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善杰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晋朝开国皇帝,谥号武皇帝,在位二十五年。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建国后,他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宋代司马光在他写的《资治通鉴》中是这样评价晋武帝的:“至于晋武独以天性矫而行之,可谓不世之贤君。”(《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九》),那么这么一个雄才大略和不世贤君为何在挑选继位人的问题上翻了车以致造成了他死之后没多久就发生“八王之乱”并最终导致西晋仅二世而亡?是题主说的怕老婆还是不愿意得罪功臣?老衲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1,祖宗礼法约束和司马炎自己争夺储位的艰难经历
自古以来儒家就有“立子以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的继承制,司马炎有二十多个儿子,与杨皇后嫡出的有三位:老大司马轨早逝,次子司马衷(即后来继位的晋惠帝)和老三司马柬。在立嫡立长的祖制面前自然老二就首当其选。当年司马懿挂了以后,其子司马师继承曹魏权臣的衣钵,然司马师膝下无子,司马懿在的时候就将他喜欢的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攸(司马炎的弟弟)过继给了司马师,司马师在平定淮南的时候意外病死,当时司马攸还年幼,所以司马昭暂替执政。当时司马昭也是喜欢司马攸而多过司马炎,为了夺回继承权,司马炎是煞费苦心花了很多气力(太多故事这里暂且不表)。他的这段经历也让他在择储的时候也倾向于立嫡立长。
2,对于孙子的期待而做出的选择
基于前面第一点的基础上,司马衷虽然智商发育低下,但是他的儿子司马遹天资聪颖深得晋武帝喜爱,因此极大可能的就是司马炎想通过他儿子的继位来传承帝位给到这个孙子。这即可维护了祖宗传位的合理性又可以保证了帝国的延续性。这个在史书中是有据可查的。在唐代房玄龄等人著的《晋书》中有:“爰至未年,知惠帝弗克负荷,然恃皇孙聪睿,故无废立之心。复虑非贾后所生,终致危败,遂与腹心共图后事。说者纷然,久而不定,竟用王佑之谋,遣太子母弟秦王柬都督关中,楚王玮、淮南王允并镇守要害,以强帝室。又恐杨氏之逼,复以佑为北军中候,以典禁兵。”这段就说明当时司马炎清楚自己儿子是低能的,为了让孙子能继位也只能通过一系列的人事安排来以防外戚勋贵篡权。清朝的史学家蔡东潘也评价之:“武帝既知太子不聪,复恨贾妃之奇悍,废之锢之,何必多疑,乃被欺于狡吏而不之知,牵情于皇孙而不之断,受朦于宫帟而不之觉,卒至一误再误,身死而天下乱,名为开国,实是覆宗,王之不明,宁足福哉?”
3,为杨皇后和奸臣所影响
杨皇后和晋武帝感情很深,在选太子的事上杨皇后是坚持老二的。
另外杨皇后为司马衷娶了功臣贾充的女儿,把位高权重的贾家捆绑在了太子的战车上,使武帝也有了投鼠忌器之心。
在网上还有很多关于司马炎为了考证儿子的智商问题而出题的故事,我认为这只是司马炎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和群臣对他挑选继位人的反对的一个作秀。一个帝位的继承人怎么可能通过这样一个开卷考试的方式来选择呢?有点过于儿戏了。
吾味杂谭
并没有犯糊涂。恰恰相反,如果他不选司马衷 恐怕才是犯糊涂了。
研究历史,千万不能陷入一种结果论的怪圈:这个皇帝做的不好,所以他父亲选他继承皇位的时候就一定出错了。这是不成立的。皇帝做的不好,不见得是父亲选错了继承人,其他人做皇帝未必比他好。
我们说一个皇帝选继承人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才能,而是能够服众,能够让众人都承认。而让所有人都能承认,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继承人的出身,说白了,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这是绝大多数王朝传承皇位都不敢逾越、必须坚守的底线。
