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墓葬发现了现代同款玻璃杯,是穿越者带过去的吗?

李秋橙


关于战国墓葬发现的玻璃杯,当时引起全国哗然,因为这样的造型、材质、工艺太像我们现代人喝水的杯子了,以至于网友都开玩笑说:“这一定是穿越者带过去的”。

战国水晶杯,高15.4厘米,口径8.7厘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状,底圆外撇,酷似我们现在的玻璃杯。

1990年出土于杭州半山镇石桥村,刚出土时就连考古学家第一反应是不是盗墓者留下的,但据后来研究表明,这确实就是我国出土的早起水晶制品中最大的一件国宝级文物。

2002年10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64件珍贵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中,这只战国水晶杯就是其中一件,由此可见它是有多珍贵。

对于水晶杯的来历是在杭州半山镇石塘村工农砖瓦厂发现的,当考古人员发掘到一米多时候,泥土里闪现出一点光亮。在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清理后,这只让世界为之惊讶的水晶杯呈现在考古人员面前。

国宝

在还没经过科学鉴定前,考古人物也是带着满脸的疑惑,战国时期已经有水晶制品了吗?那时候的工匠已经可以制造出如此高工艺的物体了吗?

(考古界泰斗苏秉琦)

在它被送到北京鉴定后,中国考古界泰斗苏秉琦先生激动的说:“国宝,这是绝对的国宝呀!”

其实很多人都不了解,中国对于水晶制品的使用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而作为水晶主要产地的国家,使用水晶物件最早可以追溯到6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

  • 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发现多个水晶制品出土;

  • 商周后,水晶制品的工艺更加的细节化;

  • 春秋时期已经有水晶动物的造型出现;

  • 战国后,预期的生产进入的鼎盛时期,随着对玉器雕琢的工艺不断进步,水晶的制作技术更不在话下。

财富的象征

虽然水晶雕琢技术也在进步,但中国古人对玉器相对比水晶更为痴迷,因此在已出土的战国时代的文物中几乎找不到类似水晶杯这的物件。然而,这件水晶杯的造型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手感极佳、使用便利。

很多人认为现代人的科技已经超过古人太多,但我们必须知道中国祖先的智慧是无穷尽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文物,即便用当今的科技也无法解释,所以我们不能确定现在人一定胜于古人,就好比这个水晶杯,事实证明先人已经掌握了人体工程学。

而据专家分析,这个杯子在古代应该不是用来喝水,能把水晶打磨成这样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精力和工艺的,因此这个水晶杯应该是一种财富或权利的象征。


大国布衣


1990年10月杭州半山镇在整个考古学家彻底出名了,这里竟然出土了一个2000多年前战国墓,而且里面竟然有一只玻璃杯,和现代的玻璃杯相差无几。当时直接把这个杯子拿到了北京去鉴定。当时鉴定人员一看到就直接说出了:旷世国宝!几个字。这不是玻璃杯吗?还是国宝吗?

其实这个根本不是玻璃杯,也不是项少龙带过去的,这就是一个水晶杯,这个水晶杯被工作人员处理好之后,两千多年了依然是晶莹剔透,而且没有损坏,外面也没有任何的纹饰,就和现在一般的玻璃杯差不多。

一些工作人员经过鉴定也是发现了这是一个完整的水晶块制作而成的,我们都知道水晶的硬度很高,但是很脆。其实关于水晶的考古发现在很久就有了,也是发现了在远古时候人类就知道水晶这个东西的特殊性了,但是一直没有加工,因为水晶太硬了。到了商周时期的时候,水晶加工手艺是慢慢的成熟了。

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样的一个杯子在我们现在来说是很常见,但是在古代水晶杯加工出一只来可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到现在考古人员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古人是如何加工水晶的,因为古代没有现在的那么多工具和坚硬的材料来加工水晶。所以这个杯子肯定也不是用来喝水的,很可能是王室祭祀或者一些重大场合才会用到的。

这一切的谜题都还有待解开。但是这样的工艺,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还有中国古代的工艺水平到底是达到了何等的高度。现在这个杯子被收藏在杭州博物馆。


中国历史研究所


2011年,河北省挖掘安禄山墓,就曾在盗洞中发现了一卷80年代的英语磁带,盗墓贼在实施盗窃行为时,还在努力学习英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哪怕处于人生最低谷,也不要放弃学习,更不能放弃希望O(∩_∩)O对于盗墓贼丢三落四的毛病,估计考古工作者们在痛惜古物流失的同时也习以为常了吧。当然,摸金校尉们丢三落四,只是发现玻璃杯后人们的一种猜测,我们拉回主题。

