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丸子糯米
公元936年11月26日,石敬瑭伙同契丹向后唐首都洛阳发起进攻,后唐皇帝李从珂见大势已去,于是带着传国玉玺与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儿子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传国玉玺亦在此时遗失不知所踪。天福二年(937年)2月,石敬瑭命人收敛其遗骨葬于徽陵以南。
这是有关传国玉玺和最后的持有者,后唐皇帝李从珂最后的记录。
尽管宋朝以后玉玺再一次出现,甚至在明朝末年后金多尔衮征讨林丹汗的过程中得到了其孙子进献的所谓传国玉玺,但实际上宋朝以后所流传于世的传国玉玺,只不过是后人仿制的伪造品,虽然仍然价值连城,但比起从战国时期流传到五代十国的和氏璧和它的改造款传国玉玺,价值度已经相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那真正的传国玉玺究竟去哪里了呢?
正如前面所述,恐怕在那场大火当中,传国玉玺连同李从珂,已经一起在大火中灰飞烟灭。
公元936年11月,大势已去的李从珂带着传国玉玺连同家人一起在一处称为玄武楼的地方自焚,从三个月后,也是第二年的二月石敬瑭才从废墟中找到李从珂的遗骨来看,这场大火恐怕烧的甚是猛烈,以至于大火过后现场已经找不到完整的痕迹,只能在几个月后的清理当中找到少许骨头,也可能因为这场大火的破坏度实在太大,大火熄灭后通过目视发现已经剩不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干脆将这一片废墟弃之一旁,直到几个月后重新清理,才发现李从珂的部分尸骨,所以传国玉玺在这一过程中会是什么结果,大家也是可想而知。
1、在大火中直接损毁,作为胜利者的儿皇帝石敬瑭,对流传上千年的传国玉玺不可能不垂涎三尺,城破之后必然也会进行大范围寻找,可事后石敬瑭并没有找到,从那片火烧的废墟中也没有找到任何痕迹,只能说传国玉玺已经在那场大火中被彻底损毁,也许被大火焚烧的面目全非,更或许那个玄武楼在火烧中发生倒塌,传国玉玺在经过严重火烧后又经历了从高处坠落,怕是早已粉身碎骨。
2、从三个月后才从焚毁现场找到前朝皇帝尸骨来看,在发生大火到再次搜查之间,这期间的几个月焚毁遗址恐怕一度成为真正的废墟,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不排除会有乱兵或者乱民趁机来到现场捡取有价值的物品,传国玉玺的残骸也不排除被人当成宝贝拿走,在被焚烧破坏的情况下,也无人发觉这是传国玉玺,被拿走当普通玉石买卖甚至当成石头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总之,真正的传国玉玺彻底消失在了历史舞台。
辽宁资深球迷
和氏璧传国玉玺世代相承,前后持续达一千六百多年之久。它是中国久负盛名的珍宝。曾被无数双贪婪的目光所窥视,曾被无数颗贪欲的野心所垂涎。
围绕着这一稀世珍宝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而如今它的下落还是一个迷团,众说纷纭。
公元689年,楚国人卞和,从荆山上得到一块石头,他认为是珍贵的玉石,乃无价之宝,就屡次进献给两代楚王,他们都认为这是普通的山石,以欺君之罪分两次砍下了卞和的左右脚。直到楚文王即位后,才识得此宝,打磨成璧。
楚文王把它命名为“和氏璧”。从此卞和献玉的故事成了凝聚着血泪的千古佳话。
三百年后和氏璧辗转到了赵国,落入赵惠文王手中。引起秦昭襄王的垂涎,派出使者提出以城相换,这就引出了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秦灭赵后,秦始皇将和氏壁制成方玺,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希望大秦帝国千秋万载,世代相传。
至此,和氏壁再次“脱胎换骨”,刻成玉玺后变成历代皇权的象征。欲夺天下者,无不对它趋之若鹜。
然而不久,秦朝三世而亡。秦王子婴将玉玺献给了刘邦,刘邦号称它为“汉传国玺”。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索要玉玺。太后一气之下把玉玺摔在地上,从此它身上缺了一角,只好用黄金镶补上。
东汉末年,玉玺一度失踪数年。后来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后发现一口井内冒出红光,打捞后找到了玉玺。
