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小管家
你好,农学博士教种植 为您解答。
蘑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营养丰富,含有多种蛋白质、维生素。因为蘑菇生产主要在冬季,具有不与农业争地、争劳力、争季节、争肥料的优点,是当前一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种植作物。当然,蘑菇种植也讲究技巧,接下来,农学博士就和大家分享一些蘑菇高产管理措施。
(1)播种
在培养料发酵结束之后,我们要及时打开门窗通风,在培养料温度降到30度左右时,把培养料均摊于各层,并上下翻透抖松。如果培养料偏干,可适当喷洒冷开水调制的石灰水,并再翻料1次,使之干湿均匀。然后整平料面,料层厚度掌握在20厘米左右。当料温稳定在28度时,每一平米栽培面积使用1瓶麦粒种撒播并部分轻翻入料面内,压实打平,关紧门窗,保温保湿以促进菌种萌发。
优质菌种的标准:纯度高、菌丝浓密旺盛,生命力强,有浓厚蘑菇香味,不吐黄水,无杂菌虫害。
(2)发菌
在播种之后的2-3天内,我们应该适当关闭门窗。保持高湿环境为主,以促进菌种萌发。如果料温超过28度时,应适当通风降温。经过三天后,当菌种已萌发且菌丝发白并向料上生长的时候,
我们可以适当增加通风量。在播种后的7-10天,菌丝基本封面之后,应该逐渐加大通风量,促使菌丝整齐往下吃料,菇房相对湿度尽量控制在80%。一般在播种后的18-20天,菌丝可发菌到料底。
(3)覆土
在播种后的20天,菌丝基本走满后即可进行覆土。覆土土层总厚度以3-4厘米为宜。在覆土之后,需要加大通风量,三天后需要关窗,采取轻喷勤喷的方法逐步调至所需湿度,菇房相对湿度控制在90%左右,以利于菌丝爬土,在4-6天之后,土缝中刚见到菌丝时需要及时开窗。
(4)出菇管理
在覆土之后的10天左右,在土缝中刚见到菌丝时,我们应该及时喷结菇水,以促进菌丝纽结。喷水量保持在平时的2-3倍,以土层吸足水分不漏料为准。在喷结菇水的同时,温室通风量必须比平时大3-4倍。在土缝出现黄豆大小的菇蕾后,我们应该及时喷出菇水,以促进子实体形成。喷水量应根据菇量和天气具体掌握,一般床面喷水应当以间歇喷水为主,以轻喷勤喷为辅,从多到少,菇多多喷、菇少少喷,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忌打关门水,忌在室内高温时和采菇前喷水。
(5)采收期间管理
在子实体长到标准规定大小且未成薄菇时,就应该及时采摘。我们需要掌握潮头菇稳采、密菇勤采、中间菇少留、潮尾菇速采的原则。采摘人员应该注意个人卫生,不得留长指甲,在采摘前,手、器具等要清洗消毒。菇密时,采摘应先向下稍压再旋转采下,以避免带动周围小菇。采丛菇时,最好用小刀分别切下。在采摘时,随采随切柄,切口要保持平整,做到菇根长短一致,不带撕口,切柄后将鲜菇放入清洁卫生的硬质容器内,以保持鲜菇的卫生。
冬天栽培蘑菇,最重要的就是温度与湿度的控制,对产量与品质有重大影响。
农学博士教种植
在冬季里面可以利用“蘑菇生长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来做,在一年四季里面冬季里面的光照和光合作用是最差的,当然这就直接符合蘑菇的生长对于光照条件的要求。
在我甘肃农村老家里面,到了冬季说实话真是蘑菇的一个产量高峰期,因为在冬季里面涮火锅的次数要比其他季节多,并且接近年关,尤其是在春节前夕,人们对于蘑菇的需求量很大,反正我个人是很喜欢吃蘑菇的。
1、冬季气温低、光照弱,这两点就可以使得蘑菇的产量比起其他季节要高一些,因为气温降低在温室里面就没有了或者是减少了比较多的病害发生,加之冬季的光照不是很好,这也就和蘑菇生长不需要光合作用“不谋而合”;
2、温度的保证要在13至21摄氏度之间,按照这个情况来看,冬季温室大棚里面是很适合的,其他季节则是偏高的,那么这个温度区间蘑菇的产量也是最高的,除此之外在冬季时候要注意温室大棚里面的保温,尽量使得气温恒定在这个区间范围之内最好;
3、蘑菇虽是真菌类,但是含水量和蔬菜基本上区别是不大的,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你买来新鲜的比较干的蘑菇,经过开水浸泡之后,这出水量还是很大的,这就说明了蘑菇的含水量比较大。
