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一禾
大航海时代开启后,英国脱颖而出,依托海上优势,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霸主,并在瓜分世界的狂潮中,攫取了大量的殖民地,建立起了覆盖五大洲四大洋的日不落帝国。
不过,虽然殖民地众多,但这其中,也是分了三六九等的。殖民地对大英帝国的重要性不同,英国对它们的重视程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而一众殖民地中,最受英国重视的,则属南亚的英属印度莫属。在当时,印度被称作女王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而为了巩固英国对印度殖民地的统治,英国国王甚至还曾专门跑去印度,加冕为印度皇帝。英国政府对印度殖民地的直接投入,也明显高于其他殖民地
这个就有些奇怪了。论面积,印度并不是最大的一个——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比英属印度要大的多。论人种和文化,南亚上的族群和文化都跟英国风马牛不相及,远比不上诸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国后裔为主体的殖民地纯粹。地缘上,偏居欧洲西北段海上的英国,跟地处北印度洋板块的地缘关系更是极端疏离。为什么偏偏这样一个板块,在遍布全球的英国殖民地中脱颖而出,成为英国的心头肉呢?
在云石君看来,主要还是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物产丰饶,且开发成熟。了解世界地理的都知道,南亚次大陆的农业环境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现代印度只是当年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耕地面积就已经超过了中国,而且降雨丰沛,土壤肥沃,农耕潜力比中国要高的多。而且,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南亚板块本身也是准世界级的体量,又已经经过了数千年的农业开发,已经十分成熟——简单的说,这地方捡到就是宝,拿来就能用,比起那些没开发,甚至压根无法大规模开发的加拿大、澳大利亚、非洲来说,简直是太舒服不过。
当然,虽然农业开发成熟,但工业上,英属印度当然是一张白纸。不过近代世界,工业本来就是发达国家自己的事儿——他们本土的工业化都还远远没未成,哪还顾的着殖民地?在那个年代,殖民地的价值,就是宗主国掠夺资源的对象和倾销工业品的市场,至于转移落后工业——那是20世纪下半页才有的事情。所以,农业发达工业空白的印度,在当时是非常适合英国需求,且能给它带来巨大收益的——至于其他殖民地,要么农业发达但体量较小,要么面积巨大,但却难以大规模开发,它们向英国提供资源和财富的能力,都不能和印度相提并论。
除了自然禀赋好,印度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劳动力丰富。虽然印度人普遍比较懒,但毕竟人多啊——光一个现代印度,人口都快赶上中国了,而英属印度还包括了现在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缅甸。这么多人,就算劳动效率比中国人低点,创造出的财富依然是十分惊人的。
这一点很重要。毕竟在农业现代化之前,农业、手工业生产需要大量人口,光有地没有人,再大的生产潜力也无法变现。而就英国本土那些人,呆在自家英伦三岛搞工农业,或者参军、当海盗都用的差不多了,哪还有那么多人去填南亚次大陆这种准世界级地缘板块的大坑?正是印度的大量土著人口,为英国在当地的殖民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当然,本土人口众多,有利也有弊。好处是拿来就能用,但坏处是,数十倍于英国本土的人口体量,想同化它们,以达到对殖民地的彻底消化吸收,这难度就太大了。
但这对英国来说并不是问题。在之前的《地缘政治:征服世界的大英帝国,为何不彻底吞并它的殖民地?》一节中,云石君已经分析过,英式殖民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属性,它并不特别在意对土地的永久占领,而主要是为了攫取物质利益。所以,这事儿要是换成俄罗斯人,确实够他们头大;但搁英国人身上,他们完全不在乎。
