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在看德云社相声时更喜欢返场而非正活,你怎么看?

若尘撩电影


很多年轻人就特别喜欢返场,因为返场的时候台上台下的互动很好,观众可以积极参与,得到更多的快乐,这种氛围是比之前要好很多。

正活中规中矩

现在德云社的商演,正活都是中规中矩,不同的演员,上来表演一个段子,按部就班。这中间虽然相声演员与台下的观众有所互动,但互动比较少一点,更多是安静的听相声。


即使郭德纲那种妙语连珠的老相声演员,他的专场正活也一样。观众看多了以后都已经习惯了,不会有太多的期待。因为这个环节当中,他们参与机会比较少一点。

如果观众乱喊乱叫的话,会被别人粉丝骂死的。即使是捧哏,也要跟着相声演员的节奏进行,按照他们当时表演的段子去迎合,而不能自由发挥,限制性太多。


老段子比较多

德云社现在发展了这么多年,他们的相声套路总体上都差不多,有一些段子是重复的,而他们的相声视频在网上可以免费刷,有很多观众早就已经看过了,又到现场看,有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好的效果。

加上现在德云社的很多人走红以后都特别忙,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创作,比如郭德纲。

郭德纲早年的作品是非常不错的,那时候他努力创作,就是想在相声界相闯出一片天地。但现在的他早已衣食无忧,功成名就,心思不在创作上了,他也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新段子少了很多。

郭德纲现在的专场多是些老段子,说来说去的,包袱都差不多,听久了以后确实有一种审美疲劳。

很多时候,郭德纲刚刚说了上半句,观众就知道下半句是什么意思了,因为之前都听过类似的内容,而且郭德纲的徒弟模仿他特别多,看了以后觉得有雷同的感觉。

这种情况下,观众都特别期待返场的环节,因为返场要比正活热闹多了,可以自由发挥,还可以看到一些比较新鲜的表演。

返场观众可以玩的更开心

相声本来就是逗乐的,而愿意花钱买票去看德云社相声的观众,就是图开心一笑,不仅让台上的相声演员逗得哈哈大笑,他们自己也要享受互动带来的快乐。

德云社那么吸引人,除了他们本身的段子有一些包袱还不错,另外就是他们的返场真的很热闹,是别的团体所没办法比拟的。很多年轻人在这里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欢乐,真的特别好玩。

郭德纲会唱很多小曲,在返场的时候,又老是逗观众笑,还可以带给观众不同的表演,这样就比较吸引人。而在张云雷的专场返场的时候,观众有的时候还可以乱喊乱叫,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个是更热闹的。

秦霄贤在小剧场返场的时候,有很多女孩都喜欢逗他,向他提问之类的,一起参与到其中,真的是特别的欢乐。

网上有很多德云社返场时候的视频,真的是太吸引人了。德云社的很多粉丝都是年轻人,他们都喜欢这样的氛围,有过一次体验之后,后面还喜欢继续这样。

所以,德云社的返场是最值得期待的,要超过了正活。


R娱记


其实你的感觉并不是很多人的感觉,有这种想法的人也有,但绝对不会太多。

老郭曾说过,你连续听他的同一段相声一个月,他还能保证你每次都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德云社的相声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主线的前提下,每次的包袱内容,包袱的结构以及包袱的时机与度的把握都不同,会达到不同的效果,你可能听过这个包袱但是在他嘴里说出来,他的表情,语气,时机都会把这个包袱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这就是老郭说的,德云社相声每次都会给你不一样的感觉!你有这种感觉我觉得可能是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德云社小剧场的相声,现在各队的队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角儿,一般都不在,主要是锻炼新人,新人的创作能力,控场能力都会影响大家听相声的感觉,可能你连续去剧场听一个星期的相声,就会觉得相声的流程都是一样的,到了正活的时候,你都知道下一步会问什么问题,捧哏的会怎么回答,猜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所以你喜欢返场阶段,返场阶段基本都是小段,可能只有一个包袱,但是你没有听说过,才会觉得有意思。其实现在的相声的百分之八十都是老段子,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了与时俱进的包袱,人们才不会觉得无聊,正活有正活的看点,有些人就想看怎么入活,有些人就想看有没有现挂之类的还是正活里面的内容会多一些。

