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5號線鋪就“跑道”,雙流產城融合加速騰飛

王薈淞最近很興奮,因為成都地鐵5號線即將通車,而這將改變他的生活和工作:作為住在怡心湖附近的居民,到春熙路太古裡逛街購物,他終於不用等紅燈了;作為電子科大科技園(天府園)的招商經理,面對園區企業的員工關於通勤的抱怨,他終於可以挺直腰板了。

這種改變的背後,折射出成都雙流怡心湖產城融合邁入新階段。

地鐵5號線鋪就“跑道”,雙流產城融合加速騰飛

破 局

天府怡心湖,是繼錦城湖、興隆湖之後,成都的第三個“產城湖”,作為成都產城融合的試驗田,肩負重任。

怡心湖區域是成都南拓的戰略要地,將其視作成都產城融合的“樣板間”,別具意義。雙流欲將怡心湖打造成集產業發展、商業居住、文化旅遊於一體的產城融合、城景相融的高端城市新區。

產城融合,雙流自有一套打法。

早在2017年,雙流區就已提出了構建“一港兩湖”三個城市中心的指導思路,即環空港城市中心、怡心湖城市中心、楊柳湖城市中心,三個中心節點通過城市主軸串聯中心城區,向東融入天府新區。怡心湖被視為成都高新產業 “承上啟下”之地——承接高新區的產業溢出,併成為帶動天府新區產業集聚的橋頭堡。

地鐵5號線鋪就“跑道”,雙流產城融合加速騰飛

2018年,雙流開始全力推動以公園城市為主要形態特徵的城市新區建設,加快構建生命、生態、生產、生活“四生共融”新型城市形態。公園城市,強調宜居屬性,這背後,正是雙流意欲以新的“人城產”邏輯,來打造怡心湖產業新城。

傳統“產城人”邏輯,產業是首要因素,走的是以“廉價要素吸引企業、企業吸引就業與人才”的老路,如此打造出的產業新城,往往環境不優、配套不全、職住不平衡,導致人才難以真正留下。而在“人城產”新邏輯下,人是首要因素,以優質的生態、生活環境“築巢引鳳”吸引高素質人才,再以人才吸引企業與生產要素集聚,從而實現城市的長遠發展與繁榮。

具體到怡心湖區域的產城融合,如何破局?雙流給出了自身探索:國際標準打造天府怡心湖,借力成都地鐵5號線的規劃建設,加大新城區人口流動集聚,同時居住配套和產業招商快馬加鞭。人城產三方面一個不落,穩步推進。

格局初顯

王薈淞從電子科大畢業後,加入電子科大科技園(天府園)項目,負責園區建設與招商工作至今,見證了怡心湖的“無中生有”。

初到這裡之時,王薈淞還住在成都西門一品天下附近,最大的感受就是通勤艱難,“每天開車上下班,從羊犀立交上三環,再從劍南大道下三環,然後一條道抵攏倒拐。路上堵一個多小時,太惱火了!”

地鐵5號線鋪就“跑道”,雙流產城融合加速騰飛

2014年年底,王薈淞注意到怡心湖周邊多個住宅項目的開工建設,還聽說了地鐵5號線的規劃,充滿期待:“修的時候肯定要堵,但是修好了就巴適了噻!”

2016年,不堪通勤之苦的王薈淞,在南湖立交附近買了房,成了怡心湖板塊第一批的購房者。那一年,正值地鐵5號線施工最熱火朝天的時候,怡心湖規劃剛剛出爐,電子科大科技園(天府園)一期也建設完畢,集成電路、通信與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企業陸續入駐,成都商報還將科技園評為了“成都市十大創新地標”。

到了2018年,怡心湖的產與城初具規模。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首個工作站落地電子科大科技園(天府園),其所處的怡心湖西南隅,已成電子信息產業聚集之地,這裡不僅有瓴盛科技、申威科技、新易盛、海威華芯、雷電微力等知名企業,中電熊貓G8.6項目、紫光成都存儲製造基地項目也在附近相繼開工。而怡心湖東北隅,知名房企如萬科、龍湖、綠城、德商、中海、保利等,均在這裡扎堆開發住宅項目與相關配套。

如今2019年底,5號線全部站點已完成交付,怡心湖蓄水在即,在周邊購房的人不知更迭了多少批,而電子科大科技園(天府園),更是聚集了100餘家電子信息行業企業,其中新經濟企業佔比90%,企業、人才聚集的磁場效應凸顯。怡心湖的人、城、產,格局顯現。

地鐵5號線鋪就“跑道”,雙流產城融合加速騰飛

怡心湖規劃效果圖

翻開新篇章

在成都地鐵管網的整體規劃中,怡心湖地鐵站周邊5公里以內,有7條線路,8個站點,其中3座換乘站以及1條有軌電車。地鐵5號線是區域內第一條通車的地鐵,有3個站點接駁正在建設中的怡心湖,分別是南湖立交站、怡心湖站和龍馬路站。

前不久,虎哥來到這三個地鐵站踩點。從現場情況判斷,南湖立交站周邊發展得最快,生活配套包括住宅、商業及相關功能設施已初具規模;怡心湖站周邊一棟棟高樓即將建設完成;而龍馬路站,天府新區西南交大研究院坐落在此,周邊工地熱火朝天。

