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年輕人“嫌棄”種地,僅靠老人堅持,農業還有發展嗎?

瘋瘋癲癲大洋蔥


這個問題不用擔心,相信不會過太多時間,也就是十年左右,這種現象會逐步改變。現在,中國正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農業現代化離我們不會太遠。

農村年輕人為什麼會嫌棄土地?其實這是表面現象。農村年輕人其實嫌棄的不是農村的土地,而是小農經濟的生產模式,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嫌棄傳統老舊的耕作方式。

小農經濟,每家三五畝地,人拉肩扛,手工操作,比雞起得早,比狗睡得晚,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日曬雨淋,汗流脥背,累得要死,還沒有效益,這樣的艱苦勞動,誰不嫌棄呢?現在社會都發展成電腦化了,誰還願意幹這樣又苦又累,沒有效益的工作呢?

如果農業都是土地連片,機械化的操作,規模生產,科學管理,效益可觀,生活富裕,農民象城裡工人一樣上下班,老了有退休待遇,安度晚年,農村年輕人,會嫌棄土地,嫌棄農村嗎?

因此,農村年輕人真正嫌棄的不是土地,而是落後老舊的生產經營方式。

年輕人都進城了,尋求更好的生活去了,村裡只剩下了老年人種地了。

但是,農業今後的發展,是大有前途的。

我國的土地承載力,只需要一億多農村人口就足夠了。隨著年輕人逐步進城,農業人口的逐步減少,國家正在合村並鎮,土地流轉,小農經濟生產模式將逐步打破或大大減少,土地連片,集體合作經營農業生產將大大增加,全面機械化,科學種田將全面普及,過不了十年八年,中國的農業現代化將逐步形成,那時候,農業農村,才真的是廣闊的天地,農村年輕人,才真的大有作為。


琿春徐飛768


對於新一代的農村年輕人,我們不能要求別人應該去幹什麼,更不能因為別人不種地而去綁架。

回首想想我們這一代從農村出來的中年人,當初努力考學,為的是什麼,就是想擺脫農民的身份,進入城市獲得更好的機會,寒窗十年,我們也不願種地,何況現在的年輕人,他們出生在農村難道就應該是天生種地的命嗎?

還記得上學的時候,書本里描述的城市生活,深深的吸引著我,考入大學才是生平第一次坐火車,站在學校門口的時候就在想這才是我奮鬥的目標,如今畢業已經十年,為了生活苟活於城市,只為在此創造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難道我錯了嗎?我只想努力奮鬥,我只想能夠和你一樣可以喝著咖啡享受生活。

也許是造化弄人吧,大學調檔還是學的農業相關的專業,不過如今再回到農村想法就有了轉變,農業的發展不能只是依靠農民,所有的農業相關者,甚至關注農業的人們都能貢獻一點力量。

時代是在發展的,農業的發展對於中國這樣擁有龐大人口基數的國家走的比較緩慢,但是一步一個腳印,我們也能看出他的變化是良性的,基於題主的問題農業的發展目前是朝著土地集約化的方向發展,因此對於以前的那種依靠人口基數從事小農形態是不同的。現代農業不需要那麼多的勞動力,甚至可以說釋放勞動力正是土地集約化的一個優勢方面,大片的田地通過機械運作和合理的種植技術,種植大戶會不斷產生,因此農業的發展大家大可不必過於杞人憂天。

對於國家而言,農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農業問題也是國家最為關心的一個方面。從近些年的政策我們也能看出,一村一品的成功推行,早就打好了良好的基礎,鼓勵大家對於土地集約化,產業化發展,對於農作物而言,多形式多種類全面鋪開,各種冷門的特種作物在很多地方都有產出。

另外對於農業,工、商方面也在往農業方向發展。只是在我們看來,資本力量還未過多的踏足農業,對於目前的豬肉漲價,實際上就是很好的機會,資本力量進入農業方面未嘗不是一件壞事,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農業方面必將出現獨角獸。


陝南雨農


農村老人種田也是迫於一種無奈,因為他們不像城市退休人員一樣到月拿退休金,農村老人更多的是靠自己的雙手勞作創造生活。國家儘管在為農村老人養老上發放了很多補貼,但是,每個月僅憑三四百元的老人補貼錢那裡夠生活的,不種田又有什麼辦法?我們那裡有些農村老人真正年紀太大做不動田了,他們就把田挖成魚塘養魚,為什麼這樣做?也是為了養老,村幹部也不管不問,就是說挖魚塘沒有農業補貼。

年輕人不種田,並不是年輕人的本意,因為在農村人均只有一畝三分地,哪裡夠他們留在家裡種地,外出打工他們也不情願,怎麼辦?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要生活呀,他們選擇外出打工是必須的。

未來的農村要想不讓老人挖魚塘,可持續發展農業,必須進行土地流轉,繼續進行土地整改,小田並大田,全面機械化耕作,讓有經濟能力的人承包,搞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老人拿著流轉土地的錢,和國家對老人補貼的錢,加上兒女在外打工給一點,這樣老人可以做到安穩的度過晚年的生活。農村農業也會長久的發展。