二,德云社商演的相声,因为有视频平台的合作以及当地的合作商,很多小剧场能说的包袱商演是不能说的,比如张云雷的调侃汶川地震的梗,可能当事人没有想那么多,只是简单的一个包袱想逗笑。还有就是有些比较隐晦的包袱,有诱导性的包袱是不能说的,这就是为什么当年闫云达被称为“德云社小剧场之王”但是商演上却相当的不好,以至于最后离开了德云社。还有就是商演对每段相声的时间都是有要求的,有的时候可能因为时间的原因,很多需要铺垫的地方铺垫的不够,整体的连贯性不好,以至于效果一般。再有就是商演上别看演员该玩是玩,但是还是有很多束缚的,在我看来商演是不如小剧场的。

三,关于现挂的理解,其实每个人都喜欢新的内容,喜欢新的包袱在各个无可厚非,但是并不是只有返场的阶段是新的内容,好多相声演员在热场阶段也是很有意思的,在热场阶段也会有很多的互动,但是相对返场来说互动会有一个度。

四,返场的演员基本都是角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攒地的演员,是这一场的演员中能力最好的,得到大家肯定的,粉丝也是相对比较多的,所以喜欢返场也正常,角儿谁不喜欢呢,但是你如果比较一下,你喜欢角儿的返场那你也会喜欢角儿的正活的。

总的来说,德云社现在出现了一批年轻的能力不错的演员,在小剧场也是混的风生水起,如果想听点不一样的相声可以去听一听,像尚九熙何九华,张九南高九成,张九龄王九龙,秦霄贤孙九香,张鹤帆李思明等也都比较有自己的特点,也希望你可以找到不一样的乐趣


桔梗不哭


人人皆有好奇心,包括你我在内。

返场环节,能听到很多关于演员生活中有趣的故事

对于德云社演员的相声,想必每一个德云粉们早已经耳熟能详,每次演出台下很多搭茬的现象完美地证明了这一点。

粉丝对演员作品的熟悉已经到了那个地方会抖包袱的程度,比如孟鹤堂和周九良表演的《当行论》,每次一到“糊顶棚”这段,提到买卖分抬头的买卖和低头的买卖时,台下就开始热闹起来,然后是全场观众秒变捧哏,周九良变成听相声的了。



相声作品更新的速度太慢,但返场却可以次次不相同。

当然,返场节目可以每次都不同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返场真的很精彩。

就拿郭德纲来说吧,他曾经创造过在一场演出中有27次返场的经历,至今在相声界无人能够超越。


在老郭的返场中,我们能听到很多关于德云社演员在生活中的趣事,除了于老师和他的家人们之外,侯震和孙越的也很有趣:

——比如侯震老师是个碎嘴子,天天嘴里叨叨
叨不停的说话,给他买张票让他去海南渡假去,回来牙都能变黑了。

——比如孙越,当初孙越来德云社的时候,郭德纲问他究竟有多重,孙越说260斤,郭老师相信了,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后来才知道,原来德云社的秤就到260斤。



而且郭德纲在返场中也会来几首流行歌曲,虽然不拿手,架不住他会改编啊,比如他喜欢唱的《大约在冬季》和《忘情水》,能让你听到怀疑人生并忘记原唱!


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而大多数德云社的演员都会在返场中讲一些有意的事情。

返场环节,能看到平常不常见的节目

返场,也就意味着正活已经结束了,这个时候演员是非常放松的,对于观众提的一些小要求,一般都是会满足的。

比如于谦老师,在返场阶段,偶尔会给大家唱上几首摇滚,让大家一饱耳福。别看于谦老师是北京摇滚协会的副会长,如果不是演出中的返场,他是不会轻易唱的。




还有当红的几位小角,像岳云鹏,张云雷,孟鹤堂等人,在返场中都会应观众要求,来上几出自己的“拿手好戏”。

特别是张云雷,在返场中,张云雷唱小曲小调的时候,全场观众一起附和,荧光棒亮起,绿色的海洋加上全场大合唱,不激动人心才怪呢!

