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經開區:綠色發展“養顏”有道

溫州經開區:綠色發展“養顏”有道

在浙江南部,東海之濱,國家級開發區——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從2008年啟動創建,歷經8年篳路藍縷,2016年6月,被正式命名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開啟綠色智造引領產業佈局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榮譽來之不易,激勵經開區人奮力前行,一鼓作氣,將綠色發展的產業結構、治汙基礎設施、智能環保監管方式等方面,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2016年至2018年這三年期間,溫州經開區優化產業結構,多措並舉、多管齊下,加快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整合提升傳統產業,深化“低小散”行業整治,培育和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汽車關鍵零部件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產業結構逐步趨向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型。

同時,汙水集中處理、廢氣集中整治、固廢資源化處置中心、環保產業園等環境基礎設施日漸完備,“五水共治”“四邊三化”行動不斷深入,濱水走廊、公園綠地大面積建成,有效提升園區生態環境質量。另外,智慧監管、環保管家、突發環境事故應急救援等日常監管方式和工作機制的創新提升,讓監督和響應的觸角更廣更快,有力地護航生態環境保護。

眼下,溫州經開區又將迎來“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複評。經開區人對標複評考核24項指標,一項項核對,17項必選指標達標,7項可選指標達標,正滿懷信心,接受國家的評測。

綠色智造引領產業升級

多措並舉助推高質量發展

温州经开区:绿色发展“养颜”有道

大自然有著循環自淨功能。人要與自然和諧共生,則要遵循大自然的運轉規律。對於人的經濟活動,環境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綠色發展理念,就是要從源頭上控制產業佈局,將產業發展對環境的影響控制在自然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

近日,溫州經開區區域能評報告通過了市發改委審查。這一能評報告在產業准入、變壓器容量、能耗總量和能耗消費強度等四個方面確立了負面清單。不符合經開區產業導向、變壓器容量大於(或等於)3000kVA,綜合能耗大於(或等於)3000噸標準煤,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高於0.378噸標煤/萬元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被列入區域負面清單。區行政審批局,對負面清單內的項目實行能評管理,對負面清單外的項目事項承諾備案管理,在兼顧行政效率的同時,把牢產業准入的能效門檻,引導企業綠色發展。

在產業政策的引領下,經開區做大新能源汽車、激光產業、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等特色產業。以“152”工程項目為主抓手,推動一批億元以上項目落地,爭取2019年完成溫商迴歸到位資金36億元、實際利用外資8500萬美元,其中總投資50億元大項目實現突破。深入實施“畝均效益”領跑行動計劃,力爭2019年完成“小升規”100家、產值超億元工業企業突破100家、規上工業增加值超100億元,高標準、高准入、高效益建設小微園。

今年5月,一座150兆瓦農光互補光伏發電站,在甌飛一期圍區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約 10.5億元,年均發電量約1.5億度。不僅可以有效利用太陽能資源,還兼顧農業生產,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起到節能減排的作用。如今,類似對環境友好的投資項目,在經開區越來越多,且廣受歡迎。

温州经开区:绿色发展“养颜”有道

過去3年來,經開區圍繞溫州模式發展特色,多措並舉、多管齊下,加快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堅持民營經濟這一“金字招牌”。通過建立電鍍園區、酸洗基地、水暖潔具市級特色產業科技園、中國食品製藥機械園區等特色產業園區,對傳統產業進行了整合提升,把同行業民營企業集聚起來共同發展,使溫州模式得以深化。二是全面深化“低小散”塊狀行業整治提升。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打好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的決策部署,整治和提升區內存在環保、節能、安全生產等方面問題的“低散亂”企業(作坊)187家,其中改造提升155家、關停淘汰32家。三是實現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體系轉變,開發區不斷培育和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汽車關鍵零部件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入實施產業培育提升工程,引領了溫州模式新的發展方向。

