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一部日本电影《东京物语》,平实的讲述子欲养而亲不待,平淡得道出每个人都在变成陌生人,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部电影就对生老病死以及生离死别刻画入微。同时,黑白影片,固定镜头的魅力有时候就是这么浓烈。没想到一部平缓过度、似乎无喜无悲的黑白片,剧情时刻在推进,无尿点。演员只是一种符号一件道具,脸部表情的演绎近乎单一,真是某种意义上极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首先,我特别欣赏小津安二郎的耐心和“强迫症式”的构图,丰富的景深镜头让画面空间变得更加多义与暧昧,而在探索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割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层面上,小津做到了尽可能客观的陈述,带着淡淡的心酸。但由此导致的是观众注意力都在台词的讲述和情节推进。老实说台词的说腔好像日语听力语音,没太多起伏。台词本身不属于现代富于意味的金句,但说到心里说得实在,值得回味。其次,有让人潸然泪下的情节,能够引起我们的深思。老两口去东京看望儿女们,但是孩子们却没有时间陪伴,就送他们去了热海旅游,可是并不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并不适合老两口。儿女们长大了,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就会远离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定要尽孝心呐!所有的细碎化解在日常中,停靠在身边的落寞最终也只得小心收起。离开家的人已经独立,想要再亲昵发现已经隔的太远。生活其实简单到不可思议,即便大起大落,终也会被时间推平。接受平凡,接受疏远,接受离开……
就我个人而言,很喜欢这类温情脉脉但却力透纸背的作品。生活是复杂的,也许人们总是盼望自己能够清楚知道自己不同的身份角色都应该做什么并且做好,可总也抵不过人性的弱点,常常因内心与行动双乏力而事与愿违。但无论如何,真诚一些,辛苦一些,总会没错的!儿女们都大了,各自成家。父亲周吉(笠智众饰)和老伴(东山千荣子饰)要去东京看望他们,老两口带着愉快心情上路。可另一边,还没等他们到大儿子家,孙子就因为爷爷奶奶到来腾地方哭闹不停。老人开始觉得尴尬,大儿子幸一(山村聪饰)在东京当医生,二女儿繁(杉村春子饰)在东京开美容店,二儿媳纪子(原节子饰),小女儿京子(香川京子饰)外,大阪还有三子敬三。东京让老人陌生,在儿女家也好不到哪去。大儿子工作繁忙,没时间带他们出去玩。搬到女儿家,依旧每日困守且有矛盾。老两口渐渐也明白儿女们的处境,他们在东京的老友也过得不好。只有守寡的儿媳纪子对老人很是孝顺。
之后,老人踏上回家的路,前后不过十天。就像一道淡淡的家常菜,青菜炒豆腐。平平淡淡却值得细细品味,大音希声,慢条斯理的家常对话,客气的问候与默默的微笑,都在一种谨小慎微的场景中表现出深沉的哀伤和孤独。很喜欢平山纪子,最为坦诚和善良的她反而觉得自己是自私的,看完后我发现小津就像把她拍成了一副明亮的镜子,反衬出了荧幕中儿女的冷漠和自私,也照亮出荧幕外的我的羞愧和自责。有点难受,一想到自己终究会慢慢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看到京子伤心的问到,人生总是这么令人失望吗?纪子仍甜甜地微笑回答是啊。可转眼间,生活该继续还是继续。就觉得这个世界就像那个黑白屏幕一样好让人灰心。不过,还好还有电影,“没关系,我不会让自己老的”纪子的坦诚也终于让我有了一点安慰,庆幸遇到了这么一份经典的作品。既往不咎立足当下未来可期,生活无他,继续而已。东京这么大,这么多人那又如何?什么才是幸福?幸福就是见到最亲爱的人和他们在一起;幸福就是懂得知足,且不畏失去。时间和境遇会让我们变成另一个人,但有些东西却永远都别丢弃。感谢这部影片让我知道了小津安二郎和原节子。
其实,再回想起如今演员备受推崇的卖惨卖疯演技,反倒模糊了电影的本身?这也是如今很多反复拿农村、底层人民说事的所谓优秀电影,再也到不了半世纪前的境界的原因?黑中的平山夫妇,曾在这里孤独闲坐,影片上映距今超过了六十年,但小津安二郎通过影像所带出的生存之挣扎,依然扎心。生活中那么多无奈,不如坐看秒速五厘米的花瓣落下,尘归尘,土归土,可以绚烂,也忍得落寞,不负人,不负己,平常心面对一切,就好。尤其记得,影片里守寡儿媳妇对老人确实是温柔相待,儿女远远不及!两位老人在感受到儿女的冷漠后,相伴坐在路边等待合适的时间去找儿媳和朋友,以尽量不麻烦人自律的老人家,心里该有多为难!不要觉得父母老了很麻烦,多想想我们那么麻烦的孩提时光,父母多爱我们!世界上可以有一种爱叫我愿追随你的脚步到天荒地老但无法忽视彼此之间无法逾越过的感性与理性间的鸿沟。我们终究是相信亲情的,但是两代人之间却因更多现代元素的掺杂而隔阂愈深。对理解与关怀的期待远大于批判。
说到底,人类是一种自私的生物,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去探索这个世界,总认为自己才是主角。与己,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与人,却难免叫人心生悲凉。情亲的隔膜是习惯。儿女忙到没有时间带父母出去玩,但是身为遗孀的纪子却请了假陪老人。儿女不见得不爱老人,他们只是习惯了,甚至没有意识到父母有一天会离开。“坟前难尽孝子心”我们都懂,可是我们还是会一次次的把孝心寄予“下一次”。
閱讀更多 阿超說影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