除了上述两点,再一个让英国人对印度情有独钟的地方,就是统治成本低。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毕竟英国人搞殖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赚钱。既然是赚钱,那就要注重成本,讲究投资回报率。即便你殖民的地方虽然条件很好,能贡献不少财赋,但如果统治起来成本太高,经常闹事需要费钱费力去镇压,那这么一算下来,可能就不划算了。
而印度在这一点上,就十分对英国的胃口——虽然它离英国万里之遥,又有庞大的人口规模,文化、人种等也跟英国完全不搭,但英国在印度实施殖民统治所需花费的成本,可以说是相当低的。
为什么印度的殖民统治如此之低?这主要从两方面来说:
首先,印度四分五裂,缺乏大一统的基因。
这是印度的老毛病了。虽然印度文明跟华夏文明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但在政治形态上,印度跟中国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搞了几千年中央集权,大一统一直是华夏政治的主流;但在印度,四分五裂才是这个文明的常态,政治上的完全统一,在英国人到来之前,从未在南亚次大陆实现过,偶尔几个强势帝国,也只是统治了次大陆的主要地区而已,而且即便这种主要板块的统治,时间也都不长,程度也并不高,地方势力依然有相当强的独立性。文化上,印度更是乱成一团,从未实现书同文、车同轨——直到现在,别说巴基斯坦、孟加拉了,即便现代印度内部,各地语言也都不同,彼此之间连基本交流都很难做到。再考虑到当时的英属印度境内除了本土的印度文明,还有中世纪外来的伊斯兰文明,人种方面,也有印度斯坦人、达罗毗荼人之区别,这种内部分裂程度,可以说是相当严重。
文化和政治上的分裂传统,极大的降低了英国人的殖民成本——因为根深蒂固的分裂,印度本土势力面对英国,完全无法形成合力,很容易被殖民者各个击破、分而治之;甚至,英国殖民者还可以利用各个土邦、宗教之间的矛盾,以夷制夷,不用亲自动手,就将本土可能存在的威胁扼杀掉。
而除了政治和文化的分裂,印度文明特殊的意识形态,也极大的降低了英国的殖民成本。印度文明,或者说印度教文明,推崇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阶级以及贱民,而且阶级身份由出身决定,下流阶级和贱民无论如何努力,理论上都没有逆袭的可能。这种种姓制度,极大的扼杀了下流阶级抗争和奋斗的欲望,同时,印度教又大肆鼓吹轮回转世,宣扬“今生受苦,来世就可享福”的理论,让下流阶级和简明从主观意识上,消弭改变自身命运的意识。
这种做法,使得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下流阶级——吠舍、首陀罗、贱民等,思想上高度奴化,习惯接受今生的不公,接受别人的剥削。对他们来说,既然横竖都是被剥削,那剥削的到底是刹帝利、婆罗门还是英国人这样的外来种族,其实都是无所谓的。
同样,由于种姓制度的泛滥,以及文化、政治上长期的四分五裂,印度人,尤其是下层印度人,也没有什么家国意识,对他们而言,既然在一生下来就毫无权利,还注定一辈子不能翻身,那自然对统治他们的领主,对朝廷什么的也就毫无忠诚可言。
这对英国来说,实在是太美妙不过了。毕竟英属印度人口是英国的几十倍,又距英国本土万里之遥,如果这里的人有抗争意识,那英国要应付起来,还真的是相当麻烦。
而在这一点上,中国跟印度就完全不同。
首先,中国虽然也有阶级,但中国没有种姓制度,阶级之间是可以流动的。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太平之世,寒门可以通过科举跻身上流社会,乱世之中,乞丐和尚朱元璋或者流氓混混刘邦,也可以凭自家能耐成为大明天子,大家也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所以,中国人天生具备强烈反抗意识,对压迫和剥削的忍耐力,比印度人要高的多,抗争意识也强烈的多。
其次,虽然古代中国也没有国家意识,但家国情怀却一直存在,而且有强烈的族群意识,对异族统治的接受程度低。虽然历史上,汉族政权也有被异族消灭的情况存在,但这个过程都十分艰难,损耗也十分之大;而且异族为了维持对汉族统治,都必须尽量汉化,否则很难长久。
