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是一個種族成分十分複雜的國家,在歷史上曾經經歷過幾次移民大浪潮。生活在當地的民族除了土著印第安人以外,還有從非洲遷移過來的黑人,從葡萄牙、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移民過來的白人,以及由上述三個種族不斷融合締結出來的混血人,所以巴西因此被稱作是“種族大熔爐”。
▲巴西族群大致分佈
美國與巴西一樣,是另一個有著種族熔爐之稱的國家。雖然都是熔爐,但他們的種族關係卻有著極大差異。美國國內的種族問題一直都比較嚴重,雖然主張人權平等,但種族歧視始終是痼疾難除的問題,就拿執法階層來說,美國警察也會濫用職權槍殺無辜的黑人。
舉個例子,2016年2月,一名白人拿著假槍對著警察,最後被警察以威脅罪起訴。第二天,類似的事情在黑人的身上發生,但結果卻是相反。非洲裔三名黑人當場被警察擊斃,原因只是因為車禍後神志迷糊,順手摸了一下自己腰間的假搶。這並不是執法界的極端個例,這樣的雙重標準在美國其他領域都會遇見,這是他們過去強調種族階級、種族純化以及隔離的歷史背景造成的。
而巴西在種族建構以及政策上,採取了與美國截然不同的方法,雖然沒有真正實現種族間的平等狀態,但種族界限沒有那麼明顯,多民族共處也比較和睦,所以他們的種族問題並沒有美國那般尖銳。
究竟,巴西是如何成為種族大熔爐的?在多種族融合的情況下,巴西政府採取了什麼樣的種族政策?而美國與巴西的種族關係又有著什麼樣的差異?
一、葡萄牙殖民開發,黑人被引進巴西
巴西的移民背景,其實與葡萄牙對他的殖民開發有關。16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爾”帶領一支探險隊遠征印度,結果在繞過非洲好望角去往果阿的過程當中偏航了,意外在美洲大陸凸起的地方發現了巴西。
▲黃色色塊為巴西,所處地理位置為南美洲的東部
發現巴西之後,葡萄牙並沒有馬上進行殖民開發,只是偷偷的砍伐巴西的紅木,掠奪當地資源而已。因為葡萄牙與西班牙當時在大西洋間,有一條用來瓜分世界的教皇子午線。
新航路開闢以後,西、葡兩大西歐強國為了開拓歐洲以外的世界,在海上展開了激烈的領土競爭和搶奪,羅馬教皇擔心他們會引發大戰,所以便出面調停(教皇有決定非基督教地區歸屬的權力)。最後在教皇的仲裁之下,這條用來瓜分世界的教皇子午線就誕生了。
而巴西當時所處區域就是屬於西班牙範圍內的。直到兩國後來在1494年的《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中,重新將分界線往西移了270裡格,它才被划進葡萄牙的勢力圈。從這開始,葡萄牙才正式在巴西建立起殖民地。
▲葡西兩國分界線的最後一次調整,是在1529年的《薩拉戈薩條約》中,正式承認了葡萄牙對巴西的佔領
葡萄牙在巴西建立殖民地後,開始大量的興建種植園,並強迫當地土著為奴勞動。很多印第安人因頂受不住種植園的勞動量過勞而死,所以當勞動力開始跟不上其發展速度時,葡人便把奴役的目光放在了非洲黑人身上,巴西的黑人奴隸制隨之拉開序幕。
蔗糖業是巴西當時的主導經濟,甘蔗芽引進巴西並廣泛種植之後,蔗糖出口歐洲市場就成為了巴西的主要經濟來源,幾乎每一個甘蔗種植園都會建有糖坊。而隨著出口量的增大以及種植園的不斷擴大,他們的勞動力需求也跟著增長。
所以為了頂替原先的土著,葡人開始往巴西販運黑奴,使其成為甘蔗種植園的主要勞動力。這是黑人成為“未來巴西人口構成中的一部分”的原因。
▲在蔗糖生產週期,甘蔗被稱為奴隸作物
任何一種關係,缺少其中一方都無法成立,黑奴的大量引進,也吸引了一批葡萄牙移民。他們逐漸在當地構建起奴隸主與奴隸的統治階級關係,並形成了早期的巴西殖民社會。而當有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聯繫,城市自然而然就會誕生。
葡人為了方便黑奴的販運以及發展蔗糖經濟,在巴西建立起多個港口城市,當時那些被引進的黑奴,就都分佈在薩爾瓦多等沿海城市當中,葡萄牙移民也是如此,所以甘蔗種植間接確立了巴西移民人口對沿海領土的佔領,這是奴隸運輸及種植園經濟都依賴水源造成的。
▲畫線處為薩爾瓦多,它是新世界的第一個奴隸市場,是非洲奴隸貿易的主要中心之一。