玻璃杯,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经过600多度的高温烧制而成。

而还有一种外观上较为相像的材质就是水晶杯,本题所说的就是这个杯子,它是禁止出境参展的。

这只水晶杯出土于战国墓,在抢救性挖掘进行中,考古工作者们发现了反光物,继而发现了一只玻璃杯,疑似盗墓遗失物,但现场缺乏检测条件,所以交由专家对实物进行考证。最终证实,这个杯子的材质为水晶,此水晶杯的既非穿越,也不是盗墓贼的遗失物,他是真正的古物。

上图为,现代工艺两种杯子的对比图,大家稍作观察就能判断出真正的水晶杯。

我们可以看出,水晶杯相对玻璃杯来说,在颜色上更为饱满,说的再简单些就是看着就那么漂亮,这个杯子的

工艺高超至极,因为以其表面抛光的技术来说,现代工艺也很难达到

于技术而言,中国曾经出现过,有实物,但技术本身失传的东西非常多,比如武则天赐予法门寺的金丝帕,专有的名字为,法门寺簇金绣,其金丝的细度,超过现代日本工艺3倍多,超过中国现代工艺12倍左右。

西安出土的铜戟,其铜防锈技术,到1950年,才由英法科学家合力研发出来。再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越王勾践剑,吹发立断,我就不再过多占用篇幅了。所以不必过度迷信所谓现代工艺,让古人做个电视机他是不行,但是古已有之的物件,现代工艺未必就行。

在大家惊叹古代工艺的同时,仅就这个水晶杯而言,他其实并不是个例,年代也说不上早,因为在周口店北京人的发现过程中,就有水晶制品的存在了......看来我们中国,从来就不缺乏工匠精神,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注:所谓安禄山墓是一种预先假定性质的简略称呼,曲阳田庄大墓是安禄山墓的说法是没有实证支持的,这个称谓是根据河北省博研究员和综合大多数学者、专家的考证意见,推测出来的,所以安禄山墓的说法,仅仅是一种观点,并没有被官方认定。


古今通史


“宝贝啊!国宝啊!”

这是考古泰斗苏秉琦先生初见这只“玻璃杯”时的赞叹。据赴京鉴定的工作人员回忆,当时苏老曾手着这件国宝反复察看了四十多分钟,最终认定大家口中的“玻璃杯”实际上是战国时代的文物。

问题中的文物,于1990年出土于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按照当时的考古发掘和文物鉴定水平,工作人员对这件战国墓中所出的杯子,着实充满了各种疑惑。由于杯子的造型、透明度几乎俨然与现代玻璃杯如出一辙,故而觉得可能是底层扰动或是盗墓者遗留下的物品,并不敢断言其为战国文物。

然而,就现场发掘情况来看,墓葬又没有发现明显的盗扰痕迹。因此,考古队在将信将疑之中,派人赴京请专家鉴定。1990年秋,时年三十岁的杜正贤,带着杯子与考古队的种种疑惑和期许,登上了发往北京的绿皮车。

没想到,当苏秉琦先生见到这件文物后,竟然也极为吃惊,故而连连感叹,称其为“国宝!”“宝贝!”凭借着多年的考古发掘与文物鉴定经验,结合墓葬发掘情况,苏老最终认定,这件水杯就是战国时代的文物。

有了苏秉琦先生的鉴定意见之后,研究人员又再次对文物进行了实验检测,最终认定,杯子的材质实际上是天然水晶,而绝非是玻璃。如此一来,考古人员得以肯定,这件出土于杭州战国墓葬的水晶杯,竟然是我们先人在两千多年前所制造的。

然而,由于整个水晶杯的造型、款式与透明度,同现代玻璃杯极为相似,还是令不少人觉得十分惊奇。近年来,随着网络热词的不断出现,开始有人用“穿越”一词来形容这件国宝,戏称其为穿越者带到战国的。

不言而喻,穿越固然是不存在的。那么,这件水晶杯又是如何加工的呢?

