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廠商和開源廠商“鷸蚌相爭”,他卻看到了開發者的新機會

雲廠商和開源廠商“鷸蚌相爭”,他卻看到了開發者的新機會

作者 | 夕顏

出品 | AI科技大本營(ID:rgznai100)

【導讀】過去一年,開發者生態發生了一些或巨大、或微妙的變化,大的變化如巨頭雲廠商正在通過開源、收購等方式爭奪開發者生態,比如微軟以 75 億美金收購 GitHub,谷歌 1 億美金領投 Gitlab,使得後者估值突破 10 億美金,企業級研發管理平臺 Coding 獲騰訊雲一億元 B+ 輪融資等。

微妙的變化正發生於開源廠商與雲廠商之間。廣受歡迎的開源數據庫 MongoDB、Kafka、Redis 等紛紛修改開源協議,Neo4j 企業版不再提供免費下載,意在限制一些雲廠商從中牟利卻不做貢獻的行徑。

這一年,微軟似乎變得更加開放,加大了在開源上的投入,收購 GitHub,加入 OIN(開放創新網絡,Open Invention Network),旗下 60000 多項專利開源授權給 Linux 系統,其產品 VSCode 成為 2018 年 GitHub上吸引到最多 contributor 的項目,微軟內部覆蓋 NLP、CV 等 9 個領域的研究數據集正式對外開放.....此外,Pivotal、ElasticSearch 上市,Confluent、Databricks、PingCAP 各自完成新一輪融資,阿里巴巴收購 Flink 母公司等,讓開源廠商和雲廠商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

在這樣的變化下,雲廠商應該如何自處,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尋找好自己的定位,發揮各自的優勢?開發者又該如何適應這樣的變化?

針對以上問題,華為雲EI(企業智能)開發者生態專家、開源社理事林旅強給出了他的看法。他認為,近年來整個開發者生態的確發生了這些變化。在之前,雲廠商可能注重的是如何把商品銷售給買家,但現在,商家的思路開始向如何把雲資源以能力的方式賦予開發者轉變。隨著雲化讓一切變得虛擬化,雲廠商更重視開發者的體驗,以及開發者是否能夠反過來影響到公司的採購行為。林旅強強調,這一點很重要。

另一方面,開源開放使得每一個開發者在公司裡的聲音更強,甚至影響到採購和銷售,這也是世界上各個廠商都在做開源、開放的原因。華為自然跟上了這個潮流。

華為一直以來是以客戶為中心,現在不僅是客戶,開發者也是華為雲生態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也要“以開發者為中心”,面向開發者,把資源型的產品轉化成能力型的資源來加速開發者的開發效率,並降低開發門檻和成本。

開發者生態存在的問題

隨著各大開發者平臺的完善,開源開放的理念被更多人接受推崇,開發者生態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更多開發者擁抱生態,從生態中汲取營養的同時將自己的成果貢獻分享出來。然而,由於開源開放本身存在一定的漏洞,所以,至今開源開放與封閉仍然是一個時不時會引起討論的話題,比如近年來雲廠商與開源廠商之間矛盾漸顯,MongoDB、Kafka、Redis 紛紛修改開源協議,限制雲廠商從中牟利卻不貢獻的行為就暴露了開源開放會引發的問題。林旅強也曾在公開演講中提到,開源和閉源的結合可能會給一些企業者創造一定的技術性壁壘,給他們造就一定的優勢。

在利益的糾葛下,我們應該如何化解雲廠商與開源廠商之間的矛盾?選擇開源或閉源有何標準?林旅強對這一話題給出了他的看法。

云厂商和开源厂商“鹬蚌相争”,他却看到了开发者的新机会

林旅強坦陳,實際上並沒有一個統一標準來衡量哪些技術應該開源,哪些技術應該閉源,因為在同一領域或同一應用產業中,開源技術強過閉源技術的情況比比皆是,反之亦然。

他以手機操作系統為例,分析了開源與閉源之間的關係並不衝突。移動時代初始,手機操作系統領域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到現在只剩下兩家:iOS 和安卓。林旅強說到,雖然我們很難說這兩家誰更強,但能說明一件事情,以蘋果公司為例,它引領了移動時代的到來,從一開始就吸納了眾多開發人員跟隨,很簡單,因為跟著 iOS 走就“有飯吃”。所以,在他看來,並不是說哪些技術比較適合開源或閉源,而是作為 follower,如果某個技術領域想要趕超,就必須創造更多的各種條件讓開發者願意轉移及加入到自己的陣地。

