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元昊建國”說起,談談党項族的崛起和西夏政權的興亡

西夏為党項的拓跋部所建,党項是羌族的一支,為

“漢西羌之別種”。魏晉南北朝以後西羌微弱,党項開始強盛,其種族以姓別自為部落,一姓之中,復分為小部落,大者萬餘騎,小者數千騎,各有酋帥,不相統一。”說明當時党項還處於氏族部落的原始社會末期。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都是當時比較強大的,其中以拓跋氏為強。後來到拓跋氏成為党項族的統治部落時。党項族逐步從氏族部落形成為部落聯盟。

從“元昊建國”說起,談談党項族的崛起和西夏政權的興亡

一、党項族與中原的接觸

党項族與中原的接觸往來是很早的,有時朝貢,有時擾邊。

到了唐代初年,唐朝大將李靖西擊吐谷渾,党項首領拓跋赤辭幫助吐谷渾阻擋唐軍,被李靖打敗,宗黨離叛,拓拔赤辭不得不率眾內屬,歸附唐朝。唐封赤辭為西戎州都督,賜姓李氏。自此以後,党項族的主要部落便臣服於唐,經常向唐朝貢。

党項歸附於唐以後,鄰近党項的吐蕃強大起來。党項因為受到吐蕃的逼迫,請求內徙,唐朝乃移其部眾於今甘肅省東部、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陝西省北部一帶地方。其中以居住在夏州的“平夏部”最強。唐末農民大起義時,平夏部首領拓拔思恭曾幫助唐朝鎮壓黃巢起義,獲得唐朝復賜李姓,晉爵夏國公,並權知定難軍節度使,治所就設在夏州。從此,党項族便一直據有銀、夏、綏、宥、靜等五州(今陝西西北部、內蒙古河套及寧夏東部一帶),党項族首領及其家族歷任邊州官吏,對唐朝保持臣屬關係。

從“元昊建國”說起,談談党項族的崛起和西夏政權的興亡

五代時期(公元907——960年),藩鎮割據,中原多事,党項族乘機發展勢力。後唐明宗時,雖曾與黨項有過戰爭,但是党項仍和中原有朝貢關係。

二、党項與宋朝的關係

北宋初年,党項與宋朝的關係是很好的。宋太宗即位之初,党項首領李繼捧於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率族人親自入朝,宋太宗賞賜繼捧白金千兩,帛千匹,錢百萬,並根據繼捧的要求,聽其本人及其親屬留居京師,分別授於節度使、番落指揮使等官職。但繼捧的弟弟繼遷卻不願意脫離番部,“集結煽動諸部”,“連取豪族”,公開反對宋朝派遣官吏直接管理夏、銀等州,並於公元986年遣使降於契丹,與契丹結成犄角之勢以圖北宋。宋朝雖然多次出兵討伐繼遷,並採用經濟封鎖的辦法,禁止向繼遷控制的地區輸入食鹽,但都遭到失敗,結果宋朝不得不從進攻轉入防禦。

從“元昊建國”說起,談談党項族的崛起和西夏政權的興亡

繼遷在宋朝停止對他進攻之後,便集中力量從事組織蕃部的工作,對党項族邊區的“熟戶”,一方面從政治經濟方面進行招誘;另一方面對於抗拒的蕃戶則用武力加以征服。結果賀蘭山以西,隴山內外,黃河以東諸族,不下數十萬帳,“無不帖服”。

從公元1001年起,繼遷便把他的進攻矛頭指向回鶻、吐蕃地區,“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1002年,繼遷攻下靈州(今靈武),改為西平府,不久又攻下西涼府,繼遷乃以西平府為首都,建立宗廟,設置官衙,修建各州州城,署置官吏,組織軍隊,成為雄據一方的強大割據勢力。

從“元昊建國”說起,談談党項族的崛起和西夏政權的興亡

三、宋和党項之間的和平經濟貿易

1004年,繼遷在涼州附近與吐番人作戰,中矢身亡,他的兒子德明繼任,當時他父親新敗,吐番、回鶻強大,客觀形勢決定了他必須依附宋、遼,才能穩定局勢。所以在德明統治時期,他不得不一方面向遼請和,另方面又向宋稱臣,要求恢復去的往來。宋朝在邊境開闢貿易場,用繒、吊、羅、綺交換党項人的駱駝、馬、牛、羊、玉、氈、毯和甘草;又用香藥、瓷器、漆器、生薑、玉桂等交換党項人的蜜蠟、麝香、毛褐、藜羚角、酮砂、柴胡、肉蓯蓉、紅花等物。並允許德明使臣“入京市所需物”

在夏州荒歉時,允許夏人購買糧食,對夏人私市上出售不了的貨物也下令“官為收市”。宋和党項之間的和平經濟貿易,促進了党項族社會經濟的發展。

從“元昊建國”說起,談談党項族的崛起和西夏政權的興亡

德明在位二十八年,與宋、遼和平相處,擴大貿易往來,對回鶻、吐番採取攻勢,奪取了甘州(今甘肅張掖縣)和涼州(今甘肅武威縣),控制了河西走廊,同時把首都從靈州遷到懷遠鎮,另建新都,號稱興州,為他下一代建國稱帝打下了基礎。

