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资源丰富,其中,珠江水系红水河河段滩多浪急,落差集中,被誉为中国水电资源的“富矿”。1981年,国务院通过《红水河综合利用规划报告》,从此,红水河十级电站建设拉开帷幕。30多年过去,红水河上已建起9座电站,源源不断的电能从汹涌澎湃的浪头流出,这份珍贵的馈赠,不仅让广西“乘电起飞”,也让整个珠江水系在防洪、航运、水资源配置等方面如虎添翼,收获满满。
看新中国给广西送来怎样的大礼↓↓↓
红水河,从云贵高原自西向东倾泻而下,从1981年起,这里孕育的丰富水能资源按下了开发快进键。根据批准的《红水河综合利用规划报告》,将按天生桥一级、天生桥二级、平班、龙滩、岩滩、大化、百龙滩、恶滩、桥巩和大藤峡10个梯级开发,大幅提升珠江水系防洪、水资源配置、航运、发电等方面能力。
目前,9座电站已建成投产,最后一级---大藤峡水利枢纽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事实上,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就已提出,因为库容大小论证未定,规划建设只能一再搁置。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工办主任 严来光
库容越大,防洪就更加安全,对我广西来说,那我的淹没的范围就大,搬迁的人口、淹没的土地就多了。
首尝碾压混凝土浇筑 为三峡水电站储备技术
1985年3月,大藤峡水利枢纽还在讨论阶段时,广西第一座坝高超百米、超百万千瓦装机的特大型水电站——岩滩水电站开工建设。岩滩电站是当时全国在建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五朵金花”之一,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全由广西水电人负责。为节约时间和成本,当时中标的广西水电工程局大胆尝试,首次将碾压混凝土技术运用于水电工程建设。
时任广西水电工程局 党委书记 陆国本
原来的每方常态的混凝土要300到400公斤水泥,(但是)搞碾压混凝土,像我们在大化实验用的掺有煤灰,有时候最少用到50公斤水泥就行了。
这样的尝试在国内建造大坝工程尚属首次,一开始陆国本心里也不踏实。
时任广西水电工程局 党委书记 陆国本
有风险啊,一个是怕它漏水,一个是怕它不稳固,所以得采取什么措施把它结合得好一点。
无数次推倒重来,广西水电工程局终于掌握了碾压混凝土成分配比,并运用于大坝主体建造。1988年11月10日,岩滩水电站当日浇筑碾压混凝土10619立方米,打破了美国人日浇筑9497立方米的世界纪录。
1992年9月,岩滩电站第一台机组提前9个半月投产发电,缓解了广西严重缺电局面。也在那一年,大学毕业的盘春军投身岩滩电站垂直升船机设计,他和团队的这份设计方案,后来成为三峡水利枢纽垂直升船机的经验参考。
广西电力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盘春军
到我们这一代,碾压混凝土的筑坝技术也有很大的提升,我们目前的话,在云南万家口子水电站,就建造了一座目前在建的,世界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双曲薄拱坝,这方面的技术就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
1998年, 长江、嫩江、松花江爆发全流域性特大洪水,这让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再次提上工作日程。2005年洪水漫过梧州河堤,更是加速了大藤峡水利枢纽的建设进程。
2014年11月,大藤峡水利枢纽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在桂平征地近5万亩,近万名群众需要搬迁。生于斯长于斯,吴国辉老人心里纵有万般不舍,但还是第一个签下了拆迁协议。
桂平市南木镇大成塘移民安置区居民 吴国辉(80岁)
1957、1958年的时候说要修这个电站,现在都已经过了半个世纪了,这个大坝正好在我们家乡,这个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防洪能力提高 满足粤港澳大湾区补淡需求
巍巍长堤锁蛟龙,涛涛碧水润八桂。工程完工后,大藤峡水利枢纽与上游水库联合调度,可将梧州百年一遇洪峰流量消减为50年一遇,将珠江三角洲两百年一遇洪峰流量消减为百年一遇。遇到水安全事件时,应急水源将能快速到达粤港澳大湾区。
从1983年红水河上最先建起的大化水电站,历经30多年的时间,红水河10级电站基本建成,像龙滩水电站,已累计完成发电1577亿千瓦时,有力地支撑了华南地区经济高速发展。
“坝前平湖似镜,坝后泄流如虹。”作为回赠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礼物”,红水河10级电站,总装机容量约1300万千瓦,不仅是中国“西电东送”的主要基地,大藤峡水利枢纽建成后,2000吨级船舶更可以从广州深入广西柳州、来宾等地,助力广西打造“西江黄金水道”。
坝前平湖似镜,坝后泄流如虹
从大化水电站到大藤峡水利枢纽
广西正在打造“西江黄金水道”
这是我们送给新中国的
“礼物”!
閱讀更多 桂平羅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