為形成單位資源產出最大化的發展導向,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加快工業企業轉型升級,開發區出臺《溫州浙南產業集聚區(經開區、甌飛)工業企業資源效益綜合評價實施辦法》,堅持保高效、限高耗原則,將企業綜合評價結果應用到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對 ABC類企業在用地、用電、用水、用能、排汙、融資等資源要素配置上實行供給價格和供給方式的差別化政策,逐步建立企業綜合評價分類結果與資源要素配置激勵獎懲相結合的聯動機制。

同時,聚焦創新平臺建設,助民企轉型升級。開發區成立了科技創新平臺領導小組,加大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把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環節,創新驅動,深化產學研合作。先後引進了哈爾濱工業大學、肯恩大學、浙江大學、重慶大學、溫州大學、北斗研究院高校機構平臺和海洋科技創新園、科技孵化器、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等公共創新平臺,提升現有創新載體能級,強化區域科技合作,引進優質科創資源,服務於全區產業發展。

環境基礎設施有保障

汙水廢氣固廢各有“收納”之處

温州经开区:绿色发展“养颜”有道

只要是工業生產活動,包括人的日常生活,總是會產生一定的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等汙染物。而這些汙染物積累到大量的程度,則會超出環境的自淨能力。此時,就要截汙納管,輸送到汙水處理廠;廢氣則要回收處置再排放,以及優化能源結構,控制汙染氣體的排放;而固體廢物要分解,循環利用,或者焚燒填埋。因此,一個地區的治汙基礎設施實力,對建設生態型的生產生活區域至關重要。

今年,經開區抓緊推進位於濱海二十二路的工業固廢處置項目,汙水處理一廠技術改造項目等公共環保設施的建設,不斷加大公共環境基礎設施投資,爭取將這些項目打造成為具有全市示範的典型,全面提升區域環境基礎治理能力。智慧汙水零直排動態監管系統完成招標並正式啟動開發建設,為實現全區“汙水全收集、管網全覆蓋、雨汙全分流、排水全許可、運維全長效、區域全治理”加碼提速,該系統一期投資近200萬元,預計2019年年底可形成初步成果。

過去3年,開發區通過完善汙水收集系統、固廢收集系統,熱力管網供給系統不斷完善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使園區能夠滿足產業發展和建設水平的要求。

在管網建設方面,啟動了新一輪截汙納管三年(2016年-2018年)實施計劃,開發區新建汙水管網總長度64.91公里。開展區“汙水零直排區”建設,落實排水管網調查檢測評估工作,完成排水管網初步排查217公里。開展現有各類基礎管網改造提升,開發區完成改造供水管網10公里;雨水管網8公里,改造易澇片區3處;雨汙分流改造管網9公里;提標改造管網5.4公里;建設雨水收集系統20處。全面啟動三級及三級以下排水管網專業調查檢測評估工作,完成管網疏通清淤 100公里,節水器具改造68套。

温州经开区:绿色发展“养颜”有道

在汙水處理設施方面,2016年,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汙水處理廠完成建設並投入運營,採用較為先進的汙水處理工藝混凝+濾池+消毒等深度處理,日處理規模2萬立方米。2017年,第二汙水處理廠再生水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日供水可達1萬噸。2017年啟動了第一和第三汙水處理廠的技術改造,預計於2019年11月底全部完成,改造完成後兩個汙水處理廠的尾水均可達到全指標一級A排放標準。

在集中供熱、供氣上,宏澤熱電廠工業固廢熱電聯產項目完成建設並投入使用。近三年新增43家企業實現集中供熱,新建供氣管網32公里。管道燃氣用戶新增濱海園區31家企業用戶、6393家居民用戶。

在垃圾處置設施方面,完成濱海第五垃圾轉運站、濱海園區環衛設施基地工程、濱海第四垃圾轉運站、丁山第一垃圾轉運站和丁山第二垃圾轉運站的建設,完成碧桂園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軟硬件設施建設;完成金海首府智能化硬件設施安裝及相關係統運行和6個定時定點清運小區、1條商業街的設置工作。對全區4座垃圾轉運站進行設備採購和附屬工程的建設,對原有垃圾轉運站的9輛黃標車輛進行淘汰更新,對4個垂直垃圾中轉站進行設備修整。開展垃圾分類,為每個小區針對不同分類方式分別配發了3色和4色的垃圾桶,配備分類垃圾桶1753個,新增運輸車輛10輛,開闢垃圾分類運輸專線3條。提升改造及修繕公廁91座。

