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古不怠
曹操的个人能力很强,不仅能带兵打仗,还能运筹帷幄,更能横槊赋诗,施政治国,是一个全能型领袖。曹操在集团中的势能和地位堪比拿破仑,是一个以个人能力撑起来的帝国。曹操当然也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但是曹操的个人能力太突出了,以至于曹操的部属们很少有独挡一面的军政领袖。这种情况导致了曹操在六十多岁还要征战沙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刘秀就不一样了,除了在昆阳之战中如有神助,以不满万的民军大破新莽40万大军外,刘秀在后面的战争通常都是由云台二十八将主持的。刘秀也为此设置了很好的封赏机制,与这些功臣共享富贵,所以毛主席评价刘秀是最会做皇帝的人。刘秀稳稳地占住了中央,通过各种政治手段,快速恢复和稳定了社会秩序,成为汉帝国的主宰者。就像哈布斯堡家族的名言,让他们去打仗流血,我们来结婚吧。刘秀通过各种联姻和结盟,形成了稳固的政治联盟,这些都是刘秀在后方有充足的时间来处理的事情。
(汉光武帝刘秀)
曹操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他与世家大族的矛盾一直都比较激烈,曹魏帝国最后灭亡也是因为没有把这个问题处理好。曹操是做实事的人,重视事功,因此不分品第高低,唯才是举,并且常年领兵出征。在晚年,曹操因为担心朝政失控,在收降张鲁后,放弃了继续进攻蜀汉,从而就给了刘备难得三年喘息时机。当曹操再次出征汉中时,刘备已经成了气候。
后世也多有人为曹操此举惋惜,南朝史学家裴松之曰:“魏武后克平张鲁,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而不能正,由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可见当时确是一次攻击西川的好机会。而如果曹操当时能“既得陇,复望蜀”,恐怕刚刚入川的刘备是难以招架的,若能一举而下西蜀,恐怕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将就此打破,一举统一全国也未可知。
(曹操成就了刘备)
刘秀也面临过与曹操类似的处境,他是怎么处理的呢?
东汉初年,隗嚣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二人自立为王,相互勾结,光武帝刘秀和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市),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邦,光武帝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因事回兵东归。 回到洛阳后,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苦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
意思是平定陇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嘱他应在拿下陇地、汉中等地后乘势攻取蜀地。刘秀鼓励他乘胜前进,岑彭照此战略而行,于是光武帝很快统一全国,成为东汉王朝的创建者。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
(刘秀建立的东汉帝国)
曹操与刘秀相比,其实输在了年龄。曹操后期的几场战争都是因为曹操忧心自己年纪大了,要回朝走完升官嘉爵的进程,给儿子打好基础,做好周文王,满足于天下三分有其二,指望着他儿子一统天下。。
后赵国主石勒评价过刘邦、刘秀、曹操,他极为推崇刘邦,不大看得起刘秀,鄙视曹操,说曹操是靠着欺负孤儿寡母才得来的天下。其实这可冤枉了曹操。天下离乱,曹操的天下是自己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曹操没有统一天下,最大的遗憾其实还是他姓曹,不姓刘,他不得不分出来一大部分精力用来防备忠心汉室的人搞叛乱,哪怕这些人的真实心思根本不是为了汉王朝。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曹操才是汉帝国最大的忠臣,而实际上,在曹操病故之后,三国才真正开始。
而知而行的历史
曹操的才能,比起刘秀来,差了一大截。说实话,曹操的对手,真不算是特别强,孙权也好,刘备也好,都算不上十分强。曹操不能统一中国,是因为他不具备帝王之才能,与光武帝刘秀一对比,就能看出其差距了。
第一,曹操在道德仁义上远逊于刘秀
明代思想家王夫之曾评价光武帝刘秀:“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把刘秀推为儒家帝王的典范。为什么呢?就在于刘秀取得天下,不独以武力,亦在于其仁义道德。
刘秀从来都不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好战分子,他从平民到帝王,是经过艰苦的奋斗,其间沉沉浮浮,历尽沧桑,对战争带给人的苦难是有深切的体会。他不是一个野心家,而且从内心深处厌恶战争,在他看来,“武”的本意就是“止戈”,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他几乎对所有的对手,都是一而再地劝降,尽可能地避免流血。
在统一中国后,光武帝更不愿把精力投放在军事上。据史书所记:“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警急,未尝复言军旅。”有一回,皇太子向光武帝请教攻战之事,光武帝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淡淡地说:“以前卫灵公问及战阵之事,孔子不答。这不是你该问的事。”
与光武帝相比,曹操在仁义道德上的差距,不是一点点,而是一大截。曹操在征徐州时搞过大屠杀,在官渡之战后坑杀袁绍部众七万余人,在朝廷上把皇帝当作傀儡摆布,甚至杀了伏皇后。因此,曹操不能统一中国,是因为很多人对曹操的所做所为不满,宁可前去投靠其对手。
第二,刘秀重视“道”,而曹操重视“术”
刘秀与曹操都很会用人,但两人吸引人才的方法是不同的,刘秀更多是“道”,而曹操更多的是“术”。
道与术有什么分别呢?