那么在蘑菇培育生长过程中,我们要保持一个水分,也就是湿度。培养蘑菇的菌体的湿度建议在五至六成左右就可以了。
4、要保证冬季大棚里面内外循环的通风性。这就让我记起来了我之前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培育蘑菇的大棚和种植蔬菜的大棚打通。这就很好解释了,蘑菇生长期间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也就产生不了氧气,而蔬菜生长期间必须要进行光合作用,进而会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产生,所以这也就满足了蘑菇的生长条件。那么除此之外也要保证温室大棚里面的通风透气性;
5、蘑菇生长的环境相对来说是笔记密闭的,所以在冬季就要进行消毒,在冬季里面空气流通性不是很好,因此更加要注意。
总结
蘑菇的生长是一个综合的管理,在冬季里面我重点管理的是温度、湿度和氧气的供应,这3点是保证高产的关键所在。
宁宁说的话
导语:蘑菇是一种菌类作物,质嫩味鲜,营养丰富。据分析,鲜蘑菇含蛋白质6.4%,脂肪0.54%,醣3 %,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盐等,营养价值超过一般蔬菜,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蘑菇除烹调作菜外,还可制成罐头和切片脱水,受到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因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蘑菇越冬管理是指12月下旬至第二年了3月上旬(冬至到惊蛰前后,浙南地区越冬期更短)低温时期的管理。通常这段时间的自然温度不适宜出菇,如管理恰当,对菌丝是一个更新的好机会,以便积累更多养分,为春季出菇提供有利条件。相反,如管理不当,容易造成菌丝萎缩,影响春菇产量。
冬季管理重要性
越冬管理的迟早,与各地气候变化、菇房结构及出菇情况等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秋菇出了四潮菇之后,大约在11月底或12月上、中旬,就要逐渐减少用水。也就是第一次寒潮来后,又连续出现寒潮,外界气温和菇房温度显著下降,菇房温度在5-8℃以下。
菌丝逐渐停止生长,子实体不易形成,不利出菇,就要停水通风,进入越冬管理。但有的地区,有的年份低温来得较迟,可以延迟停水。
各地进入越冬管理时期,应以菌种场为单位,组织蘑菇辅导员和菇房专管员,对各菇房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划分类型,分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要防止不问菇房的具体情况,千篇一律的对待。
菇房保暖
冬季菇房温度应保持在3℃以上,料温4-5℃。做好了菇房保暖工作,可以提高菇房温度3-5℃以上,有利于菌丝越冬。保暖方法:
1、菇房北面设6-8尺高防风障,抵御冷风直接侵袭菇房。
2、有两排通风筒的菇房,将北面一排通风筒堵塞。
3、在菇房外背阴墙上挂草扇,或在单薄的屋面盖上草扇保温;菇房内门、窗及床架、周围,挂上经过晒暖的草扇;床面铺撒晒千的暖稻草。
4、菇房向阳南窗,晴天加盖玻璃窗(原蔬菜育苗用),或包一条船篷式的尼龙薄膜,长约3公尺左右。
5、在菇房北墙外,挖一炉膛(即在地窗下),房内设锅,并开暗沟作烟道,每天早、晚进行加温,但需注意配合通风、换气,降低湿度。
6、掌握晴天中午前后,外界气温较高时进行通风换气。
整理床面
秋菇停产后,及时去掉死菇、菇脚根、菌块和土层中(细土下面、粗土上面)生命力弱、枯黄的老菌丝,以利松土通气,促进菌丝的新陈代谢。但一般不宜大翻、大挑。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合理措施:
1、培养料中的菌丝较好,泥层老菌丝板结及一般菇房的处理方法:
