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NBA巨星的兒子往往打不出名堂?

每日體育故事


這的確是一個有趣的現象,NBA世界裡不乏父子都是球員的事情,最著名的莫過於庫裡父子,此外還要類似湯普森父子這樣的,但是恰恰這幾位父親都稱不上巨星,反而自己的兒子卻打出了名堂,成為聯盟的巨星。而類似邁克爾-喬丹、奧尼爾、韋德這些巨星的兒子,不是中途早早放棄籃球,就是難以進入NBA。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這幾點

一、天賦不足

歸根到底天賦才是基礎,NBA作為籃球世界的最高殿堂,能在裡面打球的總共就400多人,無一不是精英中的精英。NBA選秀機制非常完善,每個進入聯盟的球員,都是多方考察才能最終入選。

球迷中可能會有這樣的觀點,老爸的光環太盛,造成兒子壓力太大,進而選擇放棄。但我認為這個觀點是站不住腳的。父親是巨星的確會給兒子造成壓力,但擁有一名巨星父親,可以幫助兒子提供更多優越的條件:你能更早的接受籃球的系統訓練,更多的受到外界的關注,更容易造勢。詹姆斯的兒子就是最好的例子,而奧尼爾和韋德的長子此前也是受到外界普遍的關注,最終選秀形勢不樂觀還是自身實力不足。

二、家境優越,有更多選擇

巨星們的孩子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自己的老爸已經積累的足夠的財富和人脈,讓自己的子女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打球更多成為一種個人興趣,而不是唯一的謀生手段,壓力不足自然動力也不足。


替補隊員


很多朋友一定會提出天賦的問題,誠然,能夠和全世界最好的450位球員一起打球,沒有足夠的身體條件是無法實現的,這是一個較量身高、彈跳、速度、爆發力的地方,必須要有最為頂尖的條件才能在這個舞臺謀得一份工作。

但更關鍵的是,NBA本就只是一份工作,當你的玩伴是大家們的公子時、當你的教父是聯盟著名球星時、當你的同學是各類名流時,那你的生活也就不再只是單純的去從事籃球,更多的是作為一種興趣愛好。

畢竟,擁有如此豐厚的條件時,想要球技高人一等並不難,但要出類拔萃就需要後天的努力和那顆堅毅的決心了。

1996年5月1日,艾弗森召開了與喬治城大學的聯合新聞發佈會,向媒體宣佈了自己即將參加NBA選秀的消息。

即便彼時的AI很想留在校園裡完成學業,畢竟那是他在人生的二十年裡所待過最純淨的地方,喬治城沒有毒品、槍支,有的是循循善誘的約翰·湯普森教練和令人興奮的籃球氛圍。

但沒有辦法,因為家庭原因,艾弗森必須向錢看齊。他的獎學金只能供得起自己的開銷,可他不願意讓母親、妹妹、女友和自己的孩子受苦,而只有提早一步進入NBA才能夠讓身邊的環境發生改變。

相比之下,喬老爺子的兩位兒子就完全因為太奢侈,而差點誤入歧途。

以二兒子馬庫斯為例,曾率校隊奪得過洲際冠軍的他,被認為是全美高中聯賽中的最佳控衛,但進入大學以後,因為各種場外醜聞而被NCAA禁賽,還曾因為抗拒執法被警方以“拒捕、妨礙公共安全”等原因逮捕,可謂是把一手好牌給打爛掉了。

好在浪子回頭,拿下UCF的碩士學位的馬庫斯在父親的幫助下進軍商圈,也算過得有滋有味。

因此,當你的人生中不再只有籃球,或者說成為職業球員只是取得成功的方式之一時,星二代們又是否會為了這份愛好而流盡汗水呢?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但這些與糖水裡長得的孩子截然相反。

想要成為全世界最好的450人裡面的佼佼者,需要兼顧的不只是身體素質,還有就是籃球氛圍,以及培養一顆“平靜”的心。

故,像科比、庫裡這些巨星們的成長經歷,就更加可貴了,那種單純的熱愛以及渴望勝利的內心。


五大聯賽小可


首先:那些星二代不像其父輩一樣家境貧寒,他們不會體會到餓著肚子打比賽的感覺。

其次:其父輩的光芒太過閃耀,於是他總是在父親的陰影下成長,你能頭頂一塊巨石跑多久呢?

最後:有些星二代其實喜歡的不一定是籃球,至少不像他們父親那樣狂愛,從小父親到處比賽奔波各地,或許這會給幼年的他落下陰影,讓他不那麼熱愛籃球。


福來先森


有的時候兒子不一定有父親的天賦 同時很多人出生後有個優質的家庭 他們不一定要打籃球 不像父輩 大多出生貧民窟


武漢超越星空


這和中國的古言語是很類似的?富不過三代,因為條件、環境變了一個是努力再一個時遇。


用戶1104958427079


父親能打出成績,也不一定說兒子就能在球場上取得好成績,不能一概而論:

每個人的興趣愛好跟身體素質都不一樣,就算親父子也不例外,很多人的成功是靠自己日復一日的努力得來的,不是天生就會的,所以說父親取得好成績,兒子也不一定會成績斐然!

當然,也有一些巨星的子女沒有選擇運動行業,這跟他們的興趣愛好有關,不能強加上去,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低頭的九零後


打不好球就回去繼承億萬家財,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