前者更多的是出于道义感,而后者则是出于权术。
比如说邓禹在刘秀一无所有时,仍愿意追随,刘秀问他:你为什么要跟着我,我又不能让你当官。邓禹回答说:我不想当官,只希望您能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看到没有,邓禹愿意跟随刘秀,不是因为能吃香的喝辣的,而是认为刘秀能平天下,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
马援第一次拜访刘秀后,感慨说:“皇上英明果断,有勇有略,非他人可以相比。而且他开诚布公,没有任何隐藏,豁然大度,颇与汉高帝相似。不仅如此,他博览经学,通达政事,能文善辩,前世君王没有人可与之相比。”这就是刘秀的“道”的吸引力。
不能否认,曹操也是很会用人。但是,他是纯粹实用主义,不在“道”上下功夫,而是在“术”上做文章。为什么很多人不愿归附曹操,而是把他斥为“汉贼”,就是因为他并没有“公天下”的思想,而是“私天下”的思想。尽管曹操生前并未篡位,但实际上已是太上皇的角色,在他死后,他儿子就迫不急待取代汉室而称帝了。
第三,刘秀削平群雄,较曹操更困难
刘秀与曹操都是乱世中崛起的英雄人物,但是论功业之难易,刘秀要比曹操困难得多。
首先,从出身来说,刘秀是草根,曹操是贵族。
刘秀虽然有皇裔的身份,但是他与后来的刘备一样,早就是平民一个了。在舂陵起义之初,光是他的这支起义军里,刘氏子弟恐怕都有数百上千人。刘秀在28岁之前,不过是个农夫与穷酸的儒生罢了。
与刘秀相比,曹操的起点要高得多。曹操的父亲曹嵩当过朝中大官,官至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位列三公。曹操二十岁时就踏上仕途,后来参加过镇压黄巾军起义,之后当过济南相。汉灵帝组建近卫军“西园八营”时,曹操是八位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从上面对比可以看出,刘秀就是社会底层,靠发动起义起家的,而曹操在汉末混战之前,就在军、政上有极为丰富的经验了。
其次,刘秀的敌人,比曹操的敌人要强大得多
我们看曹操征战的历史,遇到10万人级别的敌人是不多的。反观刘秀统一中国之战,其对手要强大得多。
曹操最劣势的一场战事,是官渡之战以1万多击破袁绍10万人,表现非常出色。不过,与光武帝刘秀相比,他并不能超越之。刘秀在昆阳之战,以不到2万的兵力,击破莽军43万。官渡之战与昆阳之战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但是从兵力上说,昆阳之战在1比20的劣势下以赢得胜利,更为不易。
在曹操扫平其他群雄的战争中,其实并没遇到强有力的对手,即便是孙权、刘备,也都只有数万之众而已。
反观刘秀的统一中国之战,当时国内主要军阀,几乎全部是被刘秀一家消灭,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刘秀东汉开国之战中,当时大大小小的武装集团,总计至少有数百万人,几乎到了全民皆兵的地步。东汉政权不断地与这些武装集团战斗,击破、消灭对手。
从建武元年六月到建武三年初,不到两年的时间,东汉军队东征西讨,硕果累累:景丹、耿弇讨伐军阀刘茂,降其众十万人;吴汉击破檀乡农民军,收降十万人;光武帝刘秀亲征五校农民军,收降五万人;最重大的胜利便是击破三十万赤眉军,使得这支著名农民军的历史被彻底终结。
此后,刘秀又逐一消灭了自立为帝的刘永、李宪、公孙述,还有楚黎王秦丰、齐王张步、海西王董宪、燕王彭宠、武安王延岑、周成王田戎、西州上将军隗嚣等等。这些军阀,基本上是都拥有军队十万以上,而盘踞益州的公孙述集团,更是拥有数十万大军,比后来的刘备集团要强大得多。东汉开国战争的规模,比起汉末军阀混战时代的战争要大得多。