(1)泥层菌丝板结,要适当翻动粗泥,挑去板结的老菌丝、菇根及死菇。
(2)泥层老菌丝一般,只要挑去部分老菌丝、菇根及死菇即可。
(3)菌丝生活力弱,不宜翻动或挑菌丝,采取料中打扦。
2、培养料中的菌丝退化三分之一的菇房,要剥泥、剥料面,翻动培养料,然后覆泥,要求一天内完成。经过大处理后,出菇迟,出菇密,薄皮菇多,质量差。因此,一般不宜采用大处理。
3、菌丝退化一半以上或基本退化,杂菌十分严重的,要除去全部旧料,另用新料培养春菇。在整理床面时,有的菇床土层过薄,要适量补新泥(新鲜细土通气性好)。整理床面最迟到2月10日,过迟进行,菌丝细弱,出菇迟,死菇多,产量低,质量差。
通风换气
冬季菇房的通风换气,要和保暖工作结合进行,通过通风换气,尽量提高菇房温度。无风晴天的中午前后,应尽量打开南窗、南门,引进外界自然温度,通风5-6小时,一般在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如果外界温度高于室内温度。可采取日间大通风,从上午8时至下午4时,南北窗、门对开。
发现黄霉菌的菇房,更要延长通风时间,或在中午前后将南、北窗对开半小时,使大量新鲜空气和自然温度贯穿整个菇房,抑制黄霉菌的孳生。冬季通风换气是一项重要而经常的工作。即使在最冷的天气情况下,也要进行通风,如在中午前后,门、窗对开半小时,缩短通风时间,增强通风效果。
水肥管理冬季气候干燥, 床面蒸发量大,仍应保持培养料中适当的含水量,这是保证菌丝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一般要求保持泥粒一定湿润,控制粗土不要太干,细土可稍干一点。可每隔4 -6天喷井水或温水。再次(一桶水掺入一热水瓶开水,约25℃左右),在晴天中午喷打,每次每平方尺6-8钱。但要做到阴雨天不喷,寒潮期间不喷,重水不喷,室温过低时(0℃以下)不喷。
结语:蘑菇的冬季管理主要是注意菇房的保暖措施,尽量保持在3℃以上,整理好床面把上面的死菇和老菌丝全部去掉,做好菇房内的通风换气,可以有效的抑制住黄霉菌的滋生,做好这几步可以有效地保持蘑菇冬季的产量。
农事农忙
根据长江流域的气候,每年从1月下旬至2月下旬,气 温是比较低的时期。在以下的低温,一般很少出菇,保温 较好的菇房可以少量出菇。如果让其陆续出菇,即使获得一 些产量,由于菌丝继续生长,得不到更新的机会,也会早衰, 以致使春菇产量不高。
但若放任不管,停止喷水和通风,经 过一个冬天以后,粗细土粒过分干燥,使菌丝萎缩、干瘪,到 春季调水时特别困难,对菌丝的生长和出菇都有很大的影 响。因此,在越冬阶段仍需给以适当的水分和必要的通风时 间,促使菌丝良好的生长,为春季出菇创造有利条件。
三农领域达少
菇棚进入12月中旬后,气温下降,平菇原基发生潮次、子实体的生长速度将明显减弱。特别是遇到干旱年份,如果管理不当,将导致出现僵菇(原基形成后再难继续分化)和畸形菇等现象。冬季菇棚温度应控制在8~18 ℃,湿度为75%~85%。应对菇棚及时进行通风换气,注意菇棚内光线管理;在采收3潮菇后,对原基及时补充养分,提高菌丝体的代谢功能;在菇体菌盖展开后,孢子尚未大量弹射时,适时采收加工。现以秋季大棚种植,棉子壳为培养基的平菇为例,介绍冬季菇棚的科学管理技术。
1 合理调控温度
在适宜温度(8~18 ℃)范围内,温差大能够促进子实体分化,出菇前,拉大昼夜温差,要在10 ℃以上。菇棚栽培除利用阳光的有效温度外,遇到大风降温、低温寒潮天气,覆盖双层薄膜的效果较好。有条件的塑料大棚辅以内膜覆盖,无条件的可在第1层膜外加厚草帘,再在草帘上覆盖1层薄膜[1]。实践证明,双层覆盖的菇棚可使菇体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温度比单层膜内温度升高3~5 ℃。菇棚温度应该控制在8~18 ℃最为有利,最低不应低于3 ℃,最高不应超过25 ℃。预防出菇期温度过高引发烧菌或原基发菌不良,平菇一般放5层高,行距90~100 cm,每层平菇中间横向加2根竹竿,从而可使平菇潮次多,品质好,产量高。
2 加强水分管理
