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抢了宁王8万精锐兵马,承诺事成平分天下,最后宁王下场如何?

苏健朋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为子孙“削棘”,将开国功臣几乎诛戮一空,他虽然处心积虑把杖上的棘刺都削去了,可他万万也想不到自己刚刚死去不久,尸骨未寒,坟土未干,竟然祸起萧墙,儿子和孙子居然大动干戈,目的就是为争夺皇位。朱元璋防住了外人觊觎,却防不住自家人火并。这段历史被史料称作“靖难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六十五岁时,皇太子朱标还未等到继位就病死了。老皇帝伤心欲绝,几经考量,遂立十六岁的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明史》载,朱允炆的性格很像其父太子标,秉性仁柔,他将来能否肩负大明江山社稷之重任呢?这使老皇帝很是耽心。

史载,某日,元璋为考察皇太孙,特意命孙儿吟诗作对。朱允炆所作的诗句寡淡而苍白。朱元璋很不满意,就出来一个对子,上联曰:“风吹马尾千条线”。皇太孙对道:“雨打羊毛一片毡”。对句平淡,没有丝毫帝王气。老皇帝听后,感到大煞风景,脸色大变。此时四子燕王朱棣恰好侍立在侧,便上前对道:“日照龙鳞万点金”。元璋一听,龙颜大悦,霸气侧漏,气势不凡,不禁赞叹道:“不错,对得好”!从此太祖对燕王另眼相看,非常器重,并有意替换皇储,但碍于封建礼法,终被辅臣们劝止了。

公元一三九八年,明太祖朱元璋薨逝,由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亦称明惠帝)。

彼时,君弱藩(王)强,显然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建文帝的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力主削藩,即削夺藩王的权力,以巩固皇帝集权。削藩,这本是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长策,但齐泰、黄子澄均是迂阔的书生,缺少处理现实政治问题必须具备的机变和权谋,结果却适得其反。

起初,燕王以为太子死后,皇位非己莫属,但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很是不满。建文帝上位后,他虽有异心,但从无反谋,削藩的消息传来后,他内心非常恐惧,甚至不惜装疯卖傻,以避免皇帝猜忌。后来,建文帝按辅臣齐泰、黄子澄之意接连处置了几个不太安分、但实力弱小的藩王,或赐其自尽,或废黜藩号、封国,或终身圈禁,或贬为庶民。就这样,不仅实力雄厚的燕王朱棣、宁王朱权惶恐不安,其他藩王也惊惧起来。

燕王朱棣在谋臣道衍和尚(姚广孝)的怂恿撺掇下,开始暗中准备起兵之事。朝廷打探到消息后,命北平府(燕京)的守臣秘密逮捕谋逆的燕王朱棣,这守臣竟暗中向燕王通告并投诚。燕王已无退路,遂乘机举兵南下,起兵的理由是朝廷有难,奸臣当道,他要锄奸讨逆“清君侧”,扶助皇上。故美其名曰“靖难”。燕兵称“靖难军”。

宁王朱权是朱元璋的十七子,十三岁就封王,后率重兵驻扎在藩地大宁。大宁在喜峰口外,东连辽东,西接宣府,是防御残元势力的大镇。史载,宁王朱权实力雄厚,麾下有雄兵八万,战车六千,其中尤以蒙古兀良哈部之朵颜三卫最为骁勇善战。朱权曾多次与诸王配合出塞击残元,有战功,善谋略。朱棣对朱权的八万精兵印象深刻,准备起兵时曾对部将说:“以往我巡察塞上时,见大宁诸军十分剽悍。如果我能获得大宁,截断辽东,采用边骑作战,便大事可成啊”!

后来,建文帝害怕朱权倒向朱棣,便削去了他的三护卫。 朱棣用计胁迫朱权一同举事,并乘势抢夺了宁王的八万精锐,其中就包括早被他暗中收买的三万蒙古骁骑——朵颜三卫。

史载,朱棣先用诡计扣住宁王朱权的妻妾老小,又对朱权哭诉说他起兵也是迫不得已,还求他代为起草奏章谢罪。为稳住朱权,让他死心塌地为己效力,朱棣承诺事成后与朱权平分天下。朱权参与“靖难” 后,常为朱棣起草檄文,原来归他统辖的朵颜三卫更是替朱棣出死力卖命,冲锋陷阵,锐不可挡,屡建奇功。

朱棣起兵南征,彼时朝廷的元勋宿将在胡惟庸、蓝玉案中已被朱元璋诛杀殆尽了。侥幸活着的也寥若晨星,且活的战战兢兢。战事爆发,建文帝惊觉无人可用,只好命年逾古稀的老将耿炳文率三十万明军讨伐燕军。交战不久,明军先锋竟全军覆没。燕王朱棣得到宁王的八万兵马后,尤其是剽悍犀利的朵颜三卫,实力骤增,如虎添翼。

建文四年(1402),经三年反复血战,燕军攻克了南京,建文帝生死成迷,四十三岁的燕王朱棣终于在文臣武将的拥戴下登上了皇帝宝座,并以次年为永乐元年。

靖难之役告捷,朱棣严厉镇压了部分反抗的建文旧臣,手段之恶毒甚至比朱元璋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瓜蔓抄”、诛方孝孺十族)。对追随他夺位有功的文武大臣,都给予攫拔重用,并大肆封赏;他祭祀战死将士,抚恤其家属,还将被建文帝废黜的周、齐、代、岷四藩全部恢复原来的爵禄,并各自回原封地就藩。对建文帝的旧臣,只要真心归附的,他也一概量才留用。

