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經過
夜班審核血常規報告時,一份“三系減少查因”的報告引起了我的注意,結果如下:
這樣的結果通常與血液系統或肝臟疾病有關,但儀器並沒有提示原始幼稚細胞,難道是肝病患者?
按複檢規則進行推片鏡檢,DI60預分類結果未發現原始幼稚細胞,但中性粒細胞卻有些異常,如下圖所示:
可見中性粒細胞的核分葉增多,提示核右移。難道是巨幼細胞性貧血?但MCV卻正常。
查看紅細胞,可以看到雖然大部分的紅細胞體積正常,但也有少量的大紅細胞。
綜上所述,外周血表現符合巨幼細胞性貧血,於是在備註中描述自己的發現並建議 相關檢查。
兩天後,想起來驗證自己的結論,但發現沒有相關檢查結果。難道是沒看到備註?
於是查詢了患者的醫囑,發現居然申請了甲氨蝶呤藥物濃度檢測。
案例分析
甲氨蝶呤是一種抗腫瘤藥物,除此之外,它還被廣泛用於類風溼關節炎、頑固性銀屑病、銀屑病性關節炎、皮肌炎等免疫性疾病。
甲氨蝶呤為葉酸拮抗劑,主要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使DNA合成受阻,進而抑制細胞的分裂與增殖。
該藥如果每週只用小劑量的話,很少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但常見的副作用有:口腔潰瘍或口炎、胃部不適、噁心、食慾減退,以及肝臟轉氨酶升高(肝功能損害),偶爾出現血小板減少、脫髮、肺纖維化等。
甲氨蝶呤首次口服劑量常為5~10mg(每片的藥量是2.5mg),每週1次(請注意,不是每日服用)。
本例患者就是因關節痛10餘年,當地醫院診斷為“類風溼關節炎”。近一個月開始服用甲氨蝶呤
每日2片,並出現了口腔潰瘍。正是這種超劑量的使用,導致了明顯的副作用。入院後,停甲氨蝶呤並予以升血小板藥和葉酸進行拮抗。十天後,患者血常規結果明顯改善,中性粒分葉明顯減少。
總 結
巨幼細胞性貧血是由於核酸合成障礙所致的貧血性疾病,通常是由葉酸或維生素B
12缺乏引起。葉酸缺乏時,外周血會相繼出現粒細胞核分葉過多,大橢圓形紅細胞,骨髓象巨幼變。尤其在葉酸缺乏所致巨幼貧中,中性粒細胞核分葉過多往往是其早期徵象。
由於本例MCV正常,這種情況下巨幼貧的有關表現容易被忽視。而自動閱片機的這種整體呈現功能,使核分葉過多的現象集中凸顯出來,有助於避免漏檢。
—END—
閱讀更多 醫脈通血液科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