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草根逆袭的典范——左宗棠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草根逆袭的典范——左宗棠

现在电视里边很多选秀节目有个特征,就是往往光鲜亮丽的人不大容易脱颖而出,倒是一些“草根”容易逆袭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有这种心理,不太喜欢那些走得太顺的人,觉得他们身带光环,离我们很远。而那些草根,一看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再加上演得又好,和我们心理距离就会比较近,所以草根选手往往在比赛当中容易完成逆袭。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算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草根逆袭的案例,他从很平常、甚至很低的位置一路坎坷走来,才成为了当时的一名重臣。

这个人,就是晚清的名臣左宗棠。

光绪十一年(1885年)7月27日清晨,74岁的湘人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门黄华馆钦差行辕任上去世的。他一死,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下了,这大厦还能维持多久?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草根逆袭的典范——左宗棠

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的心情是复杂的。“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言犹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走了也好,这个汉人太强硬,太无拘束,甚至在万寿圣节也不参加行礼。但态是要表的,要不然还会有谁去为朝廷卖命呢?于是诏谕立即派发各省:追赠左宗棠为太傅,恩谥“文襄”,赏治丧银三千两。

左宗棠生前死后都是很值得的,死前是总督,死后被认为是中兴名臣,洋务运动三大家,至今一提起左宗棠人们都还是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这样的认识已成为思维定势,没有人进行再认识。

一举成名天下闻,不是指中举,而是高中进士,从此可以青云直上,而举人一般说是没有做官资格的,多少举人偃蹇于科场,终老于深山,不幸的是左宗棠就是举人出身。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草根逆袭的典范——左宗棠

但左宗棠个人的命运很幸运,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了,而且很迅疾,很快就危及清王朝的统治,这比英法联军进占京城,迫使咸丰皇帝逃亡热河还紧迫,毕竟英法联军是要钱、要利不要江山,而太平天国主要要江山,因为洪秀全知道有了江山那钱、那利还不都是他们的吗?消灭太平天国成了当时最大的政治,左宗棠就在这个政治中趁势崛起,而且一发不可收。看来政治正确是成功的要诀,左宗棠也因此感激清朝一辈子的知遇之恩。

道光十七年(1837年),两江总督陶澍回老家省亲,途经醴陵,县公馆的一副对联引起了他的注意:“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陶澍大为赞赏,提出要见作者。这个作者,正是左宗棠。陶澍和20多岁的左宗棠一见如故,彻夜长谈。左宗棠拜陶澍为师,落魄的穷举人,就这样做了两江总督府的幕僚。

谁知好景不长,两年后陶澍病死于南京,左宗棠失去靠山。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草根逆袭的典范——左宗棠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左宗棠在老家置了几亩薄田,回家务农。左宗棠虽在家隐居,却已然声名在外。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回原籍养病,途经长沙,指名要见左宗棠。左宗棠振奋不已,日夜兼程赶往湘江,上林则徐的官船时过于激动,一脚踏进水里。林则徐见到衣裳湿透的左宗棠,笑着问:“这就是你的见面礼?”二人一直谈到天亮,林则徐告诉左宗棠新疆的危局,将耗费数年心血整理的新疆资料和绘制的地图交给左宗棠。这为左宗棠后来新疆平乱埋下伏笔。

咸丰二年(1852年),当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省城危急之际,左宗棠在郭嵩焘等人的劝勉下,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出山,投入到了保卫大清江山的阵营。左宗棠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缒城而入,张亮基大喜过望,将全部军事悉数托付给左宗棠。左宗棠“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各种建议都被采纳,并立即付诸实施,终于使太平军围攻长沙三个月不下,撤围北去。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从此开始。

左宗棠在他的一生中,总是表现得如同一个愤青,个性张扬。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草根逆袭的典范——左宗棠

这当然与他早年的怀才不遇有关。3次会试,却3次落榜,终身只是个举人,这在讲究学历的中华帝国,无疑是人生的负资产。落榜之后,一般就是如何奋争的励志故事,而左宗棠的优点在于,不再将精力放到钻研公务员考试入门之类,而是精研舆地、兵法,按他自己的话说,是“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在中国特色的官场中,坏脾气足以害死人,而左宗棠能创造不死的奇迹,其实还是托庇于那个动荡的时代——当这个政权在拼命自我拯救的时候,对于坏脾气的人才,也就有了更高的宽容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