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真的是厄爾尼諾年嗎?

賣後悔藥15


2020年是不是真的是厄爾尼諾年現在判斷為時過早。

2019年4月,國家氣候中心曾確認2019年為“厄爾尼諾年”,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所謂的“厄爾尼諾”特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偏暖現象。厄爾尼諾現象通過複雜的海洋與大氣的相互作用造成天氣氣候的異常變化,從而導致暴雨、洪澇、強颱風等極端天氣氣候災害發生。

位於我們國家長江中段的諸多城市,在2019年也並未出現夏季風較弱,雨帶多,降水量多於往年且發生流域性洪水等情況,這些明顯不是厄爾尼諾現象特徵,而且相關報道也說明,2019年7月下旬至10月底,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南部等地氣溫偏高1~2℃,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5至9成。高溫少雨導致湖北東南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等地先後出現農業乾旱。


winetaster品酒師


我們都知道厄爾尼諾現象是每隔幾年便會出現的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層海水溫度明顯升高的現象。一般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週期是每4年一次。

那麼明年也就是2020年全球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嗎?

有研究證實,可以帶來災難性的強降雨和長期乾旱的厄爾尼諾現象,將可能在2020年再次出現,影響地區主要包括太平洋沿岸國家,屆時從秘魯到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甚至中國都會受到其影響。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預測,明年厄爾尼諾發生的幾率為80%,而厄爾尼諾發生的時間是赤道太平洋中東部海面溫度大大高於正常值的時候。

該科學家小組使用了一種模型算法,該算法利用了太平洋地區網格點網絡上氣溫變化之間的聯繫,可以預測至少一年後的厄爾尼諾現象。

“傳統的方法無法提前6個多月做出可靠的‘厄爾尼諾’預測。用我們的方法,我們的預警時間大約是之前的兩倍,”德國吉森大學的物理學家、共同開發人員阿米恩·邦德說。

厄爾尼諾現象的來歷

19世紀,秘魯和厄瓜多爾的漁民首次使用了厄爾尼諾這個詞,指的是聖誕節前異常溫暖的水域減少了他們的漁獲量。這種現象每2至7年發生一次,通常持續9至12個月,從年中開始,在11月至1月之間達到頂峰。

厄爾尼諾現象經常在這個多山的拉丁美洲國家北部帶來暴雨,導致泥石流風險加劇。厄爾尼諾現象還可能導致南美、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和非洲其他地區的持續乾旱。在印度次大陸,它可能會改變季風模式,而在加利福尼亞則可能會帶來更多的降水。

研究人員說,下一次預期的厄爾尼諾現象將於2020年底達到峰值,可能會在2021年將全球年平均氣溫上升推到一個新的紀錄。屆時氣溫上升將會使太平洋變暖延後了大約三個月。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由於2015-2016年強大的厄爾尼諾現象,加上長期的氣候變化,2016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那麼2020年如果出現厄爾尼諾現象會打破這一記錄嗎?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假想家


按照研究人員的說法,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2020年多個國家地區夏天可能會比往年更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2019年3月19日發佈預測結果稱,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2月以後赤道西太平洋有較強西風爆發並東傳,赤道中東太平洋表層海溫異常有所增強,次表層大部為暖水控制,且強度有所增強,上層海洋熱含量近期快速增長,近期大氣環流與海溫呈現出典型厄爾尼諾的海氣耦合形態。綜合分析熱帶太平洋大氣、海洋特徵及數值模式結果,預計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將在今年春夏季繼續發展,持續到冬季的可能性大,將發展成為一次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現象最初是指南美洲秘魯西側沿海太平洋海域的異常升溫現象,該海域受秘魯寒流影響,水溫通常較低,而有些年份在聖誕節前後會出現異常的水溫盛行現象,導致海洋魚類的大量死亡,所以命名為厄爾尼諾(聖嬰)現象。

