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曾国祥执导,周冬雨和易烊千玺主演的《少年的你》最近成了网友们口中的热议话题,影片讲述了高考前夕,朗朗读书声下伴随而来的“校园霸凌”。
从点出发,以面诠释,全方位地将校园霸凌的真实面目撕开了给我们看。
从头至尾的压抑和最后仰望星空的释然,赚足了观众们的眼泪,同样也激发了观众们的心声: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他原生家庭的缩影,像一面“照妖镜”随时随地暴露着原生家庭本来的面目!
6个孩子,揭露了6种原生家庭类型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对于影片中的少年们来说,他们都是不幸的,无论是霸凌者,被霸凌者还是旁观者,他们都可以被归结为“问题少年”,而他们不健全的人格正折射出了他们原生家庭的“丑陋面目”。
01 陈念:放养型家庭
影片中,陈念是一位性格内向,成绩优异的优等生,“考上大学去北京”是她内心唯一的夙愿。
伴随着同班同学胡小蝶的跳楼,陈念的噩梦便接踵而至,凳子上的红色墨水、回家路上的拦路堵截、当众剪头发拍裸照的羞辱,一系列残忍的霸凌发生在了这个沉默寡言的优等生身上。
在可忍耐的范围内,陈念都压下了这口气,隐忍懦弱成为了陈念退缩的“借口”,也成了施暴者变本加厉的“理由”。
陈念的性格里有太多的懦弱和隐忍,这正是因为受到她原生家庭的影响。
父亲角色的常年缺失,导致她骨子里本就少了些许硬气,而母亲卖假面膜负债累累,不得不东躲西藏,留她一个人在家承受着同学的欺凌,追债者的恐吓。
“妈妈全指望你了,你好好学习,等你考上大学,我们就解脱了,好日子就来了。”
这几乎是妈妈对陈念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包含了一个母亲殷切望女成凤的期望,可疏于教育,疏于关心,让陈念成为了“野生”的孩子。
“自生自灭”、“过度懂事”成为了陈念唯一能做的,而正是这样“无人管教”的 放养型家庭,造就了陈念性格的懦弱,最终也酿成了悲剧的发生。
02 小北:缺爱型家庭
影片中,易烊千玺饰演的小北是个从小“没爹没娘”的孩子,父亲离开了他们,母亲因为改嫁不成而把他当做是拖油瓶,最后也抛弃了他。
13岁开始就混迹于社会,过着打架斗殴,刀口上舔血的日子。
在小北的世界里,他从没有感受过爱意,直到遇见陈念,陈念的一句“疼不疼”就像是雨后清新的阳光,一瞬间温暖了他缺爱的心灵。
在性格养成,人格完善的童年时代,小北就过早地失去了爱,缺爱的他才会对整个世界充满抵抗。
影片中的小北,都是以一个戴着帽子的形象出现在镜头里,这正是他内心缺乏安全感的写照,而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正是因为缺爱造成的。
爹不疼娘不爱的“缺爱型”家庭,让小北的性格多了几分冲动,也正是因为这份缺爱,他才会在感受到陈念“爱意”的时候,想要用命去拯救陈念。
03 魏莱:冰冷型家庭
影片中,魏莱是个家境优渥,长相漂亮,成绩优异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她本应该是个善良美好的孩子,却成了残忍的校园霸凌者,这正是和她冰冷的原生家庭脱不开干系的。
在胡小蝶自杀后,警官问话的时候,魏莱的母亲直接把责任推给了别人。
她说,她和魏莱的爸爸给她的都是最好的教育。 那个自杀的孩子或许是因为家庭教育不行、玻璃心,同学和她开几句玩笑,就受不了跳楼自杀了。
而魏莱的父亲更是因为魏莱复读一年没有跟女儿说话,就连得知女儿死了,爸爸全程态度冰冷,脸上看不出任何悲伤。
毫不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只是一味提供物质上的满足,毫不在乎孩子的真实想法,只是一味满足自己的私欲,这样看似“优渥美满”的家庭,却是极度冰冷,毫无温度的“冰窖”。
三观扭曲的母亲,冷漠无知的父亲,营造出了一个冰冷的家庭,而在这种冰冷型家庭中成长出来的魏莱,才会有着“金钱可以搞定一切”的观念,才会有那句“即使胡小蝶死了也能够拿到高额的赔偿金,而这些钱可能是她考上大学以后也赚不来的。”的话脱口而出。
冰冷型的家庭,造就了冰冷型的孩子,也造就了冰冷的悲惨结局。
04 罗婷:暴力型家庭
影片中,罗婷是“霸凌三人组”中最具暴力倾向的,每一次对陈念实施霸凌的时候,罗婷总是动手拳打脚踢的那一个。
本该是温柔娴静的女孩子,却养成了动手动脚的粗暴行为,这正是罗婷的原生家庭造成的。
罗婷的父亲酗酒,在家里只会想着施行家庭暴力,在得知学校要对罗婷停课的时候,父亲更是对她大打出手,而正是长期在这样“暴力型家庭”中成长的原因,罗婷才会那么暴力,那么冷漠。
05 徐渺: 怯懦型家庭
影片中,徐渺是“霸凌三人组”中最懦弱的一个,在胡小蝶自杀后,学校要给她停课的时候,母亲拉着她给老师跪下,祈求挽回一切。
当“霸凌三人组”受到小北“威胁”的时候,懦弱的徐渺便成了她们的另一个霸凌对象,她一度祈求陈念也能保护她,可当魏莱等人再一次欺凌陈念的时候,懦弱的她却只能选择逆来顺受。
她的怯懦和摇摆不定,折射了她“怯懦型”的原生家庭,也驱使她成了刽子手的一员,变成了毫无主见、摇摆不定的傀儡。
06 胡小蝶:失责型家庭
胡小蝶的父母在胡小蝶死后得到了一笔钱,这笔“她考上大学以后也赚不来的”钱,让胡小蝶的父母“闭上了嘴”。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应该是心头肉,孩子的死,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而是被一笔钱打发了。
正是因为父母的失责,胡小蝶的委屈至死都没有说出来,不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失去孩子之后也没想过讨回公道,而是选择息事宁人。
这正是“失责型”家庭的代表,也正是因为父母的失责,造就了胡小蝶“不负责任”的性格,在问题发生时,她没有想到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而是选择了最不负责任的方式——结束生命。
父母的失责,让孩子养成了不负责任的性格,“失责型”原生家庭正是导致胡小蝶死的推手,也是铸就后续悲剧的魔爪。
电影《无以为家》里有这样一句台词: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孩子本该是家庭幸福的结晶,可不幸的原生家庭却将孩子天真无邪的美好和纯真都毁了。不管不顾、不教不养、不闻不问,不幸的孩子身上照射出来原生家庭的不幸。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少年的你》中每一个孩子都是被原生家庭影响的“问题少年”,父母的一言一行和三观建设,对孩子有着莫大的影响,而家庭的完整幸福更是对孩子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可连柯曾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原生家庭就是一个孩子成长的源泉,也是一个孩子性格养成,人格完善的地方,而不幸的原生家庭会让孩子都成长为“问题少年”。
