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鄭州大石橋立交,70年前的兩孔石拱橋你在哪裡?


大石橋立交是鄭州交通重點工程“四橋一路”之一,主要連接金水路、南陽路、銘功路,是金水快速路上的主要節點,車流人流熱鬧非凡。有人說,大石橋,是個地名,原本沒有這個橋;有人說,大石橋確實存在,70年前只是個兩孔石拱橋;但在大石橋怎麼也找不到這個影子,石拱橋你在哪裡?圖為立交橋下車流人流

大石橋立交是一座三層互通式立交橋,三層連接南陽路與銘功路,二層為金水高架快速路的起點,地面道路採用十字路口形式,設置紅綠燈,1994年建成通車,主線橋雙向4車道,橋面全寬16.8米。如今,大石橋立交安全運行25年。圖為站在橋下看東北方向

大石橋立交四周的綠化美化亮化如眾星捧月,把大石橋高高的托起在金水路、銘功路、南陽路之上。走在立交,人在綠中行,車在花上過,暢行無阻,心情舒暢。圖為立交東南角的雕塑——園的構成,小小的園把整個立交收納其中。

一位老鄭州說,大石橋起初只是磚拱橋,主要是方便金水河兩岸人的行走;1945年抗戰勝利後改為兩孔石拱橋,有3米來寬;解放後,政府投資把石橋改建成長34米、寬30多米、高6.5米的三孔鋼筋水泥大橋,名字沿用大石橋;1994年建成現在的立交。大石橋三次改建,見證了鄭州70多年的發展。圖為金水河上的鋼筋水泥橋

說起金水河,老者說,金水河原來的走向不在這裡,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改道後的金水河。原來的金水河,經過順河街、迎河街到十字街心,折向東北,繞舊城到北門外,再向東注入賈魯河;大概在1940年金水河從繁鬧的市區內挖河改道到市郊外,成了現在的走向,昔日的郊外,已成了鬧事。圖為金水河畔

大石橋立交下,金水河畔是市民聚集的地方。理髮的,賣保健品的,買鞋帽的,聊天的,下棋的,老年人居多。一位女理髮師說,在這裡理髮,不洗頭,理一位5元。現在天冷了,吃罷中午飯來,到晚上,能掙五六十元,好時,能到百十塊。圖為橋下下棋者


一位老者說,70年前的兩孔石拱橋在解放後已銷聲匿跡,大石橋已成了鄭州人心目中的一個符號和歷史的記憶,深深烙在人們的心目中,大石橋的變化如同鄭州的發展,橋越變越大,鄭州越來越好。願鄭州的明天更美好!《海鷹視線》圖文均為原創,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