地鐵5號線鋪就“跑道”,雙流產城融合加速騰飛

地鐵對怡心湖的人才聚集作用明顯。虎哥問王薈淞,5號線開通將對他帶來什麼影響,他說,“去春熙路,終於可以不甩紅綠燈咯!”這句話反過來講,從春熙路到怡心湖,也無需再糾結交通的不便。地鐵5號線,成了怡心湖的“引人之渠”。

地鐵還加速了怡心湖的產業聚集。“最近5號線將要通車的消息,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新的意向入駐企業。”王薈淞告訴虎哥,目前科技園一期招商基本完畢,二期即將開工建設,入駐意向非常多,不少高新企業因為看好怡心湖周邊發展,早早就鎖定了園區即將開工建設的載體。

人與產的聚集,推動了怡心湖區域的城市發展。不難預見,5號線的開通,將使怡心湖的“人城產”更加集中,而以5號線為代表的地鐵管網,還將成都的各個產業功能區打通串聯,讓成都的產業協同更加緊密。

最近《成都市產業發展白皮書(2019)》發佈,著重介紹了成都“16+1”產業生態圈,其中包含了66個“區域邊界清晰、產業特色鮮明、優質要素富集、體制機制專業、功能配套完善”的產業功能區,它們支撐著成都“5+5+1”現代產業體系向高質量發展。

地鐵5號線鋪就“跑道”,雙流產城融合加速騰飛

將時間再回溯一些,10月15日,在成都全市鄉鎮(街道)行政區劃調整和體制機制改革工作座談會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範銳平指出,成都市委統籌規劃了66個產業功能區,重塑了產業經濟地理,但從微觀層面來看,還缺乏與主體功能區戰略和產業功能區建設相適應的空間佈局、管理架構和運行機制。此次改革就是要聚焦產城融合、資源整合、錯位協同,加快破解制約空間組織優化和先進要素聚集的行政壁壘,推動形成更有效率、更加協調、更可持續的空間發展模式和城市治理體系,增強城市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促進產業、人口、資源向重點優勢區域集聚流動,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

可以說,地鐵正是成都促進產業、人口、資源向重點優勢區域集聚流動、破解制約空間組織優化的重要工具。以地鐵為代表的城市交通管網,正在讓成都各產業功能區成為有機整體,“跑道”鋪就,成都產城融合翻開加速騰飛的新篇章。

科技園地處怡心湖產城融合要衝

怡心湖片區佔地面積約為12670畝,呈現出阿拉伯數字“7”的形狀,從空間佈局規劃上,劃分成四個板塊,分別是活力運動生活區、湖濱中心商務區、學研創綜合產業區、生態辦公區。電子科大科技園(天府園)位於怡心湖“7”字內頂點,與活力運動生活區、湖濱中心商務區、學研創綜合產業區三區銜接,地處怡心湖產城融合戰略要衝。

地鐵5號線鋪就“跑道”,雙流產城融合加速騰飛

電子科大科技園(天府園)是推動電子科技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創新創業人才培育和高科技產業化發展的產業科技公園。園區總佔地面積約460畝,規劃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40億元,主要佈局集成電路、通信與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產業,構建從苗圃、孵化、加速器、規模化的完整的科技產業的生態鏈。

截至目前,園區已獲得國家級大學科技園、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工信部、成都唯一)、國家西南技術轉移中心工作站(四川省電子信息領域唯一)、國家級雙創基地等資質榮譽,已成為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國家隊。

地鐵5號線鋪就“跑道”,雙流產城融合加速騰飛

電子科大科技園(天府園)還是 “產業科技公園”的踐行者,自規劃伊始,一直參考借鑑國內外一流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與運營經驗。園區內提供了兼具現代化屬性和生態屬性的獨棟式辦公樓,大量建築融入優美景色中,對於注重保密性的集成電路、軍民融合等高技術企業及高層次人才來說,是理想的工作場所。

有位從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多年又迴歸成都的蓉漂,在博客中這樣描述電子科技大學科技園(天府園):我已習慣了在這裡工作生活,彷彿又回到了多年前的學生時代,目標明確,動力十足。我通常會一大早就來到科技園,一邊繞湖跑步,一邊欣賞只屬於我一個人的景色;中午在園區食堂,經常偶遇大牛教授,還和他們一同吃飯掰扯行業八卦;晚上也不必擔心路途擁堵而疲於通勤,想什麼時候離開隨心所欲;有時遭遇難題無從下手,只消在園區內散會兒步,或者到八角咖啡坐一坐,十有八九便能理清思路……

地鐵5號線鋪就“跑道”,雙流產城融合加速騰飛

這種優美的辦公環境,與怡心湖塑造環境優美的公園生態本底,打造舒適便捷的城市生活功能設施,提高城市宜居性的發展理念相一致。觀其後續潛力,隨著成都高新區的建設成熟,不少科創企業落戶成都的選址,在向成都更南邊的天府新區輻射轉移,而電子科技大學科技園(天府園),已成為電子信息產業轉移落戶怡心湖區域的“蓄水池”。

天虎科技 程學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