如果印度有中国这种国家民族特质,那英国就麻烦大了——它想搞殖民,成本会高到几乎无法承受。但印度的特质,与中国截然相反,这就极大的降低了英国的统治成本,让它能够长期在当地维持一种小投入,大收益的利益格局。而这,正是资本主义导向的英式殖民,最中意,最期待的。
优良的自然禀赋,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政治、文化上的分裂以及精神上的顺从习性,印度的所有一切,简直就是为英式殖民量身打造的。这样的殖民地,投一个子儿,能赚回10个,派1个英国兵,能镇住几千上万个印度民;如此低投入,高产出还有这么大体量的殖民地,翻遍全球,除了印度,还能到哪儿找去?有了这么些计较,英国对印度如此钟爱,甚至将其捧为女皇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也就不难理解了。
只不过,再璀璨的明珠,也不足以保证大英帝国的永世辉煌。从19世纪晚期开始,英国的声势逐渐由盛转衰,国际地位也日渐下降;到了20世纪,甚至被德国这个后起之秀超过。虽然两次世界大战,英国都击败了德国。但在这个过程中,大英帝国也赔光了全部的家底,国运彻底衰落。
为什么占有巨大先发优势,坐拥全球广大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却会被德国这样一个19世纪后期才完成统一正式建国,连殖民地都没有几块的新兴国家反超?这里面其实有很大的玄机。关于这一点,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91章——英国之第6节。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国际时事分析系列文章
云石君
这涉及到一个国家的类型是民主制还是极权制,是中央驱动类型还是低层驱动类型,因为印度这个国家人口基数太大了,如果不能有一个强硬的中央政权带领这个国家做出一些决策,只是一味的学习了英国的民主制,当局自然会左倾,走向民主,民主制度最大的弊端就是在执行一些大的决策的时候很难开展,打个比方现在在印度包括你去新德里看看,一家大型的超市都没有,因为像沃尔玛银座这样的外企一旦进入就会严重侵害到当地小卖铺(多数为夫妻二人烟纸店)的利润,因为民主他们都有集体公会,一旦引进外商侵犯到个人的利益,马上起义游行啥的,一个不强硬的政权自然会听从人民的意愿,支持引进外资的党派自然得不到支持,举个例子,中国的打火机厂进入的时候,自然会侵犯到传统的火柴厂,工人失业自然会闹事起义,但是一个说了算的政权作用就出来的,养这么多JC干什么的,谁闹事就得挨揍,自然国家就会发展,政策实施顺利,政局内耗小,这不是民主主义能比的,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能把9年义务教育普及这么大范围,穷山薄岭都能免费接受教育,教育是百年大计,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前进,教育是根本,试想一下,一个人口比中国还要多,却只有几百万人口认识字,有时间概念。这样的国家怎么发展?说实话,整个印度99%现在还处于原始状态,吃了上顿不会计划下顿。一句话,有些人无知的羡慕民主,这要分国家适合哪种类型,而印度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
怎样共勉789
初到印度的时候,我也产生了类似的疑问。满街的脏乱差景象,大量巫术的存在,严格的社会等级等等,完全不符合我们对一个“民主”国家的预期。
其实原因不难理解,中国是通过革命而建国,在这一过程中,封建主义的东西一扫而光,现代化的要素被强制植入,社会改造可以说是深入社会底层方方面面。这也是中国能取得经济奇迹的重要原因。相反,印度并没有通过暴力方式实现独立,社会体系一直以来比较完整地保留和延续了下来。虽然英国进行过殖民,但是却并没有触动印度社会的底层改革。
19世纪之初,英国人是完全相信自己文明的优越性的,认为有责任按照西方标准对印度进行现代化改造。为此,英国殖民者将英语定为官方语言,普及英式教育体系,开始建设公路网、铁路网、灌溉工程等等,并且阻止并改革印度的传统习俗。例如,1829年印度的“殉夫”(丈夫去世,妻子必须自焚)传统被禁止,1856年颁布《印度教寡妇法案》允许寡妇再婚等等。然而,这些社会改革引发了印度社会的担忧,担心印度宗教文化危在旦夕。这也是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重要原因。