四、西夏建國

德明的兒子元昊即位以後,一面整頓內政,一面繼續對吐蕃、回鶻用兵。1036年北上進攻回鶻,攻佔瓜州(今甘肅安西縣)、沙州(今甘肅燉煌縣)、肅州(今甘肅酒泉縣),從此轄境:

“東盡黃河,西界玉門(今甘肅嫩煌縣西),南接蕭關(今寧夏固原縣西南),北控大漠,地方萬餘里,倚賀蘭山以為固。”

大體上包括今寧夏、甘肅全部及陝西、內蒙古的一部分地區。

從“元昊建國”說起,談談党項族的崛起和西夏政權的興亡

為適應党項貴族對外實行軍事掠奪戰爭,對內鎮壓被統治各族人民的需要,1038年,元昊仿照漢制,自稱皇帝,取名大夏,定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市)。因位置在宋西北,一般又稱它為西夏。

西夏官制,“多與宋同”,採用了一整套我國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西夏政權設置中書省和樞密院,分掌文武兩政,中書、樞密以下設十六司,地方設立州郡、州有州立,下有通判、正聽、都察、案頭、司吏、都監等。《遼史》“西夏外記”還有“和斷官”,《番漢合時掌中珠》對刑事訴訟有詳細記載。《宋史》“西夏傳”上說元吳“案上置法律”,說明西夏鎮壓人民的刑法是很齊備的。凡屬左右侍從之類的官職,則由党項的貴族擔任,凡是仿照宋朝官制而設置的中書、樞密、宰相、御史等官,則參用漢人,說明西夏的統治是党項和漢人貴族的聯合統治。

從“元昊建國”說起,談談党項族的崛起和西夏政權的興亡

在軍事編制上,西夏保存党項人的舊傳統,設置十二監軍司,每一監軍司設都統軍,副統軍和監軍使各一員,由党項的貴戚豪右擔任。下設指揮使、教練使及左右侍禁官等數十人,由番漢分任。軍隊也有一部分是漢人。十二監軍司共有兵四、五十萬人,分別佈置在以首都興慶府為中心的夏、遼和宋、夏邊境以及河西走廊、賀蘭山和靈州等地的三角線上:

“有事於西,則自東點集而西,於東則自西點集而東,中路則東西皆集”。

能夠迅速集中兵力,大大加強了對內鎮壓、對外攻防的軍事能力。

從“元昊建國”說起,談談党項族的崛起和西夏政權的興亡

五、西夏政權的覆滅

元昊建國稱帝以後,我國形成了宋、遼、夏三足鼎立的局面。宋朝當然不能接受原來稱臣的党項稱帝,於是準備討伐。但這個時候的西夏軍事力量已經大為増強,從1040年起(宋仁宗康定元年),連續對宋發動了幾次大規模的進攻,每次都把宋朝打得大敗。但由於宋朝對他的經濟封鎖,元昊在1044年(宋仁宗慶曆四年)向宋上表,名義上仍舊稱臣,願與北宋重訂和議。後雙方議定:西夏取消帝號,仍由宋朝冊封為夏國王,宋朝每年“歲賜”西夏銀七萬兩、絹十五萬匹、茶三萬斤,宋朝以每年二十多萬兩、匹的銀絹換取宋、夏的和平。這個和約顯然對西夏有利。

元昊死後,西夏外戚和宗室貴族相互爭權奪利,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日益尖銳。當西夏仁宗即位以後(公元1139——1193年),國勢已經由盛而衰,外戚與宗室之間的鬥爭仍然有增無減。

從“元昊建國”說起,談談党項族的崛起和西夏政權的興亡

這時原來和西夏鼎足而立的遼和北宋都已被女真族所建立的金國攻滅,南遷以後的宋朝(即南宋)雖然力量不強,而直接與西夏接境的金朝當時正處於興盛時期,西夏不得不向它稱臣納貢,作為它的附庸。

這對於西夏統治階級來說,卻是很不利的。但是腐朽沒落的西夏統治階級,仍然爭權奪利,併為了滿足他們“清歌夜宴”、“取樂飲酒”、以“奢侈相高”的貪婪生活,竟不顧人民的死活,加緊對被統治人民的敲詐勒索,以致人民飢寒交迫,無法生活,不得不起來進行反抗鬥爭,被西夏役屬的莊浪、喬家、葩俄等族,也不斷掀起反抗西夏掠奪和奴役的武裝鬥爭。這些反抗鬥爭雖然被西夏統治者血腥鎮壓下去,但是西夏政權也因為受到起義鬥爭的沉重打擊而日趨衰落。

從“元昊建國”說起,談談党項族的崛起和西夏政權的興亡

正當西夏統治勢力日趨衰落、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日益激化的時候,活動在我國北方的蒙古族迅速興起,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國以後,接著便對西夏和金大舉進攻,最後在1227年滅亡西夏。西夏自元昊稱帝,直到覆滅,共傳十世,歷時一百九十四年。

參考文獻:

《金史》“完顏希尹傳”、 “熙宗紀”

《舊唐書》“党項羌傳”

《宋書》“党項傳”

《西夏書事》

從“元昊建國”說起,談談党項族的崛起和西夏政權的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