如今,經開區範圍內,汙水、廢氣、固廢各有收納處理之處,減輕對自然環境的不良影響。

人物結合構建“智慧環保”

創新監管護航區域綠色發展

温州经开区:绿色发展“养颜”有道

沙城街道河道治汙淨化現場

社會環境治理,既要講人力的投入,又要藉助物力的先進技術手段,人物結合,才能掌控龐大的管理事務。

經開區在環境管理方面,堅持創新理念,以“互聯網+”模式助力日常監管;引入“環保管家”,提升專業服務能力;構建環境事故應急救援機制,化解環境安全風險。同時,走群眾路線,宣貫綠色發展理念,整合社會力量投身生態建設,取得良好的成效。

引入“智慧城管”,提升環境監管。經開區智慧城管新中心及升級版系統於2017年底投入正式上線運行。在原有平臺基礎上,該升級版平臺系統新接入50個360°高清監控探頭,轄區內凡涉及街道髒亂、道路積水、井蓋損壞、路燈不亮、城市傢俱受損、噪音擾民、違章亂建等種種城市管理問題,都將通過“智慧城管”系統平臺,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妥善解決。

温州经开区:绿色发展“养颜”有道

“汙水零直排”工作人員檢查管道

建設智慧汙水零直排動態監管系統,以“互聯網+”模式助力信息化管理。據介紹,該系統將汙水零直排前期全區截汙納管、雨汙分流、汙水處理設施及汙水管網、排汙(水)口整治、長效運維機制等普查成果數據進行整合處理入庫,形成汙水零直排區調查數據庫,同時對工業企業、住宅小區內部雨汙分流改造項目成果進行整合處理入庫,實現全域雨水、汙水管網設施數據的一張圖管理。還動態對接現有或者新增水質、水位傳感器等物聯網設備,實時監測重點企業及市政管網水質、水量情況,並提供自動預警、輔助分析等功能,有效解決地下管網管理難點。與成果數據建立空間關聯,最終完成物聯網庫建設,實現汙水零直排區創建工作現代化、信息化管理。且與現有的溫州市智慧排水系統、智慧開發區系統及環保系統各大平臺互通互聯,實現數據共享,推動智慧零直排建設信息化發展,最終形成一個具有連接排水管理部門各業務單元信息、數據存儲管理和決策分析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管理平臺。

温州经开区:绿色发展“养颜”有道

化學品應急救援演練場景

引入“環保管家”,助力生態發展。開發區於2018年啟動全市首個“環保管家”項目試點,結合區域實際,編制了“環保管家”工作方案和考核辦法等。並通過將環保管家機構駐紮在溫州職業技術學校內,實行了服務的本地化,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突發事件應急響應能力。今年9月,區環保局聯合“環保管家”等多方力量,制定並實施了“2+X”專項聯合行動,嚴查違規排放等行為,切實改善溫職專周邊環境。

而在突發環境事故的處置機制上,經開區制定突發環境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成立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採取措施防止事故汙染物排入環境。今年9月,經開區在金海化學品市場,開展危險化學品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綜合演練,10餘個部門(單位)200餘人參加。這次演練以“防風險、除隱患、遏事故”為主題,開展了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知識普及宣傳,介紹演示應急救援裝備使用方法。通過演練,切實檢驗了應急救援預案的實用性和各應急救援小組的聯動應急機制,進一步提高政府與企業對危化品事故應急救援的協同作戰能力和綜合處置水平。

此外,經開區發動群眾力量,參與各項環境治理工作,依靠群眾,服務群眾。比如,在“五水共治”中,全民參與,全面推行河長制,根據“一河一策”嚴格推進河道整治。邀請民眾監督參與,成立“民間河長”組織,共同守護水生態環境,鞏固治水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