鄉村老農有話說


看了題主提問關於年輕嫌棄種地,使得許多人擔心,但是我很樂觀看待這件事,我認為這是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我們國家只有實行了改革開放而且取得了偉大成就後,農村年輕人才有膽量敢於嫌棄士地,或者放棄土地才有機會脫離農業生產赴城裡務工,從事其它行業,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話,有那一代農民敢離開土地,還生活的這麼好,沒有,只有改革開放後的今天才能實現,如不信讓我們回顧一下歷史,從民國到建國初期,農民從事不敢遠離自已的那塊士地,有的人一生沒去過自已的小縣城,而且一直在溫飽線上掙札。就拿改革開放前的六七十年代來說吧,農村執行以生產隊為核算單位,評工記分得報酬,把大家捆綁在一起勞動,允不允許從事其它行業,你再有本事和可技能,也不允許出去掙錢,違者要受自處罰,為何溫飽都沒得到解決,那能變改變自已的命運上像今天一樣的生活呢。但是現在農村確實年輕人在外務工,老人在家種地,這樣務必會有人擔心農業的前途與命運,根據我們當地情況,集中成片的土地都轉包出去了,老年經營的都是零星士地,老年愛惜土地,捨不得荒廢,有的老人確實生活所需不得不種地,但有的老人並非這樣,大家想一下如果現在真的是依靠老年人來堅持農業,能維持中國14億人消費這個大市場平穩運轉嗎?中國的農業並非是依靠老年人堅持農業才能運轉,才能發展。依靠的是黨和政府對三農工作的重視與關心,依靠的是黨和政府出臺一些支撐農業持續發展的好政策,依靠科學技術,農業機械化,產業化實現農業現代化才是農業的根本出路。我們這些老年人百年之後,中國的農業絕不會消亡,會發展的比現在更好,我們的子孫後代會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滿,大家不需擔心。‘


蔣山老徐



知足常樂張吉西


其實農村的年輕人並不是嫌棄種地,而是當前的形式,僅靠種地是養活不了一家人,所以年輕人沒有辦法才會選擇出去打工,而放棄了在家裡務農種地,如今由於乾旱的原因,這是很多農村的農業答到絕收的狀態,如果年輕再不出去打工的情況下一家人就沒有辦法維持生計。

就拿我們村來說吧,就這幾年來看年年都是大旱,如果年輕人不出去打工,正常的生活開支,都難以為持,我們每天的花銷都很大,親戚朋友鄉里鄉親的往來,孩子讀書補課的費用,老人生病吃藥的藥費。這樣7788算下來,一年大概也需要幾萬元的開支,所以沒有辦法逼得年輕人必須出去打工,留下老人來的照顧孩子,收拾農田,掙點種地錢好不容易啊,

其實農村老年人堅持去發展農業,一方面是為了有一些收入,另一方面也是為兒女打下基礎,所以說無論年輕人到什麼時候,我們在外面發展的怎樣,到最後嘟嘟轉轉還是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去發展。去發展農業,在外面的闖蕩多年也會給他們帶來很多的經驗,長了很多的見識,讓他的們回到家鄉去發展新型的農業,把我們農村建設的更加美好。


穎姐愛嘮叨14644


很高回答您的問題。

關於農村年輕人“嫌棄”種地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父親爺爺們那輩,幹農活確實是非常的辛苦,完全依靠勞動力,加上農業機械不普高,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想法。


農業是國之根本,中國是一個傳統農業大國,創造了燦爛的農耕文明,農業肯定有會有發展的。

我國針對農業的優惠政策還是很多的,很多作物種植都有補貼,尤其是糧食作物種植補貼。目前國家為了讓農村很多耕地不要荒廢了,更是加大了補貼力度。

國家又農機補貼也出了很多相關政策,18年農機相關政策如下文。

農機補貼標準:

一般補貼機具:單機補貼額原則上不超過5萬元;

擠奶機械、烘乾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12萬元;

100馬力以上拖拉機、高性能青飼料收穫機、大型免耕播種機、大型聯合收割機、水稻大型浸種催芽程控設備:單機補貼額不超過15萬元;

200馬力以上拖拉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25萬元;

大型甘蔗收穫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40萬元;

大型棉花采摘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60萬元。

國家也出臺農房改造補貼,

以下4類農村人可以申請危房改造補貼:

①貧困殘疾人家庭;②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③農村低保戶;④已經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財政補助項目、貸款貼息,這幾年隨著國家對於農村的優惠政策也越來越多,農村的發展比前幾年要好上很多了。而國家在對農村給予一些主要的支持政策之外,在貸款方面針對農村戶口的部分農民也出了相關的補貼利息的福利政策

現在國家只會對農業越來越重視,農業以後發展肯定會越來越好的。


90後農民阿信


我是小風子橋牌,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覺得有道理的還請關注下小編。


農業發展早已經過了靠勞純體力投入才能有收穫的階段了。

在美國,成百上千畝的農田所耗用的勞動力也不過就是農場主一家幾口人,其中不乏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年輕人都在外求學或者工作。

他們靠機械化的力量克服了老年人體力下降的弱點,不僅種了成百上千畝的地,還能夠讓土地獲得高產出。

這樣的例子就實實在在的發生在大洋彼岸,足以證明,老人種地只要方法方式得當,一樣是可以讓農業得到快速的發展的。

回過頭看我國現在年輕人不願意種地,紛紛外出打工,僅留下老人在家種地的現象,雖然短期內會造成一些影響,但長期來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科學技術和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我國的農業發展會漸漸擺脫對純體力勞動投入的依賴,老人種地一樣可以輕鬆高效!