惠帝司马衷的母亲是武帝司马炎的皇后杨艳,所以是正宗的嫡子。论排行,司马衷是司马炎与杨艳的第二子,但是长子司马轨年仅两岁就夭折了,所以司马衷就是实际上的嫡长子,继承皇位合情合理合法,如果选了别人,那才是出了问题!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如果嫡长子有严重缺陷,也不能继承皇位。没错,如果某个皇子仪容极其丑陋、有严重残疾等问题,确实不适合继承皇位。但是,司马衷有这方面问题吗?其实根本看不出他有这方面问题。说他有问题,恐怕就是一直盛传他是“白痴皇帝”,所以许多人真的认为司马衷就是个白痴。那司马衷究竟是白痴吗?其实,虽然做皇帝做的不好,但要说他智力有问题,那是毫无依据的。
一、何不食肉糜,源自西晋初期的奢靡之风
说司马衷是白痴皇帝,源于两个事件,一个是“何不食肉糜”,一个是“官私蛙鸣”。何不食肉糜,讲的是司马衷在百姓遇饥荒,没有粮食。司马衷就问,为什么不吃肉粥呢?由此人们认为司马衷就是弱智。但是,这个锅不应该司马衷背,而是应该怪西晋初年的那种恶劣风气。司马炎自恃一统天下,海内承平,于是骄奢无度,石崇斗富这样的情况屡有发生。司马衷从小身为太子,养在深宫,看到的都是纸醉金迷,哪里去了解民间疾苦呢?其他皇子如果换了他的处境,恐怕一样搞不清楚老百姓生活如何。在司马衷这种从小生活在宫中的太子爷看来,肉粥随处可见,是最普通的食物,所以才会觉得这东西应该一直有。这是缺乏常识,而常识更多是环境决定的。
二、官私蛙鸣,恐怕是一种无奈的抱怨
官私蛙鸣事件,是有一次司马衷在后花园散步,听到蛙叫,他就问身边人,这蛙是为公在叫,还是为私在叫。也被人嘲笑。实际上,如果了解司马衷的处境,就会听出这句话的弦外之音。
司马衷从即位开始一直很郁闷,先有外公杨骏大权独揽,后有皇后贾南风操控朝政。内有宗室八王之乱,外有胡狄纷纷入侵。朝堂之上,不同派系你争我夺,个个都说为了国家好,最后都是为了自己的权势利益。所以司马衷听到蛙鸣,有为公为私的感慨,这是他内心真实的哀叹啊。
三、嵇侍中血,说明他心性纯良
关于司马衷还有一个著名故事,那就是被文天祥记录在《正气歌》中的“嵇侍中血”。当时司马衷被挟持北征,嵇绍(名士嵇康之子)原被罢官,后重新征召,他赶往军前效力,当时正逢王师兵败,司马衷受伤,兵士溃散,嵇绍奋不顾身挡在司马衷身前,司马衷为嵇绍求情,但嵇绍依然被杀,献血溅到司马衷的衣衫上。后来战事平息,侍从要给司马衷洗衣服,司马衷流泪道,“此嵇侍中血,勿去”。
如果司马衷真的是一个白痴,能说出这样的话吗?这句千古名言,恰恰是证明司马衷心性纯良,这难道不是一个皇帝应该具备的品质吗?
伊耆角木
司马炎(236~290年),即晋武帝(265~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景帝司马师之侄,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265年沿袭父爵晋王,全面掌握军政大权,数月后即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定都洛阳,279年东晋伐吴,统一天下。统一全国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最后在选定接班人上体察不明,出现了极大偏差。
司马衷是司马炎的嫡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礼法制度,司马衷本该立为太子,武帝自然也不能随意改变。
司马衷
虽然不是天生白痴,但智商较低,能力极差,闹出了不少笑话。有次司马衷夜游华林园,闻得蛙声一片,突发奇问:这些蛤蟆是为公而叫,还是为私而叫?众人面面相觑,幸得侍中贾胤反应快,答曰:在公家的地面上叫就是为公叫,在私人的地面上就是为私叫。
当然还有更离谱的,司马衷长于深宫,不知民间疾苦,百姓没饭吃,司马衷竟问:何不食肉糜?
