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神之腿
1984年國慶閱兵式上首次亮相的我軍戰略核導彈方隊,打頭的是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中間的就是東風–4遠程導彈、壓陣的是東風–5洲際戰略導彈。
東風–4與美軍的“民兵Ⅲ”洲際導彈相比還年輕10歲,它是1980年服役的,雖然是液體發動機彈道導彈,但只要是不加註液體燃料、在保障條件良好的庫內存放是沒有問題的,也許還能服役10年,武器裝備都有一個服役壽命期限,對於東風–4導彈來說只要是各系統狀態良好,仍然可以使用。比如說:它的前型東風–3導彈在沙特阿拉伯服役時間也超過了30年,仍然沒有退役,按沙特“壕”對於武器裝備的採購思維,東風–3早就應該退役了,但是沙特軍隊仍然在外國技術人員的支援保障下,精心的妥善保養它...沙特都這樣,我們的保障技術比沙特強了許多!自然而然會繼續使用東風–4。
東風–4遠程導彈是在1960年代中期開始立項的,當時我國雖然已經爆炸成功了原子彈,也有東風2和東風3彈道導彈,但這兩型導彈射程都在3000公里以內,並不足以對其他有核國家構成什麼實質性的威懾,為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核威懾能力,就需要研製射程超過10000公里以上的洲際導彈才行,可問題是我國沒有研製過洲際技術基礎,更談不上有啥經驗,為此就必須研製一型射程在5000公里左右的遠程導彈,進行經驗積累。
東風–4遠程導彈就是在國防有切實需要的情況下,先研製的一型帶有試驗性質的遠程導彈,也就是說:我軍要在它的身上驗證各種洲際導彈的技術,也只有東風–4研製出來才能有後來的東風5,由於有了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的基礎,東風–4導彈只用了5年多一點的時間就在1970年定型了,又通過技術完善在1980年正式服役。
在東風–4的完善過程中,有許多東風–5研製項目也在東風–4的上面進行測試和完善,到了1980年東風–4A服役,1981年我國進行了東風–5洲際導彈全程試驗,1982年東風–5正式服役。
東風–4A的射程為4700公里,覆蓋了亞洲全境和歐洲大部分,是一型有效威懾的遠程導彈,它可以攜帶一枚百萬噸當量的氫彈頭,並且在後續的改進中升級為可攜帶5枚10萬噸級別的集束式氫彈頭,東風–4導彈在1980年代除發動機是液體的,其它的子系統與當時的蘇聯遠程導彈相比處於中等水平。
隨著我國固體遠程/洲際導彈的開始研製,東風–4除進行戰備值班外還有教學的任務。它的一整套機動發射準備工作,對機動發射的固體導彈有很高的借鑑和傳承意義。
總之,東風–4型號雖老但它目的狀態仍然可以做到隨時出擊,估計目前的服役數量還會有20枚左右(最多時也只有40枚),隨著東風–26的服役東風–4將最終完成它的歷史使命,但是它為守護國家安全所做出的貢獻,將永遠記載在戰略火箭軍的光榮薄上。
皇家橡樹1972
主要原因要保證打擊體系的完備,尤其是射程的銜接問題,東風-4號是我國唯一一個陸基型號的遠程彈道導彈,想要替換總要後繼有人吧。
東風-4號彈道導彈是我軍裝備的第一種陸基遠程彈道導彈,其研發工作開始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即八年四彈計劃;同時研製的還有東風-3號中程彈道導彈、東風-5號洲際彈道導彈和東風-6號(東風-6號是作為航天發展的型號,後期下馬),東風-4號最初設計射程為4000公里,後期改進型號東風-4A射程延伸至5000公里以上。
由此可見,東風-4號是我國第一型陸基中遠程彈道導彈系統。後續我國又在上世紀80年代開展了巨浪上岸計劃,將原來第一代潛射彈道導彈巨浪-1號的部分技術移植到新型陸基中近程彈道導彈上,也就是後來的東風-21號中近程彈道導彈。
繼東風-5號洲際彈道導彈之後,我國有開發了第一代固體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1號,在洲際彈道導彈發展領域也算是後繼有人了,最新的第二代固體洲際彈道導彈東風-41型也已經服役了。至於近程彈道導彈家族,在東風-1號、東風-2號之後,我國推出了東風-11和東風-15系列近程彈道導彈,而且家族成員也是最龐大,另外還有一部分介於中近程之間的東風-16和最新的殺手鐧東風-17。
我國在中近程以及洲際彈道導彈家族中,家族譜系完善,型號眾多,射程也實現了銜接;在東風家族中唯獨在中遠程或者遠程彈道導彈家族發展比較凋零,在東風-4號之後,我國將近40年也沒出現新型中遠程彈道導彈,直至東風-26幾年前亮相,但實際形成戰鬥力進入作戰值班還是今年上半年的事。