農村的農田問題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雖然農業發展的大前景並不會因為是老人種地而停滯不前,但弄清楚造成當前現象的原因仍然對於我國農業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穩定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是我國的農業發展和美國的農業發展面臨的自然環境約束不一樣。美國地廣人稀,主要以平原居多,容易實現規模化和集約化,機械使用能夠很快普及,成本也能降下來。但我國地少人多,主要是山地和丘陵,大規模、大機械的使用不太現實。

二是我國農業發展中農村田地所承擔的不僅僅是生產功能,還承擔社保和維穩功能。美國發展農業,農田就是簡單的農業生產資料,在既定投入下儘可能提高生產就可以了。我國不一樣,我國的農田是農戶的命根子,農民的所有生活都在農田上繫著,有了農田,所有在外闖蕩的農村年輕人就有一個最後的退路,有利於社會穩定,而這些也是提升農業規模化和集約化過程中不得不考慮的重要方面。

三是我國農業市場化程度和政策補貼力度還有待提升。農業生產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是一個高投入低產出的產業,之所以美國能夠做到這麼發達的農業與美國高額的農業補貼是脫不了干係的。這樣一來,通過補貼就提升了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的收入,就會讓一部分農民心甘情願的留下來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而不是一窩蜂的湧到城市去。現在,我國就是在這方面的力度還不夠大,還做不到讓農業生產的在收入吸引力方面至少與城市打工相持平。

所以,在現階段還是要仔細分析農村年輕人不愛種地,只有老人堅持種地的現象。

先說說年輕人不願意種地的現象。不光是農村年輕人,城市年輕人一樣不願意去種地,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種地的收入實在是太低了,一畝地精耕新作收入也不過數百斤,看看現在的糧食價格,一畝地的年收入不過千元左右。

與收入低相對應的是投入高。農業生產是一個要持續性高強度投入的勞動,要及時播種,要及時除草,要及時殺蟲,這不僅是體力活還是細緻活。這樣的勞動佔據了年輕人太多的時間,但如果年輕人把這些時間投入到打工等產業工作中,他們所獲得的收入相比農業產出來說是非常可觀的。

在這麼可觀的機會成本下,沒有人會願意去種地的。

除了收入低之外,農民的身份和地位也總是被不經意的看輕,傳統社會中士農工商身份格局給農民造就的身份優勢也慢慢的在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下被慢慢的拋到最後面,在以金錢衡量社會地位和身份認同的當下,農民也很少得到社會其他人的認同和尊重。

再說老人種地的現象。按說老人年紀大了,種地這種重體力活是不應該幹了,但是家裡的農田總不能荒蕪著,自然還是要去種,一方面是不得不種,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種地來滿足自家的吃喝。

老人種地是不得已的選擇,但是老人也有優勢,那就是農業耕種的知識和經驗是具備的,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願意種地,連帶著這些年輕人對種地其實是越來越陌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種什麼,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些什麼。

在這個角度看,老人種地其實更加有效率。所以不應該一味的看衰老人種地。

在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種地,老人堅持種地的背後,其實是農村空心化的趨勢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的過程,而這種現象在帶來困難的同時,又何嘗不是一個改變當前農業發展方式的契機呢?

隨著農村人口越來越少,農田集中規模化運營的條件就越來越成熟,改變的成本越來越低,這不正是為科技發展農業打下基礎嘛!


小風子橋牌


現在很多年輕人基本很少願意留在家鄉以種地為生了,外邊的花花世界才具有吸引力,留下的都是老一輩的人了,很多地方面臨地多沒人種的現象。但這並不會影響我們農業的發展的,因為未來是會實現農業的規模化生產的。也就是在成片集中的土地上採用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高效的農業機械進行耕作。這不僅可以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還降低土地面積的生產成本,提高產量,讓農產品的價格具有市場競爭優勢,而且還可以帶動其他行業,如運輸、農機制造、維修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大農業的發展局面。所以我們不必過分擔心以後地沒人種。


大桃新農人


農村年輕人嫌棄種地,僅靠老年人堅持種地,農村還有發展前途嗎?

農村年輕人嫌棄種地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中國農業人口眾多,人均土地太少,每人不過三畝地。我們這裡人均一畝半地,三四口人之家四五畝地,實在也不值得一個青壯年人在家種。

二是近來幾年糧價很低,種這幾畝地只能維持溫飽,不能致富奔小康。所以青壯年人都選擇外出打工。

當然只剩老年人種地是沒有發展前途的。

那靠什麼發展我國的農業的?我想靠國家的農業政策,流轉土地給農企,農場及農業合作社。實現現代化的大農業。

這是中國農業的必由之路。

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