朱棣是以藩王起兵“靖难(实则造反)”夺取皇权的,他自然对藩王拥兵自重对中央朝廷所构成的威胁深有体会。即位之初,为了掩人耳目,同时为稳定局势,他曾一度恢复了周、齐、代、岷四王的封爵。但几个月后,坐稳了皇位的他就开始罗织罪名,首先撤去代王和岷王的护卫军队。接着又找借口将齐王贬为庶民。永乐十年(1412),他又将辽王的护卫军队削除;永乐十八年,周王被人告发阴欲谋反,百口莫辩的他只得主动交出兵权。 而参与“靖难”并被朱棣许诺与其平分天下的宁王朱权 ,因拥有护卫军队最多、功劳、势力最大,也早于永乐二年(1420)就被改封有名无实的南昌王,被彻底削夺了军权。至于什么平分天下的诱人承诺,不过是帝王权谋诈术而已,事成后朱棣提都不提,朱权也不敢问啊。朱棣在位期间,宁王朱权采取韬晦自保之策,整日弹琴、读书、赋诗、崇佛好道,绝口不谈国事,因此未遭祸患。正统十三年(1448年),朱权去世,享年七十余岁。

就这样,经过几年努力,对皇权威胁最大的几位塞王(负责戍边抵御蒙古的朱氏宗藩)的护卫军队都被解除了,朱棣进一步加强了皇权集中,夯实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铁马冰河wu


朱棣得了宁王朱权的“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的时候,曾对朱权说:“事成,当中分天下。”但是事成之后,朱棣是怎么对待朱权的呢?

(朱棣剧照)

朱棣获得天下以后,当然不会和朱权说“中分天下”的话,只是让他自己挑一个封地。朱权说,他想去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朱权去也就是想享福,并没有其它意思。但是朱棣说:“畿内也。”其实,朱棣是要迁都到北京的,这里也算不得“畿内”。但朱棣说它是“畿内”就是“畿内”,朱权不敢争辩。

接着,朱权又说钱塘。“钱塘自古繁华”,朱权无非也是想要享受,没有其它野心。但是朱棣也不想给他,还冠冕堂皇地说,建文帝把钱唐给了自己的兄弟,结果就不长久,你也想不长久啊?

然后,朱棣给朱权列了建宁、重庆、荆州、东昌这几个边远的地方,让他选择。最后封的地方是南昌。朱权无话可说,只得呆在南昌。

朱棣去世后,朱棣的儿子朱高炽继位。朱高炽是出了名的仁爱之君,朱权想,既然是仁爱之君,对自己也应该很仁爱啊。于是就说,当时我是不想到南昌来的,这里并不是我的封地。哪想到朱高炽对别人仁爱,对朱权就不仁爱了,很不客气地说,既然不是你的封地,为什么你在那里呆了二十多年啊?这话一下就问的朱权无话可说了。

好在朱高炽也很快去世了。朱高炽去世,朱瞻基继位,朱权又想,让我在南昌我就在南昌吧,不走了。不过,我不能就住这么一座孤城啊,好歹把南昌周围的土地封一些给我啊。这时候的朱权,已经不敢要“富贵”,只求“温饱”了。然而朱瞻基依然不给。还批评他喋喋不休地抱怨,颇有对他进行处罚的意思。

(朱高炽剧照)

这么一来,朱权才算彻底老实了。不但不再提出任何非分的要求,而且从此也只是整天与文人墨客混在一起,吟诗作赋,了此残生。与文人墨客为友,终于对朱棣及其后人不构成威胁了吧……

以上就是朱权的结局。

不过,说起来,朱权也算是一个聪明的人。这样的结局,他应该事先就会想到的。既然如此,当时他为什么会信了朱棣的鬼话,从而把自己的“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无偿地送给朱棣了呢?

其实,所有这一切,都是朱棣欺骗朱权的结果。

一、情骗。

朱棣在获得朱权兵马的过程中,一直在对朱权进行感情欺骗。他表面上做出很在乎兄弟感情的样子,到朱权的府上和朱权饮酒,拉关系。却绝口不提需要朱权兵马的事情,直到最后离开。

连最后离开的事情,朱棣也是利用感情欺骗的方式,实现了把朱权抓住软禁的目的。

古人分离的时候,都会送别。送别都会送到城外。两人感情的深浅,决定着送别的距离。朱棣因为进城多日,不断地和朱权套近乎,让朱权认为两人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于是把朱棣送出了很远的地方。这样一来,实际上就给了朱棣轻松软禁朱权的绝好机会。

由此可见,朱棣对朱权,从头至尾,就是一场情骗。

(朱权剧照)

二、事骗。

朱棣骗朱权的是什么事呢?

