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核定并公布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的第八批76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肥市有4处入选,分别是:合肥曹魏新城遗址、吴复墓、姥山塔、张治中故居。至此,合肥国保单位总数达到10处。此前获批的6处国保单位为:李氏家族旧宅、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冯玉祥旧居、银山智人遗址、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刘铭传旧居。
在这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也有略显陌生还没造访过的。正值秋高气爽时节,让我们沿着巢湖岸边,巧遇“和平将军”,再向西邂逅铭传故里,跨越美丽的三十岗乡与满宠将军相逢在曹魏新城,再一路向北穿城而过来到肥东享堂任村……一起寻访合肥“国宝”,品味人文遗珍。
01 张治中故居
巢湖岸边宁静的古村落
从合肥市区出发,途径滨湖新区,沿着环湖大道,大约
四五十分钟就到达黄麓师范。从后门拾阶而下,过清水塘,有一个寂静的古村落——洪家疃村,600多年的历史曾一度让这个古村落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张治中将军的故居就在村子的巷头。房子是砖木结构,小瓦屋面。正门旁悬挂着赵朴初先生题写的花岗岩匾额。不远处有一座山,故居门前便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九龙攒珠”。故居背山面水,是个极富有诗情画意的居所。
故居内按当年的原样,陈列着张治中将军的生活用品,几乎保留了张治中居住的原貌。事实上,张治中故居是1927年张治中将军回乡出资建造的。2013年,巢湖市政府重新修缮了被日军烧毁的张治中故居,再现将军在此生活的情景,并修建了张治中生平事迹纪念馆。
说起张治中将军,不得不提的就是他对教育的贡献。黄麓师范学校便是由他一手创办。这座学校有着近百年历史,前段时间因重新修缮4栋历史仿古建筑,引来不少游客造访。
如今的4栋民国风古建筑保留了历史的厚重感,又如一股清流,依山傍水,曲径通幽,如世外桃源一般,成为读书育人的宝地。桂翁堂前至今还保留着张治中将军从南京亲手移栽的两棵大树:广玉兰和龙柏。两棵树经历了百年风雨,无声地诉说着张治中将军为乡村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
02 姥山塔
游姥山岛登姥山塔赏大湖之美
明代合肥知县熊文举作《姥山记》一篇曰:“焦湖旷渺,相传一百八十里。有山如螺,浮于其中,字之曰姥,盖历阳之故事也。山之上近建浮屠,本形家言,增庐郡人文之胜。”文中所提及的就是姥山岛和岛上的姥山塔。
据《巢湖志》记载:姥山上桃花桑麻遍地,春水上涨时,坐着小船,登山观湖,如入仙境。当代文豪郭沫若曾将其誉为“遥看巢湖金浪里,爱她姑姥发如油”。
姥山塔亦称文峰塔,位于巢湖中庙姥山岛主峰之上,姥山塔高约51米,为八角七层阁楼式砖石古塔,飞檐翘角,造型优美。其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塔建到第4层因明末农民起义而停工。清光绪四年(1878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倡导募捐,姥山塔得以续建,使其最终完工,计宝塔7层。
姥山塔内保留李鸿章、李瀚章、李鹤章及首任台湾巡抚、“铭字营”刘铭传,“盛字营”周盛波,“树字营”张树声,“华字营”吴毓芬,“庆字营”吴长庆等二十余通淮军将领题刻。一塔之内,移步看遍,如同重温半部晚清史。
姥山塔题匾可谓是合肥淮军将领文墨的荟萃之地,也是合肥书法艺术的一个宝库。这个秋天,不妨来游姥山岛,登姥山塔,赏淮军名将碑刻,领略大湖之美,岂不快哉!