出菇期菇棚要保持湿润,相对湿度要控制在75%~85%,不应低于70%,也不应高于95%。要经常在菇棚喷水保持湿度,但应注意不能直接向小菇蕾和原基上喷水,否则易引起烂菇。幼菇期(菌盖直径在2 cm以上)可用喷雾器适当向菇蕾上喷雾,不能用水管直接向平菇上喷水。保持菇棚的相对湿度,关键要向空中多喷水,干燥天气可以多喷水,一般喷水2~3次/d。如果在出1~2潮菇后,菌袋重量减轻,菌袋内应补水,或者覆土栽培,增加菌袋内含水量[2],补水时加0.3%白糖、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对于菇棚水分管理,应做到:通风时喷1遍水,封棚时喷1遍水;平菇小时少喷水或不喷水,平菇大时多喷水,不直接向平菇喷水;温度低时少喷水,温度高时多喷水;大风天多喷,阴天少喷水,雨天不喷水。
沉梦昂志a管
蘑菇最合适的温度范围为18~20℃,子实体阶段最合适的生长温度为12~16℃。在蘑菇的各阶段生长中,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
若温度过高,菌丝的发育会加快,但非常细弱,这种菌丝易老化以及早衰,生长到子实体时会极易开伞。若是温度在4℃以下,菌丝和子实体都会停止生长 。
蘑菇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在实际栽培种不需要接收光照,即便是处于绝对黑暗的环境中,子实体仍会保持原本的生长发育状态。若是光线过强,反而对子实体的生长和发育造成负面影响。
杨雅茹
冬季是蘑菇栽培的最佳时机,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细菌和各种杂菌虫害较少,减轻了蘑菇生产过程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可以保证蘑菇的品质和质量;另外,反季节蔬菜也是效益最好的时段,蘑菇栽培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下面学优网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冬季蘑菇怎么管理吧。 蘑菇冬季管理措施 冬季气温低,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缓慢,呼吸强度低,出菇量少,但菇肉厚、品质好。只要解决好升温保湿与通风之间的矛盾,蘑菇就能获得较理想的产量。 1、提高菇床温度,创造出菇条件 冬季寒冷,只能靠自然气温,结合人为地调节提高温度。香菇大棚揭去棚上的遮盖物,菇床上的薄膜除采菇须揭开外,其余时间都要罩紧;平菇大棚把棚上的遮盖物摊稀;双孢菇大棚在棚的外表再覆盖一层薄膜。白天靠自然阳光的照射及菌丝自身的生物热量来保持菇棚内的温度,晚上棚外加盖遮阳网或草苫防冻防霜。一般采取以上措施后,棚内温度能提高5℃~10℃,可保证蘑菇在寒冷的冬季仍能正常出菇。 冬季要注意保温 和通风。菇房的室温最好保持在3度以上,不使室内结冰,以防冻坏菌丝。在天气暖和的日子,要注意通风,使室内空气新鲜。通风的方法:中午打开菇房南窗两三个小时;如果天暖无风,室外温度又在8度以上,可将南、北窗都打开,让空气对流;如中午室外温度低于5度,应暂停通风。 以平菇为例,平菇低于5℃不再生长,即使低温型菌株如2006、特抗1号等,尽管在4℃左右不至于发生生理性病害,但也需要10℃以上的温度才能长得好。因此,冬季生产中的升温与保湿,便成为至关重要的管理任务。一般温度的提高通过日光增温、棚内生火炉等方式即可解决。但生火炉增温时,大多数菇农常怕 “跑了热气”而密闭菇棚,结果导致通风严重不良,二氧化碳积聚,湿度居高不下,在产生畸形菇的同时,也会引致某些侵染性病害的发生。生产中常见的茶花菇、拐棍菇、菜花菇等均因此而发生,一些浸染性病害如腐烂病等也与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有着密切的关系。解决办法:自然条件下,晴好天气时,上午10时后开始通风,至14时左右结束。从棚内上方拉一层遮阳网或黑色薄膜,揭开草苫后日晒增温,令热量进入而将直射光挡住。