因此,刘秀削平群雄,难度较曹操要大得多。
君山话史
曹操之所以没能统一全国,确实有题主所说的对手太强的问题,但是这仅仅是一方面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跟随笔者一起来分析下:
其一:身份不同
刘秀,乃汉室宗亲,与汉族有着血缘联系,所以在动乱时代,以兴复汉室为口号,自然名正言顺,会有很多人来响应。
曹操,只是汉室的一个丞相而已,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掌控各方局势,自然是得不到很多势力和百姓的追随的。可谓名不正言不顺。
其二:所处环境不同
刘秀,在北方起义,适时叛军大多也在北方,南方比较安定,刘秀对北方的的环境,风土人情都很熟悉,自然战争更得心应手,消除了北方势力,南方也自然归顺。
曹操,虽然和刘秀一样政权都是在北方,但是不同的是,除了应付北方的一些零散叛军外,最主要的是南方的东吴和西蜀,才是曹操最大的竞争对手,已经和曹操形成三分天下的态势。东吴水路较多,西蜀群山连绵水路众多,都是易守难攻之地,曹操一北方“旱鸭子”实在是很头疼这两个对手。
其三:对手强弱差异
刘秀,应对的大多是一些小势力的叛乱者,没有什么实力相差无几的对手,消灭起来相对容易。
曹操,曹操虽然手下人才众多,但是东吴有“孙策、孙权、周瑜……等”西蜀有“关羽、张飞、诸葛亮……等”都是名动一时的谋士武将,两方势力实力很强,不是曹操那么轻易能消灭的。
笔者的一点浅见
希望能帮到你
史努比行走历史
给我一个键盘,我可以拯救世界!
这让我想起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一句话:“不是弟兄们无能,是敌人太凶残。”对手太强只是一方面的原因,远远算不上主因。
在我看来曹操没有一统天下还是因为自己太浪了,后期一手好牌被自己打得稀烂。
人无完人,曹操雄才大略,贵为一代枭雄不假,但他也有一些小毛病。这些小毛病有时候给他自己造成了不可挽回得损失。
比如他非常好色,还尤其喜欢人妻,驾驶自动挡得车子。宛城一役,他因为贪恋张绣婶婶的美色,逼反了张绣。不仅让他丢盔弃甲,还损失了大将典韦。更严重的是他的继承人大儿子曹昂也死于乱军之中。
假使曹昂没有死,那么便不会有曹丕和曹植争夺王位的事情了,也许杨修之类就不必死,司马懿之类的也不会上位,他曹魏说不定可以多传承几代呢。
还有他杀了边让、孔融等文坛大儒,让儒家学子和世家大族对他离心离德,直接把统一天下的难度提升了好几级。
赤壁之战,本来双方势力对比天壤之别,他自己作死还轻信了黄盖的投降,导致功亏于溃。更不用说他征讨马超和汉中之战时的惨败。
纵观历史,但凡开国之君,虽然也不乏有吃大败仗的,但像他这么多的还真是少见。
所以说曹操不愧为一代雄主和枭雄,但确实有点被高估了,说对手太强只不过是为失败找一个理由罢了。
历史小跟班
我觉得各有千秋。
曹操
曹操起家仅凭数千兵马,一路上大起大落。能够在乱世群雄纷争之中占得一席之地,足以见得曹操的厉害。曹操掌握着北方北方经济繁荣区域,而刘备则驻守蜀地,蜀地山川险峻,难以攻伐。在一个东吴,有长江天险之隔,孙氏一族,在江东经营数十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各占其一,加上孙刘联盟抗曹,想统一蜀吴非常困难。
刘秀
而刘秀,可能大家不知道,刘秀的家族势力非常庞大,富可敌国,和曹操起步相比,那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区别。刘秀造反前,有自己家族,和妻子阴丽华家族和一些世家大族的支持,那就是一呼百应啊。而他的对手也只有王莽,与曹操相比,他的对手都太弱了。
