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桃花扇》中的忠臣良將,現實裡的大明軍閥


左良玉:《桃花扇》中的忠臣良將,現實裡的大明軍閥


左良玉,字崑山,臨清人。由於史料記載較少的緣故,筆者並沒有瞭解到他年輕時的經歷。僅見《明史》記載:“良玉少孤,育於叔父。其貴也,不知其母姓。長身赬面,驍勇,善左右射。目不知書,多智謀,撫士卒得其歡心。”

由於缺少家庭教育,所以左良玉從小就沒什麼家國天下的概念,而家庭教育的缺失也間接導致弘光朝廷的過早覆滅。

在嬉戲打鬧中度過了少年的他,通過關係攀上了昌平督治侍郎侯恂。在侯大人的引薦下,左良玉官運亨通,當上了遼東車右營都司。但是好景不長,崇禎元年,遼東爆發兵變,巡撫被殺,左良玉由於精通逃跑之術,躲過一劫。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心急如焚的崇禎立即將他烏紗帽摘掉。但架不住左良玉上面有人,外加天時地利,在清軍圍攻大淩河之時,侯恂抓住時機,讓左良玉參戰,最後居然還騙來一個“軍功第一”!


一、在圍剿農民軍中壯大


由於靠關係與坑蒙拐騙,他在崇禎六年被升為山西總兵。雖然是關係戶,但他還真有兩把刷子,先是大破農民軍於懷慶,又獲得鄢陵之捷,前後大大小小十幾場戰役,雙方互有勝負。


由於作戰較為勇猛,農民軍都把他列為躲避對手。《明季北略》曾記載:“時為之謠曰:軍中有一曹,流賊聞之心膽涼。次左良玉、湯九州;若京營兵,賊甚輕之。”

這看起來,左良玉對農民軍英勇作戰,殺之而後快,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左良玉更多的是靠殺掠百姓,“借頭”邀功。一旦遇到農民軍主力,則是能避則避。不能避時,方才放手一搏,且勝少輸多。

比如,崇禎六年,左良玉就被老回回一彪人馬設伏,險些自刎于山間,所幸部下拼命突圍。


到了崇禎十二年,張獻忠重新起義,左良玉受命前去圍剿,結果落到張獻忠、羅汝才設下的埋伏圈,再次差點全軍覆滅——此戰副將羅岱被殺,連總兵官的通行證——關防也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士卒死者達到一萬多人,喪失軍資器械不計其數。左良玉逃回房縣清點人數,剩下的還不到一千人。

但左良玉還是有些本事的,每次戰敗後,都能迅速拉出一支新的隊伍,這也是朝廷不得不用他,而他敢於不聽令於朝廷的緣故吧。


左良玉:《桃花扇》中的忠臣良將,現實裡的大明軍閥


二、擁兵自重的大軍閥

東漢與唐代皆因軍閥力量過大而逐步走向滅亡,而這一切也發生在明末。


起初,左良玉被崇禎和兵部尚書、督師輔臣楊嗣昌寄予厚望,《明季北略》記載:“良玉二十萬之眾可與傳庭十六萬之師,相為犄角,內外拒戰,而自成可滅矣。”

可是,楊嗣昌在設計包圍網時,沒考慮過屬下是否會聽從調動。孫傳庭尚有為國效力之心,但左良玉可就不一定了。在他眼裡,只有朝廷的糧餉,而沒有朝廷的威嚴。

起初,楊嗣昌本想著拉攏兵力較多的左良玉,以便讓其他地方部隊服從朝廷,於是拜他為大將軍,並且特別讓崇禎皇帝給予他特製的關防,用於號令群雄。

但事與願違,楊嗣昌根本就駕馭不了他。

多次的交流後,崇禎也發現左良玉難以控制,於是把獄中的侯恂放了出來,以圖約束左良玉。可是侯恂出獄後立即與左良玉狼狽為奸,替左良玉想盡辦法騙取軍糧。

擁兵自重的左良玉在與農民軍作戰的生涯裡屢屢違抗上命,導致農民軍勢力不斷擴大。

早在崇禎十年,左良玉於舒城六安大破農民軍,連戰三捷,本來可以一舉殲滅這支農民軍,但左良玉有意縱敵,任憑張國維發幾份文書,他都視而不見。

除了無視戰友外,他甚至還目無皇帝。崇禎十二年,攻破南陽府後,他縱兵劫掠,崇禎皇帝立即責難他,但他也僅僅是口頭表達歉意,仍然幹著“勇於虐民”的勾當。


官虐民,民從賊,賊勢愈盛。由於左良玉平日裡經常屠殺百姓,導致軍中招納的都是些地痞流氓,亦或是起義軍中的投機分子,他們平常擾民是一流的,可是一旦作戰時就容易原形畢露。