通风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降温,风量只要不是过大,有时反而对出菇和子实体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条件的可安装水温空调,既可有效调温控温,又因该设备可对菇棚吹出循环风而使棚内空气清新,避免了因通风不良发生的各种问题。 2、补水控湿,保暖防寒 香菇、平菇经发菌和秋季生长,菌棒失水较多,只有原重的50%~60%,这时应及时补水。补水前敞开棚门通风3~4天,补水时用注水针刺入菌棒内,借助水泵的压力,使菌棒在短时间内吸足水分,水源以井水为宜。喷水的原则是:喷雾状水,菇多时多喷,菇少时少喷,蕾期多喷,采收期少喷。双孢菇冬季基本不需进行补水。 适当的基料持水和棚内的空气湿度,统称为水分,生产中一般分别调控在63%和85%~95%,才可能保证菌丝和子实体的正常生长。但是,水分只是蘑菇生长的条件之一,并非唯一因素,尤其子实体生长期间,适量的通风是不可少的。而通风与湿度的保持是一对实际存在的矛盾,通风则降湿。实际上,一定条件下,如冬季中午时分,因适当通入高于棚温的空气,可使棚温略微升高,并因此引发棚内水分的蒸发,使此时的湿度有所升高。如同变温可刺激出菇一样,一定的湿度差有时还会有促进出菇的作用,并且,在湿度相对偏低的情况下,还可抑制某些病害的存活和生长,但应根据子实体的不同阶段,将湿度差控制在10%~20%,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生产效果。 由于冬季北方地区寒冷、干燥,给菇棚补水增湿还是很必要的。一般补水增湿的主要方式就是地面洒水、空间喷雾,墙壁喷水。补水增湿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水尽可能与菇棚温度一致,不要用寒冷的水。二是水尽可能不要喷在菇体上,特别是在原基、菇蕾期,由于这时菇体的生命很娇嫩,你给它们“洗冷水澡”它们也会“感冒”生病,甚至死亡。所以,补水最好用喷雾器,喷嘴朝上向空间喷雾来增加湿度。当然,当菇蕾长大以后,有一定抵抗力时,水喷在上面也问题不大。三是补水后,如发现菇体上有水珠应尽快通过加强通风管理去除,否则会给细菌繁殖造成条件,在菇体上形成病斑。由于细菌繁殖极快,一般经一夜时间就可能造成危害,影响菇的质量。另外注意,冬季下霜期尽量不要喷水,只要保持湿润即可。 冬季菇床喷水次数的多少,要看土粒的干湿程度而定,一般能保持潮湿就行了。要防止喷水过勤、过多,使低温时萌发的菌丝遭受冻害。菇床追肥,可结合喷水一起进行。追施的粪水最好用纱布过滤,浓度在20%左右。 3、注意通风换气,避免北风袭击 菇蕾生出后,呼吸旺盛,如果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沉积过多,就会抑制子实体的形成与生长。通风换气掌握在气温较高的中午前后进行,时间10~20分钟。进出棚内操作,从棚的南侧进出,防止干冷寒风袭击。 4、冬季栽培蘑菇防寒防冻措施 冬季栽培的蘑菇菌丝体生长的极限最低温度都在3-6℃之间,如果遭遇0℃以下气温,菇棚(房)只要能提高2-3℃的温度就可以减少菌丝的冻伤。菇棚(房)保温、防止菌丝体细胞结冰,避免造成机械损伤是当前蘑菇防寒防冻工作的重点。 (1)清除冰雪,开沟排水。及时清除菇棚(房)顶部及周围蓄积的冰雪,防止菇棚(房)倒塌。在菇棚(房)四周开挖排水沟,保持排水顺畅,避免雨水、雪水对菇料的侵袭。 (2)立即停止喷水,尽量保持料面干爽。因低温时蘑菇菌丝体都进入冬眠状态,喷水容易死亡。 (3)加强菇棚(房)保温管理。可以在大棚内扣小拱棚;棚外加盖薄膜、草帘等覆盖物等保温除湿。棚内底部用塑料薄膜作围裙,以减少底部的冷空气侵袭;堵塞缝隙,尽量减少缝隙散热;在大棚北面用作物秸秆堆成防风障,挡风防寒;减少进出菇房的次数,这样可使菇棚(房)内比外界的温度高3-5℃,基本可以保证维持菌丝的活性。
水果小尚
冬天种植香菇1、香菇是低温和变温结实性的菇类。香菇原基在8-21℃分化,在10-12℃分化最好。子实体在5-24℃范围内发育,8-16℃为最适。同一品种,在适宜范围内,较低温度(10-12℃)下子实体发育慢,菌柄短,菌肉厚实,质量好;在高温(20℃以上)上
用户162362446853035
此地广香菇,冬季雨雪盖棚,晴阳光掀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