所以我觉得曹操比刘秀厉害。
大家好,我是蝈蝈,一名喜欢历史的小可爱。
蝈蝈影视墙
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有他的存在才是汉朝延续了近200年,他能登上皇位,是有一些侥幸在里面,所以他不见得比曹操厉害。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曹操可称得上是一位枭雄,不但能文能武且颇有谋略,魏蜀吴三国,最强的当初魏国,曹操之所以没有统一天下,是因为一开始他是大汉之臣,他不敢有也不能有反叛之心,因为他不想失了民心,在当时人们的心里,汉室才是正统其他的都是反贼,所以刘备才打出匡扶汉室的旗号来得到民心。
曹操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知道自己一旦有了反叛之心就会失了天下,他之所以在早期受到这么多人的拥护,也是因为他辅佐汉室江山,曹操的本事要给当时的汉室皇帝强了不知道多少,他想登上皇位,然后统一天下也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但是一开始他没有想,曹操的对手,东吴的孙权和蜀国的刘备,这两人论国力,论谋略均稍稍逊色于曹操,三国之中的蜀国最弱,曹操要想统一天下,可以先打败蜀国,再慢慢的统一吴国,但是一开始这两个国家知道自己不如曹操,所以打出联合抗曹的旗号,两个打一个曹操双拳难敌四手,所以吃了一不少败仗比如: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通关,夺船避箭于渭水。这都不算,其实曹操的最大的败笔就是赤壁之战。
曹操是前期和董卓袁绍抗争,后期又和蜀国和吴国打仗,曹操的一生都在打仗,虽然胜多败少,但是每打一次仗,就会损耗一些元气,这些年曹操也打累了,最后也老了有心无力了。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再说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他的出身基本和刘备有些相似,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皇亲国戚。但是刘秀却做了刘备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统一天下,登基为王。所以刘秀在运气这一点上比刘备要强了不少,刘秀起兵之后,先是以少胜多,打败了王莽,最后又手起刀落收拾了地方的各路豪强。
总结:刘秀小时候很聪明,而且也非常的热爱学习,他父母早晚从小跟着叔叔长大,刘秀当了皇帝之后,他特别重视人才的运用,在谋略和知识或者胆识上刘秀并不逊色于曹操,而且他比刘备不知道强了多少倍,因为他最终康复了汉室,而刘备终其一生都没有做到,刘秀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称帝以后没有诛杀和架空大臣的人,就凭这一点不足以说明他是一个不错的人,刘秀称帝之后还娶了他曾经暗恋的美人阴丽华,可以说刘秀江山美女双丰收。
佳宁姐姐说历史