根據之前的描述,厄爾尼諾是指本來的冷海水,異常變為暖海水,所以是一種反向的變化,表現在氣候方面也多表現為反向特徵,具體規律可以總結為“該冷不冷、該熱不熱、該雨不雨、該旱不旱”。成因,東南信風減弱。當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東南信風減弱後,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泛會減少或停止,從而形成大範圍海水溫度異常增暖,傳統赤道洋流和大氣環流發生異常,導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區迎來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則乾旱嚴重。在正常狀況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北信風,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南信風。信風帶動海水自東向西流動,分別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從赤道東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層上升湧流補充,從而使這一地區下層冷水上泛,水溫低於四周,形成東西部海溫差。


漂流者150749264


感謝邀請,厄爾尼諾現象已經是逐漸被人們所熟悉的名詞了,且近些年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也愈加頻繁,受其影響地球不同地區會出現持續的乾旱或者澇災,而據氣象局預測2020年厄爾尼諾還會持續,這一點已經得到肯定。先說說厄爾尼諾的形成原因,地球環境是在本身自轉和公轉過程中形成的,但是地球自轉速度並不穩定,當自轉出現速度波動時便會形成厄爾尼諾。地球自轉速度以往平均十年會發生一次變化,而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平均四五年就會波動一次,特別是在轉速變慢的情況下,極易形成“厄爾尼諾事件”,這也是為何近些年厄爾尼諾頻發的原因。
再說說厄爾尼諾形成的區別,當地球自轉速度變慢時,赤道兩邊的海水和大氣因為剎不住車,繼續向東做慣性運動,這導致西太平洋暖水將東太平洋冷水覆蓋,最終導致東太平洋暖水堆積形成乾旱的厄爾尼諾。反之,當地球加速自轉時,赤道海水因為瞬時跟不上速度,形不成東西半球暖水與冷水的交錯調節溫度,造成冷水在東太平洋集結,就會形成寒冷的厄爾尼諾。在我國,厄爾尼諾的主要體現是冬季變暖,南方暴雨澇災,而北方異常乾旱。預測判斷厄爾尼諾的主要依據是東半球赤道兩側海水的水溫變化,只要海水溫度連續三個月高出平均值半度以上,就可判定為厄爾尼諾,而從最新的氣候預測顯示,本次厄爾尼諾會持續到2020年冬季,我國長江以南地區還會持續降水,尤其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有洪澇災害風險,北方乾旱持續,由此判定2020年應該還是厄爾尼諾年。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2019年是厄爾尼諾年,這從今年以來我國一些地區所出現的異常天氣(氣候)現象就能看出來(以下舉5個例子說明):

1、入夏後黃淮海平原、山東丘陵等區域主雨帶推遲,造成江蘇、山東出現近60年以來的嚴重旱情,洪澤湖、南四湖等湖泊水位逼近或下降到死水位以下,為了緩解旱情,山東更是調數億方黃河水“解渴”;

2、西北乾旱、半乾旱氣候區降雨量較往年明顯增多,沙漠綠洲敦煌甚至出現了洪水肆掠的現象、黃河上游干支流水位普遍較往年上漲等等;

3、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強弱等因素的影響,登陸我國的颱風數量明顯較少且強度較弱,多數颱風向北偏西偏轉繞道去了日本,要知道夏秋季節颱風所帶來的大量降水是我國東南沿海最主要的地表徑流之一,佔的比重相當大;

4、長江、淮河中下游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氣象乾旱,特別是江蘇、安徽、湖北、江西等地出現重度氣象乾旱,多地長時間無有效降水。

5、影響我國的冬季風減弱,導致立冬了許多地方還感受不到冬天的氣息,氣象專家也表示今年大概率是暖冬、極小概率是冷冬'

上文中講到,厄爾尼諾現象主要是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溫異常升高所引起的一種異常氣候現象,通常情況下會導致極端天氣出現的幾率增加,但關於厄爾尼諾的成因及影響規律,人類還沒有掌握透徹,而且較往年相比,今年的厄爾尼諾年所出現的異常天氣卻有明顯不同,比如往年經常是“南澇北旱”,而今年確實西北降雨增多,而東南降雨相對減少,似乎有些不按套路出牌,可見未來的厄爾尼諾年影響如何並不是那麼好預測的,特別是在全球氣候整體偏暖的大背景下,預測更是難上加難。不過從現有的數據來看,今年發生的厄爾尼諾事件將於明年3月份結束