03 冯玉祥旧居
缅怀“布衣将军”的纵横豪情
在巢湖北岸的夏阁镇,有一个竹柯村,冯玉祥将军的旧居就坐落在这里。
冯玉祥旧居主体建筑共有5幢22间房屋,是1936-1937年冯玉祥将军两次回乡时的住所。居所内有其回乡时的起居室和添建的议事厅及侍卫室等。青砖小瓦木梁结构,占地面积469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江淮之间典型的民居建筑。旧居内还陈列有毛泽东、朱德题赠的挽幛,周恩来题写的祝寿词及冯玉祥生平事迹照片、手迹、遗物等。
冯玉祥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将领、民主斗士、
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抗战时期,他积极主张抗日,历任民众抗日同盟军司令,第六、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抗战胜利后,他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他勤俭一生,治军严明,疾恶如仇,带兵时与将士同甘苦、共战斗,被誉为“布衣将军”。1948年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9月1日途经黑海,因轮船失火遇难。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将他的骨灰安葬于泰山之麓。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书赠挽联,郭沫若为墓碑题字。
旧居院内伫立着一尊花岗石质地的冯玉祥将军全身立式雕塑,在两旁松柏的映衬下更显示出将军威武不屈的神采。
“纵横世事舒豪气,叱咤风云壮布衣”,这是冯玉祥旧居门楣两旁的一副对联,对联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布衣将军”的敬仰和缅怀。
04 银山智人遗址
探秘20万年前的人类踪迹
遗址的位置不太好找,地图上并没有准确的指示。多番询问,终于到达了银山村。原来这里距离巢湖市区仅7.5公里。村子里都是满头白发的老人,在老人的带领下,我们见到了银山智人遗址。
遗址处有两个石头山洞,在洞口的不同位置竖立了石碑,上面写着“银山智人遗址”,这些如今都被铁丝网团团围住。
银山海拔只有25米,山顶阳光充足,一面背阴,一面向阳,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习惯。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村民误将化石当成磷肥原料卖给磷肥厂,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这才掀开了银山智人的神秘面纱。
1982年4月到1986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3次发掘,发现一块不完整的人类枕骨、一块附连3枚牙齿的左上颌骨及3枚零星牙齿。根据化石形态特征,应属于早期智人,距今有20万年以上历史。考古学家认为,这对研究中国人类起源和环境演化有重要意义。2013年,银山智人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05 曹魏新城遗址
穿越千年看合肥新城兴衰
离开巢湖,一路向西北方向驰骋,来到庐阳区三十岗乡,这里有此次刚刚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曹魏新城遗址。
三国时期,合肥地处魏吴边境,一部《三国演义》曾让张辽在合肥逍遥津大破孙权的故事脍炙人口,但那是旧城,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遗址是三国时期的合肥新城。
新城始建于三国曹魏太和四年(公元230年),是在原汉代合肥城之外新建的城址,故曰“新城”,是目前全国保存最为完整、极具史学价值和军事研究价值的三国时期城址。
三国时期,合肥属曹魏扬州淮南郡。据《三国魏书满宠传》记载,魏扬州都督满宠上书魏明帝,在汉城西北部三十里依岗建新城“屯兵于此,固守合肥”。明帝曹睿审时度势,于太和四年(公元230年)采纳了满将军的建议,至青龙元年(公元233年)历经3年新城基本建成。用现在的话说,该新城其实是用来屯兵的地方。
此后,孙权及其继承者曾多次率兵攻打新城均以失败而告终,至公元280年东吴乌程侯被晋军所俘,宣告三国鼎立时代结束。西晋初期合肥新城虽仍被使用,但已完全失去其军事作用。据万历本《合肥县志》记载,从建成到废弃距今有1700余年的历史。
如今的曹魏新城遗址建成遗址公园,内有护城河、十八土墩、兵器铸造窑址、屯兵营、东侧门、车马道、征东门、饮马池、西城门、点将台等遗址点,并有一处出土文物陈列馆。
06 吴复墓
回顾明代开国功臣的戎马一生
在肥东县陈集镇享堂任村,一座与众不同的墓地被村落环绕,这里葬着一位明代开国功臣,他就是戎马一生的朱元璋爱将——吴复。吴复字伯启(1327-1383),八斗镇大吴村人。元末率群雄揭竿而起,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官封安陆侯。死于普安(今贵州安顺市),死后封为黔国公,谥威毅。
这座墓地建设尤为精巧,墓向坐东向西。现存墓冢、墓碑、神道、石像生,整个墓园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30米,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墓前是一条宽10米的神道,神道两侧石像生共计5对,自东向西相对排列,有石人、石虎、石羊、石马及控马人和望柱,均用整块青石雕刻而成。神道西50米处有一座墓碑,由龟趺和碑体组成,碑文为大学士刘三吾所撰,详细记载了吴复的生平实绩,碑文收录在《明史》中。
1386年,谕葬肥东县秦湖凤凰岗,即今之享堂任村。这里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吴复墓建好后,一姓任的村民奉命负责看护墓前的石雕和享堂,逐渐形成一个村庄,当地人把这里叫享堂任村。
