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宏:“新農人”不要被概念忽悠

時下,提起農業那叫個熱,且不說聯想、恆大橫空出世,進軍農業,輿論開路,行業驚愕,做得風生水起。只說說每天充斥微博、微信圈的做新農業的各種模式,O這個,O那個,B這個,B那個,就像水波漣漪一樣一圈一圈地不斷髮散,尤其是阿里淘寶把農村電商的水攪得似乎電子商務是個筐,農村的事全能裝,讓互聯網思維把做新農業人弄得五迷三道,褚橙、柳桃、潘蘋果引得無數做新農業的人熱血沸騰,感覺自己做的產品馬上就要被互聯網引爆了,絞盡腦汁在找模式,好像找到模式就能成為業界翹楚。

焦宏:“新农人”不要被概念忽悠

殊不知,在數千年農業發展史上,概念永遠不能代替農業春播夏收的自然規律,即使現在的科技讓農產品的自然屬性服務於商業屬性,新鮮的蔬菜水果好像一年四季都有隨時上市的。但許家印、柳傳志、潘石屹、褚時健再有錢也改變不了農產品的自然生長規律。

在他們的故事中,農業已經不是故事的主角,實質上是資本、營銷與管理贏者通吃的秀場,農業也許只是一個配角。他們可以一年不賺錢,兩年不賺錢,甚至提出十年不賺錢,普通新農人卻不可以。

做新農業的人,每天被這樣的“農業”故事演繹成的心靈雞湯所激勵,卻很少冷靜下來看看自己面臨的現實和擁有的資源。其實,當這些大佬進軍農業,宣佈在某地有多少萬畝的基地時,說要養豬、說要種櫻桃、種獼猴桃時,他們在股市、渠道、品牌等多個方面已經早早甩出普通農業經營幾條街。此外因為被地方招商,條件優惠,投資地方,無形中又積累了一大批土地。大佬、投資者、政府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焦宏:“新农人”不要被概念忽悠

至於各大電商熱衷進軍的農村電子商務,毫無疑問對推動農業升級和促進農民增收能發揮重要作用,但是也應該看到,這些在其他領域做大後把手伸到農業的企業,第一追求的是農業的效益。這些企業及其下轄的省館、物流中心、地方特色館等成為眾多新農人引以為奮鬥目標的標杆。但是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多數新農人與各大電商在品牌、渠道、盈利點上存在明顯的差距。

涉農的電子商務平臺過了3萬家,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也到了3000家,但是大部分農產品銷售平臺都沒能實現盈利,都在那裡炒名,圈所謂的用戶。農業產業鏈的延長性和複雜性,讓各類電商疲於應付,在那裡唱著光鮮的歌流淚。

所以,新農人不能被所謂的概念忽悠而不知道自己的利潤點在哪兒,天天心思全花在包裝、品牌、故事上,丟了做農業的根本,丟了自己的特色,只知道自己怎麼來的,不知道自己怎麼丟的,箇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目前做農業的如果沒得到政府的補貼,很多都在虧損,不管大佬還是幾十畝的農場都幾乎一樣。所不同的是,褚時健的橙子當初賣不出去時,各類大佬集中採購送自己的員工,一掃而光;改良品種缺資金時,大佬專門上山送錢,資金隨便用,而大多新農人則沒有這樣的資源。

焦宏:“新农人”不要被概念忽悠

還需要提醒各位新農人,當以新的姿態進入農業,想著改變傳統農業,致力於解決食品安全時,圍在身邊的是品牌策劃者、銷售策劃者,平臺銷售者,尤其是得到各種論壇的邀請,一個比一個來頭大,名人多,資源廣。

但當你花時間、花精力、花路費、花會議費、一個一個去參加這些為你們服務的活動時,滿懷欣喜互動,激動拍照上傳後,回到你的農場你發現你還是你,你的菜種出來了賣給誰不知道,你的豬養出欄了不知道賣給誰,而那些品牌策劃者、銷售策劃者、平臺銷售者,論壇舉辦者早已賺的盆滿缽滿。你加的各種圈子裡的人,不會在你賣不出去產品時給你來搶購,資金鍊快斷時給你送錢來,也不會有多少人真正認可你,幫助你!

而要想被認可,第一步,還是要把老本行做好,只有把自己的地種好、把豬養好,才能贏得更多的市場,贏得更多的幫助。相比渠道、品牌等概念,品質永遠是農業更核心的競爭力。在微信微博圈沒事圍觀可以,但不要迷失了自己,做好自己很重要。

焦宏:“新农人”不要被概念忽悠

做農業需要一顆堅持的心,一顆安靜的心。複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你領域的專家;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你領域的行家;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你領域的贏家。

焦宏:“新农人”不要被概念忽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