鑑於東風-26列裝部隊的時間較短,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批量列裝或者說完全替代現役的東風-4號遠程彈道導彈。這個中間需要一個合理的過渡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火箭軍現役裝備體系射程銜接的問題,只有射程銜接、核常兼備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戰略威懾效能。
由此可見,東風-4系列遠程彈道導彈至今依舊服役也就沒什麼可稀奇的了,同時我國根據軍事科技的發展,不斷將新技術注入到老型號導彈中,從而煥發出新機。別看東風-4號型號老,那叫老當益壯,放到國際上,很多國家還處於這個類別武器發展的大門外,有和先進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鷹鴿分析
1984年大閱兵亮相的東風-4,是那個時候國家戰略打擊力量的主力,但是到了今天,東風-4應該數量已經不多,屬於站好最後一班崗的狀態了。
東風-4遠程彈道導彈
東風-4和東風-5一樣,都是陸基液體彈道導彈,搭載多軸底盤進行公路機動,然後豎起發射架發射的方式,從發射方式上來說已經落後。它是我國第一種規劃的戰略導彈,1965年開始研製,1980年服役。東風-4射程不如晚一年服役的東風-5,只有5000多公里左右,只能算遠程彈道導彈。雖然東風-5也是液體導彈,但是因為射程超過1萬公里,具有全球戰略威懾能力,所以還有升級價值;而東風-4射程不足,又是液體導彈,已經沒有什麼升級的必要了,所以隨著更多的洲際導彈,中程導彈的服役,這款導彈已經沒有什麼生命力,只有慢慢消耗完服役年限後退役了。
擁有分導多彈頭能力的東風-5B洲際導彈
東風-4屬於公路機動,利用發射架發射方式,與東風-31、東風-41發射筒儲運和發射方式相比已經落後
東風-4試射的畫面,從尖尖的整流罩判斷,應該還是單彈頭,也就是說東風-4並沒有做升級
紙上的宣仔
因為很簡單,東風4導彈生產出來,只要不過期,不損壞,他就一直能用,東風4導彈不是戰術導彈,不需要考慮現代化的智能技術、導引技術等,他是一種遠程彈道導彈,搭載的是熱核彈頭,就是用來打擊大型區域目標的,只要發射了就有價值,除非對其進行攔截,否則命中目標後打擊的效果是一樣的,而要對他進行攔截,就意味著可以掩護其他先進型號的突破。
圖為東風4遠程彈道導彈,遠程導彈是處於中程導彈和洲際導彈之間射程的一種導彈,同樣也是戰略級的導彈武器。
東風4導彈早期射程為4000公里,在研發成功的當時屬於遠程彈道導彈行列,後來為了打擊更遠的目標,將他的射程增加到了5500公里,可以打擊到當年蘇聯的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地,威懾效果大大提高。因此,東風4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就算是放到現在,也絕對比印度的烈火導彈、伊朗的流星導彈等先進很多,依然是世界很多國家達不到的技術水平,他甚至可以使用分導式彈頭,打擊多個目標。
東風4雖然已經非常老舊,但是隻要能夠發射,他的威懾力就依然不減。
彈道導彈這種武器,只要造出來就可以用,大不了就是被攔截了,或者是打偏了,但是他只要可以發射,就是有用的,就算是消耗敵人的攔截系統,那也能夠賺回來,因為攔截導彈比彈道導彈要貴得多,攔截彈道導彈需要耗費的系統比發射彈道導彈要龐大的多,然而敵人還不能不去攔截,畢竟東風4也能打擊目標,也是核彈頭。
上圖為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下圖為東風26遠程導彈,他們是現在我國最新的中、遠程彈道導彈組合體系。
另外,東風4導彈的射程很特別,在我國東風26服役之前,只有東風4是4000-5500公里的射程,到目前為止,我國導彈射程在這個級別也只有東風4和東風26,其餘導彈要麼射程太長,要麼射程太短,只有東風4和東風26在這個區間。在我國,東風31和東風41、東風5都是洲際導彈,射程從8000公里往上一直到12000公里;東風11、東風15是短程彈道導彈,射程從100公里到1000公里以內;東風16、東風17、東風21、東風25都是中程導彈,射程從1000公里一直到2500公里不等,只有東風4和東風26射程介於洲際導彈和中程導彈之間。
上圖為東風25導彈,下圖為東風21D導彈,他們屬於我國的中程彈道導彈。
所以,為了保證打擊體系的完整和層次的完整,我國也需要至少保留一種中遠距離射程的彈道導彈,而東風26導彈的服役又很晚,最早也是近兩年才完成了作戰部署,因此東風4還不能很快退役,必須等到他的接班人達到一定的服役規模才可以。最後,東風4導彈的系統投資較大,包括洞庫、陣地、發射井等,如果現在就全部荒廢,也實在是可惜,在我國需要保持較強的彈道導彈力量的當下,更是不能直接捨棄。
