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省會在開封市,為何1954年遷到了西邊的鄭州市?

ann-安大官人


在我看來,河南省會遷到鄭州,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自然條件

開封在過去的幾百年中都是河南省的省會,只因為過去開封水路發達,交通便利,農業發達,人口稠密。黃河改道後,位於開封的黃河由於泥沙的淤積成為了地上懸河,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開封城摞城就是因為黃河決口而造成的景象。隨著黃河的泛濫,土地鹽鹼化嚴重,限制了農業的發展,開封這個省會自然條件日漸惡劣,省會遷出是大勢所趨。

2、交通

鄭州位於京廣鐵路和隴海鐵路的交匯點,貿易的發展使鄭縣這個小縣城的經濟越來越發達,火車拉來的城市這話一點都不假,在建國初期就超過了開封的經濟,開封的領導地位日漸不保。

開封老城就像北京的老城區一樣,限制了開封的發展,鄭縣的城區規模小,建設新城市的阻礙小於開封,從長遠看,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鄭州發展的很快,城區規模不斷擴大。

3、區位

解放初期,鄭州處於開封和洛陽中間,其中開封是省會,洛陽是經濟第一城市,但一個偏東一個又偏西,政府協調工作不方便,就選擇了更偏向中間的鄭州。鄭州北部的新鄉曾經是平原省的省會,南部的許昌曾經管轄著平頂山和漯河,是河南中部的政治中心。這樣看來,鄭州的區位優勢明顯,處在四個行政中心之間。現在的中原城市群也是以鄭州為中心來建設的,鄭州的發展潛力巨大。


新聞風暴眼


其實,河南的省會原本在開封,直到1954年,也就是建國的初期,河南省會才從開封搬遷到了鄭州。那麼,最大的一個問題出現了,既然開封已經做了幾百年的省會,為何又會搬遷到鄭州呢。其實,這就是很多古城面臨的問題。

  

  開封的繁榮主要依靠發達的水運交通,在宋元時期,開封地區水網非常的發達。因此,北宋的首都在開封。元朝統一天下以後,開封雖然不是首都,但也是河南江北行省的省會,從而奠定了開封城省會的地位。明朝和清朝時期,雖然河南省的管轄區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省會一直在開封。其實,進入清朝後期,開封已經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由於黃河改道,曾經引以為傲的水運網絡已經不復存在。小編去看過古運河,現在都是荒草。

  

  開封的興衰和黃河有很大的關係,黃河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在開封地段沉積下來,逐步形成了地上河,對開封城造成了很大的威脅。由於鹽鹼地嚴重,開封的農業也出現了問題。當然,在古代框架下,開封仍是河南最適合做省會的城市。接下來,鄭州該出場了。在20世紀初期,清朝開始修建京漢鐵路。原本計劃從省會開封經過,但是開封地區的土質鬆軟,而是黃河的寬度太大,對鐵路的施工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把鐵路地點向西轉移到了鄭縣,也就是現在的鄭州。依靠鐵路運輸的帶動,鄭州開始迅速發展。尤其是成為交通樞紐以後,鄭州的發展速度更快。在抗戰爆發之前,鄭州城內已經擁有商鋪兩千多家。在抗戰時期,日本軍隊佔領了河南大部分地區。日本軍隊曾經計劃把河南的省會,從開封遷移到鄭州,不過還沒有開始,日本就戰敗投降了。在二戰結束以後,開封仍是河南的省會,但地位已經發生動搖。

  

  在建國的初期,鄭州的經濟已經超越了開封,國家對鄭州很重視。進入50年代,隨著國家局勢全面穩定下來,國家開始考慮省會的變遷問題。1954年,河南的省會從開封遷移到了鄭州。鄭州從此成為了省會,也是重要的棉紡織基地。順便說一句,當時,河南省內最大的城市是西邊的洛陽。洛陽曾經是重要的重工業基地,直到90年代,鄭州的經濟才超越了洛陽。洛陽和開封一東一西,省會鄭州夾在中間。

  

  小編曾經在河南生活了很長時間,發現洛陽和開封都有點不服。由於老城區的各種限制,開封老城無法大拆大建,10年過去了,發現老城區的變化很小。在開封讀書的時候,周邊人喜歡說開封當年如何如何,喜歡講述過去的輝煌。洛陽和開封的情況不一樣,洛陽至今仍是河南第二大城市,小編感覺洛陽有一種潛在的傲嬌,感覺自己才應該是老大。


小強強的vlog


一、開封交通不便,處在黃河懸河之下,危險性大,開封東部鹽鹼地較多。開封位於河南省東部,也不在交通要道上,無論是商業貿易還是對全省的輻射帶動都不能盡善盡美。並且開封歷史上多受黃河水患,也不利於城市的擴大。另外開封東部鹽鹼地較多,農業發展緩慢,經濟上比較貧窮。

