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80後單親媽媽十天完成爆改:有家有事業,50㎡前店後家


“麗娟超市”位於濟南城郊。小店開了十年,50平米的房子又老又破,前面是店,後面是家。女主人叫單麗娟,80後單親媽媽,小店是她和兒子唯一的生活來源。10月中旬,阿里巴巴零售通向全國小店主徵集心願。這家服務“中國式小店”的機構,希望藉著雙11,抽取一部分幸運的“錦鯉”,幫他們一一實現夢想。單麗娟幸運地成為了“錦鯉”,從設計到完工,只用十天時間完成了“爆改”,魔術般地將小店變成了街上最亮眼的店鋪。

改造前的店鋪灰暗雜亂,又黑又潮。貨架由一些簡易的舊木架拼湊而成,由於空間不夠用,連個正經的收銀臺也沒有。改造後,“麗娟便利店”的營業區用大面積的白色和高亮色,讓狹小的空間變得更加通透,面積沒變,看上去卻大了很多。現在,白色格柵吊頂讓房子看起來更高更敞亮,牆面白色乳膠漆配咖啡色貨架設備,乾淨明亮整潔。這家店儼然成了附近小學生、中學生和大學生的新寵。

改造前半敞開的隔間裡,母子倆的床是老木板拼起來的,身邊堆著小店的雜貨;沒有浴室,廚房搭在露天過道,一旦颳風下雨,只能在臥室的床邊生火做飯。老房子冬天不供暖,取暖全靠柴火爐子。有幾次晚上爐火滅了,所有的水都凍成了冰塊。改造後的臥室很清爽。原房間牆面潮溼且有黴斑,設計師使用了防潮牆板,還加了排風扇,保證臥室乾燥通風。新的牆面是帶有花紋的暖色,讓生活溫暖起來。


在空間改造時,設計師給給廚房和臥室區域,做了更明顯的門隔斷,把“家”從“店”裡分隔出來,讓“店”變得明亮乾淨,有條有理。關上身後這扇門,裡面就是自己的小天地。現在,母子倆第一次擁有了一個正常的臥室,哪怕它仍然很小。這裡添加了床、衣櫃、書桌,還裝了電視和空調,孩子可以正常地學習、娛樂和休息。

這間臥室只有12平米,為了放下母子兩人的東西,這裡的傢俱,大多是箱體床這樣的收納型傢俱。小小的寫字檯,是這個新家裡最重要的物件,兒子終於不用趴在床上寫作業了。小書架上整整齊齊擺了幾本書,有兒子的參考書,也有單麗娟的書。她說這兩年愛上了讀書,覺得能學到很多東西——好多書,都是從隔壁收廢品的鄰居那裡低價買來的。

當然,空間仍然可以很靈活。吃飯時,母子倆總會坐在臥室門口的空地上,支起小桌子和小馬紮。把門打開,一邊吃飯,一邊還能照顧生意,生活生意兩不耽誤。


廚房是單麗娟心心念唸的部分。改造前,“廚房”在露天,遇到壞天氣,就只能在臥室一角做飯,用的是煤爐和柴爐。改造後,一個大約4平米的廚房獨立出來,接通了水電,有標準的櫥櫃設備,油煙機、電磁爐、電飯煲一應俱全。現在整個廚房裡,只有單麗娟身後的冰箱是“老”的,是她當年花200元淘來的舊貨。

改造後,破舊的貨架被全部替換,放上漂亮的新貨品。單麗娟放了很多奧利奧和百草味,“以前可不敢進這麼多,店那麼破,別人不會進來買這些。”這幾天,零售通的商業顧問專門來了店裡,指導單麗娟怎麼陳列商品。單麗娟說,自己天天都能學到新東西。

“麗娟超市”曾經最讓設計師頭疼的是,已經可憐巴巴的門店招牌,還被一棵樹擋住一半。為此,他們設計了新的門店招牌,直接把樹加入其中,寓意這棵汲取了周邊社區養分的樹,同時也撐起和陪伴了這家小店。

改造後的第一天,“麗娟便利店”營業額就打平了以往最高值,第二天又直接打破了這個紀錄。這讓單麗娟母子對未來倍感期待。統計顯示,在中國,有600萬家類似的“街坊小店”,新的商業模式和消費趨勢正迫使他們做出改變。生意正在革新,生活也在變化。

孩子很快就要升初中了。單麗娟說,她還會繼續守在這裡,管著這家小店,管著這個家。黃河仍然在莊子北面靜靜流淌,一切彷彿都重新開始了。每個困境中的普通人,都值得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