娛樂小寧


按照研究人員的說法,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2020年多個國家地區夏天可能會比往年更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2019年3月19日發佈預測結果稱,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2月以後赤道西太平洋有較強西風爆發並東傳,赤道中東太平洋表層海溫異常有所增強,次表層大部為暖水控制,且強度有所增強,上層海洋熱含量近期快速增長,近期大氣環流與海溫呈現出典型厄爾尼諾的海氣耦合形態。綜合分析熱帶太平洋大氣、海洋特徵及數值模式結果,預計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將在今年春夏季繼續發展,持續到冬季的可能性大,將發展成為一次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現象最初是指南美洲秘魯西側沿海太平洋海域的異常升溫現象,該海域受秘魯寒流影響,水溫通常較低,而有些年份在聖誕節前後會出現異常的水溫盛行現象,導致海洋魚類的大量死亡,所以命名為厄爾尼諾(聖嬰)現象。

根據之前的描述,厄爾尼諾是指本來的冷海水,異常變為暖海水,所以是一種反向的變化,表現在氣候方面也多表現為反向特徵,具體規律可以總結為“該冷不冷、該熱不熱、該雨不雨、該旱不旱”。成因,東南信風減弱。當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東南信風減弱後,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泛會減少或停止,從而形成大範圍海水溫度異常增暖,傳統赤道洋流和大氣環流發生異常,導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區迎來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則乾旱嚴重。在正常狀況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北信風,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南信風。信風帶動海水自東向西流動,分別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從赤道東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層上升湧流補充,從而使這一地區下層冷水上泛,水溫低於四周,形成東西部海溫差。

但是,一旦東南信風減弱,就會造成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泛減少或停止,海水溫度就升高,形成大範圍的海水溫度異常增暖。而突然增強的這股暖流沿著厄瓜多爾海岸南侵,使海水溫度劇升,冷水魚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鳥因找不到食物而紛紛離去,漁場頓時失去生機,使沿岸國家遭到巨大損失。此外,和“厄爾尼諾”現象相反的極端性天氣現象被稱為“拉尼娜”(聖女)現象,通常表現為“該怎麼樣而更加怎麼樣”,表現為氣候加劇現象,比如“冷冬”現象。一般來說“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通常交替出現,2019年有可能迎來厄爾尼諾現象,對於我國來說,通常會出現夏季風較弱,雨帶多停留在南方地區,我國的長江流域降水量可能會多於往年,有流域性洪水的風險。

近一百多年人類工業生產生活排放高溫,形成了熱汙染,而這些熱能量又不能到宇宙旅遊,在大氣層以下積蓄,熱能量加碳排放破壞大氣臭氧層,並且下壓直接汙染地球,使地球南北極冰溶化,在溶化同時帶來低溫,南北極冷能量被熱能量蠶食,與此同時人類排放高溫熱能量通過大氣環流直接與海洋水中和加熱,惡性循環由此產生,所產生的極端天氣也是不足為奇。由此來說應對氣候變化和尋求可持續發展,是地球人的共同責任和挑戰,當然了降溫是當務之急,需地球人關注,節能減排降溫是地球人必須做的功課!



諾影


2020年真的是厄爾尼諾年嗎?誰也不敢肯定是不是,畢竟厄爾尼諾成因人類還不清楚,我們可以通過統計100年來發生的厄爾尼諾年年份,就能得出一個結論,統計如下:

1986~1987、1991~1994、1997~1998、2002~2003、

2006~2007、2009~2010、 2014~2016、 2018~2019

從上面可以看出,厄爾尼諾大致每3~4年發生一次,這次厄爾尼諾從2018年10月開始,一直到2019年7月份才消失,一般不會馬上再來,2020年發生的概率極低,或者說不太可能。

怎樣才算發生了厄爾尼諾呢?我們可以監測東太平洋水溫,(圖2),如果水溫高出均值0.5°C之後,太平洋水溫高了,厄爾尼諾發生了。

圖1,是我們國家氣候中心近期監測東太平洋水溫情況,從第一張圖可以看出,七月份水溫就低於0.5°C了,這次厄爾尼諾從2018年10月起,持續了近6個多月的水溫升高,到今年7月份才消失了。大家看仔細了啊,厄爾尼諾真的走了,東北地區的朋友們不要擔心了,可以合理安排農耕生產了。