二、鄭州處在隴海、京廣鐵路交叉處,貿易日漸繁榮,民國時期有行政署基礎。京廣鐵路的前身京漢鐵路修建較早,鄭縣的貿易也逐漸興盛,原來鄭縣的主城區便是在今天的二七廣場附近。京廣與隴海線交叉在鄭州也為鄭州帶來了希望,民國時期鄭州便是國民黨河南第一行政署的署地,再加上鄭州位於河南省較為中心的位置,便使當初的政府看到了鄭州的前途。


三、行政區劃的調整。在1952年之前河南省區劃都是黃河以南,黃河以北則是平原省及其它,後來平原省撤銷,河南省在黃河以北面積大大增加,因此必須要讓省會能夠跨越黃河通達北方,所以此時鄭州的地理位置更加凸顯。

最後細想洛陽和開封都是古都,很多人也都支持洛陽開封成為省會,但偏偏選擇了它們之間的鄭州,這其中也非常耐人尋味。如今鄭州成為省會已經64年了,這64年來鄭州經歷了翻天覆地、脫胎換骨的變化,最起碼從現在來看,鄭州對於全省的交通輻射能力要大於洛陽,所以不得不佩服當初預見未來的決策。

我是海域藍豚,河南自媒體,僅僅是回答者,喜歡請點右上角加關注,歡迎評論點贊,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只要河南行政區劃沒有大的調整,省會地位,妥妥的,會是鄭州。

河南省版圖和格局決定了:省會定鼎鄭州,是必然的、最優的選擇!

河南省及周邊地區,有中原、中州之稱。

從先秦以來,河南地區可謂是古國林立、人口稠密,是歷代王朝的腹心——

歷史上經歷了多輪變遷後,在明代形成了今日版圖的基礎——這個格局穩定後,河南長啥樣呢?

看到河南地圖,有什麼特點?

輪廓形狀:略似一個不規則的“中”字

東、西、南、北,四個角,與多個省份相鄰,中間的河南猶如一個“中”,又好似一個胖版的“十字”。

這冥冥之中與其中原、中州的“中”完美契合。

自然地理:一半平原,一半山地;黃河分成南北兩半

交通格局:兩大幹線交匯,構成了河南的動脈

我們知道:秦嶺淮河是中國的南北方分界線,我們常常說北方人、南方人,河南人在這個問題上有一些爭議:到底是“南人”,還是“北人”?秦嶺淮河一線的最中間一段,就穿過了河南——河南既有北方區域,也有南方區域。

河南,屬於東部還是西部?不東不西,它西接西北、東望淮海。

河南,屬於北方還是南方?不北不南,它北跨黃河、南抵長江。

河南省市跨越南北、連接東西的“中樞省”,它的自然地理、交通幹線格局,都是中正、嚴整;這樣的地理環境和格局,決定了它必須找一個最優中心,才能承擔起交通中心——而交通中心溝通的不僅是河南的動脈,而且是全國最重要的幹線,這對於城市的推動力極大。這樣的區位的城市,必然有利於以最優化的方式吸引全國乃至周邊的資源——這樣的地方成為全省最大城市,只是時間問題。

鄭州,恰好就位於這個點上。

河南歷史上的洛陽、開封、安陽、商丘、許昌等在歷史文化上都很輝煌,但當時沒有河南省這樣的行政區域——當河南省版圖穩定下來之後,它們的區位優勢就不存在了。

鄭州,接管了這個重要角色。

如上圖(大地理館 製圖)四角的四大古都,組成了“河南中的河南、中原中的中原,這四個古都的中間則是省會鄭州。


總結一下:為什麼河南其他歷史名城無法成為省會?

一,因為今天這個模樣的河南省的歷史並不長,漢唐洛陽、宋朝開封,是全國的中心,而不是以今河南為參照的。近代以前水路運輸非常重要,後來的鐵路公路建設開展,南北東西大道的交點將更多的優勢轉移到了地圖上的——鄭縣!以河南省版圖為參照,舊時的古都安陽、商丘、洛陽、開封、許都等都偏離中心,鄭縣(今鄭州)恰好在他們中間。

二,鄭州,不僅是首都北京與華中重鎮武漢、華南中心廣州交通線——高速公路與京廣鐵路經過的點,還是中國東西最重要鐵路動脈——隴海線上的點。

兩大交通動脈,也因此將河南分成了“四格”。更直觀、簡潔一點地看,河南的輪廓,其實就是兩個三角形組成的四邊形,京廣線是一條軸、隴海線(部分與黃河重合)是一條軸線。

三、安陽、許昌、洛陽、開封(商丘),四周的重鎮就像四大護法,守衛著共和國時期的河南省會鄭州,堪稱“四星捧月”。只要河南行政區劃沒有大的調整,省會地位,妥妥的,會是鄭州——周邊幾大天王,並非不再重要,可以充當重要配角。


大地理館


再多的說辭都只是勉強解釋,政治決策,讓哪個是省會哪個就是省會。


qzuser


鄭縣在1948年10月解放,立即把縣城區叫鄭州市,縣城區以外仍是鄭縣,之後是郊區,再後分別劃歸各市區。鄭州東區建立鄭州擴大很多。


13253401420


。鐵路。少了一條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