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問小北,什麼最能代表中關村,小北會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產業園區,中國硅谷,“獨角獸”基地,碼農大本營,優質學區......
小北拍攝
其實大家對中關村的認知,離不開高新、科技這些字眼,再久遠一些的話,就是攢電腦、賣盜版盤這些陳年舊事了......
小北拍攝
誠然,人才是支撐科技進步的一大源動力,沒有尖端人才的輸出,尖端科技的誕生也就變成了無本之木,所以中關村一直是高知人才的彙集地。
小北拍攝
中關村彙集尖端人才的歷史,可以上溯到上世紀50年代,那三棟留存至今的“特樓”,住過的科學家和頂級知識分子太多太多。
小北拍攝
中關村三棟“特樓”
蘊藏最強大腦
在今年6月末,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公示了第一批429處歷史建築,位於中關村街道科源社區的三棟特樓作為一處歷史建築群位列其中。為何稱這三座樓為“特樓”呢?
小北拍攝
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國科學院在今天的中關村東區建起了一批住宅樓,其中三棟三層小樓因其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最好,安置海外歸來的著名學者和國內自然人文學各學科領域的知名科學家,而被稱為特樓。
小北拍攝
來看看曾居住於此的業主吧:錢學森、錢三強、何澤慧、汪德昭、郭永懷、童第周、貝時璋......
小北拍攝
這些星光熠熠的名字,如果組成“業主委員會”的話,一定是地表最強大腦聯盟了吧?
小北拍攝
而也正因為這三棟看似不起眼的特樓的存在,中關村科源社區可角逐全國甚至全球最智慧的居民小區了。
小北拍攝
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洗禮,如今這些精英、大師們的身影已飄然遠去,此前特樓也曾被列入北京市改造的拆遷範圍內,似乎就要成為城市建設的背景板淹沒於歷史。
小北拍攝
可隨著6月底成為了第一批被公示的429處歷史建築之一,中關村三棟特樓又迎來了命運轉機。
小北拍攝
三座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特樓,如今已經破敗落寞,其樸素的樣子,像極了那個年代的科學家,曾經住在這裡的那些中科院院士。他們衣著樸素,舉止泰然,淡薄名利,他們平時搞科研的小書桌,遠比如今不少老闆、總裁的豪華套桌要簡樸的多,正是在這些普通住房裡深居簡出,伏案工作的科學家們,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引領祖國復興,乃至推動人類進步的科技攻關。
小北拍攝
雖然已被列入歷史文化建築群,可未來究竟對這三棟特樓如何規劃、保護?目前尚無定論!籍此借用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築遺產委員會副會長、秘書長金磊的一段話:“特樓保護,實際上不是保護它的單體,而是保護中關村的中科院文化,保護這一帶的城市歷史文脈。”
小北拍攝
小北認為此言甚是!保護好”特樓”,就是對中科院文化的最好傳承!而正是中科院的存在,才讓中關村在任何時代都能昂首屹立於科學技術的巨輪之上!這裡是執行科技興國戰略的“總指揮部”。
小北拍攝
中關村中科院
科技巨擘 迎風飄揚
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國務院立即著手在原中央研究院的基礎上,創建中國科學院,第一任院長是郭沫若。
小北拍攝
郭老和中科院領導認為,為了方便以後中科院與大學合作、人才共享,選址要考慮離大學區比較近的地方。海淀區原保福寺鄉“中官屯”(後改成中關村)這個地方離清華大學和當時的燕大(後北大遷入)非常近,當時的中關村除很少村落以外,大部分是農田、墳地,空地面積達五六千畝,有足夠的建設空間。於是,中科院“永久院址”最終定在了中關村。
小北拍攝