镇压了1857年的大起义后,英国殖民者改变了统治的策略,放弃了对印度社会的改革,维持印度社会现状,不再干预印度社习俗和宗教,也不干预印度土邦的管理。同时,英国人给自己建立了独立的社区,同印度社会隔绝开来。这就导致了英属印度时期,上层社会的现代化与下层社会的封建主义并存的局面。当然,虽然1857年后英国不再热衷印度社会的现代化改造,但是英国对南亚次大陆的现代化的影响仍旧是深远的。
林民旺
网上经常可以看到有关印度的负面新闻,例如火车上挂满了人,发生火车脱轨,死伤数百人的惨剧;女性在印度的地位堪忧,有数据统计每3分钟就会发生一起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每22分钟发生一起强奸案;印度的首都新德里甚至有着强奸之都的耻辱称号。这对于身处现代文明的中国人来说,简直难以想象。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印度的社会体系被完整的保留到了现在,历史上雅利安人是第一个翻越兴都库什山脉侵入印度的,为了统治入口占绝对优势的印度土著,就必须设计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而且要代代相传,永远继承下去,这就是种姓制度的由来。往后无论是哪一个入侵者,包括英国人,你想要统治印度,你就必须和高种姓的宗族和土邦王国打交道,这样统治成本是最低的。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也利用了这套自上而下的种姓制度;英国只需要培养各个土邦的领导人,用这些上层种姓的充当中上层的管理者,相互牵制,然后统治印度底层人就够了。
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在英国人的眼里,就是茶叶、鸦片、棉纱、粮食的生产基地,除了农业灌溉,便于运输的铁路,一些供出口和生活的城市之外,没必要过多的投入。因此印度的这套种姓制度就没有被废除,直到今天,在印度很多高种姓宗族王公都延续了千年之久,他们是肯定维护这套体系的。
英国早先也想对印度动一次大手术,甚至帮助印度塑造统一的文化和语言,以及解放底层人;但改革涉及到种姓制度,侵犯了王公贵族的利益,结果引发了大起义,印度的民族英雄章西女王就是一个高贵的雅利安人,她反抗的原因不是英国人统治印度,而是英国人竟然要去解放贱民。吃了苦头的英国人,再也不去侵犯王公贵族的利益,逐渐尊重并承认高种姓宗族的政治地位和利益;于是在得到英国人的利益保证之后,他们也承认英国作为宗主国的地位。
总而言之印度之所以社会风气落后,在于种姓制度没有被废除,高种姓宗族掌握了印度的实权,英国人也不敢触动这一利益阶层,只有合作才能巩固统治。改变风气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不断的现代化,接受新鲜的知识和文化,才能脱胎换骨。
至少印度已经觉醒了。
明馨范
当时的英国要统治像香港那样的小岛,凭借自己的武力威吓,就可以很大程度按照自己的方式施行统治,但是要统治有几亿人口的南亚大陆,只能采取分化瓦解的方式,种姓制度正好可以为英国使用,可以说,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的种姓制度不是弱化而是加强了。过去近现代英国政治文明一直处在一个比较文明的位置,但是要在那个条件下维持对印度的统治,必须在印度强化种姓制度,在本岛文不文明,与其在面临新情况的海外面统治区域是否文明,没有太大的关系。提出这个问题,我们似乎认为,现在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等似乎受到了英国政治有益的影响,而印度似乎是个例外。
手机用户58667094945
答案很简单,想想当年日本人在中国用的招数“以华制华”就好理解,英国当年在印度用的也是同样的策略,以印制印,利用印度原有社会结构中的“上等人”来统治印度,分而治之。
试想英国当年弹丸之地的一个小岛,征服、统治领土庞大、人口众多的印度靠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对印度上层人士的拉拢、收买和分化了。从英女王在从东印度公司接手印度执政权的那天起,英国人就开始实行这一策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维持落后、原始的印度土邦统治,通过给土邦邦主大批钱财、封号奖励和税权、司法等实际内政权力,来借用其维持英帝国对印度的有效经济剥削。
