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如何逐夢現代化體育強市

嘉興如何逐夢現代化體育強市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毛澤東主席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這一題詞,也為新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嘉興體育事業也歷經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到多元的發展過程。

作為其中的見證者、受益者,52歲的曹棉英感慨萬千,“我出生於海鹽農家,曾是個苦孩子,參加體育運動,讓我健康、堅強、快樂,也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從田間地頭的野丫頭,成長為揚名世界的女子賽艇運動員、國家賽艇隊教練,回顧過往歲月,曹棉英始終是感恩的。

曹棉英說,儘管很早就離開嘉興外出訓練、比賽,但每年一次的回鄉探親,她都會四處走走看看,關注嘉興體育事業的點滴發展。家門口就能看大型賽事,城鄉體育設施隨處可見,喜愛運動的人越來越多……這些直觀的變化,讓她的內心著實欣喜,也期盼著嘉興能繼續高效率高質量地推進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健康協同可持續發展,大步向著“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現代化體育強市”建設目標奮力邁進。

【畫裡景】

運動元素無處不在

夜幕降臨,只要天氣晴好,嘉興的許多廣場上,歡快的廣場舞、健身操音樂總是準時響起。市民們從四面八方匯聚過來。舞,跳起來;操,做起來;球,打起來;健步走,動起來……

如今,對於生活在嘉興的人們來說,著實是幸福的。

想健身鍛鍊,家門口就有室外公共健身器材,就近的學校、公園、社區多功能運動場免費提供場地,還有較多的社會專業健身培訓機構可供挑選,城鄉15分鐘健身圈已然真實存在;

想觀賽提升,家門口天天有活動、月月有大賽,游泳、排舞、太極拳等全民健身公益培訓點遍佈各地,輪滑、網球、籃球、足球等國內外精彩賽事每年不斷,武術、羽毛球、網球、自行車等優質體教結合點則給了學生更多的發展可能;

想運動休閒,可走走海鹽南北湖登山路線、海寧鹽官百里錢塘生態綠帶、嘉善汾湖運動休閒區、平湖九龍山航空小鎮等,既能一覽地方風光美景,也可感受騎行、定向、登山、劃舟、馬球等運動樂趣。

翻開嘉禾大地的水墨畫卷,你可以發現,運動元素已經無處不在。

【話變化】

體育事業展現脫胎換骨的變化

1956年,全國掀起興辦青少年體育運動學校的熱潮。我省杭、甬、溫等地相繼成立各類青少年業餘體育學校。1956年,嘉興縣有關部門開始嘗試辦學。嘉興地區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發展由此起步。

在曹棉英的記憶中,上世紀70年代,她還在海鹽海塘鄉前哨小學唸書,“當時,我們地方學校體育氛圍已經很好,各類選拔體育人才的比賽也很多。”因為身材高挑、體格健壯,在校運會上跑步成績不錯,曹棉英被學校體育老師看中訓練跑步。功夫不負有心人,分外努力的曹棉英很快成為了海鹽當地中小學運動會上一名出色的田徑選手。1979年,曹棉英被選送到當時設在湖州市的嘉興地區少體校,進行田徑項目中的中長跑訓練,多次參加省、市比賽,均取得不錯成績。

“1984年3月,浙江省賽艇隊到我們少體校招考賽艇運動員,經過選拔測試,我被選中了。”由此,曹棉英開始和賽艇結下不解之緣。那一年,她17歲,在嘉興地區少體校已經學習和生活了五年。命運之路,開始有重大轉折,但在曹棉英看來,這樣的轉折,完全得益於老家的運動好氛圍、體育好啟蒙,以及父母、老師的全力支持。

章通法是嘉興撤地建市後的首任體委主任。他依然清晰地記得,曹棉英家庭條件不好,為了讓曹棉英的父母能更好地支持曹棉英繼續在體育道路上走下去,他和海鹽縣體委的老師,曾三次來到曹棉英家裡,和其父母談心,做思想工作。老師的鼓勵和關懷、父母的理解和認同、學校的支持和幫助,讓曹棉英在追夢的路上,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儘管這些年一直在外面闖蕩,一路追夢,曹棉英還是堅持每年回家看看父母、看看家鄉變化。一間房,兩萬元,三個人,這是1984年嘉興撤地建市後剛成立的嘉興體委的情況;1987年5月,嘉興建起了可容納萬人的標準體育場,在全省都是高標準的;1988年,嘉興競技體育成績在全省有了很大提升;1995年,嘉興建成了標準體育館;上世紀90年代,嘉興群眾體育開始蓬勃發展,特別是籃球、足球、乒乓球、棋類、釣魚、農民體育等,更是開展得熱熱鬧鬧;而近年來,嘉興更是在全省率先實現體育強縣、體育強鎮和小康體育村建設三個“全覆蓋”……

政府決策愈加科學、賽事活動日益頻繁、競賽水平節節提升、健身設施布點廣泛、國民體質顯著提高,一步一個腳印,嘉興體育事業正展現著脫胎換骨的面貌,也為嘉興這個城市的發展帶來了更多健康和活力。身為體育人,身為嘉興人,曹棉英說,生活在這個時代,是幸福的,也是快樂的。

【畫外音】

以體育發展打開城市發展新窗口

體育之於個人,可以強身健體,改變人的命運;體育之於城市,可以提振其精氣神,打開城市發展新窗口。

黨的十九大指出,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緊扣“打造動感禾城建設健康嘉興”的目標,近年來,我市體育工作深入落實體育強國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著力突出均衡化、地域化、整合化、市場化、立體化發展,全市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取得長足發展。

當前,我市城鄉體育均衡發展水平持續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及各縣(市、區)均建有達標的體育場(館)、游泳館(池),100%鄉鎮建有文體活動中心或健身中心。每年,全市均實施小康體育村提升工程100個、建設各類專項體育場地40個以上,新建和更新公共室外健身器材2000件以上,著力完善城鄉15分鐘健身圈,讓廣大群眾走出家門就有合適的公共健身場地。同時,每萬人已擁有體育社會組織數1.64個,有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8782人,經常參與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38.8%,嘉興國民體質合格率93.1%。

得益於體育社會化大發展,市縣融合、體教融合、體社融合的逐步推進,我市也形成以市少體校為龍頭、縣(市、區)體校為支撐、訓練基地和特色項目學校為基礎的三級業訓體系,市隊縣辦、市隊校辦、項目社會辦等做法不斷湧現,全市競技體育水平、後備人才培養水平不斷提升,羽毛球、皮劃賽艇、舉重、撐杆跳高、射箭等眾多項目百花齊放,優秀運動員不斷湧現。

體育發展要更好惠及群眾、造福城市,也需要市場化“活水”的積極引入。我市從加大政策扶持、推進社會辦賽、豐富產業業態等多方面展開積極探索。成立體育產業聯合會,舉辦體育產業博覽會,促進行業交流,抱團發展;把體育賽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社會組織承辦,擴大供給主體,激發市場活力;大力倡導“體育+旅遊”融合發展,開啟體育休閒遊,鼓勵社會力量發展健身休閒業、體育會展業和中介培訓業,大力推進阿里體育、萊茵鴻翔等企業以多種形式參與場館建設運營、賽事運作等。這些,都為嘉興城市更好發展,注入了無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