海事先鋒
2018年8月23日,據外媒報道稱我火箭軍某旅發射營按照預案,帶領發射分隊快速機動到西北某陌生地域,試射了一枚東風-4A彈道導彈。
對於1970年試射成功,大概1975年開始執行戰備任務的東風-4遠程導彈,在我火箭軍中服役了40餘年,迄今為止依然在發揮餘熱,擔負著核威懾的重要使命,可見我火箭軍對其保養包括軍工對其延壽工作等,都做得非常到位,才有了一場檢驗性訓練發射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展開。
東風-4型,改進型射程約7000公里,是二炮(現火箭軍)最早投入部署,進入實戰狀態的遠程導彈,部署方式為發射井,具備較高的隱蔽性和較遠的打擊能力,能攜帶一核300萬噸級的核彈頭。
當然,網絡上也有稱改進型的東風-4A型遠程導彈,具備攜帶多枚分導式多彈頭的能力,至於攜帶的分導式彈頭的數量包括彈頭的爆炸當量等,都未見官方媒體的正式報道,以及火箭軍的正式回應。
但可視作並非空穴來風,因為軍工對遠程導彈的延壽工作,包括改進提高肯定在不斷進行,一枚研發成功的遠程核導彈,不可能40餘年依然在原地踏步。
東風-4型儘管是液體燃料推進的遠程導彈,但只要能攜帶分導式核彈頭,戰時即便是發射井狀態,只要能將導彈打出去,基本上就是勝利在望,反導體系不管怎麼先進,對高射速的遠程導彈的攔截也是非常困難的,進攻得逞的概率遠超防禦攔截成功。
在東風-5洲際導彈未服役以前,東風-4型遠程導彈,就是我二炮手中最厲害的核反擊手段,當然,限於射程等原因,無法將其投送到北美大陸,但將近7000公里的遠射程,一般亞太區域的許多目標,都在其有效打擊範圍之內了。
因此,戰時東風-4也是不容小覷的一款遠程導彈,畢竟能攜帶一枚300萬噸的核彈頭,或多枚爆炸當量數據不詳的分導式核彈頭。
隨著科技力量的發展,東風5系列洲際導彈,特別固體燃料技術逐步成型,東風-31系列、東風-41等洲際導彈的服役,在機動靈活發射方面,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東風-4A遠程導彈退出現役,應該是大概率事件了,其實,東風-4遠程導彈的早期型號早已經退役。
畢竟平常隱藏在洞庫中,戰時臨時加註燃料,再將東風-4A拉到發射井發射等,中間需要消耗大量準備工作時間,且發射井在戰時容易暴露陣位,遭到對手的核攻擊,限制了核快速反應能力,不利於我火箭軍核反擊作戰。
國平軍史
在中蘇蜜月期,蘇聯將其R1導彈(德國V2導彈)提供給了中國,我國將其逆向仿製以後,就誕生了第一款彈道導彈東風1導彈,東風1導彈射程約600千米,但是圓概率誤差也超過2千米,因此並沒有進行過實戰部署。通過加大東風1導彈的發動機推力,我國研製出了東風2彈道導彈,射程延伸至1200千米,可以搭載一枚2萬噸級核彈頭,這也是我國第一款投入實戰部署的彈道導彈。在東風2的基礎上,我們自主開發出射程超過3000千米的東風3導彈,真正具備了對蘇聯的戰略威懾能力。不過東風3射程仍然太近,尤其是無法威脅到美國成為最大短板,而單級火箭的潛力已經被挖掘殆盡,因此製造兩級火箭發動機導彈已經成為了必然。
以東風3導彈發動改進型作為第一級,我們新開發了320千牛的二級發動機,在解決了高空點火、大長徑比彈體微姿態控制、彈頭熱分離、遠程慣性制導技等技術,換裝了新型硝酸和偏二甲基肼燃料之後。我們終於在1970年試射成功了射程超過4000千米的東風4遠程導彈,該導彈於1980年開始正式部署。
▲東風4導彈試射
東風4遠程導彈依仗我國廣大國土不同地區的部署,不僅覆蓋了包括蘇聯在內的亞歐大陸絕大部分地區,更重要是其射程終於可以打擊到美國太平洋關島基地以及其孤懸海外的阿拉斯加州,這意味著我們第一次擁有了對美國的戰略威懾能力!在東風5導彈服役之前,東風4可以稱得上是二炮部隊最具威懾力的殺手鐧!東風4一共服役了約30枚,並且還曾改造為長征1號火箭用於衛星發射任務,確實是祖國的大功臣。
▲長征1號運載火箭
但是東風4作為一款典型的液體燃料陸基部署導彈,雖然各項性能大幅超過東風3,卻只能依靠地下發射井和地面發射臺發射,在平時必須隱藏在山洞等地下工事之內,規避敵人的偵查。戰時需要先轉移至外部發射平臺,通過長時間的液體燃料加註才可以進行發射,在戰時極容易遭受敵方的第一輪先發制人式定點打擊。為了取代東風4,近年來我們開發了射程相近、性能更優秀的東風26,目前已經開始批量服役。有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東風26,缺點明顯的東風4導彈年近40高齡為何卻仍舊沒有完全被淘汰,這又是為何?
