姓都很单纯,绝非主动帮忙,而是被迫才这么做的。

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以后,据说有官员给八国联军送锦旗。一幅锦旗上面写了四个大字“祝效华封”意思是“祝多寿多福多男”。另外一副上面写着“万国咸喜”,意思是“世界共享大和谐”。如果,我没有猜错,在当时很多老百姓巴不得清朝灭亡,就等着有人来解救他们了。

说实在的,发生战争老百姓最遭罪。统治者早早的跑了,留下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当帝国主义进城以后,老百姓有两个选择,第一:携带家人逃跑,第二:苟且偷生。在那种信息封闭的社会,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八国联军打到了北京城,跑都来不及。当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以后,他们要求城里面的老百姓帮忙搬梯子。面对这种情况,老百姓要么抵抗,要么配合。为了活命,老百姓不得不去帮忙搬梯子,甚至被强迫一起攻城,其目的都是为了保命。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都是被迫的,谁愿意那样子呢?老百姓思想都很单纯,他们只想好好生活而已,并非干涉政治。


谋士说


其实,不单是八国联军,鸦片战争时期,老百姓就帮洋人打大清了。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老百姓更是与英法联军一起抢劫圆明园。这就是典型的国与民不同道。



因为,当时的老百姓几乎没有国家的概念。国那是皇帝家的,而我自己日子过得这么苦,干点什么事情都要受官员的盘剥。现在有洋人愿意给现钱雇我去赶车,那就比官军不仅不给钱还任意打骂人要好得多了。

于是,有了两次鸦片战争的经验,京郊的老百姓们一看这么多洋大爷愿意出钱雇自己,乐得推着小车,带着干粮就来了。以八国联军的心态是赶紧去,去晚了就没有了。而老百姓的心态也是赶紧去,跟着洋大爷有肉吃。



中国人第一次有民族国家的概念,有同仇敌忾不做亡国奴的决心,其实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和接受西方民族国家概念之后,产生了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



然而,这事放到大清,老百姓根本没这个概念。洋人打北京,老百姓唯恐天下不乱,趁机占便宜,反正北京不是我们家的,是皇上他们家的,现在皇上跑了,我们也能跟着分杯羹。所以,他们不仅给八国联军推车,造梯子,还跑到圆明园去大肆打劫。洋人们要圆明园里的石头做什么,都被京郊百姓给抢走了。


傅斯鸿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据说,小道消息不必较真哈,当年慈禧太后对八国宣战后,有好事者想琢磨下民心是否可用,于是在京城街头随机拦住一普通老百姓做采访

问道,大兄弟,朝廷要打仗了,你有十万两银子会不会捐啊?大兄弟回答,当然会捐呀,能帮上老佛爷忙,是俺们荣幸。好事者接着问道,大兄弟,那朝廷要征用你家百亩良田,你会同意吗?大兄弟回答,当然同意,朝廷能用俺们家地,那是祖坟冒青烟啊

好事者看到大兄弟一直往前走,感觉奇怪,又问,你这么急,干嘛去?大兄弟不耐烦的说,前面洋大人招工搬货,俺们就两把子力气了,抓紧报个名去,家里娃还饿着呢……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下苦清久矣

两百多年下来,又是留头不留发,又是跑马圈地,还有什么文字狱,一次丁戊奇荒,饿死一千万。到八国联军那会,老百姓已被压榨的厉害,对朝廷失望透顶,就剩两把子力气了,这强盗来了,竟然还能是条活路

如此情况,又能对老百姓奢求多少呢?

八国联军攻克天津后,八月初出发,两万人马不到,八月十四日就占领了北京城,总共用时十天……据说,沿途抵抗清兵有二十万,装备不次!唉,这二十万兵马,也就四川总督李秉衡家亲兵打了几场杖,剩下的枪声一响,如鸟兽散,总督也无奈,自杀了事

这兵也是征召的老百姓!

孟子说,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吃喝不愁,老婆孩子热炕头,如果大清百姓都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别说帮强盗搬梯子运物资了,谁又会放强盗进来呢?联军入侵,那还不往死里打么!