朱棣表面上是进大宁城和朱权叙旧,向朱权诉说委屈,实际上暗中带了大量的金银,贿赂朱权的那些手下,对他们进行封官许愿。这使得朱权的手下,很多都倒向了朱棣。

整个过程,朱权一直被蒙在鼓里。还真把朱棣当成一个肝胆相照的好兄弟,整日和他把酒言欢,培养兄弟感情。

也正是朱棣做了这一系列的事情,因此,朱棣在朱权的大宁城外捉拿软禁朱权的时候,基本上没人出手救朱权,从而让朱棣成功把朱权捕捉到北京城,顺利接管朱权的部队。

三、话骗。

朱棣骗朱权的话,就是那一句“事成,当中分天下”。

说老实话,朱权当时肯定也是不会完全相信朱棣的话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个话,赵匡胤早就说过了。不过,朱权虽然不相信,但当时他肯定想的是,虽然不会中分天下,在一个好的地方享清福,其实也不错啊。所以呢,虽然被骗了数万兵马,还被软禁,不过也一直积极帮朱棣出谋划策。

谁知道,所有的都是欺骗,最终朱权落得一场空。


张生全精彩历史


宁王朱权,朱元璋第十七子。十三岁时,被朱元璋封为宁王,封地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国号“宁”。

因朱元璋将朱权封在大宁,其目的是为了防范北元军队的入侵,所以朱权的宁国实力非常强悍,带甲之士八万,战车六千,其麾下的朵颜三卫骑兵的战斗力更是天下闻名。



不过纵容朱权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他对于帝位始终无任何觊觎之心,而且也始终坚持着为人臣子者的本分。即使是在建文帝登基后,开始实行削藩之时,朱权也依然没有任何的反叛之心。

可是朱权虽无反志,但他的实力却让他不能置身于事外。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在朱棣与建文帝相互争斗的过程中,宁王这支强大的武装力量成为了双方都要争取的存在。



朱棣一方,朱棣在起兵时就曾言“以往我巡察塞上时,见大宁诸军十分剽悍。如果我能获得大宁,截断辽东,采用边骑助战,便大事可成啊!”,因此朱棣对朱权可谓是虎视眈眈。

而建文帝一方,建文也因害怕朱权会投向朱棣一方,所以对其也是严加防范,靖难之役发生时,建文就把他召他入京,可还未到时,就先下旨削了他三护卫。



当然,就朱权本身而言,他从始至终都未想过要背叛朝廷,要背叛建文帝。无论建文帝如何对待于他,朱权都是忠心于中央的,他也从未想过要投向朱棣。

只是,朱权没有想过要跟随朱棣,不代表朱棣不想拉拢这股强大的势力。当时,朱棣眼见主权没有投靠他的意思,可朱棣却是急需朱权麾下势力的加入,借此才能更有把握的抵挡住建文军队的进攻。于是明着没有机会,朱棣就想暗着来。



1399年9月,江阴侯吴高进攻永平,朱棣率兵前往营救,后吴高退兵。此时永平虽已解围,但朱棣却没有返回北平,而是开始在秘密的筹划着一个阴谋。

他先是偷偷的率领着麾下的精兵从刘家口抄小道前往朱权的封地大宁,而后到达大宁后,他就在城下跟朱权诈称因兵败前来求救于他。而此时朱权并没有多想,毕竟是自己的哥哥,他虽忠于朝廷,但对朱棣也并无反感,眼见自己哥哥落难,自然要拉上一把。



当然朱权还是怀疑自己的这位哥哥有其他心思,所以在放朱棣入城时,他只准朱棣一人入城,其军队只能驻扎在城外。

不得不说,朱棣去演戏,他绝对是一个影帝级的人物。入城后,他立刻就拉着自己弟弟的手,泪眼汪汪的说道“自己是不得已才起兵的,请劳烦弟弟帮忙起草一份请罪奏章向陛下请罪” 。朱棣这番表演,朱权毫无保留的就相信了,他不疑有他,连忙符合道弟弟一定会帮哥哥你向陛下求情的,你就安心在这里住几天,等候陛下的旨意。



朱权绝对没想到,朱棣是铁了心要造反的,他第二名目标就是那皇帝宝座。在他诚恳相待下,朱棣暗地里却将自己的士兵偷偷调入城中,还暗地里收买了朱权手下的兵士。

之后在完成一切部署后,朱棣就借口要回封地等待建文的发落,然后将朱权诓出城外。之后到了郊外,在朱权为朱棣践行时,朱棣的伏兵就趁机一拥而上俘虏了朱权。



就这样,朱权在毫无防备下,被阴险的朱棣给俘虏了,而后他麾下的势力也尽归朱棣所有。

当然,在俘虏朱权后,朱棣为了在最快的时间招降朱权的部队,他就又向朱权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就是答应朱权事成后,与他平分天下。

可笑的是,已经被骗过一次的朱权似乎又再一次相信了朱棣。之后他尽心尽力的帮助朱棣谋夺大明江山,朱棣军中大部分的招降缴文几乎全出于他之手。



当然,“平分天下”本来就是一句空话,朱棣登基称帝后,自然不会真的兑现于朱权。事后,朱权也知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也没有过多的去计较,毕竟现在朱棣才是皇帝,他只是臣子,自己的命完全被朱棣掌控,又哪敢有啥非分之想呢?