現在,Linux 的開源操作系統,蘋果和微軟閉源的操作系統未必要分出勝負,但如果是站在開發者的立場,一定是開源更好。因為開發人員喜歡深究細節,探究系統如何與他們開發的產品或服務進行結合。此外,閉源產品的綁定關係很重,但開發者不喜歡被綁定,他們更喜歡松的耦合,所以,越是緊密的耦合,可能不利於整體開放生態。所以,林旅強認為越是底層,或者越是平臺型的技術,走開源路線會比較容易勝出。另外,越是後進入生態的對象,如 MySQL 用開源去打破 Oracle 的壟斷地位就很成功。因此,對於後入者或小公司,開源是一個很好的競爭方法。

至於雲廠商與開源廠商因為開源導致的利益衝突,林旅強認為其實並沒有很好的方法徹底解決。據他的觀察,MongoDB、Kafka、Redis 等廠商之所以認為原來的開源協議對他們來說不公平,是因為從商業邏輯上來看,他們的投入收益被某些雲廠商“截胡”了。這些廠商在做了巨大投資之後卻發現收益流向雲廠商,這讓他們感到原來的開源許可證有問題,於是他們通過創設新的協議來保護自己的利益。

當然,開源廠商創設新協議也遭遇很大的爭議,因為從開發人員的立場來看,即使明知新條款對他們實際上並無根本影響,但是修改許可證的動作會讓他們擔心原有的權利被限制,因此產生焦慮和抵制的情緒,認為這與開源的精神背道而馳,也隱藏了未知的新風險;另一方面,條款被修改後提交第三方開源認證組織 OSI(Open Source Initiative)時也很可能會被拒絕,因為經常無法符合社區公認的開源定義(Open Source Definition)了。

對於一些雲廠商來說,原先賺到的錢要分給開源廠商,這就產生利益分配不均,所以只能修改成SSPL 等條款。改完條款之後,雲廠商一般有兩種做法。第一種做法是繼續開發原來開源的版本的分支,因為原來的開源版本不能撤回;第二種是新版本改用別的協議,但是這會產生一個問題,即公司如果不支持原來的開源版本,它就成了一個社區版本或“孤兒”版本。

在林旅強看來,其實利益不均還是要從商業上去解決,雲廠商和開源廠商以實力見分曉,看誰有討價還價的底氣,並在博弈中佔主動權。當商業的 SSPL 等出來之後,這些廠商的選擇就是一家一家地去談,談成什麼結果誰也沒有定論。

總之,林旅強認為,如果產生了利益不均,原來覺得受損最大的廠商肯定會去改變遊戲規則。這印證了“得開發者得天下”這句話,得開發者的方式就是開源,正是因為這些廠商一開始就用開源鎖定了用戶,很多開發者真的使用了開源產品,所以這些廠商才有底氣“拍板”提出利益不均的問題,並要求雲廠商和開發者做出改變。

“所以,在我看來,開源未必是對整體產業利潤最大化的最好方式,但卻是一個廠商獲得開發者的很好的競爭手段。”林旅強如此說道。

華為雲EI能發揮什麼作用?

開發者是生態中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待解決,華為雲 EI 能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呢?

林旅強說道,華為雲 EI 不只面向採購產品的客戶,還面向開發者,運用華為雲 EI 的平臺和能力來幫助開發者進行開發。

他介紹道,華為雲 EI 是華為雲中的AI部門,是華為雲的重中之重,主要提供三大產品和服務:

第一是一站式AI 開發平臺ModelArts,讓 AI 開發者把線下開發 AI 的工作上雲以提升開發效率並降低門檻,開發者仍然可以使用慣用的TensorFlow、PyTorch 等框架和PyCharm環境,利用平臺上的AI市場的開源數據集,通過雲上的訓練和部署完成AI模型、形成服務,還可端雲協同以HiLens將模型部署於端測的深度學習攝像頭進行推理;

第二是提供大量開放 API 供模型調用,如人臉識別、OCR、對話機器人、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華為雲 EI 開放了大量的 API 讓開發者免費調用(限次數),商用時則會按照調用次數進行收費;

第三是針對行業及場景推出交通、園區、工農、汽車、網絡等“智能體”及許多行業專項解決方案如醫療、製造業、電商和車聯網等,幫助企業實現 AI 落地,降低成本,賦能行業。

在雲時代,雲+AI 早已成為標配。林旅強說道,華為雲 EI 本身就是一個結合了雲和 AI 的綜合體。雲是一種集中化的服務,過去開發者在自己的 PC 上進行開發時常常會受到存儲空間、算力等各種資源不足問題的限制,而云上的資源的特點是虛擬化、分佈式,所以用戶可以按需獲得自己所需的資源,相當於共享經濟資源。所以,雲計算和雲資源的發展有利於行業發展。

AI 技術與雲的結合使得 AI 技術落實有了載體,利用雲上的資源進行算法和模型訓練、部署更加高效。另一方面,當前的開發者更多的是中小型開發者,線下取得GPU計算資源的成本過高,華為雲 EI 和所有結合 AI 的雲服務商都在解決這個問題。

