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秋瑾珍貴老照片:犧牲後無人敢為其收屍,埋葬後墳墓多次被遷


魯迅筆下的革命烈士夏瑜,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杭州西冷橋下,一做漢白玉的雕像屹立在岳飛墓的旁邊。她手持一把長劍,深色凜然。她永遠深情地凝視著祖國大地,她便是夏瑜的原型——秋瑾。時光飛逝,秋瑾懷著一腔熱血為國捐軀的精神,永遠存在我們心中。

圖為女扮男裝的秋瑾。秋瑾出生在紹興的一個官僚家庭,她的爸爸曾是秋信侯,她的母親祖輩是蕭山望族。這樣的家庭背景,讓秋瑾有機會學習讀書,她也非常喜歡文學。秋瑾15歲後,跟隨父親和兄長學習騎術,並且常贊花木蘭並自比,還常常女扮男裝。這樣的成長經歷最終促使她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女權家。秋瑾1986年與王廷鈞成婚。秋瑾一直心繫天下,常為國事和百姓擔憂,也因此頗受尊敬。

王廷鈞在光緒26年擔任戶部主事。適逢聯軍侵華,夫妻二人回鄉躲避戰亂,1904年王廷鈞覆任。王廷鈞十分認同秋瑾勇於衝破封建舊社會思想的精神,並支持她赴日留學。秋瑾在日本加入了三合會,並組織發起共愛會,在《白話報》創辦中也貢獻了很大力量。圖為在日本時候的秋瑾,為民主共和運動做出了很大貢獻。


圖為1905年秋瑾在紹興明道女校的合影。秋瑾於光緒31年回國,之後加入光復會,同時加入的還有徐錫麟等。當時國內革命局勢也逐漸明朗。同年夏天,秋瑾再赴日本,成為同盟會成員。翌年,她回到上海,參與學校的創辦,還擔任了潯溪女校的老師。秋瑾還曾協助參加研製炸藥的實驗,不慎被炸傷,差點被捕。

秋瑾早已做好了隨時為革命獻出生命的覺悟,她在那年秋天返回故鄉,用僅有的時間和家人團聚。她還向丈夫尋求資金支持,創辦了《中國女報》。為了不拖累家人,秋瑾對外宣稱和家人斷絕來往,最初飽受鄰里鄉人詬罵,直到她犧牲,她的真心才被人瞭解。

圖為秋瑾在共愛會時的合照,後排左邊第二個就是秋瑾。1907年,秋瑾時任大通學堂督辦,她和徐錫麟分別擔任了浙江和安徽起義的籌劃工作。然而安慶起義被清政府成功鎮壓,徐錫麟的弟弟徐偉洩露了消息。當時有人勸秋瑾逃命,但她斷然拒絕,並表示,革命的成功必然離不開流血。


清軍很快前來捉補秋瑾。面對清廷的嚴刑拷打,秋瑾絕不服從,沒有吐露任何消息,並寫下“秋風秋雨愁煞人”。最後,在紹興軒亭口,秋瑾英勇就義。礙於當時的形勢,秋瑾死後,無人敢報道,無人敢收屍。後來,秋瑾的好友呂碧城、吳芝瑛將她的屍體偷出,後埋葬在西湖河畔。圖為友人偷偷抬著秋瑾的靈柩通過跨虹橋。

清政府擔心秋瑾在民眾心中留下太大的影響,責令遷移秋瑾的墓。1909年後,秋瑾的兒子為其遷墓回王家祖墳。清朝瓦解後,民國政府官方下令將秋瑾的墓遷到岳飛墓旁,也就是開頭所說之處。並用漢白玉雕刻秋瑾的雕像,永遠銘記這位了不起的革命女烈士。時至今日,任然常有人前去祭奠秋瑾,表達對她的敬仰和緬懷。圖為吳芝瑛在秋瑾墓前的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