孙坚死后,玉玺被献给了曹操,后又传到晋朝,最后落入唐太宗李世民之手。唐朝未期,天下大乱,五代十国交叠,玉玺也就此失踪。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时,命人到处寻找,始终未能如愿。
直到民国初年,未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时,警察总监张壁和鹿钟磷等人还苦苦追寻过这块玉玺的下落。
尽管历朝历代不断有发现它的传闻,却始终未被史学认可。目前,公认的就是玉玺在唐未、五代时期就己不知所踪了。
而如今它不知流落何地,无数人仍在浩瀚的历史古籍中寻找它的踪迹。
我相信这块历经沧桑的宝玺仍在尘世,它静静的卧在某处,看尽人世间的日月交替,风云变幻。
白玉汤1975
欢迎来看王勇论道。
传国玉玺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相当贵重,它代表了掌权者治理国家的合法性。传国玉玺最初产生于秦朝,由秦始皇最开始使用,上面刻有李斯亲自撰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可别小看这么一枚小小的玉玺,它可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必备信物。
正是因为传国玉玺如此重要,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想拥有它。当年朱元璋多次派遣军队深入漠北,穷追猛打北元残余势力,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彻底打垮北元势力,另一方面便是寻找传国玉玺,然而最终还是无功而返。传国玉玺从秦朝开始,就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还崩掉了一支角,被王莽命人用金块补上了。
可惜的是,传国玉玺后面消失了,直到现在,都未曾露面。明清两朝,有许多人都声称找到了传国玉玺,可惜经过考证,都是赝品。传国玉玺最后一次露面,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当时后唐将亡,李从珂带着传国玉玺,和他的后妃们自焚而死,传国玉玺也就此消失了。后面元朝时,相传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并且叫卖于市,被当时的权相伯颜购得。可是伯颜曾将收缴的各国历代印玺统统磨平,然后分发给王公大臣,让他们用来刻制私人印章。若是传国玉玺也在其中,那么就已经被伯颜这个败家子毁掉了。
倘若传国玉玺历经磨难,还存在于世,它极有可能静静地躺在某个偏僻的角落里。传国玉玺也有可能被某人收藏了,只是收藏之人不认识它,被随意丢在一边放置。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可能性。
传国玉玺是一个无价之宝,它身上承载了历史发展的缩影。在某一个因缘际会时刻,它应该会再次现身。
王勇论道
传国玉玺,
相传为一块和氏璧所刻,一玺一璧。
是范蠡从赵国人手里重金买来送给吴国国君的,
后来吴国灭国找,玉玺丢失,赵国和氏璧现世,蔺相如出使秦国完璧归赵,
而玉玺其实在齐国,在齐国巨商吕不韦手里,所以其实就在秦国。
秦国统一后,
和氏璧合二为一,一玺一璧,一个象征政权,一个象征财。
所以又称连城璧。
始皇晚年,以和氏璧祭黄河,后来和氏璧又出现,
汉代,项羽刘邦,子婴杀赵高献玉玺。
再后来王莽改制,王皇后把玉玺砸了,
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后玉玺镶金,董卓时代,玉玺再度流失,到了孙坚手里。
又献给袁绍。袁绍兵败再次丢失。
隨代,隨文帝杨坚一时兴起说玉玺丢了,几个皇子急忙各自找人刻了一块,上交老爸,于是,从隨代开始,玉玺有一真三假。
隨代天下大乱,
唐代,没人关心玉玺,
宋代赵匡胤,
召诓印就是个骗子,
北宋失国,玉玺进了金国,
后又到了蒙元手中。
然后明清,
在李自成时代,
李自成私刻玉玺造反,
后又大量造伪,翻刻了很多,造成明清时代民间持续多年的玉玺闹剧。
相传,李自成残兵有传国玉玺几百块之多。真的玉玺早已遁形。
AUTUYT
或许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寝,就能找到传国玉玺的线索!