根据专家们的研究和推测,杯子应该是用一块大型的水晶,经切割、打磨和抛光加工等多道工序后,才制成的。水晶杯通高15.4厘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略呈喇叭状,圆底,圈足外撇。杯体光滑透明,没有纹饰,略成琥珀色,表明经过了精细的抛光处理,看起来如同玻璃杯一般。

这件战国水晶杯反映出战国时极为先进的技巧与工艺水平,因而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原藏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现藏杭州历史博物馆,为该馆的镇馆之宝。2002年时,水晶杯又被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名单,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之瑰宝。


史海烂柯人


事实上,这不并不是我国出土的第一件被质疑是否穿越的文物。

  1. 战国水晶杯并非孤品

我国是世界水晶的主产地,使用水晶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六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出土文物,多次出现水晶制品。



春秋时期的墓葬出土文物,曾出现过水晶制作的生肖雕件,钻孔、打磨技术工艺难度极高。

内蒙古通辽市出土的辽代陈国公主和驸马墓文物,就有一种系金链的水晶杯。



无独有偶,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文物,有一只水晶八曲长杯。这只水晶杯和我们现代工艺十分类似,也曾被外界所致疑,但结果都是否定的。



很多人被它十分“现代”的造型所迷惑

的确,它的形制非常非常现代,除了杯壁略厚一点,造型简洁,风格与现代玻璃器皿毫无二致。

就连当时的考古人员,在发掘现场看到它的时候也有这种深深的疑惑。这是穿越者带回古代的啤酒杯么?

这只看似现代玻璃杯的杯子,其实是用整块优质天然水晶雕琢磨制而制成的。因为水晶加工难度太大,导致无法予以时代性的花纹装饰,所以只能用简洁的圆滑造型。反倒与现代追求经济适用的民用玻璃杯风格吻合。(这真是巧啦,一下子成为令几亿人不可思议的传奇,制造它的匠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能一手造就出国宝)


水晶的硬度是摩氏七级,且质地比较脆,相较于其他玉石宝石之类制作难度比较高。用玉的加工方法搞出这么一个水晶杯,其制作技巧和工艺水平令人惊叹。

  1. 而杯身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无纹饰,又完全与古人普遍崇尚繁复的审美风格截然相反。在古代器物中几乎找不到如此简洁的。正因如此,令人难以相信是战国时期的器物。
  1. 正因其在形制上酷似我们今天使用的瘦高果汁杯、啤酒杯,又因其穿越2300年时空的历史厚重,这种令人混淆古今的穿越之感,留给参观者无限的遐思。

不得不说战国时期工匠高超的手工技术,就算是现代工艺,也是相当费工耗时的。

虽然这只水晶杯不是来自现代的穿越物。我这个热衷于穿越时空的爱好者也觉得失望。

但不能由此否认这个世界上没有穿越的人。也有可能出现过穿越时空的人,为古代的制造工艺提供样式与技术,这也是可能的。


叮~ 我是爱好历史的仓鼠洋,如果看着喜欢,那就点个关注吧,我会为大家不断更新。


讲历史的仓鼠洋


首先,杭州战国墓出土的是一件水晶杯,不是玻璃杯。怀疑这件水晶杯是穿越者带过去的,无非有几种理由:一是认为战国时期雕刻能力不够高,人们制作不了这么漂亮的水晶杯;二是认为这个杯子与现代的杯子造型相似,战国时期人们的审美不应该与现代相近。其实,这件水晶杯确实是战国的,理由如下:

上图为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出土

一是战国时期具备雕刻这件水晶杯的能力。水晶在古代属于玉石的一种,早在新石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制作水晶饰品了。殷墟妇好墓出土过一件绿水晶箍形器,说明至晚到商代,水晶雕刻已经具备制作筒型器物的能力。春秋时期墓葬中经常可以看到大量精美的水晶器物,雕刻水平一点也不是这件水晶杯逊色。汉代墓葬中出土过雕琢精美的立体圆雕水晶动物。这些,足以说明战国时期已经具备雕刻这件水晶杯的能力。

上图为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绿水晶箍形器

上图为山东临淄郎家庄出土的春秋水晶玛瑙串饰

上图为山东临沂吴白庄出土的汉朝水晶神兽

二是战国时期具备制作这样水晶杯的审美需求。战汉时期玉杯造型样式较多,已经发现过多件与这水晶杯比较接近的玉杯。比如西安秦阿房宫遗址出土一件战国玉高足杯,与此比较接近。西汉初期的南越王墓出土一件铜承盘高足玉杯,与阿房宫出土的玉杯相近但又不相同,说明战国时期的确有与这件水晶杯相似的器型,并且造型与纹饰并不固定。