▲
近年來東風4發射的新聞畫面
主要原因還是價格考慮,東風26採用先進的固體燃料發動機和高精度遠程導航裝置,並且配備了運輸、起豎、發射一體化的TEL導彈車,射程超過3000千米,能夠精確打擊美國第二島鏈目標,甚至擁有打擊大型機動水面艦艇的能力,被人譽為“關島快遞”!也正因為運用了大量高新技術,東風26的成本也水漲船高,在我們軍費並不是十分充足,而且還要兼顧其他軍種大力發展的情況下,東風26的產量必然不會太大,因此保持東風4的服役仍舊是頗具性價比的選擇。
其次東風4雖然缺點明顯,但是目前服役的大多數是改進型的東風4A,東風4A擁有攜帶分導式核彈頭的能力,並且還可以通過換裝常規彈頭延伸射程,技術上雖然相對美俄同類產品有不小差距,但是對比印度最新的烈火5仍舊不落下風。因此用東風4來威懾一些實力較弱的戰略對手,實際上還是有很強存在感的!
▲東風4導彈部隊實戰化演練
軍武吐槽君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樣的問題在戰略核導彈上影響不大,只要保養的好能正常發射出去爆炸當量還是一樣大,蘑菇雲照樣開。
按照服役時間計算,1980年服役的東風-4比美國現役民兵-3洲際導彈(1970年服役)還要年輕10歲,老美的民兵還在繼續承擔陸基戰略打擊任務,我們的東風-4相比之下正值壯年更不用考慮退休的問題。
東風-4中遠程彈道導彈是中國第一代遠程地對地彈道導彈,1970年試射成功,1980年服役。全長27.5米,直徑2.25米,發射重量82噸,採用的是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兩級結構。採用東風-3做為第一級火箭,原設計射程4000千米後來增程至5000千米,可以覆蓋美國關島基地,還能進行機動發射。
1984年10月1日國慶閱兵,中國戰略導彈部隊首次亮相,如圖所示9輛大型牽引車載著東風-3、東風-4、東風-5三型彈道導彈緩緩而來。按順序中間三枚就是東風-4彈道導彈,採用了東風-3一級火箭兩者相似度很高。
東風-4導彈可以攜帶1枚300萬噸當量熱核彈頭,也可以使用多個分導彈頭,每個彈頭當量約5-10萬噸。命中精度約1400-3500米,不過在核彈頭覆蓋下這種精度完全夠用了。
東風-4在我國戰略導彈中的地位等同於承上啟下作用,在其基礎上掌握了多級火箭技術,對於後續發展洲際導彈,發射人造地球衛星開拓空間技術,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雖然服役年限不算小,不過還一直是戰略打擊的後備力量,2017年我國還試射了一枚東風-4。
總體而言,東風-4屬於老將服役會盡職完成壽命期間內的任務,不過由於採用液體燃料加註方式。平常是存放於洞庫、隧道或者地下發射井,戰時移動戶外機動發射。發射前準備時間約60-120分鐘,在現代戰爭中已顯落後,但並不影響其戰略威懾作用。有個詞叫“先發制人”,不管有沒有這麼幹反對有人會怕,再加上都製造出來了退役多浪費。
河東三叔
你打錯字了,東風5B甲戰略導彈,液體發射模式,也是分彈頭啊,發射井裡發射,把山洞掏空了,豎井發射,但是液態燃燒力量大啊,就是加註麻煩一些,力量大啊飛的遠,不停改進啊
紅色的軍旗
別管是不是先進,能扔你家院子裡的東西都有用。磚頭你也要提防。
既然這東西能用,就可以充數。你就要時刻注意。分一部分兵力對付。
一葉楓流靈似舞妖
說明導彈質量過關,對強敵仍有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