一怒为红颜830
从和氏璧到秦帝国蒙恬造传国玉玺,传至西汉平帝,到新朝王莽登基,从王太后手中讨传国玉玺,太后把玉玺掷于地,从此残缺一角,王莽用金鑲之,才有了金镶玉的传国玉玺。
后汉光武的玉玺,到董卓胁陈留王登基,是为献帝。曹操发檄文共发董卓,虎牢关吕布势利,董卓胁献帝迁都长安,后有孙伯符之父所得。时为三国初期。
孙策借兵于袁术平江南,用传国玉玺换兵马,得江南九九八十一州,传国玉玺归袁术。
袁术在淮南称帝登基,就是仗着自己有传国玉玺,后被曹操所灭国,传国玉玺转了个圈又归被曹操挟持的汉献帝。
汉献帝被曹丕逼迫,禅位丕于许昌,玉玺归丕,传至曹奂,司马炎逼位,奂禅让于炎,玉玺归晋。
晋分南北,国分十六。传国玉玺不知所踪。隋,唐,五五代,到陈桥兵变建宋,都没有传国玉玺的下落。
赵匡胤建宋后,征江南南唐途中,有渔夫打鱼所得,献于太祖,传至钦宗被北国所掳,又下落不明。
元灭金,明灭元,这个时期执政者都没有传国玉玺,后金皇帝皇太极横扫漠北灭林丹汉,林丹汉夫人献传国玉玺于后金。
皇太极死后,传国玉玺归彻底消失。
传国玉玺的下落有三种可能。
1:两晋到清朝可能早就不存在了。
2:皇太极得到的,可能是元朝自造的玉玺。
3:如果是真的,又可能随皇太极陪藏清昭陵。
如有误差,敬请谅解,所言有误,请勿见怪!
何至是一种伤
应该是在四川藏匿起来,东汉末年以后真伪难辨。最后一次有史书记载的是孙坚献给袁术,袁术为谁所伐?刘备也,刘备如果讲玉玺献于朝廷,不至于后来曹丕即位没有玉玺,初步可以判断这货从袁术手里拿到玉玺就自己藏起来了,然后三国归晋以后中华乱了几百年,这东西估计就被人带走藏在了四川再也没有出现过,司马炎所得可能属假的!最有可能就是被深深的埋在了四川的某一座坟里面!
职业摄影师龚喜
这个咱们从玉玺最后出现开始推敲,最后是袁术得到玉玺称帝的,但是被刘备干了,很有可能刘备私自藏起来,这他以后才有称帝的野心。后再传到阿斗手里,但是被曹家灭了,阿斗可能就是用玉玺换得的苟安,这时这时曹家被司马替代,这就是转折了司马家出了个傻皇帝司马衷,他老婆又是专横跋扈的贾南风,贾南风收拾司马衷跟玩泥巴似的,私下骗他拿玉玺玩玩也是分分钟的事,所以这个玉玺沦为贾南风的私人物品甚至是陪葬品不无可能!仅是推测,纯属娱乐!
缘来缘去152447514
己经不可能找到了。因为任何人保存玉玺而不上交就要杀头,为了安全,持有人要么上交皇帝,要么深藏不露。1000年来,已经失去联系。考古界也不可能找到,因为是独品私藏,很少关联其他财物。
桃丘科技
在日本的可能性最大!八国联军入侵,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的国家只有日本,知道传国玉玺的价值的也只有日本,幻想统治中国的国家也只有日本,能想到用伪满皇帝为傀儡控制中国的也只有日本,最后全面侵略中国的也只有日本。日本真的全面占领中国后,也许传国玉玺就会出现,成为正统的皇帝。这就是日本的用意。只能这么臆测,没有佐证,但我们时刻提防此事却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