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流轉土地做種植大戶,大家有什麼看法?或者說有沒有前景?

誰伴我闖蕩68397599


對於現在流轉土地做種植大戶,大家有什麼看法?或者說有沒有前景?

流轉土地現在可以說是一種趨勢,但最終農業會以什麼發展模式進行,這個需要在實際情況下做以推測,我要說的是,流轉土地經營模式只是農業發展模式的其中一種形式,而最終農業經營模式肯定不是流轉土地經營模式。

先讓我們回顧一下農業的發展,農業始終與農民緊密聯繫在一起,種地也是農民的宿命,只不過是技術的成熟與否,科技的進步與否。農民的身份隨著土地經營模式也有所改變,開始是佃農與長工身份,後是生產隊員或公社社員,個體經濟成員,職業農民。經營模式從集體經營生產,包乾到戶,專業戶,流轉土地種植大戶很明顯相當於專業戶。在這一些列的農業經營模式中,我們可以看出,農業一直在發展,相對於家庭承包制來說,流轉土地種植大戶(專業戶)更具有優勢,無論從效率技術還是規模上遠優於家庭承包戶。但流轉土地模式是農業終端模式嗎?不是的。

它只是一個過渡,最終模式還是家庭農場模式。家庭農場是以家庭為單位,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協作,家庭農場更專業,比專業戶更具有優勢。家庭農場之間互相合作。家庭農場是專業戶經營模式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農業模式。至於什麼時候能達到那種水平,這要看農業發展的進程。然而,不管農業採取哪種模式,首先要明確一點,那就是農業發展是建立在農業技術與農業知識基礎上的。

未來的農業一定是蓬勃發展的,對於致力於農業的人來說有很多機會,但機會的存在便意味著挑戰,那就需要農業技術與知識的進步,這才是農業模式交替或更新的主線。


農業空間


我們吉林琿春農村土地流轉大戶,絕大多數都很成功,我舉一個例子:

我們這裡的板石鎮,有個農民叫李松哲,朝鮮族,他發現本村一些朝鮮族農民都去日本和韓國打工,留下的水田沒有能力耕種,他就流轉承包過來。開始小打小鬧,包了幾百畝,後來越幹越大,總共流轉承包了3000多畝水田。一個人肯定幹不了,就帶頭創辦了"松哲農業生產合作社″,招收本村農民為合作社打工,也可帶地入股勞動分紅。在原有自家的農業機械外,又根據農情,增添了大型農業機械,使他承包的土地,全部實現機械化。幾年來,他的合作社越辦越好,水田年年豐收。每年扣除農藥種子化肥等生產成本,扣除機械折舊和機械費用,農民的工資費用等,年純收入30萬元。為琿春農業流轉承包大戶,樹立了好樣板。

目前,我國農業正面臨大分化,大改組的農業現代化前期過程,小農經濟生產模式將逐步減少,土地流轉,承包集約化,集體化將逐步形成。機械化耕種,規模耕種,科學耕種是大勢所趨,我國的農業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琿春徐飛768


土地流轉,土地規模經營,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大趨勢,又將是一場“農業革命”。

