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古人用糯米加灰浆筑高墙,留下一座鲜为人知的高原古城


在川西有一座记载远古经典传奇故事却又低调的高原古城。如今近乎被遗忘的它则是以“顺带景点”的名义偶尔让人光顾。这里不仅有“岷江滚滚穿城来、内外城池串着盖、工匠名字刻砖上、西门建在九天外”四大怪,更承载了汉藏交融的文化积淀。它就是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的松潘。

松潘古城古称松州,位于阿坝州东北部的松潘县进安镇,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自古既是“得松潘者得川西”的军事要塞,有“川西北重镇”、“边陲重镇”、“战略要冲”之称。作为“川西门户”,自汉唐以来,均在此设关屯兵,也是历史悠久的藏、羌、回、汉族“茶马互市”的重要驿站。

游览松州古城,你可倾听岷江上游河谷千年的沧桑故事,感悟松州之战的弥漫硝烟,寻找文成公主留下的足迹和身影,体会杜甫、唐蕃松李商隐笔下的意境,观赏中国古城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和现存最宏大的古城门等文化古迹,品味古城风韵。


松潘古城有门七道,其中内城五座:东门"觐阳",南门"延薰",西号"威远",北门“镇羌”,城西南另有个小城门,名"小西门"。外城有门两道,向西者名"临江门",向南的门称"安阜门"。因特殊原因,北门的“镇羌”之名已经不用,代之以“松州”二字,东、南、西门依旧保持原来的名称。

古城北门广场上矗立的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诉说着凄美的故事,唐朝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前往长安求婚。使者路过松州,被州官扣押,遂亲率大兵二十万入侵松州,守军应战失败,后在川主寺的唐蕃松州之战,唐军击溃了藏军。松赞干布兵败回藏后又遣使臣以求通婚和好,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成就了汉藏和亲的千古佳话。

松潘古城在古建史上保持着一项记录,城墙高10米、宽30米、长6200米,城墙全部用长50厘米、厚12厘米,每块重达30公斤的青砖堆积而成,城墙厚度足足有12米,是国内所有历史古城中城墙最厚的一座古城城墙。


松川古城历经千年岿然屹立,在于其藏着一个建筑之秘,古代工匠所用的灰浆是由糯米、石灰加桐油熬成,糯米煮烂后,把浆汁倒入三合土和匀,制成灰浆。有机的淀粉与无机的石灰相互混合,形成了密实的微结构,兼具强度和韧性。因而城墙异常坚固,多次地震也没垮塌。

古代城池,一般都建在一个平面上,地势高差不会太大。松潘城的主城池建在岷江河畔的平地上,东、南、北门建在平坝上,奇葩的是西门却建在又高又陡的崇山顶上,从松潘城里看去,就象建在天上一样,这就是松潘城四大怪之一的“西门建在九天外”。

最初的松州城池基本为长方型,西城门在崇山脚下,崇山上并无防御工事。明正统年间松州发生民变,乱民盘踞西山上,别说攻城,就是从山上往下滚石头也会对松潘城形成威胁。民变平息后,负责松州守备的御使寇琛为解决松州城易攻难守的问题,将原来的西城墙由崇山脚下改筑到高差近300米的山巅,并在山顶加筑了一座西门。


青色的城墙围绕着古城;城内房屋低矮,小巷众多,东、西、南、北四条主街道宽大、分明地散布于城内;年代久远的古桥,桥下流水潺潺的小河,河边的茶楼、藤椅,远处高大的城门,城门外的苍山,目光所及之处,都给人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

如今的古城依然固守着那份纯朴,这座多民族融合的古城,向人们展示了多元文化的魅力。

松潘不仅是从成都去九寨沟、若尔盖大草原等热点旅游景区的必经之路和川西旅游线上的最重要的游客集结地和中转站,县境内还有黄龙、牟尼沟、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毛儿盖会议遗址等著名景区。松潘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应再低调,期盼高原古城再现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