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智經》,由明代名臣徐階總結出的求遷、免謫、建功、化難、釋疑、遠謗、藏拙、去患,稱為官“八智”,寓萬千道理於其中。與徐階同時代的大改革家張居正十分推崇,稱其“道盡朝堂之秘,破盡宦海之機。”
一.求遷
愚不逐上焉,智不厭下焉。貴薦得貴,賤謗得賤。官無至賢,官無至理也。用心於事者隱,用心於人者顯,尊必見貴,卑必見辱矣。
【解讀】
不諳熟人情世事的人,不要去追求名聲和權勢,急於得到升遷。為人之道,在於先學會做人,再學做事,然後求利。盲目擠進仕途的人,切忌未強先出頭。人世間最珍貴的不是朝思暮想得到的東西,而是已經得到,卻隨時都可能失去的東西。
有智慧的人,不嫌棄不排斥地位低下的人。得到社會地位高的人舉薦,因為起點高,就有可能獲得較高的職位。受到地位低下人格卑鄙的人指責,就會更加令人輕視。
官有賢者,但誰也不能說賢能到了頂點。得一賢官庶民有幸,地方全靠有賢官,但誰也不能說哪個官員,把自己管轄的事治理得最好了。明初霍州學正曹端,以公廉著稱。西安知府郭晟,曾向他請教從好政、做好官的秘訣,曹端回答說:“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欺,公則民不敢犯。”
用心做事的人,埋頭實幹卻默默無聞;用心於個人名譽地位的人,當慾望未得到滿足時,還要顯擺自己,慾望得到滿足就鬆懈懶惰了。受人尊敬推崇,必定升遷高位。遭人唾棄,將無法立足,必定在社會上被人侮辱。
二.免謫
無過亦謫也,無計固害也。事由己為,罰由上決。惡堪加之,罪堪赦之。遠結君子,近納小人。善言善出,善念善行焉。
【解讀】
沒有過錯,也被無緣無故地降職外放。胸無良策,必定有礙仕途的發展。
辦事靠自己盡力施展才能,懲罰卻由上級一口決定。人的過失,本來沒有的可以隨意羅列,犯法的行為由上級一句話就可以赦免。正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
遠結交君子,近壓制小人。好的政令、高明的計策、美好的言行,必定產生好的結果。好的念頭,必定產生美好的行為。
三.建功
以功為本,不智也;以庸為恥,非詐也。功為始,庸為終,運為輔,智為主。勢孤無顯,性懦無果。君子尋機,小人制機亦。
【解讀】
把功勞當作可以依仗的資本,這是很不理智的;把庸庸碌碌無所作為當做恥辱,這並不是虛偽。
功績與德行完美,是仕途暢通的基礎。庸庸碌碌無所作為,是仕途生涯的結束。人的遭遇命運,從旁推波助瀾。智慧謀略,預示一個人的發展方向與前程。
力量孤單無援,獨自支撐局面,不可能建立顯赫的功績。性情軟弱膽小怕事,不能克敵制勝。
君子千方百計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小人限制了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
四.化難
無官不險也,無智不孰焉。言禍降忠,天譴予奸。誠有其哀,直有其慘也。天災求己,人禍求人。莫測為心,莫言為忌矣。
【解讀】
官場具有磁場一樣的吸引力,但官場不比自家的後花園。官場的事太多了,無論你怎麼想怎麼做,都會感覺不周全不安全,正所謂無官不險。歷史也毫不留情地證明確是如此。韓信助劉邦“攻完三秦,劫取五國”,最終落得個“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不是聰明人,難以看清官場的險惡。
因言致禍,往往發生在言出於心、忠心耿耿的人身上。元代學者許名奎在《勸忍百箴》裡,列舉了一百件應忍的事,並把“言之忍”作為開篇之章,強調“口三五之門,禍由此來”,認為不該說的絕對不能說,不得不說的要儘量少說,儘量後說。一生歷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的曹振鏞,當官52年,可謂官場的長青樹。門生請教他為官的秘訣,曹曰:“無它,但多磕頭,少說話耳”。
天怒人怨,遭受上天譴責的,必定落在奸人頭上。
