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了一個漢字被中國女性罵了三年,現如今,人人都在用

今天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呢,名叫劉半農,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出生於江蘇江陰城內清貧的知識分子家庭,自幼聰慧過人。他是近現代史上中國的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後來,他和弟弟劉天華、劉天茂被譽為“江陰劉氏三傑”,可見他們的影響力之大。

發明了一個漢字被中國女性罵了三年,現如今,人人都在用

所以,他是發明了個什麼漢字?竟讓已婚婦女氣得罵了他三年不止,但是如今大家也都在用。

發明了一個漢字被中國女性罵了三年,現如今,人人都在用

“五四運動”的時候,人們使用“伊”字來表示第三人稱的女性,但是卻讓人感到非常的突兀,並不完美。中西文化交融的時候,漢語中也沒有字與英語“She”相對譯,因此最初翻譯“She“時,常譯成“他女”、“那女的”。由於“她”是常用詞,往往造成成篇累贅的“他女”“那女的”,看上去和讀起來都感覺十分別扭。當時有很多文豪都試圖去解決這一個問題,這其中不乏有造字、改字或者是找相近字等等的方法。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我國新文化運動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詩人和語言學家劉半農在北大任教時,提出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稱女性。瞬間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可是帶來的後果卻是劉半農沒有預料到的。

發明了一個漢字被中國女性罵了三年,現如今,人人都在用

贊成之人固然眾多,且不幾年社會上就流行開來,但反對之聲也並非如目前所揭示的那樣僅來自於語言文字學界內部。同時,重要的非議也不只限於“他”與“她”字聲調難以區別這一方面,更有來自於男女平等運動方面的政治性抗議者。即便是在“她”字已很盛行的30年代中期,這種抗議之聲也仍然存在。如1935年,影響很大的《婦女共鳴》雜誌,就始終拒絕使用“她”字。認為該字的構造去掉了“人”字旁,是不把婦女當人看,是對婦女人格的公然侮辱,雖然劉半農先生在提議這個字指代第三人稱女性的時候根本沒有這個意思。

發明了一個漢字被中國女性罵了三年,現如今,人人都在用

劉半農在提議“她”字並建議取代“伊”字時,其所述理由主要有三:即“口語中用‘伊’字當第三位代詞的,地域很小,難求普通;‘伊’字的形式,表顯女性,沒有‘她’字明白;‘伊’字偏文言,用於白話中,不甚調勻”。其中,第二條大概不會有什麼爭議,它體現了一種去籠統、求精確的現代性分別原則。

發明了一個漢字被中國女性罵了三年,現如今,人人都在用

劉半農先生雖被女性痛罵,但是仍然堅持了自己的觀點,隨著時代的發展需要,“她”這個的首先被上層人士所接受,因為這個字大大地拉近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讓中國人可以更好的學習西方的先進文化,隨後“她”字也被收錄到字典之中,成為了常用字。歷史給出的結果也證明了劉半農這位民國大師是正確的,其實“她”這個字不僅沒有對女性的歧視,其實是一種尊重,是打破幾千年封建思想的有力一擊。

發明了一個漢字被中國女性罵了三年,現如今,人人都在用

劉半農推廣了“她”字,結束了以往書面語言中,第三人稱的混亂現象,從而純潔、豐富了祖國的語言文字。魯迅高度評價劉半農的創造精神,說“她”字的創造是打一次“大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