在這場“土地革命”的大潮中,審時度勢,把握好機會,將會大有作為。

我不想亂說些口號式的“溼貨”,我舉下我農村老家村莊裡的實例。

我老家農村,地處“昌濰平原”(過去這麼稱呼)和魯中山區的交界地帶,屬於丘嶺地。

我們那個村莊的土地分為三類。

一類地,就是窪地。土質肥沃,水澆方便。

二類地,半窪半嶺,土質稍差,水澆條件不好。

三類地,甭說了,是地處山嶺偏遠的一些劣質土地。旱天旱死,雨來澇死的沙石薄地。純是“靠天吃飯”的地塊。

二零一四年,經人牽線,來了轉包土地的承包商,以每畝一千元的價格,包了大部分的窪地,也就是一類地。

當時,多數人私下議論,擔心承包人掙不到錢。

但是幾年下來,發現人家是掙錢的,並且,還掙到了大錢。

但是,承包人轉包過去的土地,並不是種植糧食作,而是建了冬暖大棚,種植蔬菜。

我們那個地方,距離聞名國內外的蔬菜大棚種植基地壽光,五十多公里,承包者本身在壽光就是大棚經營戶。

他們有著豐富的大棚種植技術、經驗和銷售渠道。並且後來據他們自己透露,在他們壽光當地轉包土地的話,價格高達二千多元一畝。

所以,他們掙了錢。

無獨有偶,也是在我們那個村裡,有個外出打工多年,攢了筆錢的本村村民,聽說種植桃樹,效益挺好,就和朋友以角畝五百元的價格,轉包了村裡三十畝二類地,建了桃園。

技術上,管理上,都搞得挺好,桃樹第二年就掛了果,第三年達到豐產。

然而,他們沒有掙到錢。

說起原因,問題就出在銷售上。

由於前期市場調查不仔細,結果就出現了桃樹豐產不豐收的局面。

去年秋天,桃子賣到兩三毛一斤,據說連本錢都換不回來。

我說這兩個實例的目的,意思是,想流轉土地,做承包大戶,一定要慎重。

至少要充分去調研市場,做到產前產後雙保障,否則,豐產不豐收,則會得不償失。


笨刨


近幾年,由於糧食價格持續走低,種植效益下降,很多農民都把土地流轉給其他村民,外出打工或者創業,所以土地流轉是一件非常普遍的現象。那麼目前想流轉土地做種植大戶,我個人有幾點看法,供您參考。



第一,從投入角度看,做種植大戶的投入還是比較大的,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做後盾。打個比方說,如果想流轉100畝土地,每畝流轉費用,在我們黑龍江綏稜本地最少每畝得450塊錢,這樣租地錢就得45000元,再加上種植生產性費用,一畝地種玉米最少得400元投放,種大豆也得300元費用,這樣加一起又得3、4萬元,一共費用就得80000-90000元之間,如果加上1分錢利息,正好是10萬塊錢。我說的是在自己有機械的情況下,如果沒有農機具,全部外僱機車,那還需要一筆費用。如果自己購置配套農機具,那費用就大了,至少得5萬元以上。由此看來投入還是比較大的,這一點要考慮好。

第二,從種植利潤上看,大家可以看一下現在糧食價格,目前全國玉米平均價格在9毛5、6一斤,而我們黑龍江綏化這隻有8毛2、3一斤,流轉的土地種一畝玉米的收入也只有200元左右;大豆價格一斤1.64元,一畝地300斤左右,種植大豆不算補帖就是賠錢,算上生產者補貼一畝地能有150-200元的純收入。種植水稻能稍好一些,一畝地能純賺300元左右,但是水稻投入大,一畝地投放超過1000元。從種植效益上分析,種植100畝地,如果是玉米能賺2萬塊錢,如果是種大豆能賺1萬5到2萬塊,種植水稻能賺3萬塊錢。如果是一年一季,搭上人工,再加上10萬元左右的投入,只賺個2、3萬塊錢,大家說劃不划算呢?顯然沒多大意思。

第三,要說流轉土地做種植大戶有沒有前途,上面的分析也已經有了答案,但是如果你有好的銷售途徑,種植一些經濟作物或許利潤能大一些,比如在我們這有種植粘甜玉米的,專門賣給當地一家加工廠,一畝地生產3300個玉米棒,每個0.4-0.5元,1320-1650元產值,去掉成本,一畝地能賺個400-500塊錢。如果種植常規作物前景並不看好。



當然,有句話叫做360行,行行出狀元,如果你現在家裡有配套農機具,並且有餘錢,同時種地技術很厲害,可以考慮多流轉些土地,試一試。如果不具備上述這些條件,個人認為還是將自家土地流轉出去,打打工,或者乾點別的,賺錢可能會更容易一些。以上為個人看法,不知道大家如何看?


三農廣訊


前幾天我實地走訪了山東青島、梁山等地二十多個土地流轉後的種糧大戶,親眼看到了他們的耕作情況,這些種糧大戶少則幾百畝,多者上千畝。因現在農民種地成本增加,糧食價格偏低,很多農民外出打工收入較高,都願把土地流轉出去,成為種糧大戶己不再是難事。

這些種糧大戶除享受國家農機補貼後,都是投入巨資,購買了耕、種、管、收的先進農機具,正逐步實現全程全面農業機械化,相對來說,種糧大戶比單獨農戶的耕作費用節省了很多。種糧大戶的種子、化肥、農藥都是聯合成批到生產廠家進貨,比個人種地的成本又降了很多。

種糧大戶們所收穫的糧食,有的還深加工(比如烘乾後),聯合起來直接交給對口用戶,價格當然要比個人外賣的高多了。

種糧大戶們的前景看好。越來越多的國家政策在鼓勵他們發展壯大,如山東梁山的吳慶剛,由種糧大戶發展成農業合作社,多項經營,享受了很多的國家優惠政策。

土地流轉做種糧大戶,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老家看農機


現在流轉土地搞種植很好的,首先,我們談一下土地流轉費問題,近十年以來,很多農民都外出打工,部分土地撂荒,有的無償送給在家的人們種,本人調查過幾個地區,有的地方除了外出打工外,還有部分移民搬遷,這些地方土地直接是大片撂荒,經瞭解,流轉費每畝每年在50到100元之間,其他一些地方每畝每年200元,在我們地區2010年每畝每年600到700元,現在每畝每年僅400元,現在流轉土地搞種植流轉費用低,當然,土地流轉下來了,得要好好拿準,根據當地氣候、土壤、環境等來考慮,種什麼能成功效益高了,種植什麼品種這個問題,不能盲目引種,更不能聽其他人說這個種好那個種行,這個必須因地自宜,適地實種,適地適樹,若要引種的情況,先引少量試種,成功可靠了,再擴大種植面積,最後,祝你種植成功!