但進入礦業經濟發展週期之後,巴西的人口就開始向內地遷移。當時巴西有一個黃金傳說,說是內陸地區有著非常多的白銀礦石,所以葡人受傳說驅使開始在巴西探礦。
他們在“米拉斯吉拉斯”地區發現了黃金,黃金被發現後,吸引了大批的歐洲人登陸巴西採金,所以巴西因此颳起一股採金狂潮,而這股採金熱不僅帶動了礦業和冶金業的發展,還改變了巴西的經濟結構和人口分佈情況。
▲淘金熱
先是人口分佈情況,原先在沿海城市生活的葡人為了採金,拋下自己的種植園,帶著奴隸往米拉斯吉拉斯等內地一帶遷移,所以巴西的人口分佈從沿海地區延伸到了內地。
然後是經濟結構,除了礦業經濟取代蔗糖經濟以外,資本主義也進入了萌芽階段。為什麼?因為當時的黃金採礦難度大,死亡率非常高,一些奴隸主為了調動黑奴的積極性,就打著自由的名號去騙取他們賣命。也就是黑奴可以通過完成採礦獲得金顆粒,當金顆粒積攢到一定數額時,就能為自己贖身。
雖然真正獲得自由的黑奴寥寥無幾,但這種變相的“僱傭勞動”,其實就等於為資本主義進入巴西給做了預熱。
採礦不像種植園那麼密集,全都是分散作業的,奴隸主無法做到對奴隸的集中管理,再加上為了提高生產力,給奴隸變相的支付佣金(金顆粒),間接提升了奴隸的經濟地位,所以才會造成他們之間的關係,從服從發展成相互依賴,且為之後的奴隸反抗鬥爭給埋下了種子。
二、廢奴運動發展,移民大增
進入19世紀初,拉丁美洲各殖民地爆發了推翻葡萄牙及西班牙統治的獨立運動,巴西自然也在其中。但情況不同的是,巴西當時的攝政王“佩德羅”為了與葡萄牙分離,保住王室貴族和奴隸制在巴西的地位,就與種植園園主聯合,奪下了巴西獨立運動的領導權。
所以巴西擺脫葡萄牙殖民統治,並走向獨立之後,他的社會階級關係並沒有產生任何變化,奴隸也沒有得到解放。
▲佩德羅一世,葡萄牙王子,巴西的皇帝
真正將其推向解放進程的,是英國的廢奴運動。除了葡萄牙、西班牙以外,英國也是當時的販奴大國之一。雖然奴隸貿易並不是他起的頭,但確實在他手裡發展的更猖獗。只是到了18世紀60年代,英國國內爆發了工業革命,新興工業資產階級開始崛起。
他們的出現不僅促進了自由貿易的發展,還使殖民地壟斷製成為眾矢之的,削弱了奴隸制種植園經濟的地位,最後還在群眾強烈的反奴隸貿易以及奴隸制的呼聲當中,發起了著名的全球性廢奴運動。
▲英國發起的全球性廢奴運動
英國發起廢奴運動後,不僅要求巴西也廢除奴隸制,還經常攻擊其販奴船隻,所以引起了巴西奴隸主的極度不滿。兩國還因此在領土劃界上發生了衝突。最後歷經20多年的外交紛爭,巴西終於在1850年廢除了奴隸貿易。
奴隸貿易廢除之前,咖啡出口就已經取代蔗糖和礦業,成為了巴西的主導經濟。最開始,咖啡只是在“里約熱內盧”地區種植,後來葡人發現聖保羅州的地理條件更適宜種植之後,就把咖啡的主要種植區域遷移到了該地。
▲咖啡種植園
由於咖啡的出口量大,所以奴隸主不停的通過奴隸貿易去獲取勞動力,還一度使聖保羅州成為了巴西的奴隸人口大洲。奴隸貿易廢除後,巴西的奴隸來源被掐斷,所以在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下,迫使其奴隸制經濟開始轉型。
當時,咖啡出口為巴西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基礎,很多資本家開始投資鐵路建設,間接帶動了鐵路業的發展。當鐵路運輸逐漸完善之後,咖啡種植園的區域範圍,也隨著其線路的增加而擴大。
▲巴西鐵路
在種植園區域變大,以及咖啡出口膨脹的情況下,勞動力變得越來越緊缺,這些資本家認為是奴隸制拖了巴西經濟的後腿,所以推行出更合理的方式“僱傭勞動”去獲取勞動力。
19世紀中期,巴西通過一系列移民優待措施,吸引成千上萬的歐洲移民來到巴西就業。當時的主要移民區域就在聖保羅州,目的是為了補充咖啡種植園裡的奴隸勞動力。這些歐洲移民作為自由勞動力來到聖保羅州之後,不僅改變了當地的勞動力結構,還使僱傭勞動在巴西流行起來,並促進了廢奴思想的傳播。
▲大約180萬的歐洲移民被引進巴西
除了吸納大批歐洲移民外,聖保羅州還接受了巴西北部的黑奴,因為北部甘蔗種植園,受蔗糖經濟衰落的影響開始落沒,很多奴隸勞動力閒置出來,剛好可以解決掉奴隸貿易終止後,聖保羅州的勞動力緊缺問題,所以他們通過洲際奴隸貿易,將近20萬的北方黑奴都販賣到聖保羅州