”華為雲 EI 希望通過AI產品和服務賦能包含中小企業、個人、高校開發者在內的所有開發者,讓大家成為未來 AI 時代真正崛起的力量。”林旅強表示,“可能再過五年到十年,AI 將變成每一個程序員都掌握的技能,在此之前,雲廠商的“推波助瀾”,用普惠的AI服務讓開發者獲取資源、跨越門檻和做出案例,是極其關鍵的。甚至可以說,華為用開源、開放的精神投入開發者生態和AI開發平臺,不只對華為的業務有幫助,對於中國整個開發者生態的完善都有好處。”

值得一提的是,在 2018 年的華為全連接大會上,華為公佈了 AI 引擎 MindSpore,它是一款支持端、邊、雲獨立的和協同的統一訓練和推理框架,與 TensorFlow、PyTorch、MXNet 等框架並列。林旅強透露,華為雲未來將把這個深度學習框架開源出來,供開發者使用,在明年 2020 年2 月11 日-12 日於深圳舉辦的“華為開發者大會HDC”上,華為將解讀 MindSpore 的更多開發實踐和技術細節。

留給開發者社區的機會還有哪些?

在開發者生態中,開發者社區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各種開發者社區中聚集了來自各個領域的大牛和優秀項目,幫助開發者成長,為他們提供了技術、職場交流的重要平臺。

現在,開發者社區琳琅滿目,但做得好、得到開發者青睞的社區屈指可數,人們更傾向於聚集在那些資源豐富、問題能得到即使反饋和解決的地方。這給創業者創造了珍貴的機會。

林旅強將開發者社區分為兩類:一種是類似於 CSDN、StackOverflow 和 Reddit 等的綜合性平臺,開發者可以在這裡發現各種各樣開發者相關的信息,它們相當於知識庫,未來的發展將會越來越蓬勃,甚至逐漸取代搜索引擎的一部分功能;另一種是垂直型社區,開發者可以加入微信群等交流圈,與社區成員真正互動起來,解決自己關心的問題。

林旅強笑稱,他自己也會經常逛一些技術社區,在那裡交流技術問題,同時蒐羅人才。他認為,社區應當有且不限於兩個功能:一是技術知識學習和交流,二是相關的配套服務,如學習方法、工作機會、人脈交流等。不管是綜合性技術社區還是垂直類社區,能做到滿足開發者真正訴求,就可以在競爭中獲得優勢。

當下技術社區存在的問題和不完善之處給技術社區創業者留下很多機會,林旅強以自己的經驗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首先,社區與產品服務應相輔相成,想要做好社區,產品一定是真的好,產品與社區“兩條腿”走路,先把產品做好,然後用開源或開放的方式提供給開發者用,形成自己的陣地,去影響更多的開發人員使用,開發團隊根據反饋再去改進產品和服務。

有趣的是,林旅強毫不吝嗇讚美之詞,以 PingCAP 為例闡述了“兩條腿”走路的重要性。他認為,PingCAP是國內做得相當好的一個創業公司,它就是有辦法把產品在一個垂直領域中做到極致,在開源方面的玩法也很地道。如果有創業公司如果想要利用開源,又想要在某個垂直領域把技術做深做強,PingCAP的模式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對象。

開發者生態未來趨勢

開發者生態未來會有哪些發展方向和趨勢呢?在林旅強看來,開源是一股不可阻擋的勢頭,所有廠商都應該思考如何利用開源來engage開發者。開源並非易事,開源出來的產品也需要適當的營銷和運營手法才能吸引開發者持續使用。所以,他

關注到的開發者生態中的方向之一,便是如何精緻地運作開源社區。

其二,林旅強觀察到各廠商都開始招募所謂的“佈道師”。這個詞在過去很少聽到,包括華為雲 EI 也是從今年才開始招募這樣的職位。“佈道師”是指既懂技術,又能寫文章擼代碼,還能對外演說的人才,但能同時擁有這三項技能的人才少之又少,開發者生態中這類人才出現新的缺口。對於開發者來說,擁有這些技能對個人能力提升和職業發展也有很大的好處。

第三,如何把開源方法論與開發者社區結合到自己公司內部的產品開發中,也是很多企業正在尋找的道路。過去,很多公司的開發比較封閉,內部產品經歷提出開發需求就開始開發,未能與外部社區結合“兩條腿”走路。未來,社區的作用可比擬為一個內側、公測或提需求的部門,在這裡徵集需求,獲得反饋。在開發過程中與社區形成良好互動,是公司應該思考的一點。這樣,未來開發者生態才會做得更好。

云厂商和开源厂商“鹬蚌相争”,他却看到了开发者的新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