实际上,英国的西方文明也并不是对印度全无影响,但这种影响只维持在少数的精英阶层。经过上百年的殖民统治,英帝国在印度的实际代言人——精英和买办阶层从思想意识到生活习惯已经非常西化了,他们经常身着西装,说一口带着伦敦腔和英国口音的英语,强烈支持民主制度和西方意识形态,子女皆早早送到西方留学,有着开明的社会意识和广阔的视野。
但是这一切和印度广大的贫苦基层民众关系不大。一直到印度独立,英帝国对印度都是采用“文官选拔制度+土邦王公统治”这套系统来运行的,只有天资聪颖、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人才能进入文官系统,而在土邦内部,土邦王公就是土皇帝,底层老百姓对于英国背后的现代西方文明很少能接触到,更没什么机会亲身体验。
所以,社会阶层的严重分化其实隔绝了广大民接触西方文明的机会,其到现在还残留封建时代的落后观念和习惯也就不足为奇。
北海图
现代文明,哈哈,现代文明的推广却要靠野蛮手段,这是多么大的讽刺。香港台湾同胞们,别舔旧主了,只有祖国才是真心对你们的。
文明在进步,但是进步的方式得由既得利益者规定,否则任何改革都要造成抵抗乃至zhengbian,往往顽固派都是文明进步的绊脚石,但是直接打倒顽固派只能生成新的顽固派,只有从文化层面提高全民素质,才是现代文明的进步路线。
科普新人
印度今天这个样子,对它而言真的已经不错了!这个国家就是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活标本!如果旧中国延续到现在,也就这个样子,我们真的很幸运,中华儿女浴血抗争,建立了今天的新中国,人民有了新生,天佑中华!!!
早在英国殖民印度之前,印度次大陆处于分裂状态,土邦林立,各自为政,土邦领主用印度教奴役麻醉百姓,并且把人分成等级,径渭分明,不得逾越,贵族世代为贵族,贱民永世不得翻身,封建压迫,愚昧无知,暗无天日,人们也远没觉醒。英国人来了,虽然角色并不光彩,但却带来了近代文明,英国人为了殖民这块土地,花尽心思,拉拢分化打压各土邦领主,使他们臣服于大英帝国治下,其实英国玩这手,不光在印度,在全球其它英国殖民地及目标国,介奉此道!英国也曾经试图对印度进行有限的近现代化文明改造,但却引起印度社会保守派激烈反抗,导致其无法有效殖民,所以英国人也就不再推行了,毕竟印度人又不是英国人,管他死活,只要能拿到殖民利益既可,于是英国人在各地建立隔离于印度人的据点社区,也就是类似旧中国的租界地,对印度进行统治,而印度上层精英阶层则以写英文,说英语,西式生活方式为荣,这就相当于旧中国的买办阶层而己,至于平民百姓如何活法,殖民者和腐朽的精英阶层才不会去管,而统治阶层则利用印度教对低层民众进行思想控制,压榨,敲骨吸髓!!经过几百年的殖民,殖民者与土邦贵族等上层阶级形成了一种寄生关系,二者共同维系着这种野蛮的统治方式。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印度独立了,但这种独立不是阶级革命,甘地虽然用不合作运动崔生了现代印度,但却没能对印度进行社会阶层改造,所以时至今日,印度社会仍然因循旧制,表面上,这个国家有着所谓西式国体,实质上,内部仍然原始落后,破败不堪,只能用悲惨形容!
更可笑的是,这样一个国家,其上层精英居然吹嘘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还承习了宗主国的大国沙文主义,对周边弱小国家肆意欺凌,着实可恶,其实不过是外强中干,连纸老虎都算不上,只能算只蹩脚鸭!!
湖光山色海哥
英国殖民统治采用的是委任统治,其中大部分都是土邦主自己控制,其他的也是委任统治。英国殖民统治与俄罗斯不同,不是同化,而只是掠夺财富和商业倾销。
但是英国改变的是印度上层社会,说英语,讲究英式礼仪,印度的上层和英国区别不大。对于印度广大农村和低种姓人群,殖民时期本来就没改变什么,新成立的印度无非是换个统治阶级而已。
看加尔各答的富人区,和上海、伦敦差不多。但是咫尺之遥的贫民窟,感觉就是殖民地时的印度。
鹰的家园
英国只是殖民他们 当他们是工具 赚钱的 英国在最后走的时候还把印度以宗教分成几个国家 让他们自己内斗 英国 一开始就知道不能让印度比自己强大 只有分裂他们 所以讲英国有什么可能让印度强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