武帝立傻儿子为太子,还有两个原因,武帝当初为司马衷选太子妃时,看上了朝中大臣卫瓘之女,但杨皇后却选中了功劳更大,权位更重的贾充之女贾南风,彻底把贾家捆绑在了太子的战车上,武帝如欲废立太子,自然有些投鼠忌器。
其二,武帝与原配杨皇后感情甚笃,杨皇后病逝前,曾经让武帝发誓保住司马衷太子之位,武帝含泪答应。
但是傻人毕竟是傻人,知子莫若父,司马炎心里还是有些明白的,他决心考一考司马衷,但可惜的是,这个考试比开卷考来得更为容易。武帝命人给司马衷送去一叠公文,让其批复,第二天太子批复的公文送回皇帝案头,批文虽然简单,却也是头头是道,武帝心想,我这个儿子虽然有点傻,但基本的道理还是懂的,还高兴的对群臣说,谁说我这个儿子傻,我看不比我差,遂无废立之意。哪成想这都是太子妃贾南风让人代写的。
武帝屡次失察,给东晋带来了灭顶之灾,公元290年,武帝驾崩,太子继位,彻底将司马衷推上了不归路。
太熙元年(290年),司马衷改元永熙,史称惠帝,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因废太子(非其所生)事件而引起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带兵进京,囚贾南风且将其毒杀,后又废惠帝自立,齐王司马囧起兵诛讨,杀死赵王司马伦,迎惠帝复位,后又由诸王辗转挟持,形同傀儡,受尽凌辱。306年,东海王将其迎回洛阳,307年初,惠帝去世,终年48岁,相传为东海王毒杀,谥号孝惠皇帝,葬于太阳陵。
政史新君
礼法制度的影响,封建王朝,皇位的继承上,立嫡立长是根本。
杨艳是太子司马衷之母,深得晋武帝的宠幸,在立储问题上,司马炎深知司马衷是一个傻子,为了江山社稷,他试探杨艳的想法,说司马衷不适合承继大统,要不要换一位太子?杨艳严肃地说 :立嫡立长是根本,不要以贤愚废立。
杨皇后及其家族的大力支持
西晋这个讲究门阀家族的时代,如果拥立别的儿子为帝,没有大家族的支持,统治必然不能稳定。而司马衷的背后有杨皇后及其家族的大力支持,在朝廷中很有影响力。
士族门阀与各封王们乐见其成
西晋分封制度并未实现晋武帝巩固司马氏政权的初衷,封王们结纳封国内的士族人士,引用在西晋士族制度确立以后难以仕进的寒族士人,形成一个个与中央政权相背离的政治集团,并凭借其王国军队争取自己的利益。拥立一个傻瓜做帝王,能有利于他们利益的最大化。
晋武帝本身主张无为而治的强国方略,上去一位没有能力的继位者,不能随意改变他的治国方针,更合乎他治国的方略。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晋武帝虽然选择了一位傻太子作为继承人,遇到的阻力不大,所以也就没有改铉易张的打算了。
风正轻摇雨自飘
司马炎在选太子问题上犯糊涂,是因为他太过精明,不愿意得罪功臣。
太子司马衷的正妻是朝廷重臣贾充的女儿贾南风。贾充是西晋的开国功臣,一直对司马家族忠心耿耿,但贾充的长女嫁给齐王司马攸。而司马攸是晋武帝的亲弟,司马攸这个人能力很强,“才望出武帝之右”,后来又“总统军事,抚宁内外,莫不景附焉”,于是司马攸成为司马炎皇位卡最大威胁。
为了消弱司马攸的实力,而贾充成为两人积极争取的对象,因齐王是贾充的女婿,自然要支持齐王,拉了拢贾充,司马炎让太子司马衷娶了贾南风,借以得到贾充的支持。后来朝局稳定后,晋武帝才意识到太子的能力不堪储君之位。但如果废掉太子,也就废掉了贾南风,肯定会得罪贾充,把贾充推到齐王身边,权衡利弊后,司马炎最终没有废黜太子。
因为晋惠帝司马衷是白痴,所以皇后贾南风掌权,最终引发了“八王之乱”,自己也被司马越毒死。司马家族辛苦创下的西晋王朝,也在此次动乱中衰落下来,很快就灭亡了。
岳剑
客观的讲晋武帝司马炎在位前期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君主,但是大家都知道西晋其实是篡夺了曹魏的天下形成的 。在王朝建立初期晋武帝嫡长子司马轨年仅2岁就妖折了,这时候一个尴尬的情况出现了。无论是立长子还是立嫡子都有一个无法回避却又很难面对的人选,此人便是皇后杨艳的儿子司马衷。
之所以说尴尬是因为司马衷是个公认的呆瓜,但是论资排辈这个呆瓜却是太子的不二人选。晋武帝何常不想换人,但无奈这个呆瓜太子后台杨氏一族势力极大,皇后杨艳又和晋武帝一通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晋武帝只能继希望于孩子还小(时年9岁),可能通过教育慢慢长大了就能改变。但事实证明呆瓜属性是极难摆脱的,此时晋武帝又有了换太子的心思。皇后杨艳又及时的站出来为自己儿子说好话,并且为了巩固司马衷太子的地位又给他迎娶了开国元勋贾充之女贾南风(后来证明这是个极其败家的娘们)。晋武帝一想那就再看看这个呆瓜儿子能不能给他生个聪明孙子,奇迹出现了呆瓜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并非贾南风所生)从小就天资聪颖深得晋武帝喜欢。
但是晋武帝还是不太放心,安排大臣对司马衷有过几次考核但都被狡诈的贾南风对付过去了。再者晋武帝一想自己能拥有今天的一切也是因为父亲司马昭坚持立嫡长子的结果。而司马衷继位也有利于朝庭各方势力的平衡也就放弃了换太子的想法,正是他的这个决定也终于给西晋的最终灭亡埋下了伏笔!
