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大家族,辛辛苦苦幾代人才攢下龐大的家業,卻因為某一代的男主人早亡,而使家道敗落,數十、上百年的心血一下子化為烏有。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皇室身上,一般會讓太后垂簾聽政,等幼年的皇帝成年後,再將讓皇帝親政,國家不會發生大的動盪。但是,對於民間大家族而言,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比較危險了。
因為古代的女性大多數沒有受過良好教育,更沒有足夠的社會閱歷。面對男主人去世後的複雜局面,能守住家業就已經很不錯了。不過,也有出類拔萃的女性,能把家業發揮光大,更上一層樓。陝西的吳周氏,便是這樣一位女強人。
吳周氏本名叫周瑩,字竹君,陝西三原人士。從小對數字過目不忘,記憶力非常出眾。陝西三原是秦商的大本營,這裡的商業氛圍十分濃厚,對周瑩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
周瑩17歲時,嫁給了吳家少爺吳聘。這個吳家是涇陽安吳堡的大戶人家,歷史十分悠久,祖籍江蘇,唐代時遷到涇陽。清初時吳家開始發達起來,靠鹽業起家。
秦商集團就是靠鹽業生意發家的,他們利用靠近西部邊疆的優勢,向邊軍提供糧食等軍需物品,換取鹽引,即經營鹽業的許可證。然後到揚州等地,進行鹽業貿易。這就是擁有近千年歷史的鹽引制度。
吳家在揚州的總號叫“裕隆全”,在江蘇、江西、安徽等地都有分號,每年收入數百萬兩白銀,是秦商中的代表人物。秦商發家後喜歡大建宅院,安吳堡的吳氏莊園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大院,規模讓現在的參觀者為之咋舌。
吳聘一家是吳氏莊園的東大院,他們兩代都是單傳,人丁不旺,這就導致了東大院經不起風浪。周瑩嫁過去沒幾天,吳聘父子倆先後去世,吳家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
瞭解商業規則的人都知道,男主人一出事,上門討債的人紛至沓來,而還沒有收回的貨款、借款卻很難收回,手下人更是人心惶惶,這樣一來,經營很快就會遇到危機。吳家也一樣,眼看生意要撐不下去,有可能被別人吞併掉時,吳周氏,也就是周瑩,站出來接下了這副沉重的擔子。
周瑩首先做的是穩住隊伍,吳家經營這麼多年,手下有一支成熟的隊伍。各個總號、分號的掌櫃都是經驗豐富的老人,吳家產業的運作全靠這批人支撐著。為了留住他們,周瑩採用了一種新的合作模式。
她把各個店鋪的產權分一部分給掌櫃,把他們從經營者升級為合作者,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這一招直到今天都是威力巨大的,放在100多年前,更是贏得了掌櫃們的一致擁護。周瑩的地位一下子穩固了,吳家產業也安定了下來。
後來,周瑩讓更多的夥計參股,鼓勵他們的家屬也進來工作,把吳家產業變成一個員工股份制的企業,管理成本大幅度下降,她的經營理念遠遠超越了那個時代。
有了先進的管理機制,進一步擴大鹽業生意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周瑩在全國設立七個總號,吳家產業遍佈全國。與此同時,周瑩看到鹽業生意的市場已經飽和,想做大必然要與同族兄弟進行競爭。於是,她把目光轉向了其他生意。
對於吳家來說,資本、人脈、官場、運輸都有成熟的體系,涉足各種生意並不是難事。米糧、茶業、藥材、蠶絲、棉花棉布等生意,吳家都做得風生水起。
為了保證貨源,周瑩在採購中引入了期貨的概念,在棉花、蠶絲還未成熟前,就與農民定好價格和收購數量。因此,農民也樂意供貨給吳家,使吳家能夠在商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吳家在周瑩這樣一個年輕女性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用富可敵國來形容吳家完全不為過,保守估計數千萬兩白銀肯定是有的。
周瑩堅守商業信譽,不欺詐、不賺昧良心錢,在商界和當地都擁有極好的口碑。她還樂善好施,修水利、辦教育、建文廟、助軍餉,一樣也不落,被百姓稱為義商。天災人禍時,周瑩開倉放糧,接濟災民和窮人,這些善舉都被記載於當地縣誌上。
真正讓周瑩名揚天下的,是資助慈禧太后十萬兩白銀,幫老佛爺擺脫了困境。當時是1900年,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匆忙逃出北京城,西狩路上狼狽不堪,飯都吃不飽。周瑩的白銀可算解了老佛爺的燃眉之急。
在向慈禧太后輸誠的同時,周瑩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商人本色。她把涇陽特產茯磚茶送給慈禧品嚐,借用“茯”、“福”同音的吉祥含義,討得太后鳳顏大悅,從而把這種茶變成北京城裡的流行時尚。
慈禧感動之餘,親手題寫“護國夫人”牌匾,把她收為義女。這一年,周瑩只有31歲。她捐的白銀數量也很有講究,捐少了朝廷不當回事,捐多了又可能引起忌憚,反而引來禍事。
有多少紅頂商人曾經富甲一方,最後落個身敗名裂,人財兩空。周瑩年紀雖輕,做事卻極有分寸。辛丑條約簽訂後,周瑩又向朝廷捐了大筆銀子,表示要共赴國難。慈禧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作為褒獎。因此,周瑩也可以算是實實在在的紅頂商人。
一位是帝國的掌舵人,一位是商業帝國的領袖,這兩位女強人代表著那個時代女性的最高水平。周瑩毫無疑問是成功的商人,慈禧卻很難說是成功的統治者。
1910年,42歲的周瑩英年早逝,留下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最讓人遺憾的是,周瑩沒有葬入吳家的陵園,因為她沒有留下子嗣,所以在傳統上,並沒有被看作吳家人。
由於吳家無後,周瑩從吳家族兄那裡過繼了吳懷先為養子,繼承了吳家的遺產。吳懷先積極資助革命,把吳家大院改為青年幹部培訓所,最後將整個吳家產業捐給了國家,吳家大院的傳奇終於落下了帷幕。
【參考資料:《清末陝西女首富周瑩》】
閱讀更多 正觀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