不過還要注意的是,不是某月水溫高於0.5°C就是厄爾尼諾了,得要持續一段時間,一般週期得持續在3--5個月左右,才算是發生了一次厄爾尼諾。

對於厄爾尼諾,地球就象我們感冒發燒一樣,有人發燒一週左右就好了,還有的持續2周,甚至4周,感冒有輕有重,厄爾尼諾也是如此,也有輕有重,時間週期有長有短。

圖2,東太平洋海水溫度升高了,這可不能小視,因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上面是大氣層,這些熱量可能傳導給大氣,引發大氣環流異常,進一步影響到整個世界氣候。

我國就在太平洋西岸,東太平洋發燒,我們西岸就會打“噴嚏”,為此厄爾尼諾對我們國家影響較大,當我們聽到厄爾尼諾來了,從事農業生產的朋友就害怕,畢竟會引起氣候的反常,難以預料,例如今年長江中下游地區持續乾旱,誰能想到呢,但也有一些規律性特徵。

厄爾尼諾是怎麼形成呢?我們知道東太平洋南美洲有一個地方叫厄瓜多爾,地理課上講過,這裡盛行離岸風(東南信風),風把東太平洋表層海水吹向西太平洋,形成赤道暖流,不知什麼原因,東南信風隔幾年就變弱一次,表層暖水流動變慢,暖水積壓較多,水溫就升高了。

還有一個可能是地球自轉速度變慢,相當於來了“急剎車”,受慣性作用,影響赤道暖流向西流動,也會引發東太平洋表層海水積壓,水溫升高。還有太陽活動、全球變暖等各種因素等也會使海水溫度升高。

厄爾尼諾年氣候異常,今年的厄爾尼諾真讓我們體會到了,全球極端氣候頻繁,災害深重,具體的不談了,看以前的頭條吧。


地理縱橫


預測厄爾尼諾的影響時間,主要是根據厄爾尼諾事件的強度來確定的,不過目前對一次厄爾尼諾現象具體的持續時間,全球各國氣象部門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預測結果也不盡一致,就以去年開始的這次厄爾尼諾現象來說,有的預測今年冬季結束,有的預測到明年夏季才會結束。

厄爾尼諾現象,從本質來說是一種氣候變化情形,這種氣候變化的產生原因在於太平洋尤其是東部海洋和大氣之間,通過相互作用打破了水汽平衡,推動形成東太平洋海域海水溫度出現大範圍、長時間的增溫現象。



我國處於太平洋西岸,每次厄爾尼諾都會對我國的氣候產生明顯影響。這個影響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東太平洋水汽量加大,副熱帶高壓西移,西向信風減弱,冷高壓與副熱帶高壓無力對抗,冬季北方地區偏暖。二是副熱帶高壓與澳洲低壓之間,因為厄爾尼諾現象不能有效形成氣壓差,太平洋由東向西的季風大大減弱,大氣環流發生明顯改變,我國南部地區暖溼氣流經常徘徊往復,使得南方部分區域有的降雨偏多,有的持續乾旱。

從今年厄爾尼諾發生情況看,太平洋颱風生成頻次和強度與平常年份相比都有所加大,南方有的地區持續長時間乾旱,有的地區降雨強度又非常大,有鑑於此,一些氣象學家認為這次厄爾尼諾屬於超長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中等偏強。參考以往類似的厄爾尼諾事件,比如1982年的那次,持續時間達到近18個月,所以,此次厄爾尼諾現象,有75%以上的幾率會持續到明年夏季。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厄爾尼諾意味著地球或將變成人間地獄,全球變暖海水升溫氣候驟變,森林火災一發不可收拾,乾旱的地區導致農作物顆粒無收,洪災頻發地區將迎來強降雨,洪水滔天泥石流席捲而來,火山噴發海平面上升,板塊運動將更加活躍,意味著地震會更加頻繁。

照目前這個情況來看,即使2020年不是厄爾尼諾年,2021年也一定會是,回顧今年發生的大事小事,經常關注新聞的人應該早有發現,今年的災難比往年多了不少,無論是森林火災還是地震,甚至火山噴發,多個國家都發布了災難預警,日本更是經歷了罕見的災難,地震海嘯以及火山噴發,昔日美麗的景色在巨大的災難面前變成了真正的"人間地獄",這對於世界來說,應該有所醒悟,這是大自然給予的警告!