秦阿房宫遗址出土的战国高足玉杯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铜承盘高足玉杯

三是这件水晶杯为后世盗墓者遗留的可能性很小。这件水晶杯在古代无疑十分珍贵,并且容量小、不能防灰、装水容易撒,盗墓挖土带着它并不实用,所以从情理上推测盗墓者带着它的可能性很小。另外,考古工作对盗洞、土层差异等有一套专业的知识,能够排除它为后世盗葬遗留物的可能。


战汉古玉


一件穿越了2000多年的神器,一只出土于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的水晶杯震惊了世界,咱们下面先还原一下这件水晶杯的出土过程:

那是在1990的某一天,在杭州的半山镇石塘村工农砖瓦厂,几个工人和往常一样在取土做砖坯,在挖土的过程中,突然镐头“当”的一声,工人们发现在泥土中有一件样貌非常奇怪的物件,虽然这些人不认识此物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但他们知道,肯定可以拿到附近的文物市场上卖个好价钱,结果他们趁着其他人不注意的时候溜出了厂子,很快这件器物被一家古玩店老板看上了,随后变现了不少“银两”。正当这几个工人喜滋滋的喝酒庆祝之时,公安人员却找上了门,他们卖宝之事原来是被举报了。

随后,随着他们的招供,考古队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很快的来到了出土地点进行勘察,就这样,一处战国的贵族墓葬被发现了,随着考古的深入,从古墓的形制和规格上看,考古队员推断墓主人应是战国时期杭州本地的行政长官,由于级别较高,其随葬品也是琳琅满目,不少珍贵的瓷编钟,玛瑙饰品,鎏金器物均有出土,当然最牛最匪夷所思的文物还是今天的主角“战国水晶杯”,笔者曾经专程到杭州博物馆探寻到了它,下面是实拍的照片。

很多人看了此物后,都不相信这是一件来自战国的水晶杯,都以为他是现代的产品。其实笔者第一眼看到此物时,没看文物标牌前也误以为是宜家的水杯呢,当年这个水晶杯出土后,也确实被怀疑成盗墓者的遗留物,为了科学的鉴定它,将其送至北京科学研究所测定年代,最终被证实它是来自于2500年前的战国,是由一整块天然水晶制造而成,至于古人是如何打造出来的,至今还是一个谜团。


老猪的碎碎念


近来对考据古代生活有些兴趣,不妨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古人的智慧在很多方面都是出人意料的,就像这问题问的,相信大家伙都有同感,玻璃这玩意感觉上应该是近现代产物,战国古墓中怎么会有玻璃杯呢?

一定是穿越穿过去的。

其实不然。

玻璃算不上近现代产物,它是个挺古老的东西。

关于玻璃的起源,有个古老的传说。说三千多年前,地中海沿岸的贝卢斯河旁边,有一块美丽的沙洲。一天,一艘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大块的天然苏打经过这里,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在了河口沙滩上。

无奈,船员只好等海水涨潮以后再启程。中午,有个船员提议在沙滩上做饭,于是他们从船上扛下来几块天然苏打,支锅用。

就是这不经意的一个举动,奇迹出现了。吃饭时,一个船员猛然间发现刚才拿来支锅的苏打变成了晶莹剔透,从未见过的东西。

这东西就是玻璃。

它是怎么变出来的呢?支锅用的苏打(碳酸钠)和沙滩上的石英砂在高温下发生了化学反应,这个化学反应就是玻璃诞生的过程。

无意间发现这个秘密后,腓尼基人便开始用特质的炉子,把石英砂和苏打放一起熔化,炼出玻璃液。

有了玻璃液,再制玻璃球、玻璃珠,乃至玻璃器具就不难了。

后来,这个秘密传到了古埃及,古埃及人开始用这个办法制造玻璃,玻璃制品就这样相继出现了。

据考古学家证实,最古老的玻璃出现在古埃及,时间在公元前3000年至4000年。

透过这一段小传说、小历史,我们能看到什么?熔炼玻璃根本不是什么近现代高科技,本质上它没什么技术含量,仅仅需要几样常见原材料和一个巧合,人类就能掌握这种工艺。

无比聪明的中国古人发现不了这个?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证实,我国最迟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就已经掌握了玻璃制造技术。1974年在河南洛阳一座西周早期墓葬中发现的白色料珠和1975年在陕西宝鸡茹家弓渔夫墓中出土的上千件西周早中期的玻璃管、珠,经专家鉴定,它们是一种铅钡玻璃,这与西方的纳钙玻璃属于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但原理一样,原材料不同罢了。