不想那么多了
历史上,司马炎这个人在处理公事上虽然称得上是英武果敢,但是一关系到个人感情就会变得优柔寡断、妇人之仁了。他的一生有许多的嫔妃,这样的结果导致他有了许多的儿子,多达二十六个。儿子们虽然不能说个个都是天才,但也不乏才华出众之辈。但谁也没想到,司马炎会把自己的江山让一个傻子来继承。
公元259年,司马炎的夫人杨艳生下两人的第二个儿子司马衷。因为大儿子早夭,所以眼前这个次子实际上可以说就是他们的长子。司马炎很高兴,私下曾对杨艳许诺将来一定让次子继承大统。可是,没想到随着司马衷一点点地长大,渐渐地发现司马衷似乎与其他孩子有些不同,他是一个低能儿,说的不好听点儿就是个傻子。
司马衷是个傻子,朝野上下人尽皆知。让这样的一个人继承皇位,司马炎对此也很忧心,这样的儿子能保住祖宗开创的的基业吗?其实司马炎心里十分清楚,不能。
所以司马炎并没有盲目地兑现当年承诺立司马衷为太子,他总是推脱说再观察观察。谁知道观察之后,司马炎的心就更凉了。杨皇后并不是不知道儿子的情况,也不是不清楚立傻儿子为太子将意味着什么,可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还希望司马炎能够立司马衷为太子。她坚持说现在下结论还是太早,到底是傻还是不傻,谁知道具体情况,也许是大智若愚呢?
再说自古以来立太子都是立嫡立长的规矩,怎么能够因为资质稍微笨了一点就随便更改祖宗的规矩呢?在杨艳的耳边风天天吹的情况下,司马炎这个人耳根子十分软,转头一想也觉得杨艳的话有几分道理,于是就把这件事暂时搁下了。不管怎么说儿子都是亲生的,傻点有什么关系,这说明他天生善良,不怕以后会伤害自己的兄弟,再说给他找个好师傅好好地教育一番,未必成不了材。
于是,司马炎在司马衷九岁那年立他为太子。杨艳之所以竭力地让司马炎立傻儿子为太子,除了为自己的根本利益考虑外,关键还是因为作为一个母亲来讲,他想补偿这个处于弱者的儿子。母亲都是天生可怜弱者的,孩子当中谁最困难,她就更多地疼爱这个孩子,杨艳也不例外。可是,如果是一个平常百姓家里的母亲可以这样做,但作为一国之母来讲,她这种母性就为短命的西晋王朝埋下了祸根。
司马炎之所以决心立傻儿子为太子,除了杨艳的关系,还有一个自己的原因。他作为司马昭的长子,却一向不太受父亲看重,甚至数次险些丢掉储君的位置。因此对他来说,对同样作为长子的司马衷就有了同病相怜之感,他下意识地维护其实是因为自己。
公元290年,优柔寡断的司马炎病逝。他的傻儿子司马衷即位,成了后来的晋惠帝。这个傻皇帝,除了占据一个位置,其他朝政什么的完全被皇后贾南风所控制。这个皇后很是了得,在一年后,她竟然策划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辅政大臣杨骏,接着又发生了“八王之乱”。
公元316年,刘渊的侄子刘矅攻破长安,俘获末代皇帝司马邺,西晋就此亡国。
西晋灭亡的时间,距离司马炎病逝才只有短短的二十五年,可就是这短短的时间里,天地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晋成为浩瀚长河中一个短命的王朝,已经如浮云般飘然远去,一个新的政权也即将建立。西晋之所以能这么短命,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司马炎选了他的傻儿子当皇帝,虽然本心是好的,但带给国家的灾难却是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