可是朱权却没有想到,朱棣非但没有兑现承诺 而且对他还百般打压。比如在封地一事上,朱棣不但不让他回到原来的封地,还否定了朱权关于封地的其他一切想法。朱权最开始想封到苏州,朱棣就说这是京畿之地,不能给你,后来朱棣又想封到钱塘,朱棣又说这已经分给了五弟,不能给你。



最终朱棣就只给了朱权建宁、重庆、荆州、东昌这四个地方来做选择,而后在1403年,朱权被改封于南昌。

只能说朱棣真的很“阴险”,这四个地方全在中央军队的重重包围下,一旦朱权有异心,朱棣随时可以发兵剿灭他,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不过朱棣虽对朱权百般打压,但至少还是顾及兄弟之情,即使他在防着朱权,也丝毫没有要杀掉朱权的意思。于是乎,朱权也得以在朱棣一朝平安的活着,当然这之中少了朱权自己的韬光养晦,不问政事的原因。

之后朱权一直活到了正统十三年,也就是明朝第六个皇帝朱祁镇的那个时代,享年70岁。



不得不说,朱权的结局还算是好的,以一己之力生生熬死了明朝5位皇帝,期间虽被提防,但却依然能继续享受着荣华富贵,锦衣玉食,这等结局可不是常人能享受的到的。


澳古说历史


朱元璋分封诸子到各地当藩王,宁王朱权和燕王朱棣一个被封在大宁,一个被封在北平,共同拱卫着明朝的北方边境。靖难起兵,燕王朱棣拉宁王朱权入伙,承诺事成之后平方天下,但朱棣夺了天下却并没有兑现诺言,宁王最后下场如何呢?


在朱元璋诸子中,宁王朱权与燕王朱棣虽无缘储位,但朱元璋并不厚此薄彼,四子朱棣封在北平,十七子朱权封在大宁,两人共同拱卫明朝的北方边境,在各自封国都有节制调遣兵马的权力,在各藩王里面,宁王和燕王是为数不多的手握重兵的藩王,即位之后的建文帝朱允炆自然对两位重兵在握的藩王叔叔非常忌惮。

大宁惊变,宁王被迫与朱棣合作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十三岁的朱权被封为宁王,两年后,朱权离京就藩大宁府,位于喜峰口外的大宁,是当时西北的一个大镇、重镇,这里属古会州之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位置极为重要。朱元璋对这个儿子也是寄予厚望,宁王手下,拥有甲士八万,战车六千,在诸王中属他最豪。宁王所属的朵颜三卫骑兵以骁勇善战著称,宁王自己也是能文能武,多次会同诸王出征塞北。

面对手握重兵的藩王叔父,继承帝位的建文帝深以为忧,所以即位没多久,就与近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着手削藩,但是建文帝削藩操之过急,采取敲山震虎,先易后难的削藩策略,先撤周王、湘王等较弱的五个王,这恰恰给了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以应变准备的时机。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倾君侧的名义起兵靖难,一个藩王要对抗整个王朝,显然实力对比是悬殊的,这个时候朱棣想到了诸王之中力量最雄厚的十七弟宁王朱权,他对诸将说到:“我当年巡视塞上的时候,见大宁诸军十分彪悍,我若得大宁,截断辽东,采取边骑作战,则大事可成矣。”

燕王朱棣明确表示了要争取宁王和他走在同一阵线上,那边建文朝廷也早就对宁王不放心,派人召宁王进京,朱权人未到,三护卫已被削,建文帝打草惊蛇,朱权最终选择了在大宁观望形势。



同年九月,朱棣自刘家口抄小路直趋大宁,诈称穷蹙来求救。朱权邀请四哥朱棣单骑入城,朱棣拉着宁王的手大哭,表示四哥起兵靖难乃万不得已,求他代为起草奏章谢罪,朱棣在大宁住了数日,宁王都毫不相疑,热情以待。殊不知此时燕军早已在城外埋伏,朱棣在大宁数日早已“阴结三卫部长及诸戍卒”。至朱棣要离开大宁,宁王出城相送,埋伏城外的燕军俱一拥而上,杀死守将朱鉴,宁王朱权及王府上下俱被裹挟前往北平,至此,宁王所部兵力俱归朱棣调遣,为了安抚失意郁闷的宁王,朱棣还表示:“事成,当中分天下。”

成祖即位,宁王明哲保身



所谓的“事成,当中分天下”不过是朱棣的一句缓和之语,宁王也知话不能当真,待到燕军打过长江,谷王穗和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投降,燕王朱棣入主南京紫禁城,在四年靖难之役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宁王朱权,想着皇帝四哥你来当,可大宁府我是什么都没有了,我的兵给你了,朵颜三护卫也被削了,我也没什么要求,就给我另外封一块地当我的王吧。

宁王想去南京附近的苏州,朱棣不允,说苏州属于京畿之内。又想改封钱塘,同样不允,给了建宁、重庆、东昌和荆州四个地方让宁王自己挑。

永乐二年(1403年),宁王改封南昌,朱棣亲自写诗送行。不久,有人告发朱权利用巫术害人,查无实,此事便不了了之,朱棣也未加责备。但至此以后,朱权便“自是日韬晦,购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终成祖世得无患”(据《明史》),朱权懂得明哲保身,韬晦隐逸,也算是个明白人矣。

著书立说,安度晚年

宁王朱权活的比较长,哥哥成祖驾崩后,侄儿仁宗皇帝待他也不错。宣宗在位,宁王又有点耐不住了,议论宗室不应确定品级,藩王议国事有违祖制,惹得宣宗颇为生气,朱权只得上书谢罪。晚年的朱权,整日与文人学士互相往来,寄托自己的远大志向,自号月瞿仙。朱权是一个文学艺术修养很高的王爷,虽然年轻的时候英姿飒爽驰骋疆场,但晚年的宁王朱权,也不失为活出了另一个精彩的自己。