隨著闖軍規模不斷擴大,開封逐漸被李自成包圍。朝廷急忙下令調左良玉部北上。左良玉認為自己不是農民軍的對手,全軍北上有可能被農民軍圍殲,但是為了私吞朝廷給養,他還是爽快地答應前去支援。

可是等朝廷給養送達時,左良玉還是不滿足,接著收刮襄陽地區的人民。


當農民軍南下湖北時,左良玉急忙在襄陽大造戰艦。準備一旦形勢緊張就順漢水向東逃竄。


襄陽的老百姓由於對左良玉十分痛恨,暗中放火把左良玉打造的船艦燒燬一空。左良玉聞訊大怒,搶掠了一批商船,裝載軍用物資和擄來的婦女錢財,在幾天內迅速運走。


而他自己則領著軍隊據守襄陽、樊城,妄圖阻滯農民軍前進。然而,襄陽地區的人民聽說農民軍快要到來,紛紛焚香頂禮,有的人更主動充當嚮導。這一切連左良玉本人也不得不承認:“此時民情響應,勢若沸羹。”

與此同時,張獻忠率軍進入四川,楊嗣昌急忙讓左良玉馳援,可是左良玉一直拖延行軍速度,導致友軍不滿。不過,躲卻沒躲過,左良玉竟在瑪瑙山與張獻忠相遇。


兩虎相遇,只有拼命。最終,左良玉竟擊潰張獻忠。這一戰後,僥倖獲勝的左良玉更加囂張,出言頂撞上司楊嗣昌,從此更加不聽調遣。

但是,左良玉的成功,並沒有遏制住農民軍。崇禎十五年,陝西官軍進抵洛陽時,李自成、羅汝才又把左良玉部官軍包圍在郾城。


汪喬年認為這是同左良玉會師合擊義軍的大好時機,遂率兩萬人馬前往解圍,賀人龍也率部會師。但就在農民軍轉而圍攻汪喬年時,左良玉卻率部開溜大吉!

左良玉在突圍後,不僅沒有往西夾擊農民軍,反而乘機帶著部眾向東溜走。總督汪喬年變成了光桿司令。農民起義軍再次進攻襄城,到十七日攻克,汪喬年被活捉,帶到城北韓家莊經李自成親自審訊後處決。

在左良玉的影響下,許多將領也開始消極避戰。朱仙鎮一戰中,明軍主力左良玉部七千人首先避戰而逃,其他將領也不戰而潰。


丁啟睿藉口追回左良玉,經許州逃往光州、固始,結果逃亡過程中還將皇帝給予的敕書弄丟。


丁啟睿被問責,但左良玉卻安然無恙,繼續養寇自重。

在左良玉的桀驁不馴下,明王朝逐漸要落幕了。


左良玉:《桃花扇》中的忠臣良將,現實裡的大明軍閥


三、和清軍一起圍攻弘光朝廷


1644年,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朱由崧於南京急忙登基。《桃花扇》裡曾描寫左良玉聞京師已破,嚎啕大哭,悲痛欲絕。然而現實中的他,考慮的卻是自己是否要承認弘光新政權。

由於左良玉離江淮較遠,導致定策之功被“四鎮”奪取。馬士英為了拉攏關係,特地派人找左良玉,聲稱朝廷要給左良玉分爵位,可是左良玉並不想承認弘光政權,只是虛偽地表達了感謝,內心並沒有任何效忠之意。


及至弘光朝廷為天下承認,成了氣候後,他才安排人去南京試探,怎知南京那邊也硬起來,不僅不買賬,還怒斥左良玉手下不知廉恥。

適逢李自成大軍為清軍所敗,準備南下,左良玉藉此機會避戰,聲稱要清君側,以迎立“真太子”登基,順江而下,直奔南京。

左良玉在離開武昌之時,把居民全部屠殺,吳晉錫在《半生自記》記載:“寧南傳令無少長戮之。楚民以撫軍仁愛,爭匿都院中,撫軍坐於門,向內坐,聽百姓入。”

由於突如其來的叛變,弘光朝廷立刻派黃得功前去迎敵,導致防守清軍的兵力被削弱。


自此,弘光朝廷被左良玉以及清軍所包圍。

巧的是,正當左良玉軍勢如破竹之時,左良玉卻突然病逝於九江。


《桃花扇》裡曾把左良玉之死描寫得何其悲壯,可是現實中的他,卻並非真為社稷而清君側。

在他死後,其子左夢庚投降清軍,在清廷的庇護下繼續殘害百姓。

《桃花扇》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文學作品,可是戲說與歷史終有區別,筆者曾為桃花扇裡的左良玉感傷,也為《明季北略》裡的左良玉感到憤怒。

無論文字如何變換,都改變不了他的罪惡。

只嘆是:一把桃花扇,盡把罪拂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