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群”自貿區後,南京江北新區有何壯志?

近日,《群眾》刊發中共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的文章。


文章說,作為國家級新區與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雙區”疊加發展的主戰場,江北新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任務,將重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頂層設計和問題導向的關係、“試錯”和“容錯”的關係以及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係,為新一輪改革開放探出路子、趟出經驗。

“入群”自貿區後,南京江北新區有何壯志?

今年8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其中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39.55平方公里,全部位於江北新區範圍內,並承擔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創新先導區、現代產業示範區和對外開放合作重要平臺”的重任。

“入群”自貿區,是江北新區改革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標誌著國家級江北新區正式進入與自貿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多區聯動”發展新時期。江蘇自貿區獲批以來,南京片區緊扣“兩區一平臺”戰略定位,深入研究片區內企業和國際人才發展需求,重點圍繞貿易便利化、金融創新等領域開展先行探索,全力推動自貿區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掛牌以來,南京片區已新增企業1200餘家,新增註冊資本超過100億元,新增基金管理規模超過1000億元,無人機產業集群、智慧電容創新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先後落地,“自貿區效應”快速顯現。

為進一步鞏固和擴大當前向好態勢,江北新區將堅決扛起國家使命,以對標高水平貿易投資規則引領制度型開放,以政府職能轉變和體制機制創新推進制度改革,實施對外和對內製度創新“雙輪驅動”。

在廣泛借鑑先行自貿區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任務,結合南京自身特色,聚焦科技體制改革、新興產業發展、高端要素集聚、營商環境優化等領域,開展一系列原始創新探索,實現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功能載體創新與制度創新的聯動試驗和系統集成。作為自貿區建梁立柱的基礎性工作,制度創新是一項宏大而複雜的系統性工程,難度大、涉及面廣、涉及領域深,既要精心謀劃、做好頂層設計,又要務實推進、確保安全高效。

為此,南京片區將重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頂層設計和問題導向的關係、“試錯”和“容錯”的關係以及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係,以突破性舉措為新一輪改革開放探出路子、趟出經驗,充分展現自貿區建設的探索性、創新性、引領性。

聚焦科技體制改革,打造南京的“雙自聯動”方案


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人才、資本、技術、知識的多要素聯動制度創新,為科技創新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上海、深圳、珠海、武漢等地發揮自貿區與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政策疊加效應,在公共技術服務、科技金融、知識產權等領域不斷探索創新,形成國內不同版本的“雙自聯動”方案。2009年,南京市建設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工作得到科技部的正式批准,成為全國唯一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

近年來,在創新驅動戰略指引下,江北新區簽約共建新型研發機構63個,孵化創新型企業533家,集聚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00餘家,高標準規劃建設高校創新集聚帶,制定出臺“創新創業十條”等特色政策,成為全省全市創新資源最密集、創新氛圍最濃厚、創新成果最豐碩的地區。

自貿區新機遇下,江北新區將更加突出創新在發展中的核心位置,將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作為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制度創新的重要目標,加快建設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服務產業創新平臺、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體系,探索推進職務發明創造所有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轉變科技創新中的政府職能,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打造南京特色的“雙自聯動”體制,加快建成國際重要的創新策源地,為全國科技體制綜合改革探路。

聚焦新興產業發展,構建與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相適應的監管制度體系


當前,江北新區集成電路和生命健康產業規模已分別突破300億元、900億元,明年將全面衝刺千億元級產業目標,新金融將力爭集聚各類金融資本超過5000億元。“芯片之城”,著力破解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卡脖子”問題,補強集成電路產業鏈設計服務環節。“基因之城”,將高質量建設國家新藥創制示範基地重大科技平臺,打造健康服務發展先行區。

然而,舊的監管體制和方式無法適應新經濟和製造業服務化、知識化的發展需求,需要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對共享經濟、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等新產業、新業態實施包容審慎監管。

完善進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與快速反應監管體系,搭建生物醫藥集中監管和公共服務平臺,開展進境生物材料風險評估,優化生物醫藥全球協同研發試驗用特殊物品的檢疫查驗流程。

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優化監管方式,聚焦高科技企業的通關和監管模式創新,將機場貨站和監管倉庫功能延伸至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滿足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產業的高效通關、貨物安全等需求,同時確保風險防控有效落實。

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加快發展新金融業態,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和債券、股權融資支持工具試點,探索金融科技發展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新途徑。

聚焦高端要素集聚,實施自由便利的人員管理


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更大力度集聚全球高端要素,全面提升對外開放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劍橋大學建校800年來唯一以大學冠名的海外科創中心已落戶江北新區,中德智能製造研究院、加州大學伯克利研究中心、中美生命可持續研發中心等一批高端創新合作項目建設初見成效。

依託美國硅谷、英國牛津、德國法蘭克福等地海外創新中心和人才工作站,江北新區引進諾貝爾獎獲得者2人,集聚各類高層次人才1600餘人,吸引留學歸國人員超過3000人。

為充分實現國際人才自由流動,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將積極探索國際人才管理改革試點,為在片區工作和創業的外國人提供入出境、居留和永久居留便利。開闢外國人才綠色通道,開展職業資格國際互認,放寬南京片區聘僱高層次和急需緊缺外籍專業人才條件限制。

積極構建人才發展平臺載體,開展外國高端人才服務“一卡通”試點,建立住房、子女入學、就醫社保服務通道,完善人才跨境金融服務。在集成電路人才試驗區等現有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創新創業激勵政策,聯合駐區高校試點開展“雙聘”制,確保高層次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聚焦一流營商環境,積極打造長三角最優營商環境


法治化、國際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是自貿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突出特點。前期江北新區借鑑全國先進改革經驗,全面推進“放管服”改革,在省內率先提出並實現開辦企業2個工作日內辦結、不動產登記3個工作日內辦結、重大產業項目施工許可30個工作日內審批完成的“2330”改革目標,實現審批事項平均提速60%以上。

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設立後,行政服務中心大廳進駐事項近90個,內容涵蓋海關、稅務、公安、金融、科技創新、社會事務等多個領域,為片區企業提供零距離、全方位、全鏈條專業化服務。營商環境的優化,本質上要求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而通過制度創新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根本途徑。

近日,國務院頒佈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下一步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將全面落實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加快建設全國首個法治園區,重點圍繞強化市場主體保護、淨化市場環境、優化政務服務、規範監管執法、加強法治保障等方面提出一攬子制度創新方案,探索利用區塊鏈數據共享模式,實現政務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促進業務協同辦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


“改革的腳步不會停滯,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始終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在國家頂層設計框架內,在守住穩定、安全、生態、廉政四條底線的前提下,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率先挖掘改革潛力,破解改革難題。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和富於創造的智慧,在制度創新方面作出更大突破,把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建設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摘編自《群眾》2019年第22期,原標題為《借勢多區聯動 推進制度創新》

作者:羅群(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


“入群”自貿區後,南京江北新區有何壯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