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拖拉磨蹭只會催“快點”?真正管用的做法是這些

別看開學還不到一個月,自家娃的各種“問題”已經整崩潰了一眾老母親。

繼娃不在幼兒園大便的話題後,擺在眾多老母親面前的另一道坎,就是孩子的拖拉,下面的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

起床不叫三遍絕對不起,早餐要吃半小時,眼瞅著上學要遲到了,還要和自己的小汽車們告別,每天連吼帶叫:“再不快點就要遲到了!”,但這小傢伙還是跟不關他事似的,依舊悠哉。

真的,隔著屏幕都感覺到了來自早期的絕望。

大家的心情C媽太理解了,畢竟我也是一步一個血與淚的腳印走過之後,才明白,為什麼孩子會磨蹭。

寶寶拖拉磨蹭只會催“快點”?真正管用的做法是這些

我不是磨蹭,我只是多花一些時間體驗

想要改掉孩子“磨蹭”的習慣,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區分孩子的“慢”和“磨蹭”。

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故意磨蹭,而是他們本身各方面發育未成熟,在很多事情上無法做到像成人一樣乾脆利落,他們需要花時間去體驗一切我們習以為常的活動,而且,絕大情況都需要反覆嘗試。

寶寶拖拉磨蹭只會催“快點”?真正管用的做法是這些

就比如CC有一次出門自己穿鞋子,恰巧那天我比較著急,見她一直拿著鞋不穿,我就說了一句:“能不能快點穿,我們要晚了?”

結果CC馬上懟了回來:“我已經在快了,我是小孩子本來就比較慢”、“今天的鞋子左右兩邊不好分!”。

你瞧:

  • 孩子並不是拿著鞋玩,而是因為在分辨鞋子的左右。
  • 衣服反覆穿不好,也許是因為小手還不太靈活。
  • 吃飯慢,可能是因為孩子在體會食物的顏色、觸感、味道等。孩子需要協調大腦、嘴巴和手共同協作,這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挑戰。
寶寶拖拉磨蹭只會催“快點”?真正管用的做法是這些

很多事情在我們眼中是磨蹭、拖拉,其實只是孩子正常的節奏。

之所以我們忍不住催促,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的標準強加給孩子,孩子達不到時,我們心裡往往會煩躁、焦慮,害怕孩子慢了被落下,更擔心等真落後了就晚了。

因此,從一開始就不斷催促著孩子向前跑,卻忘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

如果我們忽略孩子自身的發展特點,而一味指責、埋怨、催促孩子的“拖拉”,甚至是替孩子做好一切,這些行為反而會強化孩子的拖拉,讓“假”拖拉,變成了“真”拖拉。

寶寶拖拉磨蹭只會催“快點”?真正管用的做法是這些

我不是磨蹭,我只是不知道,你口中的一分鐘到底有多長?

孩子做事拖拉、磨磨蹭蹭大多是缺乏時間觀念。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學習成績和效率。

擁有強烈的時間觀念的重要性,我不說大家也都知道。

很多父母為了從小培養娃的時間觀念,也是費盡心思,制定嚴格的時間計劃表,把日常需要完成的時間詳細到分秒

但最後卻發現,對於孩子都無濟於事,你說的“半小時必須吃完飯”、“兩分鐘必須刷好牙”,對孩子來說其實並沒啥督促作用。

寶寶拖拉磨蹭只會催“快點”?真正管用的做法是這些

因為孩子是通過感官體驗瞭解事物的,對他們來說學習是具象的,而時間對於他們來說,太抽象,根本理解不了。

所以,當你規定再看“兩分鐘電視”,他們雖然口頭上應著,但其實根本就不知道“兩分鐘”具體是個啥,能吃還是能玩?