自从中兴之主汉宣帝去世后,汉朝接连出现三代昏君,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汉朝失去天命的谶语也逐渐被天下人所接受,这个时候出现了王莽,王莽的所作所为让天下人看到了处理社会危机的可能性,因此出现几十万人联名劝进的盛况。可惜的是王莽上位后的改革不仅没有平息社会矛盾,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百姓过的更加艰难,啸聚山林的百姓数不胜数。思汉的风潮逐渐兴起,这为后来的刘姓更始政权的建立提供了舆论支持。天下人盼着更始政权可以安定社会,但是事与愿违的是更始政权的主体是农民起义军,起义军内部派系林立,互不统属,到达关中后四处劫掠,百姓的日子过的更苦了。这都为后来的刘秀统一天下提供了基础,刘秀平定一方后便稳定一方,刘秀还宣传当时的谶语,谶语中预言了刘秀称帝这件事。这个谶语还真不是假的,王莽的好基友刘歆为了符合这条谶语还改名叫刘秀,后来反叛王莽时被杀了,所以说刘秀取天下还是占了很多优势。话题转到曹操就不一样了,曹操没有完成天下一统的功业,后人也没能实现,因此曹操的功业比起刘秀就差了一大截。其次曹操的政治主张是法家,什么是法家,就是为了胜利无所不用其极,因此曹操一生杀人屠城无数,还创建了摸金校尉聚拢军资。法家作为一种激进的变革手段,在混乱时期具有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耐不住汉家几百年的威望和经学的深入人心。尤其是法家学说对世家大族的敌视让世家大族心惊胆战,世家大族不会允许曹操统一天下的,一旦曹操统一天下,借助天下一统的威望对世家大族动手,世家大族不死也会重创。但是如果曹操放弃法家学说,那么曹操死的更快,也不会建立曹魏政权。
历史一言堂
三国时代,确实是群雄争霸,群魔乱舞的时代。曹操能够在这样的时代,与刘备孙权三分天下,而且是建立三国中实力最强大的魏国,已经证明了曹操确实是一个不世枭雄。曹操在三国领袖中,资历其实算是最差的。至少,孙权有他的父兄给他打下来的江东,刘备前期虽然生活困苦,但是还有一个皇室的血统,被汉献帝称为皇叔。而曹操,因为祖父是太监,虽然其父官至太尉,但是他们家的名声并不好,曹操进入体制内之后,没少遭人嘲笑。曹操从一个被举孝廉的小官一直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魏王,就证明了他的能力。
刘秀,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东汉光武帝,东汉开国之君。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天下大乱,刘秀在这个时候起兵 ,经过了大大小小的战役,不比三国时期少。西汉也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而且刘秀的谋略,放眼中国开国之君里,都是最顶尖的。刘秀能够在西汉末年,扫平所有敌人,并且在几十年内让东汉恢复元气,他的能力,至少在治理国家上,要比曹操强很多 。军事,谋略更是不差分毫。整体来说,刘秀还是要比曹操强很多。
高傲公子
曹操和刘秀都是两个非常厉害的英雄。刘秀是在自己汉室衰弱的情况下,能够做到比刘备想要做的事情,真正的统一了天下,兴复了汉室。而曹操是乱世之奸雄,一个宦官子弟能够在乱世之中建立自己的基业,还差点就统一了天下,真的也是非常不容易。很多人认为曹操比刘秀厉害的太多了,要不是因为刘备和孙权这两个人太强大了,都是非常厉害的英雄,曹操就真的统一了天下。
但是这个不一定是曹操比刘秀更厉害许多,结合刘秀当时的情况来讲,刘秀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君王,他具备很多人都不具备的能力。就算是曹操都无法和刘秀相比的,那刘秀究竟是怎样厉害呢?