战国古墓中出现玻璃杯,似乎惊掉了我们的下巴,其实我们发掘出的战国玻璃物件远远不止一个杯子。

越王勾践剑上就镶嵌有玻璃饰物。

随县曾乙侯墓中也出土过上百颗玻璃珠,这种玻璃珠氧化钾含量很高,在同期西方的玻璃中也是十分少见的。

另外,在河南固始、山东临淄、湖南长沙等地也都有类似玻璃出土。

从中国烧制陶瓷器的悠久历史看,中国古人鼓弄出玻璃更不是什么难事。

因为在陶瓷器上上釉时所用的天然原料,和熔炼玻璃的原料是相同的。

腓尼基人发现熔炼玻璃的秘密是一次意外,中国古人鼓弄陶瓷器是家常便饭,眼皮子底下的小秘密,聪明的中国人能发现不了。

目前,我国公认的最古老的玻璃是长沙楚墓出土的玻璃壁、玻璃印章。

本问题提到的这个杯子,据说最后经专家考证是水晶的,但说不准哪天就冒出个玻璃的。

但有一点也必须承认,年代久远一点,中国的玻璃器具的确罕见,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古玻璃以铅钡为主,这种玻璃烧成温度低,虽具有绚丽多彩、晶莹剔透的优点,但易碎、不耐高温、透明度差、不适应骤冷骤热,因此在装饰品、礼器、随葬品中能见到,但作为生活器具用的不多。

可是随着水上交通的日益发达,以及丝绸之路的不断繁荣,西方的纳钙玻璃器具很快就传入了中国。

魏太武时,大月氏 商人到山西大同来传授烧制玻璃的技术,这是外国人来华传授玻璃技术的最早记载。

晋时著名制丹家葛洪在《抱朴子》中也说过:“外国作水精碗,实为合五种灰以作之。”

所以说呀,一个玻璃杯,根本不用穿越,古法做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比现在的还牛叉。

好像马未都也展示过一个古代玻璃杯,据说他找玻璃厂仿制,因为工艺难度大,很多都不敢接这活,也不愿费这个劲。


黑句本


玻璃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但是在一座来自于战国时期的墓穴当中,却发现一个玻璃杯。其设计造型和现在相差无几,如果拿在手里真没几个人可以发现差别。

时间回溯到1990年,来自半山镇的陶瓷厂工人,在取陶瓷原料的时候,发现了几个陶瓷制作的编钟。但是他们并没有对外声张,而是偷偷摸摸的找人把它给处理掉。

然而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他们发现陶瓷编钟的事情被当地村民告发。当警察追回所有的文物之后,把这一情况上报给有关部门。意识到事情不简单的考古人员,认定这里定然有一座墓穴。

为了避免这些文物被损坏,因此立刻展开了抢救性的发掘。当考古人员来到这里的时候,从已经出土的文物当中发现,这是一座来自战国时期的墓穴。

更加令人高兴的是,从考古发现来说,这些墓穴暂时没有被人动过,最多也只不过是表面土层被附近陶瓷厂工人挖动。然而在挖掘到地下一米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件亮晶晶的东西。

工作人员经过半小时的清理,终于把这个亮晶晶的东西挖了出来。当简单清理表层土面时,竟然发现是一块玻璃杯。其实当场就有人提出来质疑,是不是已经被盗?这只玻璃杯是盗墓贼所用。


但是谁家盗墓带着玻璃杯,总不能在人家坟墓里面泡茶?更何况发现的时间是1990年,玻璃杯也不是非常普及。当时中国的生活水平,也没有富裕到就连盗墓贼都随身携带玻璃杯到底地步。

当时的考古人员一时拿不定主意,就把这件可能的“文物”送到了北京去鉴定。最后经过多名专家的“会诊”,十分肯定这只玻璃杯来自于几千年前的战国时期。

这只玻璃杯杯高15.4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状,底圆,圈足外撇。杯身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无纹饰,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