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幫助孩子將時間化抽象為具體。

用孩子聽得懂的時間術語,幫助他建立時間觀念。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時間可以看得見,我們可以利用道具,比如說沙漏,沙的流逝就是“時間在一點點流走哦”,或者給到孩子一個具體的、可視化的提醒,比如再看2集、再玩5次。

寶寶拖拉磨蹭只會催“快點”?真正管用的做法是這些

我們還可以利用具體的事件表達時間,讓孩子感知時間的長度。

比如選孩子喜歡聽的一首兒歌,像《小星星》是兩分鐘的時間,那刷牙就是一首《小星星》的時間,一集《汪汪隊》是30分鐘=洗澡的時間=吃飯的時間等。

慢慢的孩子就會明白,兩分鐘很短,需要快一點,而30分鐘長一些,可以多做一些事情。

然後,抽象的時間,在孩子心裡也就有了具體表象的概念。

寶寶拖拉磨蹭只會催“快點”?真正管用的做法是這些

我不是磨蹭,我只是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CC剛上幼兒園那會兒,我們每天早上也是兵荒馬亂,全家人都不在狀態。

她牙刷到一半可能要玩玩具,衣服穿到一半要過家家。

而我就只會說“別玩有的沒的,別磨蹭,快點,不然遲到了。”不管她是在洗臉、在刷牙,還是在穿衣,我都催得起來。

現在想來,也是焦慮的讓人驚奇!

有時候我自己都感覺CC好像被我催蒙了,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快點做什麼”了。

寶寶拖拉磨蹭只會催“快點”?真正管用的做法是這些

後來研究了不少資料,我才明白,其實孩子是活在當下的,她的條理沒有大人那麼清晰,很多大人覺得理所當然的一、二、三步調,孩子未必跟得上。

說的更明白一點,大人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先做什麼事,但孩子沒有概念。

醒悟了這一點,我便把“快點”這句指令模糊的連環催,換成了重複早起之後需要做的拆分步驟:先刷牙,然後洗臉,最後換衣服,穿鞋。

寶寶拖拉磨蹭只會催“快點”?真正管用的做法是這些

我不會在她刷到一半茫茫然時,單純的說一句“快點”,而是提醒她,刷完牙還有別的任務哦,是什麼呢?——洗臉、換衣服、穿鞋。

慢慢的她越來越明白自己的早起流程,有時候也會慢,但是節奏不會錯,那麼這樣的拖延其實是可控的

比如早上7:30起床,這一套做下來,做快了10分鐘,拖拉了也就至多15分鐘,不會更出圈,只要適當留出足夠的時間,我就不會焦慮,也就不用催她。

寶寶拖拉磨蹭只會催“快點”?真正管用的做法是這些

後來我發現,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不僅適用於早起上學,也適合晚上做作業。

到了大班幼兒園偶爾留作業,很多媽媽吐槽娃寫作業磨蹭,我跟C爸從來沒有這個顧慮,因為最開始就跟CC講明白了有作業之後的作息調整:吃完晚飯——寫完作業——下樓玩——玩到8:00準時回家——開啟睡前流程(洗澡-刷牙-讀故事)。

如果她寫作業拖拉,那下樓玩的時間便要相應減少。

所以有作業的日子,她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積極的寫作業,如果是週五,還會連夜趕完作業,因為週末想要無後顧之憂地玩。

寶寶拖拉磨蹭只會催“快點”?真正管用的做法是這些

所以,很多時候父母要根據孩子的生活/學習節奏,幫助孩子理清他的規劃,讓他明白: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當下什麼是最必要的?讓孩子對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有掌控感,而不是每一步都靠父母催。

一旦他們明白,請相信他們真的能夠安排好這種有自我掌控感的人生。

寶寶拖拉磨蹭只會催“快點”?真正管用的做法是這些

C媽說:

我始終覺得“說孩子磨蹭”是個偽命題,如果目標明確、計劃清晰、後果明朗,哪個孩子願意磨磨蹭蹭的等著被催促呢?

但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說自家孩子磨蹭,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沒有跟孩子在一個頻道上。

有的時候,是我們誤會了他們的節奏,有的時候,是我們高估了他們的能力,其實當你真的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很多情況並非無解,娃也並非無可救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