返场环节是可以互动的,你想听演员唱歌、唱戏,或者表演其他节目,都是可以大声喊出来的,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太过分,对于观众的要求,台上演员都会满足的。

所有看过德云社现场的人,相对于“正活”,都更喜欢返场环节。


相声迷老于


正式演出的时候都是提前编排好的节目,返场加演或者和观众互动更看演员的综合素质和艺术功底。尤其是近年德云社的第二三代继郭德纲于谦后出现了偶像级的相声艺人如张云雷,孟鹤堂,一些雷丝糖球迷恋的程度不亚于当年的影视歌星。

本人没去过现场观听相声表演,也没有偶像情结,但是理解,因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喜欢一种艺术形式,喜欢某些明星,和喜欢德云社演员返场,亦在情理之中。


答友皓哥


德云社的魅力就在这里。

我们说,相声是一门传统艺术。

从清末到现而今这100多年的耳传身教形成了这个艺术形式。

本身,相声的出身就是平民艺术。

在撂地卖艺的年代是没有观众和演员的距离的。

也就是说,这门艺术本身就是在观众当中表演的艺术。

如果您要把它分为一门远离观众。

舞台和观众离八丈远的东西,就错了。

德云社的相声,就是秉承了这一传统。

他们就算是在北展这样的大舞台上,也一样的和观众打成一片。

我其实很赞同港台地区对演员的称谓,就是“艺人”。

我觉得这个称呼很合适。

而我们大陆呢,就是当年太把演员当回事了。

尤其是一些体制里的名人,早早的就把自己归于艺术家的行列了。

甚至是艺术界的领袖,文艺界的领导。

这一下子就和观众的距离拉远了。

不是一个简单的舞台和观众席的距离,是天上和人间的距离。

这样,我们普通的观众就像在看一颗星星。

闪烁着光芒,但是很远。

所谓只可远看不可近玩焉。

终于,德云社有几百个接地气的艺人出现了。

我们不光可以在剧场里接下茬,还能和演员在台上台下互动。

还能和演员一起唱歌。

这一千多块花的值。

于是,很多德云社的粉丝就喜欢返场的这一高潮。

只有这样,观众才觉得我们懂艺人,艺人懂我们。

才能使德云社的相声出现了很多的不一样。

比如,全场的大合唱。

比如,开场有人送礼物。

比如,台下有几千人打开了荧光棒。

这其实在演唱会里是很常见的镜头。

然而在相声专场里看到,就有人说话。

说这不是说相声,说这不符合规定。

其实,我也想问问,相声在电视上说,和祖师爷撂地的形式一样吗?

相声不穿大褂,穿西服,和祖师爷的形式一样吗?

所谓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我们喜欢这个形式。

我们喜欢和德云社的艺人聊天。

我们喜欢和德云社的艺人逗貧。

这就行了呗。

这就是德云社返场比正活还吸引人的地方。

不是吗?


礼部尚殳


正常,正活儿基本上大家都知道,所以偶尔刨活几次,增加了些欢乐度!但返场时就大不一样了,那是全场最嗨呸的时刻,全体观众都可以一起参与其中


khl心情愉快


这就是所谓主流相声和剧场相声的区别。

主流相声的输出通过电视平台,他们的受众其实不是观众本身,而是电视镜头。因此他们的相声不存在现场互动,听十遍甚至可以一字不差。他们不需要也不屑于接受观众的反馈。

而剧场相声的受众是实打实的观众,下面接茬儿的,刨活儿的甚至骂街的都可能出现,而演员除了台本以外,需要随时接收台下观众的信息,处理台下随时出现的问题,需要自由发挥的东西太多了。

去年《相声有新人》中,高晓攀的那段贯口相声输给了孟鹤堂,根本原因就在此。高那段其实不差,但问题在于即便下面一个观众没有,他照样可以这样一字不差演完。而孟那段《老赖》,即使是主流相声的底子,照样可以看到他不停地用眼神动作在"勾引"底下的观众。这其实完全是理念的胜利。

回到本题,如果每场商演只有台本背好的内容,观众在家上网都能听完了,谁还高兴买票去现场啊?剧场的更大价值就在于即兴的东西,或者叫现掛。观众有时不仅在听,也是在参与。电视相声出现后行业的没落,其实正是因为演员脱离了现实观众所致。

最后,多说一句。姜先生说"剧场相声是盒饭,电视相声是盛宴"。其实挺可笑的,根本反了。哪儿有吃盛宴不花钱,而吃盒饭要花一千多的呀?其实电视上的相声好比免费试菜,您吃着不错,想吃全乎的,特色的,您得自个儿上剧场花钱买票去。而剧场值得起这个价的,不是那些基本菜式,就是剧场里那些自有的特色菜


燎原夜火


怎么评价德云社都已经不重要了,谁是谁非让民众去评论吧,


慧贵居士


主食吃完了来点水果,挺好!


嫣li然


正课不上,放学补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