宁王朱权一生著述颇丰,他好茶饮,为此还专门写了一本叫《茶谱》的书来记录他饮茶的心得体会。朱权善古琴,编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谱》和北曲谱及评论专者《太和正音谱》,其中《太和正音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杂剧音谱。另外,朱权还是道教名家,著有道教专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八卷,朱权多才多艺,涉猎广泛,其所著书文极为丰富,恕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明。

朱权病逝于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享年71岁,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在太祖诸子中,宁王朱权已属高寿。


遗憾的是,朱权死后一百多年,他的后代第四代宁王朱宸濠不知道哪根筋抽了竟发动起了叛乱,结果被明代大儒王阳明轻松给收拾了,宁王这个藩王也就被废除了。


大国布衣


在朱元璋分封的所有藩王中,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的兵力最强,燕王朱棣英勇善战,驻扎在北京地区掌握10万重兵。


宁王朱权驻扎在大宁地区,朱权善于谋略,手下士兵都是英勇善战之辈。在朱允炆继位之前,宁王朱权和燕王朱棣多次会合诸王北伐,朱棣对朱权的大宁府精兵垂涎三尺。朱棣起兵造反后,朱权在大宁府拥兵自重,不肯接受朱允炆的号令。

为了夺取朱权的精兵,狡诈的朱棣伪装成战败的样子,带着少量随从来到了大宁。


宁王朱权没有防备朱棣,直接将他请到了城中。朱棣对朱权哭诉自己起兵只是迫不得已,甚至还提出让朱权写奏折帮助自己辩解,朱权满口答应了朱棣。


朱棣在大宁住了几天,在这期间朱棣的随从悄悄的潜入大宁,花费重金买通了朱权手下的将官,朱棣手下的精兵也都聚集到了大宁的附近。在朱棣临走的时候,朱权依依不舍的给朱棣送别,却没想到朱棣突然下手将朱权扣押,夺取了朱权在大宁府的8万精兵。

为了让朱权能够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卖命,朱棣许诺和朱权中分天下,朱权已经被朱棣控制,只能全心全意帮助朱棣。在朱棣登基称帝后,如何处理朱权便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朱棣不可能让朱权回到大宁府,他只想给朱权一个普通的封地,让朱强过上平常藩王的生活。朱权也是一个聪明人,他并没有要求回到大宁府,而是请求朱棣把苏州分给自己。

苏州只是一个环境富饶的地方,却没有精兵悍将防守,朱权的本意是想在苏州安心的享乐。然而多疑的朱棣并没有把苏州分给朱权,朱棣说苏州是京城附近的地区,不能作为封地。


于是朱权只能再次向朱棣索要钱塘,没想到朱棣告诉朱权钱塘是一个风水不好的地方,不允许朱权前往钱塘。朱棣之所以不允许朱权去钱塘,主要是因为钱塘距离南京比较近,朱棣担心朱权威胁到自己。

最后朱棣给朱权一个名单,其中包括建宁、重庆、荆州、东昌这4个地方,朱棣告诉:“朱权这4个地方都是好地方,你随意挑选一个吧”!


建宁和重庆在明朝初期都属于偏远地区,荆州和东昌也都是小城市,朱权最终没有在这4个地方之间选择,而是选择了南昌作为自己的封地。


朱棣对待朱权非常的刻薄,在朱权到达南昌后,朱棣并没有让人为朱权修建新的宫殿,只是让朱权住在江西布政司的官邸里面。

过了没多久,便有人告发朱权用巫术害人、诽谤朝廷,朱棣派人查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证据,只能放弃迫害朱权的打算。朱权也知道朱棣容不下自己,便每天潜心读书弹琴,不再过问政事。


到了明仁宗继位的时候,朱权想要更换一个封地,却遭到明仁宗的训斥。明宣宗继位后,朱权想要扩大自己的封地,再次遭到明宣宗的训斥。从此之后,朱全更加的深居简出,一直活到明英宗时期去世。


历史总探长


事情的起因要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之后开始。刚刚继位不久,朱允炆愁的天天晚上睡不着觉,原因就在于各地藩镇的势力太大,已经严重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尤其是盘踞北方的朱棣。朱允炆继位几个月后就开始着手削藩之事,采取的就是先拿实力不强的藩王开刀,一年之内,就已经拔掉五个藩镇的势力。紧接着就把下一个目标定在了朱棣身上。


朱棣看到几个藩王的下场,知道自己不反不行了,于是就决定拼一把。本来朱棣就有谋反之心,但一直都没有借口,这次被朱允炆逼到这个份上,于是名正言顺的就反了,名为自保。

朱棣当时毕竟只是一方藩王,想要和中央皇朝对抗,还是有些力不从心,为了实现他的目的,他决定拉帮结派,他把目标对准了兵强马壮的宁王朱权也就是他的十七弟。所以朱棣就亲自去大宁见宁王朱权,然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说自己的苦衷,并且恳求朱权上书给他请罪,本来宁王打的是两个都不帮的主意,想来个坐收渔翁之利,但是老奸巨猾的朱棣怎么可能放过他,朱棣在城里一边诉苦一边收买宁王的手下,在朱棣返回的时候,宁王出城去送送自己的四哥,结果朱棣脸色一变,就把朱权控制了,朱权这才妥协,为了安慰他,朱棣许诺给他说:事成之后,你我兄弟平分天下。