曹操的确很厉害,但是刘秀更强
曹操是一个宦官子弟,他的父亲是宦官的养子,从小就受到很多人的鄙视,但是这个也没有改变曹操的志气,他胸怀天下,为了天下的苍生做了很多事情。曾经刺杀过董卓,但是最后也失败了。自己慢慢的开始争夺天下,然后打败了袁绍,拥有了一个强大的势力。却在赤壁之战之中,被刘备和孙权的联军打败了。
但是纵观他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如果没有强大的意志力和强大的领导力,曹操又怎么能够建立三国最强大的势力呢?从这些方面上来看,曹操是比刘备孙权更加的厉害一点,他才是三国中真正的英雄。
至于刘秀,那可是比曹操更加不容易。到时候家里父亲还在的时候还好,但是9岁的时候父亲已经死了,家道就衰弱了,刘秀又没有办法,只能靠种田来生活。但是他哥哥却胸怀大志,想要夺得天下,一直都在破坏他们的家业,还耻笑刘秀只会种田。他哥哥起兵之后,刘秀知道天下已经大乱了,也开始慢慢的建立自己的基业。很多次战争每次都是在刘秀的亲自带领下,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而且总是以少胜多,实在是一个打仗的奇才。是他的哥哥却因为有威胁,被他们当时推举的皇帝给杀了。
刘秀可是一直隐忍起来,等待时机,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取得为了取得皇帝的信任,只身一个人请去见皇帝。其实刘秀在暗地里都是一直在积蓄力量,他表面的上的隐忍可是他最强大的能力。从一无所有到今天都是他自己亲手打下了江山,没有依靠其他任何人的力量。不是像司马懿一样篡改了曹操的江山,而是自己经历了腥风血雨,平静着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这个是曹操也不能够做到的。
曹操是乱世之奸雄,刘秀是天选之子,天子大于奸雄
很多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就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是曹操终究也不能够当皇帝。就算是曹操再怎么厉害,他也没有真正能够当皇帝的实力。而刘秀最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当上了皇帝,从最后的结果上来看刘秀就已经赢了。很多人都以为是当时曹操的对手太强大了,那刘秀的运气是很好的。
曹操的对手可是有刘备孙权,这些人手底下还有更多的人辅佐他们,就比如刘备手上有诸葛亮,关羽张飞,可谓是文武兼备,想要打败刘备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那这样说刘秀就是运气非常好吗?
很多人认为的一件事就是刘秀和王莽的军队打仗的时候,明明只有一点点兵力,天上却下起了流星雨给刘秀帮助,刘秀才是真正的天选之子。而且这是一件被记录在史书上的事情,,不过我对于这个件事情是认为是假的。就算是真的,但是刘秀每一次都是有这么好的机会吗?
机会都是刘秀争取来的。当时王莽可是号称有几十万大军,而刘秀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将领,率领几千人就敢当做敢死队,最后凭借着这么一点兵力,把王莽打败了。换做曹操的话,也根本做不到这些。刘秀可是每一次都全力以赴,不顾自己的身家性命,就是要做常人不敢做的事情。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给刘秀创造了很多的机会,最终才能够一步步的取得胜利。
刘秀才是真正英雄也,也是曹操偶像
曹操曾经说过要网罗天下英才,要当一个礼贤下士的好君主,对待人才可是非常的好。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就比如是有些人想要害他,但是他依然不计前嫌,把他们收为己有,最终是一步又一步的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但是刘秀才是更厉害,曾经他手下很多人都写了密信去投敌,就是以为刘秀打败不了自己的敌人。结果最后刘秀反败为胜了,并且占领了敌人的宫殿,找到了很多的密信,但是刘秀却一眼都没有看,放了一把火就把它烧掉了。刘秀说这些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自己当时的实力不够。刘秀就是这样善待自己的手下的人,所以有很多人给他卖命。
《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光武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而且等到刘秀建立朝代之后,却没有杀过任何一个功臣,自古以来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就连他的祖辈,刘邦也是这样做的。但是他却让很多人过得很舒服,并且大肆的封赏他们。像这样的君主,真的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就像曹操也是心里非常的敬佩刘秀。很多东西都是像刘秀学习,曾经也是像这样烧过书信,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曹操打不败袁绍,手底下有很多投敌,结果最后曹操打败了袁绍,也效仿了刘秀。刘秀简直就是曹操的偶像。