當時這些被遷移到聖保羅州的黑奴,受當地廢奴思想的影響,意識到自己被販賣是不合法的行為,產生了反抗以及逃離的思想。剛好鐵路的完善,為自己的逃亡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所以在那些廢奴主義者的幫助下,選擇紛紛逃離奴隸主的掌控。
▲奴隸主抓到奴隸後,會為了威懾逃跑奴隸,在大街上實施鞭刑。
巴西殖民政府為此頒佈了《逃奴追緝法案》,結果法案頒佈後,更加刺激了各階層的反奴行動,他們通過干涉追捕的方式保護逃亡奴隸,甚至一部分廢奴激進者還採用暴力手段去抗擊,就連警察也開始拒絕幫助奴隸主追捕奴隸。
所以當奴隸逃亡發展到白熱化階段後,那個極度依賴奴隸勞動力的咖啡出口大省“聖保羅州”,就因作物生產下降而進入了經濟危機,所以很多園主不得不為此做出挽救,就是選擇僱傭逃跑奴隸,讓其作為自由勞動力在種植園裡勞作。
▲種植園裡作為自由勞動力勞作的黑人
結果這一舉措真的有效,黑奴獲得自由後不但沒有影響到自己的利益,反而更加容易管理,所以很多園主以及政治家都加入到廢奴運動的行列當中。當聖保羅州的廢奴運動越來越高漲之後,巴西其他地區也受到鼓舞也紛紛效仿,最後在全國性爆發廢奴運動的壓力之下,巴西終於在1888年廢除奴隸制度。
三、巴西種族政策與美國的區別
歷經4個世紀的奴隸制被廢除以後,巴西政府開始實施種族美白政策,因為當時受達爾文《物種起源》的影響,他們認為白人種比黑人種更優越,而黑人是劣等人種,所以為了改良“巴西人”的種族血統,就鼓勵黑人與白人之間進行通婚,以達到種族白化的效果。
因為他們堅信這樣做,就可以稀釋黑人的血統,經過幾代締結之後甚至可以消失不見。巴西政府除了鼓勵種族通婚以外,還頒佈了相關移民法令限制“非白人”的遷入,防止黑人種的增加,促進“膚色白化”的發展。
這樣的政策雖說也是種族歧視,但卻跟美國的種族隔離很不一樣,因為他們直接讓巴西人的血統大融合,混血兒變多了,種族就開始多樣化,不太可能會出現極端的種族問題,而白人也不會非常排斥黑人。
巴西之所以沒有像美國那樣實施種族隔離,其實跟巴西過去的社會經濟結構有關。黑人當時是支撐其發展並創造社會財富的主要群體,所以白人在一定程度上是離不開他們的。
當然,除經濟因素以外,也有民族結合的原因。殖民期間幾乎每個家庭都會存在混血,這是莊園式的家庭關係造成的。很多被寵愛的女奴都充當生育或者子女的角色,儘管家庭地位始終在底層,但至少不會有排斥融合的現象。
▲巴西女奴
而且巴西的廢奴運動是循序漸進的,在廢奴以前,巴西就已經進入了奴隸往自由人轉變的過渡階段,很多思想開明的園主會願意賦予部分黑奴自由的身份,而這些“幸運的奴隸”在獲得自由身之後,會從事各領域的商業活動,有的甚至在政治場上佔據一席地位。
最後就是人口分佈的原因,受經濟結構影響,巴西的移民人口分佈情況是從沿海向內地遷移的,所以巴西的黑人幾乎是跟著白人一起遍佈全國,不會特別集中在某一個地方,有利於種族間的不斷融合。
美國就不同了,美國的黑人人口都集中在南部,而獨立戰爭勝利以後,南北部就開始往不同的方向發展。南部實行種植園黑奴制,所以種族隔離、歧視的現象非常嚴重,而北部當時已經在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南方的種植園經濟其實嚴重拖了北方的後退,所以北部資產階級為了廢除奴隸制,對南部發起武裝鬥爭,南北內戰從而爆發。
▲美國南北戰爭
雖然內戰帶來的是奴隸制的結束,但並不是像巴西那樣循序漸進的,這是武裝革命造成的結果,而這一結果嚴重破壞了南方種植園園主的利益,所以他們對黑人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報復心理,先是誕生種族主義恐怖組織專門暗殺黑人,並且抵制南部的重建。
而美國南部重建以後,還開始建立種族隔離制度,不讓黑人掌握政權,並鼓吹種族純化力求恢復白人至上地位等,就是因為這種錯誤的種族政策,才會造成其種族關係尖銳化的問題,並且根深蒂固難以剔除。
而巴西就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不僅讓黑人與白人分享政治特權,還通過通婚的方式維繫巴西民族的統一,所以從根本上看,巴西更有“巴西人”的民族意識,而美國的種族關係,只是各自“圈地割據”而已。
閱讀更多 環球情報員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