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张作霖并不气绥,他认为军队打仗,总是有胜有败,“胜败乃兵家常事,算不了什么。”
重要的还是好好总结经验教训,思考一下如何才能变弱为强,转败为胜。直奉战前,张作霖总是认为只要敢于拼命就没有打不赢的仗,他训话时用来激励官兵也都是从前纵横江湖的一套,不是“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就是“哥们儿兄弟”、“为朋友两肋插刀”,甚至还有这样的“训辞”:“他妈了个巴子的,你们好好地干,干得好,我除了老婆不给之外,什么都会给你们!”
经此一战,张作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有太多偏颇之处,奉军不是不能打仗,也不是不拼命,但还是败得一塌糊涂。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对比一下郭松龄“三八旅”的表现,再想想杨宇霆、本庄繁等人的多次进言,便知道还是因为军队缺乏严格训练,没有被纳入正规化轨道所致。
张作霖痛定思痛,下决心“整军经武”,对奉军进行认真整顿和训练。他首先采纳杨宇霆的建议,设立了陆军整理处。陆军整理处是整军经武的最高执行机构,办公处就设立在帅府后面,有后门可以相通,便于随时来往,足见张作霖对它的重视。不过张作霖对整理处的事务并不干涉,他虽然也常来整理处,但不看公文,只是随便看看,找人聊聊天而已。平时除了涉及东三省的重大决策须由张作霖直接掌握外,一切日常有关整军经武的重大事项,包括部队的整编、人事部署、官员升迁等也均由整理处独立负责。
孙烈臣是整理处总监,张学良是参谋长,但他们仅是挂名,负责具体事务的是副总监姜登选和韩麟春。姜、韩二人均为杨宇霆介绍过来的士官同学,二人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很快便成为新派中的骨干力量。这也同时表明,新派已经在奉军中掌握大权,新旧两派的竞争以新派占据压倒性优势而告终。在新派的推动下,整理处对奉吉黑三省军队进行整编,裁汰三分之一,又添招三分之一,同时取消师制,全部改为旅制,整编后的部队统一以“东北军”作为番号。在整编过程中,为新派独占鳌头立下汗马功劳的“三八旅”得到加强,这支部队原本在直奉战争中损失甚重,经过补充,人员枪械整齐一新,不仅官兵都经过精挑细选,而且装备全部是新式的。
“三八旅”的名称也进行了改变,张学良第三旅改为第二旅,郭松龄第八旅改为第六旅,时称“二六旅”。应该指出的是无论整编前的“三八旅”,还是整编后的“二六旅”,两旅都不分家,张学良也都只充当“甩手掌柜”的角色,一直由郭松龄负实际责任。
接下来的军事改革以“二六旅”为试点。早在直奉战争前,“二六旅”就已开始任用正规军事学校的人为军官,改革后,行伍出身的中下级军官大部都被军校学生所代替。
“二六旅”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很快又被转用到其它部队身上。相应推出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规定全军各旅的参谋长和各团掌握教育的中校团附,必须全部改由军校学生出身的人充任。遇有团营长出缺,一般也要由各部队参谋长、团附以及讲武堂的教官或队长调充。
閱讀更多 八千里路雲和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