不知道有多少人記得童年時天空的模樣,那個時候天空湛藍湖水乾淨,隨處可見繁花盛開,冬天有漫天的雪花飄落,夏天有樹上的蟬聲伴眠,但看看現在,已經不知道有多長時間沒有見過藍色的天空了。

不僅如此,其實全球變暖的真實變化很多地區已經感受過,冬天不再下雪,夏天則是酷熱難耐,據說從兩三年前開始每年夏天的空調都會賣到供不應求,全球變暖導致氣溫升高,人們使用空調降溫,但空調又會加快全球變暖的腳步,如此惡性循環何時才能結束。。。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按照研究人員的說法,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2020年多個國家地區夏天可能會比往年更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2019年3月19日發佈預測結果稱,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2月以後赤道西太平洋有較強西風爆發並東傳,赤道中東太平洋表層海溫異常有所增強,次表層大部為暖水控制,且強度有所增強,上層海洋熱含量近期快速增長,近期大氣環流與海溫呈現出典型厄爾尼諾的海氣耦合形態。綜合分析熱帶太平洋大氣、海洋特徵及數值模式結果,預計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將在今年春夏季繼續發展,持續到冬季的可能性大,將發展成為一次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現象最初是指南美洲秘魯西側沿海太平洋海域的異常升溫現象,該海域受秘魯寒流影響,水溫通常較低,而有些年份在聖誕節前後會出現異常的水溫盛行現象,導致海洋魚類的大量死亡,所以命名為厄爾尼諾(聖嬰)現象。


根據之前的描述,厄爾尼諾是指本來的冷海水,異常變為暖海水,所以是一種反向的變化,表現在氣候方面也多表現為反向特徵,具體規律可以總結為“該冷不冷、該熱不熱、該雨不雨、該旱不旱”。成因,東南信風減弱。當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東南信風減弱後,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泛會減少或停止,從而形成大範圍海水溫度異常增暖,傳統赤道洋流和大氣環流發生異常,導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區迎來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則乾旱嚴重。在正常狀況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北信風,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南信風。信風帶動海水自東向西流動,分別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從赤道東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層上升湧流補充,從而使這一地區下層冷水上泛,水溫低於四周,形成東西部海溫差。


但是,一旦東南信風減弱,就會造成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泛減少或停止,海水溫度就升高,形成大範圍的海水溫度異常增暖。而突然增強的這股暖流沿著厄瓜多爾海岸南侵,使海水溫度劇升,冷水魚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鳥因找不到食物而紛紛離去,漁場頓時失去生機,使沿岸國家遭到巨大損失。此外,和“厄爾尼諾”現象相反的極端性天氣現象被稱為“拉尼娜”(聖女)現象,通常表現為“該怎麼樣而更加怎麼樣”,表現為氣候加劇現象,比如“冷冬”現象。一般來說“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通常交替出現,2019年有可能迎來厄爾尼諾現象,對於我國來說,通常會出現夏季風較弱,雨帶多停留在南方地區,我國的長江流域降水量可能會多於往年,有流域性洪水的風險。


近一百多年人類工業生產生活排放高溫,形成了熱汙染,而這些熱能量又不能到宇宙旅遊,在大氣層以下積蓄,熱能量加碳排放破壞大氣臭氧層,並且下壓直接汙染地球,使地球南北極冰溶化,在溶化同時帶來低溫,南北極冷能量被熱能量蠶食,與此同時人類排放高溫熱能量通過大氣環流直接與海洋水中和加熱,惡性循環由此產生,所產生的極端天氣也是不足為奇。由此來說應對氣候變化和尋求可持續發展,是地球人的共同責任和挑戰,當然了降溫是當務之急,需地球人關注,節能減排降溫是地球人必須做的功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