宁王也不是傻子,也没想着让朱棣完全兑现承诺,所以当朱棣打下南京的时候,宁王就想要回到自己的老巢,护送自己的王妃下葬,但是朱棣可不能让他再回去,就让他在天下任意一块地放选择一地就藩,宁王选择了苏州和杭州,但是朱棣一口否定不行,理由是京畿重地不能封王。

朱权又说那就去钱塘吧,朱棣回答他那是五弟的地盘,你拿走不好吧。不如你在南昌,建宁,荆州这些地方中选一个吧!都是好地方朱权一想,心里凉了半截,也不敢瞎要了,就选了南昌。之后朱棣又派人无故查他,一幅要搞死他的样子,朱权只好将心思寄托于道教、戏剧、文学,郁郁而终。


灯下萤火学历史


朱棣承诺宁王事成后平分天下只是暂且哄骗宁王的话,一山不能容二虎,宁王在朱棣称帝后去了南昌,远离朝堂,算是善终。

藩王不止宁王一人,为何朱棣偏偏对他说“事成,当中分天下”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宁王朱权的军事实力,根据《明史》的记载,朱权掌握八万甲兵,六千战车,骑兵骁勇善战。在朱棣发动靖康之役的时候曾经对将领说:

以往我巡察塞上时,见大宁诸军十分剽悍。如果我能获得大宁,截断辽东,采用边骑助战,便大事可成啊!

由此可以看出,朱权的军事力量是朱棣夺取天下的关键力量。为了能够让宁王和自己站在同一阵营,朱棣先是卖惨说自己起兵造反是不得已而为之,朱权丝毫没有怀疑朱棣的话。朱棣表面和朱权交好,实则暗中控制了整个大宁,宁王不得不跟随朱棣起兵。为了让朱权能够全心全力为自己卖命,朱棣还许下和朱权平分天下的承诺。

历史作家蔡东藩曾经说过,“燕王善战,宁王善谋。”宁王自然也猜到朱棣的承诺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支持他造反,此时的朱权已经在朱棣的控制之下,不得不从,他也不会傻到在朱棣登基后向他讨要半壁江山。

朱棣登基后,将南昌赐给朱权作为封地,朱权明白前途无望。到达南昌后,朱权远离朝堂是非,不再涉足政事,终日寄情于弹琴读书。在南昌的日子,朱权每日和文人交往,在茶道、音乐等方面多有建树。也正是因为如此,朱棣没有将朱权视为威胁,朱权终得善终。


大脚姑娘碎碎念


功过参半的分封制度

明朝建文元年(西历1399年),建文帝登基第一年,燕王朱棣就对建文朝廷发动了叛乱。后世的文艺作品一致认为:雄才大略而又野心勃勃的朱棣,容不得软弱无能的建文帝做自己的皇帝,于是起兵叛乱,但在历史上,这并非真相。


这一切要从明初说起。虽然在当下,中学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是一个进步行为,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分封制度多次死灰复燃,归根结底,在于分封制度并非一无是处:比如刘邦就分封自家子弟为诸侯管理庞大的国土,节约天子的行政成本;司马炎有感于曹魏政权被司马家族篡夺是因为没有分封制的辅助,于是西晋恢复了分封制。

明朝朱元璋在世的时候,也考虑到朱家子弟的福利,以及大明天下的安全,于是,再度恢复了分封制。

建文帝的心狠手辣

对于明朝的诸侯王,朱元璋有把握加以控制。但是,朱元璋死后,其孙建文帝登基后,对他的这群叔叔感到惶恐至极:建文帝认为,藩王的存在,必然会对自己的皇权造成冲击,因此登基第一年,皇位还没等坐稳,就开始迫害洪武朝留下的藩王——朱棣也在打击迫害的范围内。

在目睹之前被打击的藩王下场凄凉的现实后,朱棣决定搏一把,于是,靖难之役拉开了序幕——客观上说,这场叛乱,也和建文帝的心狠手辣有直接关系。


朱棣起兵反对建文朝廷的时候,也意识到单独依靠燕藩的力量,难以和朝廷对抗,恰好,朱棣想起宁王朱权的封地距离自己不远,而且最重要的是,朱权麾下有八万精锐兵马,如果有了这支军队助拳,那么,自己和建文朝廷周旋,其胜算可就大大提高了。

朱棣的想法,建文帝也想到了。于是建文帝命人传达诏书给宁王朱权,要求朱权进京面见建文帝,而朱权也知道自己的这个侄儿心狠手辣,自己去了京城只怕凶多吉少,于是拒绝了建文帝的旨意,于是建文帝颁布诏书,宣布夺了朱权的兵权。

这让朱棣看到了希望。

宁王的命运

朱棣趁着这个机会,来到宁藩会见宁王,并且告诉宁王,自己举兵是被迫的,如今自己兵枯财竭,和朝廷消耗不起了,希望宁王从中斡旋。宁王想了一下建文帝对自己的态度,哪里会怀疑朱棣在欺诈自己?