07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看70年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时间拉回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合肥肥东县瑶岗,渡江战役一触即发。1949年3-4月间,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5人组成的渡江战役总前委进驻瑶岗,指挥了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安徽省肥东县撮镇镇,坐落在肥东县与合肥市城郊结合处的瑶岗社区,属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这是清末建筑,原是清末五品顶戴中书科中书衔太学生王景贤的宅第,三进四厢两座四合院。青砖小瓦、风火高墙,室内雕梁画栋、屏门格扇,古朴典雅。总前委进驻后,一进正屋东间是陈毅司令员的卧室;二进正厅是总前委会议室;三进四厢,两座四合院,原是清五品官王景贤的四弟王泽沛的宅第,总前委进驻瑶岗后,是秘书处工作、生活的场所。
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渡江,4月21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3日解放南京,4月27日,邓小平、陈毅率总前委、华东局、华东军区离开瑶岗前往南京。
08 刘铭传旧居
台湾首任巡抚诠释何为“大丈夫”
视线转向肥西县,这里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故乡。刘铭传1836年生于合肥西乡大潜山脚下的四房郢。
刘铭传旧居门口有一副对联,“卸甲归田乐、清时旧垒闲”,是刘铭传所写。表现了刘铭传虽然志存高远,却淡泊名利的心境。
整个旧居总占地面积100亩、房屋300间,修建于1868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刘铭传从军入仕后,第一次称病开缺回乡,修建的这个故居。进入故居内你会发现,这里就像一个城堡,被一圈一圈的墙体围住,还有一道一道壕沟。这是典型的圩堡建筑,乡人又称它为“刘老圩”。圩堡集居住和防卫功能于一身,微缩了古代城池护城河和城墙的防御特点,采用外壕内宅的布局,在圩子外深挖壕沟、垒筑围墙,吊桥炮台一应俱全。内宅吸收北方庄园、江南园林和皖南民居的建筑特色,构筑了江淮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
院内还有一棵树龄150年的广玉兰,为刘铭传亲手栽种,甚为珍爱,被视为镇宅宝树。此树一根两干并为连理,寓意海峡两岸同根通脉,血脉相连。
刘铭传一生轰轰烈烈地办了三件大事:平吴剿捻、抗法保台、建省治台,这三件大事业成就了刘铭传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的社会形象。
09 李氏家族旧宅
深宅大院曾覆盖淮河路中段半条街
回到合肥市市区,有两座“国保单位”是合肥人都耳熟能详的著名景点,其中一处就是李氏家族旧宅。
李氏家族旧宅又名李鸿章故居,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中段208号,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家宅,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咸丰八年(1858年)8月,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率部攻克庐州,将李鸿章位于合肥磨店的祖宅“焚毁一空”。
清同治、光绪年间开始,李鸿章及其兄弟在合肥广置房产。深宅大院可以覆盖淮河路中段的半条街,时称“李府半条街”。现存保留的李鸿章故居陈列馆,总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由李鸿章故居和淮系展馆组成。旧宅占地2000平方米,淮系展馆占地1500多平方米。由南向北分为五进,依次为门厅、前厅、中厅和走马转心楼。这里也是合肥市的“十大景点”之一和市民心中的首选景点。
10 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兴建
在合肥市区还有一座“国宝”,那就是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这是新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建筑。自1956年建成开放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毅、江泽民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此视察,馆名由陈毅同志亲笔题写。
大楼造型呈U形,建筑简洁壮观、平面规矩,中轴对称,庄严肃穆。主楼高耸突出,回廊宽缓伸展,是合肥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兴建的三大建筑之一,留下了特色鲜明的时代印痕。2013年,陈列展览大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投稿邮箱:wxxffd@163.com
好消息!
本周给“幸福肥东”每篇文章点“在看”的粉丝,有机会免费领取吾悦广场星轶影城电影兑换券一张。
下周一上午8:30—11:00统一到肥东县政府(老一中)2号楼2楼“幸福肥东”办公室领取,本次赠送40张电影兑换劵,凭手机现场领取,先到先得,领完为止。
閱讀更多 幸福肥東官方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