1951年4月,北京市政府同意在清華大學以南、海淀鎮以東建設中國科學院。同年11月初,中科院第一棟大樓——現代物理研究所大樓在海淀區保福寺鄉北面動工,嚴濟慈、梁思成、張開濟等國內頂尖建築大師,均參與了中科院大樓的設計。
小北拍攝
對世界政治格局影響深遠的核武器研究,兩彈一星的神蹟,就源自這棟大樓。
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中科院在中關村的大規模建設基本完成,1966年時,中科院直屬研究機構分佈在北京的有28個,其中22個集中在中關村,工作、生活在中關村的科研人員及家屬有幾萬人。前文提到的三棟特樓,便是那個時代的產物。
小北拍攝
為了解決科研人員特別是歸國科學家的子女就學難題、方便科研人員就醫,中科院在建設科學城的同時,在原保福寺小學基礎上創辦了中關村一小,後又建了二小、三小和中關村中學,還建了中關村醫院。
小北拍攝
配套設施完備,讓科學精英們沒了後顧之憂,安心搞科研,可時代終究在發展,到了改革開放後,科學家的隊伍裡有了跳出體制外,“吃螃蟹”的一族。
小北拍攝
中關村
電子革命弄潮兒
1980年10月23日,從“硅谷”考察回來的陳春先,在中科院物理所家屬區的一間倉庫門前,掛上了“北京等離子體學會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的牌子。
剛剛走出吃大鍋飯的計劃經濟時代,外界對於科學家下海的行為幾乎都報以不解的態度,於是在一片爭議聲中,陳春先被扣上了“科技二道販子”、“投機倒把”的帽子。
正所謂時代左右命運,在歷史拐點上率先上船的人物,往往都能閱盡千帆,跨過大江大河,駛達成功彼岸。1983年,中央一錘定音,政策開路,科技人員下海,自此成潮。
到1987年,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已有相當規模,每天前來採購的人流量最高達到20萬人次,科技企業148家,總銷售額有9億多元,佔海淀區社會總收入的37%。
1994年,柳傳志創辦的聯想微機事業部在中關村成立,我國第一臺萬元以下的286電腦在中關村誕生。
一年後,一張巨大的廣告牌矗立在中關村大街南端街角處,廣告牌所指的是中國最早的民營互聯網公司——瀛海威。
在世紀之交,中關村新誕生了50多家網絡公司,新浪、搜狐、百度等均是在中關村發展壯大……
小北拍攝
在人工智能席捲全球的當今時代,中關村的人工智能企業超過400家,擁有全國過半數人工智能骨幹研究單位和10餘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小北拍攝
2018年,中關村示範區企業共申請專利86395件,同比增長17.0%,獲得專利授權53982件,同比增長24.4%,擁有有效發明專利98624件。
小北拍攝
集成電路設計、5G移動通信、石墨烯材料製備、液態金屬、創新藥物……在關鍵技術領域,新一代中關村人接過了前輩們的接力棒,用奮鬥踐行著科技報國的初心。
如今的中關村,最早一批的互聯網巨頭紛紛遷往他處;
小北拍攝
海龍、鼎好等曾經喧囂、熱鬧的電子產品大廈正在轉型升級。
小北拍攝
中關村,其外在的“形”似乎一直在變,可內在的“神”卻從未改變,那便是——科技創新,銳意進取。
附贈小貼士
中關村茶點店
過去這2-3年裡,小北的不少同行都來這裡探過店了,何澤慧愛吃的鹹條和咖喱角,錢三強喜愛的蘋果派,這些中科院科學家們當年的茶點點心,如今都是仰慕他們的後輩們的日常口糧了。
小北拍攝
如果說開篇所言的三棟特樓,只能遠觀感受其時代風貌與歷史價值,那麼這個茶點鋪子可是實實在在的保留了那個年代的風味,只要您想嘗試,就能吃到“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們的茶點套餐了!不過最好是帶著現金,這兒通常不能二維碼支付。
小北拍攝
在這裡,小北終於找到了和錢三強先生彼此之間的一個共同點——愛吃蘋果派!
小北拍攝
這一口兒還真是不錯,不過可惜的是,咖喱角目前已經不做了。
小北拍攝
地址:中關村北一街18樓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側門正對面
推薦:蝴蝶酥、蘋果派、奶油卷、黃油曲奇
人均:77元
閱讀更多 最愛大北京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