在你们的心目中,刘秀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欢迎在下方评论。
史研三国
曹孟德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一代枭雄。他自青年时期破黄巾开始,一生在东征西讨。赤壁之战前,曹操的征战生涯虽然也有失败,但总体而言,算是顺风顺水。曹操先后消灭了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兄弟;同时,又扫清了吕布,张绣,刘表等实力派诸侯,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并占领了位于中部地区的荆州。
拿下荆州之后,曹操二十万大军隔江窥视江东孙氏,而当时孙权与刘备之联军,不过五万余人,眼看天下统一,近在咫尺。然而,孙刘两家在赤壁一战,以少胜多,杀退曹操二十万精锐,自此三分天下之势初现。随后,刘备夺取了蜀郡,接着从曹操手中生生抢下了汉中,天下三分。自此,曹操彻底丧失了统一天下之机会。
一代枭雄曹操,居然被黄毛小子孙权和屡战屡败的刘备,击碎了一统天下的宏图霸业,不得不说,令人诧异。但仔细想来,却在情理之中。
曹操之所以失败,固然与自己的对手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当时天下的形势所造成。
几乎在曹操起兵的同一时间,孙策已经在江东地区有了相当的基业,彼时的曹操,尚没有一块根据地。到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北方基本统一之时,江东地区已经在孙氏手中经营了三代,三十余年,根基早已经相当稳固。在这三十年中,唯一对孙氏造成威胁的只有荆州地区的刘表,此人曾经击杀了孙坚。但刘表本身并不是一个有野心之人,因此他虽然与江东有仇,但最多也只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防范着江东,而不去主动进攻。因此,北方地区吕布,曹操,袁绍,公孙瓒等人的不断斗争,给了孙氏做大的机会,江东孙氏得以坐断东南而窥中原。
当曹操乘着大胜袁绍,横扫荆州之势直接面对江东之时,江东内部早已经是铁板一块,虽然也有不少主和派,但由于孙权具有绝对的权威,加之周瑜等武将的支持,江东地区得以全力迎敌。
至于刘备,此人本身就是一代英雄,但苦于没有一块根据地,所以半生流离。但在荆州,他不仅得到了自己的王佐之才诸葛亮,更是在刘表的庇护下扩充了自己的实力。曹操夺取荆州之后,刘备虽败,但依旧有兵马两万余人,屯兵于夏口。在诸葛亮和江东鲁肃大的推动下,刘备与孙权进行了联合。
孙刘联军大胜曹操,的确足以说明曹操的对手强大,但这并不足以说明对手是阻碍曹操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实际上,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之后,依旧掌握着荆州的三分之一并且坐拥中原广袤而发达的地区,因此,他的恢复能力是非常强的。但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再也没有对南方主动发起大规模进攻,这便很耐人寻味。
曹操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孙权和刘备这些“外患”,而在于内部。东汉将近二百年的时间内,世家大族之势力发展非常之快,其逐渐形成了垄断朝政,经济的巨大团体,称之为门阀。这些门阀, 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他们操纵着各类的资源,可以说,整个天下,控制在这些人手中。
但当时天下最为强大的实权者曹操,却与这些人并不对付。曹操本身出身于宦官之家,他的祖父曹腾乃是宦官,这种出身本身便受到门阀士族的歧视。因此,同样是从小官做起,袁绍当时实力扩充的速度远胜于曹操,这就是得益于袁氏一族“四世三公”的社会资源。除了出身之外,曹操在用人方面,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不讲究人的出身和德行,但凡有才,便能得到重用。这不仅试图打破门阀对于权力的垄断,还对门阀士族所信奉的“德为第一”原则提出挑战。自然,门阀士族对于曹操,是非常不满的。
故,曹操看似强大的内部,实际上是矛盾重重。得益于前期军事行动的顺利,内部相对稳定,但赤壁一败后,各种矛盾便暴露出来,曹操于是开始安心整顿内部,巩固已有的果实,直至去世。
曹操在世时,尚能凭借自己杰出的个人能力和威望,压制住士族门阀,但他的儿子曹丕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曹丕无奈选择与士族妥协,实行九品中正制,自此,北方的经济,权力,又回归到士族垄断的状况,直到最终,曹魏政权被士族出身的司马氏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