前段时间大火的电视剧《都挺好》就将原生家庭的问题推到了热搜话题榜,来自原生家庭的女主苏明玉,从小承受着“不公平”“不被爱”“不重视”的原生家庭毒害。
她被迫放弃学业,被迫离家出走,被迫承受一切,这都是不幸的原生家庭带给她的不幸,好在她所与之人皆是良善,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走出了原生家庭的阴影。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过一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太可怕了”。
大多父母都会选择生孩子,可嫌少有人会用尽全力去好好教育辅导,父母们总是会走入一个误区,以为没日没夜拼命努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保障就是爱孩子,可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原生家庭的幸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
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而家庭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一部分。
荷兰教育家伯纳德·李维胡德,在《孩子成长历程——三个七年成就孩子的一生》一书中说到:“孩子对他周围环境的感知越是无意识,这种感知渗透进灵魂的越多。”
孩子的世界本身是无意识的感知,而原生家庭作为他们接触的第一个“完整型世界”,对他们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家庭幸福、父母恩爱、三观端正,这些原生家庭中的各种特征都会映射到孩子的身上,而孩子未来的性格和人格特征,正是一个原生家庭的“照妖镜”,是一个原生家庭留下的最深刻的烙印。
怎样给孩子营造好的原生家庭氛围?
陈鹤琴曾说:“儿童的命运,将来的前途,很大程度上操在教他们的成人的手中。”
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任成年人,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而父母组成的原生家庭更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投影仪,随时随地为孩子的意识灌输着“营养液”。
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才是良好氛围的原生家庭呢?
01 合理表达爱的方式
原生家庭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应该合理,不能一味放纵溺爱,也不能一味严厉苛责,找到宠爱和严厉的平衡点。
02 引导孩子正确的是非观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父母应该用自己正确的是非观来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03 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不去伤害他人,但也不能任由他人伤害,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最基本方式和方法。
托尔斯泰曾说的那样:“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所以,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原生家庭氛围,父母是第一责任人。
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原生家庭氛围,父母可以遵从“3原则”,实行“3部曲”,在“3原则”“3部曲”的共同作用下,营造出良好的原生家庭氛围:
父母可遵从的3原则:
- 原则一:夫妻关系和睦
夫妻关系和睦,夫妻之间恩爱,耳濡目染的孩子心中也会充满爱,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会用善意和爱意去思考解决,而不是用冷漠和暴力,夫妻关系和睦是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首要原则。
- 原则二:杜绝专制父母
专制型的父母,从来不会聆听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的父母只会造就孩子独行专制,性格孤僻不考虑他人感受,杜绝专制型父母是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必要原则。
- 原则三:重视孩子心理
重视孩子心理的需求,进入孩子的世界看看,用孩子的视觉去思考,这是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原则。
父母和实行的3部曲:
- 一个中心——夫妻关系
父母两个人之间搞好关系,处理好夫妻关系是给孩子营造幸福感和安全感最基本的一步,也是形成良好健康原生家庭氛围的核心。
- 两个基本点——平衡和弹性
两个基本点指的是家庭关系的平衡和教育方式的弹性。
夫妻双方关系的平衡模式,是给孩子关于爱最好的认知,不出现“父强母弱”也不出现“父弱母强”,而是一种“平衡状态”,这样的原生家庭成长出来的孩子,会有父亲的刚强硬朗,也会有母亲的暖心善意。
在教育的过程中,采用弹性制度,不过分施压,也不过分放纵,对孩子的内心多予以关注,弹性教育也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 三个行为准则——赞扬、同步、聆听
行为准则一:赞扬:多给孩子鼓励和赞扬,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激发孩子的潜能。
行为准则二:同步:父母应该和孩子同步成长,做孩子的朋友。
行为准则三:聆听:用心聆听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的想法,可以给出建议但不可强制。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爱和陪伴远比教育更重要,一个健康、和谐而亲密的亲子关系是一个孩子人格的基石,也是人格的内容。”
家是孩子成长的堡垒,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领路人,为孩子提供良好健康的原生家庭环境,做一个负责、端正、有原则的父母,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幸福地长大。
能码字,能追梦,治愈系90后女孩。用最暖的文字,治愈最孤独的你。
閱讀更多 瑣碎閒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