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一个浮躁的、人人充满焦虑的时代。
曾几何时,我们的朋友圈里充斥着这样的消息:
“再不奋斗就晚了。”
“你的同龄人已经抛弃了你。”
“别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你的父母还在苟且,你好意思谈诗与远方吗?”
“当你的同龄人拿月薪三十万时,你还在拿月薪三千吗?”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从来不会跟你打招呼……”
每看一条信息,都会让你觉得:“成功人士怎么那么多?怎么办?我感觉自己是个loser。”
每个人都很焦虑,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正在被同龄人和时代所抛弃,每个人都想站在风口上成为人生赢家。
张爱玲一句“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把我们搞得惶惶然,再看周遭一大把“少年得志”的人才,更是让年逾三十岁还一事无成的我们心生焦虑和自卑。
可是,人家张爱玲说这句话是有语境和时代背景的。她的后半句是:“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也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那是一个随时准备要打仗、个人拥有的一切随时可能会灰飞烟灭的时代。
到了和平年代,人们为了安慰自己的“年少和现在都不得志”,更喜欢把另外一句话挂在嘴边:大器晚成。
说得好像自己只要足够有耐心、熬的时间够久,就一定能成功似的。
可是,在我看来,“大器晚成”这句话是安慰人用的。不排除真有一部分人会大器晚成,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如果到了三十几岁依然毫无建树,可能这一生也就这样了。
绝大多数人,既不会“少年得志”,也不会“大器晚成”。不过都是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拿着普通的工资,经营着一桩普通的婚姻,养育着一个普通的小孩,走在路上就是个“路人甲”,普普通通地过完这一生。
每个人都明白“四大皆空”的道理,都知道自己最后也会变成黄土一抔,但只要还在这世界上活着,看看身边人,再看看自己,就还是会陷入“焦虑”。
你觉得自己再不努力就会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了,着急得连觉都不想睡了,马上买了一堆知识付费产品,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去奋斗,结果,你刚打开电脑,就又看到谁谁谁年纪轻轻就猝死了、谁谁谁才几岁就得癌症死了等消息,然后就又不想奋斗了,又觉得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其它都是浮云。
于是,你还没开始努力呢,就想着去养生。
焦虑着,养生着,也就老了。
不管我们购买知识付费产品还是购买养生保健产品,都只是为了缓解“焦虑”。
于是,人们都是这样:一边拼命,一边养生。一边自律,一边堕落。
拼命和养生,自律和堕落,都是为了缓解焦虑。
2
我其实也是一个特别容易焦虑的人,因为我对自我的要求非常高。
比如,我有一个非常不好的毛病:不够自律时,会陷入自我攻击。我天天不自律,所以几乎天天在审判自己。
辞职创业以来,几乎每天都忙得连轴转,忙到没多少时间陪孩子或去运动,忙到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没去逛过商场(为买生活必需品去超市的,不算),忙到没时间安排钟点工来家里清洁和收拾房间……
有一天,我停了下来,问自己:是事情多导致我这么忙的吗?还是因为我的时间管理能力太差了?不够自律?