然而,清廷统治者,看不到这一点。他们总认为除了自己,都是连包衣都算不上的奴才,玩什么“宁赠友邦不予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自作自受,只可惜我中华百年屈辱,强盗毕竟是强盗

愿我国人人人如龙


灵石蕴珠宝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首先,这是事实,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时,不少百姓为其带路,还有人推着独轮车帮侵略者搬运赃物。不排除被逼迫的可能,但是最关键的是,当时国家概念太淡薄。

还是那句话,那个时代忠君就是爱国,那个时代不是有国才有家,是有家才有国。

在老百姓眼里,大清朝是爱新觉罗家的,是那帮官老爷的,和我有什么关系?

在那个年代,幅员一千多万公里的国土是皇家的,是大小官员,是各个大家族的。小老百姓有的不过是破砖烂瓦。清政府对于他们来说不过就是一个剥削者,一个对他们敲骨吸髓的机构。老百姓对大清的恨要远远高于外来侵略者。起码那些侵略者搬的是清朝的东西,没搬我家的东西。

帮他们干干活还能有钱挣,当然许多人去了。

大清与读书人共天下。在当时,这天下事皇室和读书人的,不是那些小老百姓的。

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又怎么能长久呢?


守仁读仁


如果一个政权只为少数人谋利益,于大多数人生死而不顾,那这样的政权在少数人心里就是傀儡,任其摆布,在大多数人的心里就是死敌,欲其推翻。

人的信仰,除去政治家的豪言壮语之外,其实是很渺小的,只要随欲就会而安。吃饱穿暖就会心安理得。至于发展,是在大环境影响下的发展而发展,如果连最基本条件的保障都满足不了,那么人们的怨恨就会埋藏在心里,就会等待时机而发泄,等待时机而寄托,时间越长,积怨就会越多。

不难看出,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是当时政权的最没落时期,老百姓对政权的愤恨已经到了高峰,他们把发泄自己的愤恨都寄托于八国联军身上,是八国联军做了他们想做而没有敢做的事情。于是他们便纷纷成了八国联军的帮凶,其实这是当时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悲哀,也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但他完完全全的暴露出了一个家天下政权的悲哀,于是,便出现了新文化运动。

这说明一个很浅显的哲理,一个不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集团或政权,是得不到人民拥护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崩溃。


昆仑道人


首先,八国联军侵华攻打北京,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耻辱,八国联军侵华给当时的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让清王朝的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家不断的签署不公平的条约,国库空虚,国土流失,导致国家的安危岌岌可危,后面由清王朝到抗日战争结束的近一百年里一直处于战火之中。

但是当八国联军侵华攻打北京时,老百姓却做出了给八国联军搬梯子,更过分的是,还帮助洋人攻城更加让人难以理解的事,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从当时慈禧太后的以一系列做法分析,因为慈禧太后那时候想要废除光绪皇帝,遭到了很多国外大使馆大使的反对,慈禧太后认为洋人过于干涉她处理内政,威胁到了自己在清王朝的统治,所以在一气之下把主张和平的大臣通通杀了,并向世界挑起了战争,随后八国联军很快就打到了北京城,占领了北京。而慈禧太后随之带着光绪皇帝仓皇而逃,最终向洋人认罪,不但签署了不公平的条约,赔款,割让土地。还说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如此耻辱的话。

从当时的国民情况来讲,老百姓做出给八国联军搬梯子,还帮助洋人攻城。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落后,“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老百姓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家仇国恨。对于老百姓来讲,他们分不清谁好谁坏,老百姓在乎的是谁能给他们带来想要的东西才是最主要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八国联军侵华没有侵犯他们的利益。有一句中国古话说的一点没错,“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若君不君,则臣不臣”。所以说,这也就是为什么八国联军侵华攻打北京的时候,不但对侵略者无动于衷,不作出反抗,而且还帮助八国联军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老百姓对满清政府没有一点好感,因为满清政府统治者无能,政府腐败,对内压榨百姓严重,对外低眉顺眼。被清政府所压迫的老百姓们,他们更希望能改朝换代,唯恐天下不乱,心里想的反正北京又不是他们的,是皇帝的,清政府的败退,他们还能从中占便宜。

所以,综上所述,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纷纷给八国联军搬梯子,还帮助洋人攻城的原因所在了。


四十五度军报


我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不能信口雌黄,胡说八道,不要看了些文献资料,就认为自己理解的那个时代就是正确的,就认为自己读懂了人们当时的心情!从古至今,人民永远守着一个法条,那就是(官逼民反)

但,有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那就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还是将来,永远记着,欺骗人民的信任,谁都救不了你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