于是,朱权款待朱棣多日,而朱棣趁机策反了朱权的军队,并且在利用朱权送行自己的途中,对朱权设了埋伏,并将朱权的家人,都带到燕藩去了。这让朱权无可奈何,只好和朱棣一起造反。

朱棣为了激励朱权,承诺朱权:等到推翻建文朝廷以后,自己将和朱权中分天下,不过,凭借朱权的见识,对于朱棣的空头支票未必会当真,不过朱权知道:朱棣赢了,自己或许有条活路,而如果建文朝廷赢了,自己则难逃一死。

建文四年,朱棣推翻建文朝廷,成为皇帝,并于第二年改元永乐。

永乐帝登基后,对于藩镇,依旧采取削藩政策,对于朱权,永乐帝将其改封到了南昌。并对其采取猜忌态度。

朱权也深知余生只要太平就好,于是韬光养晦做人,为了打发闲暇时光,朱权开始潜心研究乐理等学问,直到正统十三年(西历1448年)才去世。此时,明朝的皇帝已经是明英宗,明朝也在永乐帝之后,经历了仁宗、宣宗两个时代。


藤树先生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宁王?这不就是朱权吗?就他这骚操作实在是让人瞅不明白,搁帝王之家,居然不明白啥叫最是无情帝王家。他这脑壳绝对有坑,就他这坑能和月亮姐姐家里的环形山媲美,超级大坑,把自己往死了坑,这还不算捎带把自己的孙子都给坑了。

话说这宁王,搁那个朝代他都有,而这么些个宁王里边,最出名的就是朱权和他那大孙子,那脸丢大发了。

这事其实是朱权他自己个让朱棣给耍了,就因为这事捎带着后代他那大孙子成就了王阳明的一世英名,俩人都当了别人的垫脚石。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这朱棣不厚道啊!咋说话跟那人放气似的,过个味就完了!”

要俺说,这您就没见识了吧,您自己个瞅瞅但凡能把大华夏带到正路上,能让老百姓安安稳稳的过日子的皇帝,那个不是脑瓜硬的邦邦响的主,而且这种人往往对权利有着极强的控制欲,您想搁他手里分权利,这纯粹是找死的节奏。

而且,大家伙想一哈,这天下真的给分了,明成祖朱棣一块,那宁王一块。这大明也不用传世了,搁他俩这辈就得玩完,那个时候北元那大头娃娃还搁在大草原瞅着中原的地界虎视眈眈的。

这结果就不用俺说吧!分治的结果只能是灭亡,而这宁王看不到这一点,朱棣给他在纸上整了个超级大月饼,他还当真了,一家伙把自己个好日子给玩死了。

送他俩字活该。自己种的因,最后长出来的果,再难吃也得吞下去。

那么这事是个啥过程呢?宁王的结果又如何呢?咱一个一个的回答,先说第一个过程是咋样的。

过程

话说朱元璋为了加强皇室的力量,采用了分封制,把他那二十个大小子外加一个从孙分成了藩王,目的是通过这些个藩王加强对地方上的管理,毕竟当时大明朝初开,地方上也不安定,外边还有北元虎视眈眈不是。

但这种分发,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王朝走上削藩的路是必然的。

可朱元璋为了加强藩王的统治力度,把军事指挥权就下放给了藩王,每个王府里头都有护卫指挥使司,掌管三护卫。

这些个护卫一水的甲士,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嘛是甲士?”

这是当兵精锐中的精锐——披甲的战士,毕竟你这体格小了,一套铠甲就能把你压趴下,所以能披甲的这都是精锐。一般的王府三千甲士,这厉害一点能达到快两万人。

这其中有九个塞王,因为这九个藩王靠近边疆,所以叫塞王,而他们哪挨着那蒙古比较近,所以他们的实力最大,手下的兵丁都是精锐,毕竟这波人要和蒙古人干架不是!

其中燕王朱棣自己个手下就有十万大头兵,宁王朱权光甲士就有八万,那车架有六千。这要是轮实力宁王比朱棣要高一筹。

话说这朱元璋一死,上台的朱允炆就开始着手削藩。话说掐个柿子,专挑那软的捏。

他这一家伙先削了五个。这一家伙下去,手段太过急于求成了,这藩王和朝廷之间就有了对立的情绪。

燕王朱棣在这个时候就跳出来了。话说燕王他毕竟是个藩王,朝廷那头人家占着大义,而且是举全国之力弄你这弹丸之地。

朱棣的处境并不好,可架不住朱允炆这货还讲究啥仁慈,一手好牌被他打的稀烂,尤其是还换将,换上傻缺李景隆,您让这货当个遛鸟的纨绔那是绰绰有余啊,可您让这位当三军将领,那是屠象用了裁纸刀啊,小材大用喽。

这一下子让朱棣有了喘息之地,回头这朱棣感觉自己个势单力孤,这就搁宁王的家里窜。

题主的问题

到了宁王的地头,朱棣一个人进了城哭诉自己个的不幸,这宁王发动了怜悯的技能,这就收留了朱棣。

而这朱棣利用收留期间那富裕的时间,跑宁王家里四处溜达,四处结交朋友,行贿交流感情,这一家伙闹腾下来,宁王手底下的人大部分愿意和朱棣干。

得咧,这宁王分分钟钟就被架空了。这差不多了,朱棣这就要走了,本着礼尚往来吗!这宁王就决定送送自己这哥哥,这家伙路上就给这宁王来了个伏击。

宁王一家老小就全兜里边去了,宁王手底下的人全成了朱棣的手下,这就是抢来的八万人马。这道摆的,把个宁王整的哭都来不及。

宁王的府邸这就成了一座空城,朱棣的实力也大增。

这个过程朱棣也不忘揍你一棒槌,给你一甜枣吃的策略,就让这宁王跟着自己混,到时候打下天下,一人一半,俩人商量着来就成。

好吧这一步错就步步错,宁王也就同意了,事就这么定了。

好吧四年的战争打下来,朱棣成了明成祖,但两分天下的事,朱棣就没有提过。

宁王也识趣,不提就不提,这要是真提了,分分钟钟命就得搁那了。

这就想要离开是非之地,不回原来的地头。

“四哥,这天下大定,俺瞅着也没俺啥事了,俺就想当个富家翁算了!”