既然不是盗墓贼所留,有没有可能是现代人穿越过去?其实这也只不过是当时人开了一个玩笑,考古学家很确定的表示:这只杯子就是战国时期所制,甚至还列出了几点证据。

这款玻璃杯更好的叫法应该是水晶杯,因为它是由一块完整的天然水晶制成。虽然我国水晶矿藏分布比较少,而且品质也不高,但是不代表没有。


而如今所使用的玻璃杯,基本上都是后期合成。很少有人会把一块水晶打造成玻璃杯的形状,对谁来说实在是太奢侈。然而古代贵族以奢侈品为荣,费力打造此物不是不可能,更何况还有金缕玉衣这类东西。

再者从工艺制造上面来说,也非常符合战国时期的审美。从之前的介绍或者图片也可以看到,早在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在造物的时候,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人体工学与美学的兼顾了。

从当时同一时期出土的其他文物当中,也大致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虽然战国一直以青铜器著称,但是也来到了青铜器发展的晚期。之前大宗复杂雕刻的青铜器具开始衰落,小款器物开始兴起。

就比如说这一款杯子,表面打磨得非常光滑,通体呈琥珀色,外部基本上没有什么装饰。从其他处的一些文物当中也可以发现,这种小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后来的秦代高足玉杯,西汉早期玉杯,三国曹魏时期白玉杯,其实都是延续了战国时期的玉杯发展。只是不同的是,后来杯子的材料都是选自玉质。而战国时期恰好发现一块大水晶,就打磨成了水晶杯。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最后一点,也就是这款杯子的工艺技术。水晶其实也是矿石的一种,在当时也是被当作与玉同等规模的存在。如果要鉴定这块水晶杯的材艺制品是否是属于战国时期出品,可以查看同一时期玉制品艺术的殊同。

在同一时期的玉制品当中,可以发现当时战国处理玉制品的工艺主要包括:弧面打磨工艺和抛光工艺。而在这块杯子当中,也确实发现了这两种工艺的痕迹。

其实到了战国时期,玉制品的加工已经到了鼎盛的时段。再加上当时玉制品关键——砣的制作材料被加以改善。所以当时的工人可以把玉制品加工到线条干净利落,边角也可以打磨得非常锋利。


而水晶本质上属于石英,它的硬度也只有七。尽管在玉石类制品中属于硬度很高的存在,但是勉强加工还是可以的。只不过是可能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在工艺上面的要求不是特别高,所以完全有可能出现在战国。

其实在比战国更早的时期,就已经发现了水晶制品。比如说5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人,他们就把水晶石当作自己的工具。2.8万年前的古人类遗址,也出现过水晶制作的小石刀。

距今6000年前的古代遗址,也发现了水晶制品的装饰物。距今5000年的红山文化,也出土了水晶制品的诸多吊坠。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水晶制品已经非常普遍了,只是这种普遍仅限于当时的上层社会。

在其他战国时期的墓葬群中,也出土过非常多的水晶球、水晶珠类的物品。但是如此大一块的水晶杯,在当时考古发现中还是头一次。然而也侧面印证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水晶工艺已经非常发达了。
所以这块玻璃杯并不是穿越过去,只是战国时期发现了整块的水晶,然后用当时的工艺生生的打磨了出来。


史之策


肯定不是啦,只是被子看起来像是玻璃杯而已,人家可是水晶做出来的,比玻璃值钱多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1990年的杭州出现了一个战国时期的墓葬,经过考古学家的初步发掘,发现这个墓葬曾经遭受过不少的破坏。自然,遭受过破坏的墓葬出现传世国宝的几率已经非常小。考古学家们也没有抱着多大的希望。



经过一个多月的发掘,该地区考察的也差不多,众人也准备结束这次考古活动。但是就在这即将结束的时候,突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个酷似玻璃杯的物品,众人感到非常吃惊,这难道是谁穿越到古代去了吗?古代怎么会出现这么精致的一个玻璃杯呢?

那些负责的专家立马把这个玻璃杯放到仪器里面进行测量,看看这个极其像玻璃杯的物品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结果令大家感到非常震惊。原来这个酷似玻璃杯的物品,是由水晶做出来的。


这个在2500年之前出现的水晶杯由一整块水晶打磨而成,这个完成品外表光滑,手感细腻,整个杯子看起来晶莹剔透,和由现代工艺制作而成的玻璃杯相差无几。如此精细的手艺出现在2500年,这令我们感到无比的震惊。

这个水晶杯目前珍藏在杭州市博物馆中,作为一个国宝级的藏品接受世人的观赏。



如此重要的水晶杯在考古界是一个具有独特地位的物件,这个小小的杯子代表的也是中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工艺,同时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我们文化的最好见证。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