用戶98892609440


中國八億農民,用一億人種地,剩下七億農民幹啥去?,都去打工?老的,小的,病的,幹不了活的咋整?種糧大戶能白著這些人嗎,都上城裡住樓,幹啥,吃啥,國家能養著這些把土地流轉完的農民嗎,一畝地流轉給一千塊錢地錢,一口人最多五畝地,五千塊錢夠在城裡過幾個月,電費水費,醫療費,米,面,油菜,這點錢!夠用嗎。最好還是耕者有其田,都能有活幹,都能有飯吃,社會才能穩定。


祥和95478


可以肯定的說,規模種植是大勢所趨,國家支持,民心所向,也是很多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

就在前不久,農業農村部就實施了家庭農場培育計劃有關情況舉行了新聞發佈會。主要遵循5個原則。

1.堅持以農戶為主體。發展多種類型的家庭農場。

2.堅持規模適度。標準就是以效益論英雄。能大則大,能小則小。

3.堅持市場為導向。在市場中發展壯大。

4.堅持因地制宜。各地要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多模式,多元化來發展家庭農場。

5.堅持示範引領。要發揮典型的引領作用。總結各地經驗,向全國推廣。

所以,農民要適度的規模化種植,因地制宜,以效益為中心,不要片面的追求大規模,穩中求進。

向國外發達國家的大規模種植,目前還不適應我們的國情。畢竟我們的農民還沒有那麼大的實力,國家也不可能給你投入那麼多資金給你。

農民朋友要根據自身的條件,資金的多少,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把握好自己的種植規模。 我是美印龍兵過師傅,歡迎關注,歡迎留言。



龍兵過


請問:怎麼大的規模(面積)才算種植大戶?國情是,有的地方人多耕地少,有的地方耕地多,人口較少,有富的,就機會多的地方,有窮的,少就業機會的地方,怎麼流轉才能成為種植大產,這就要看當地的實際情況而定,流轉的目的是提高效益。不要聽專家說的流轉就能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


莫勝蘭


土地流轉,在以後的農業生產中,是一種趨勢。以後土地基本上都會有種植大戶來管理,耕種。但是這種情況的前景如何呢?下面就要分幾個方面來分析下。

第一,流轉的土地,是不是連成一片的。

對於種植大戶來說,土地連成一片是每個種植大戶都渴望的。這樣一來在種植,管理等方面是非常方面的,而且還會降低種植成本。

連城一片的土地更加容易流轉出去,在租金上面可能也會比較高。但是現在種植大戶都有自己的機械,這樣節約下來的成本。也能應對稍微比較高的租金。



第二,租金價格。

土地比較肥沃的土地,連成一片的土地。在租金上面會比較高。很大的程度上會影響到土地流轉的積極性。

如果比較肥沃的土地,在流轉後種植主糧。能掙到的錢是非常有限的。而且掙的錢也是辛苦錢。如果租金比較高,而且現在還沒有比較適合的農作物。就不建議去流轉,因為這樣一年下來,基本上就是白乾了。

第三,轉變種植方式,種植一些經濟價值比較高的農作物。

流轉土地,不同自己的土地。租金是一項必須要投入的成本。這就相當於種植成本增加了很多。但是現在主糧種植的純收益本來就是非常有限的,一畝地的純收入非常有限,都禁不起慢慢地算。

加上現在流轉土地的租金,我們必須要改變種植方式了。比如種植一些經濟價值比較高,產量比較高,而且比較合適本地區的經濟作物。這樣收入會增加很多。

第四,轉變管理方式,讓土地產生更大的效益。

轉變管理方式,說白了就往家庭農場的方面去發展。發展體驗式農業,體驗種植,體驗收穫,體驗整個種植,收購的過程。

這樣的參與式的農業,在未來是一種發展的趨勢。也能更大化的帶來收益。也是種糧大戶應該體驗,探索發展的方向。

流轉出來的土地能產生多大的效益,在管理,種植上面有很大的關係。在不種植主糧的時候,一定要避免跟風種植,看到什麼價格高就種植什麼,一年一個價格。可能當你種植的時候,價格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流轉土地是趨勢,是未來農業發展的一個趨勢。還是比較有前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