比如说,我就是改不掉微信一有新消息就去看的坏习惯。可实际上,真着急的事情,人家会给我打电话;一般着急的事,统一在一个时间段内回复都是可以搞定的。可我每次看微信的行为,都会对我正在做的事情形成中断,导致完成那件事情的时间变长。
又比如说,太过追求完美,以至于一发现事情做得不完美,我就焦虑,就会陷入自我攻击,接着产生隐性的“破罐破摔”心理。反应在时间管理上,便是患上拖延症,俨然把那段时间拖延过去了,我就不必面对我没把事情做完美的现实了。可是,讲真的,完成比完美重要,我若能平静地接受那点小瑕疵,那么,光把它完成就已经创造了个小奇迹。
还比如,为图一时的省事、省时,我文件管理、家居收纳混乱,导致后期查找、检索资料或找寻物件花费了比较多的时间,欲速则不达。还有,生活作息不规律,到睡点却不睡觉,而是躺着刷手机,导致身体拖了脑子的后腿,脑子里的东西无法有效转化成可视的劳动成果。
比如说,每天十一点半小孩睡着后,我东摸摸西摸摸就到了十二点,接着躺床上刷手机,看些搞笑小视频,看到凌晨一点或一点半。这是我一天之中,唯一能和自己好好独处的放松时光。
说是放松,其实我是带着负罪感的,我会自责自己没把这点时间拿去看书、写作、健身、敷面膜、清洁、整理和收纳。每晚刷完手机入睡前,我会很想扇自己两巴掌,想惩罚自己把时间浪费在了这种不产出任何“营养”的地方。我会觉得,把这些时间花去睡觉,为第二天养足精神也好啊……
可是,到了第二天晚上,一切如旧。我又重复前一天的习惯,一边不自律,一边自我攻击。
我就像是法国童话《小王子》里那个酒鬼,因为喝酒而感到耻辱,又因为感到耻辱而想通过喝酒的方式忘记耻辱,结果,一直喝酒,一直自觉耻辱。
自我攻击,实际上也是一种无意义的内耗,是完美主义者“破罐子破摔”的起源。我觉得,其实归根结底,是我们对自己不太好,无法接纳那个不够自律的自己而已。
既然已经熬了夜,那就带着愉悦的心情熬嘛。一边熬夜一边自责、内疚,简直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更划不来。
现在,我开始有意无意地改变这种惯性。该工作时就全神贯注,该玩就好好玩。就是个机器人,也需要充电休息不是?这并不可耻。
3
我一直认为,缓解焦虑最好的做法是:去行动。而且得是持续性的行动。
人都有惰性,所以能战胜自己的惰性和本能、能够做到持续性自律的人,大多比较优秀。
自律就是要跟惰性作斗争,不是光有毅力就可以,还需要环境的加持。
比方说,大概率上,你去瑜伽馆跟着教练、学员一起练瑜伽,比在家里自己练,更容易坚持下来。如果你为此付了费,付出了沉没成本,能坚持下来的概率就又大了一些。
去年辞职后,先回云南老家玩了一个月,小孩开学就又回到广州,之后就一直在家里上班。今年合伙人把公司搬到了我家附近,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办公室,每天和公司的同事们一起战斗。
在家里上班那几个月,我真觉得效率挺低的。
一进卧室,看到床,我就想卧倒。一进厨房,我就想翻冰箱。一走到客厅,就去茶几上翻找零食。从书架旁边经过,我就忍不住去翻书。太阳出来了,我就想跑去飘窗上“葛优瘫”。
有人催饭,哪怕我工作干得再起劲,也得暂时放下手头的事去吃饭,吃个饭回来,再把之前的工作思路接起来,这可比一鼓作气干完再吃饭更耗时间。晚上小孩放学,回到家里必得跟我温存一番。
一天的时间,哗哗哗就这么流走了,没做成多少事,工作效率不高(虽然比大部分人已经好多了,我是对自己要求高)。
自律,当真是需要外部环境支持的。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是自然现象,“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也是自然现象,但是,如果风太大了,长在石头缝隙里的竹子也会被吹倒。
“天定胜人”,太认命;“人定胜天”,太傲慢。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才是真正的勇敢吧。
先承认自己意志薄弱、容易受诱惑,并靠远离诱惑的方式来实现自律,或许才是正解。
我也知道,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感觉到焦虑。
越焦虑越懒惰、越放纵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毕竟,人生处处是滑梯,可很少有攀岩梯。
顺着滑梯滑下去,多舒服啊,毫不费力,但一旦你滑下去了,想要再爬上来,就很难。
而我想说的是:缓解焦虑的唯一办法,就是去行动,活在当下。把当下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好并长期坚持下来,就已经很了不起。
人能负担和把握的,真的只是当下。
未来太远,过去太迟,把当下每一个小细节做好,就已经很好。
--END--
作者:晏凌羊,80后,情感专栏作者,新女性主义作者,中国作协会员。著有畅销书《那些让你痛苦的,终有一天你会笑着说出来》《愿你放得下过往,配得起将来》《愿你有征途,也有退路》《我离婚了》《有你的江湖不寂寞——金庸武侠小说的另类解读》以及儿童绘本《妈妈家,爸爸家》。拥有13年金融从业(管理)经验,现为广州某文化信息咨询公司创始人、某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创始人。出生于云南丽江,现居广州。微信公众号:晏凌羊~
閱讀更多 晏凌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