“这好说,全天下你瞅那块地,咱商量着来呗!”朱棣到是大肚。

“苏州吧!俺就想来个醉生梦死的,咋样?”

“呃!这个不行,苏州这地他属于京师的范围,这不好弄!”

“那么就杭州吧!这地也凑活!”

“哎!你看看你选的地,杭州这地风水不好,当年老爹要给五弟的,那是俺的同母同父的弟弟,最后也没成不是。后来被大侄子朱允炆撂给了他的弟弟,现在这人也挂了,这地不详啊!要不这样,你从建宁,重庆,荆州,以及东昌,随便挑一个吧!”

“这……”这些都偏的厉害,宁王也知道他这四哥开始不靠谱了,这要是赶他走了,如果他不上道,早早晚晚的把命丢这。

于是宁王就选了南昌,这拖家带口的就去了。可到了地头上宁王傻眼了,这地就没有啥宁王府,朱棣临时把那江西布政司给改成了宁王府,至于藩王的规制,拉到吧,啥也没有!

当然您要以为这样朱棣对他就放心了?想多了,宁王的身边监视的人老多了,有一会朱棣就接到到了宁王整了啥巫蛊之术,做了个小人,天天搁自家的床上扎你小人。

就为这事,朱棣派人查了一通,结果没查出什么来。宁王冒了一头白毛汗,回头就信了道教,潜心研究道教。

得咧,朱棣也就放过了他。

这事其实就落下了根,让宁王这一系和朝廷之间有了梁子,搁后来宁王的孙子就开始造反了,当然个把月就被灭的渣渣都没有了,宁王这衔到这里就再也木有出现过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史


朱元璋痛失爱子朱标以后,为了能让年轻的孙子朱允炆坐稳江山,大杀功臣以撸掉荆杖上的利刺,但是总不能把自己的儿子也杀光,所以成就了各地强势的藩王。其中善战的燕王朱棣,善谋的宁王朱权,都是藩王里的佼佼者。朱元璋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自己死后儿子抢了孙子的皇位。朱棣在抢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时,借用了宁王朱权的8万精兵,许诺他事成后平分天下,结果又如何呢?

宁王自幼聪敏,13岁受封宁王,15岁就藩大宁,他“统塞上九十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朱棣曾多次会合宁王等诸王北伐,早就见识了朵颜三卫的厉害对其垂涎三尺。在朱允炆盲目消藩政策下,1399年,朱棣借机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幌子发动“靖难之役”,在这场场皇权博弈中,朱权的立场基本上就决定了靖难之役的走向,所以,朱允炆和朱棣都极力拉拢朱权。

朱权本意是做一个谁也不帮谁也不得罪的中立派,但是结果事与愿违。建文帝朱允炆先是许以高官厚禄召他回京,被他拒绝了,那重拳消藩令让他心有余悸。不听皇帝的话,后果很严重,被收去了封王的特权,消减了一万六千人左右的“三护卫”。这无疑对朱棣是件好事,姜是老的辣,与建文帝不同朱棣用了腹黑手段。先是假装兵败惨状亲自到大宁拜访朱权,痛哭流涕的诉苦说自己起兵是被侄子逼的,恳求朱权代自己向朝廷起草奏章谢罪,背后却在安排精锐埋伏城外,手下同时以重金贿赂朵颜三卫部将,等朱权出城为朱棣送行时,突然伏兵四起,自己的爱将竟然也都反戈了,朱权就这样被绑上贼船了。朱棣迅速收编了朱权的军队,软禁了朱权的家眷,逼得朱权没有了退路,只得陪着四哥一路前行了。朱棣为了安抚朱权,假惺惺的许诺“事成,当中分天下”,他自说他的,朱权又不是傻瓜当然不信也不奢望,最后朱棣当上了皇帝,别说中分天下了,连朱权要求的改封苏州都不答应,钱塘还不答应,最后打发朱权去了被山水环绕的南昌,赴任前朱棣亲笔题诗送别,这不能不算是一种奖励吧!

宁王朱权最终依附这南昌一隅,连个行宫都没有,还时不时被诬陷用巫术诽谤朝廷,用自己的隐忍和不问政事的淡然躲过一次次危机,算是在闲云野鹤的生活状态下得以善终。

其实对于宁王来说,虽然有点憋屈,但是如果自己没有称王之心,只能在朱棣和建文帝之间做个二选一,不管被逼还是自愿,选择朱棣都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如果依附建文帝,朱棣失败的话,朱允炆是不会允许有第二个朱棣存在的;成功了,自己更会因为站错队而被朱棣杀害。活的自在逍遥,眼看着朱棣和他的子孙死在自己前面,也算是上天的一种错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