官場有場規,場規又有明規與潛規。明規掛在嘴上,潛規落實在背後的行動上,彼此心照不宣。對官場規則不熟悉,愛說實話說真話的老實人,對此有不勝的鬱悶與哀傷。
一個好人,不一定在官場混得好。坦誠正直的人,多無好下場。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慈禧太后公然在朝堂之上對大臣們說“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生不歡。”
天災求自己,人禍要求人。深沉穩重一點,心思讓人捉摸不透,把不亂說話當做禁戒,才有可能化解自己的災難。
五.釋疑
上無信者,下無託者。不疑不強,不敬不立也。私勿害公,情莫悖義。智者念遠,愚者顧近也。君子疑己,小人疑人焉。
【解讀】
上級長官不講誠信,朝令夕改,下屬官員就不敢承擔責任,缺乏開拓精神。不問出處去處,不問過往將來,只知道人云亦云,這種人不可能自強不息奮發向上。不尊敬長官,不尊重同僚,不以物敬人,就無法在官場立足。
私心不要危害公利,感情不能違背道義。
聰明的人,心中盤算著長遠的利益;不懂得人情世事的人,只顧眼前小利。
在甚為重視顏面的官場中,君子也要常常自設疑問,深刻地總結反思自己,以責人之心責己,以合乎禮義要求別人,就少有過失;小人只會懷疑別人、責怪別人,所以一錯再錯。
六.遠謗
智者謗智也,奸者謗奸也。無利則無謗,無果則無行。上不拒貴,下不疏賤。事可無成,心必人知。惡語或善,褒言或貶矣。
【解讀】
有智慧的人指責別人的過失,善於運用才智計謀。奸滑狡詐的人,惡意攻擊別人,善於運用虛假不實的東西,擾亂視聽。
沒有厲害衝突,就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閒言閒語去惹是生非。沒有成效的事,不要白費力氣,勉強去幹,甚至冒險去幹。
地位高的人,不拒絕與人協商共事。地位低的人,不疏遠地位低的人。
不是事事都可能成功,即便沒有成功,自己的主觀努力與良苦用心,必須讓人知曉。
聽起來使人討厭的話,或許含有善意;讚揚的話,有的也含有指點過失的意思。容言勿苛求,聽到直言規勸或暗中諷喻的話不怒,聽到讚揚的話不喜,聽到有失偏頗的話不怨,聽到不置可否的話應當感到不安。
七.藏拙
人忌無優焉,官忌拙顯焉。大拙不明,小拙不悟。難為不為,能為有讓也。君子內忍,小人內兇,以優為拙,至明也。以拙為優,至愚也。
【解讀】
一個人最害怕一無所長,要是那樣,就沒有肥差美缺。做官要獨具慧眼,有獨到的見解,有創新的方法,最忌諱表現平庸拙劣。太笨拙的人不明事理,辨別不出是和非。稍顯笨拙的人沒有悟性。
不易做到的事、使人為難的事不做。能夠做到的事、有功可居的事,要多表示謙讓。
好差事,大多是在陳規陋習較多的地方,是競爭最激烈的地方,也最容易受到攻擊。謀得好差事不一定就是好事,天天有人歡喜有人悲,日日有人開心有人愁,求官不成保官不住是常事,所以必須更加謙虛謹慎。
君子內心能夠剋制,以忍讓的態度面對各種事各種人。小人心狠手毒,專挑毛病,一旦有機可乘便蜂擁而上。
好的差的,應各得其所。故意不露鋒芒,使人看起來笨拙愚鈍,這是極其聰明的表現。平庸拙劣裝作優秀,這是愚蠢。
八.去患
民智憎患也,官智去患也。上患為上,下患為下。不與命鬥,不與形逆。大利在安,小利在幸,人爭弗爭,人怨弗怨也。
【解讀】
社會不缺有識之士,民智大開的表現,就是不迷信,不盲從,監督官員,討厭禍患。官智的表現,就是具有憂患意識,立解憂之志、踐去患之行。
高官的擔憂與禍患,在於官高位顯,飄搖不定。小官員的擔憂與禍患,在於身份低下,人微權輕,說話不受人重視。
自古聖人,只不過找到了適應社會的最佳生存方式而已,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以,智者不與命鬥,不與法鬥,不與理鬥,不與所處的形勢抗衡。大勢所趨,如排山倒海,鬥之無益,反而會帶來更大的災難。
人為財死,很不值得,人生大利在於安,有幸得到好處,小利而已。別人爭奪的不要去爭,別人抱怨的,不要跟著去抱怨。走自己的路,去患為安。
閱讀更多 歷史掃地僧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