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幸運星566
線教師瞭解教育實際狀況,未必懂教育規律。因為他們只是埋頭教育教學,而且僅僅依靠上級文件、指示或教材、教參、教輔,自己沒有深入研究,沒有去探尋教育教學規律,從而找到科學高效的教育教學方法。教育基本憑經驗,跟著感覺走:學生犯紀律,要不一頓批評,要麼請家長。教學是:備課搬教參,上課滿堂灌,佈置作業用教輔,沒有一點發現和創新。絕大部分一線教師教幾十年書沒有寫過一篇有個人見解的論文或發言稿,甚至沒有設計編制過一套練習題。小學、初中語文教師不會寫記敘文、說明文,高中語文教師不會寫議論文。這樣的教師能引導學探索事物規律掌握學習方法嗎?
專家可能瞭解教育教學規律,掌握一些方法,但是不瞭解當前教育實際狀況。比如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就用考試來迫使學生閱讀和背誦很多古詩文,他只從需要出發,根本不考慮現在的學生是否能做到。現在的中學生要學語數外理化生史地政 ,每科都有無限多的書面作業需要完成,別說休息,連唾眠都嚴重不足,哪有時間和精力來讀背那些艱澀難懂的古詩文?而且用考試逼迫而不以激發興趣來讓學生讀背,本身就違背教育規律。這樣的專家教授只能被稱為叫瘦。
梅珊
學校、老師、學生不重視分數,這就是對教育的犯罪。
教育的根本屬性是什麼?是獲取知識,怎樣評價獲取的知識,是考試是分數,一個學生學習好不好,主要就看分數,這是最客觀的。
現在我們在教育方面,走了很多偏差,主要有,不留作業,不考試,或者考試不許發榜,快樂學習等等。這些其實都是騙人的。對中國教育坑害很大。
以快樂學習為例,一個成才的人必然是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勤學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古今成大事者,必然需要勤奮努力,怎麼可能是通過快樂實現的。快樂是什麼?玩物喪志。一個學生要想快樂,怎麼可能會學習好。
別忘了,我們學習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是高考?高考是通過比賽誰更快樂嗎?顯然不是,高考是要考試的,是要通過分數擇優錄取的,在高考考試政策不改變的前提下,我們的教育不考試,不看分,這不就是誤人子弟,這不就是犯罪嗎?
高考之前是什麼?是中考,也是要通過考試,按照分數,到不同層次的高中,高中之前呢?儘管的分片制,但是大家還是削尖了腦袋進好學校,還是為了考試有個好分數,其實,越是薄弱校,學生越輕鬆快樂的。
明智的家長,抓好自己孩子的學習吧,作業要寫,考試要有,分數要重視,這樣孩子的未來,才會很好。
韓東言
針對目前的教育現狀,本人有一些感受和建議,主要如下:
1,教師業績以成績論是最大的錯誤。教師為了自己的業績和績效獎,以及職稱評定等千方百計在學生成績上下功夫,包括大量的作業和考試,這避免不了孩子的近視和身體素質下降。因此迫切需要一套適合中小學生素質全面評價體系,包括德智體美勞應該全面深化,成績評分佔比應大福下降,除此之外應對教師績效評比機制做出對應的改革,否則不會有根本改變。
2,建議小學課本僅有語數外三種,其它課程沒有必要以課本形式存在,應刻錄成光碟或動畫片教學,這種形式的教育效果肯定更好。一方面減輕學生的書本負重,有利於孩子長高,一方面言簡易懂,孩子們更容易學會,加強了實踐認知和感受!
3,為了減輕孩子的負擔並學以致用,建議從初中階段開始分文理科。現在的教育難度越來越大,即使大學畢業也不一定全部用上,而且增加了學習難度,降低了孩子們的樂趣,真的很難以培養出大師!如果從初中開始分文理是大有好處的,凡是學文的,數學,物理,化學等理科類課程可以設置一些基本課程即可,無需很難,因為對文科真的沒啥用,還會降低學習興趣;凡是學理科的,除語文外文科課程可以簡單些,包括歷史,地理,政治等。
這樣可以讓學生做到術業有專攻,不但有助於提高孩子們的樂趣,更有助於培養成未來的大師們!
一家之言,不知對否?
。
溢利信商行
教育的制度改革:應設置不同年齡讀書的免費書舍,及運動場地,和各種樂器及舞蹈,繪畫培訓,設置安全演習和心裡健康定時盤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治療,對於身、心、靈,及正確的思想意識加強,全面發展和督促,從源頭扼殺刑事犯罪和精神犯罪。
一:一到六歲,開展幼兒樂園,作為啟蒙教育,以玩具,瑜伽,等輕鬆的活動,與家長,同齡兒童進行互動,在孩子的玩樂中。
二:七到十二歲,是安全教育,數學,語文,外語、和多讀書的時候,課程應該寬鬆,但對於書、書法、畫、樂、舞、運動、歷史、地裡、手工課、思想教育、創造力、作文、演講、為主要孩子學習課程,這時候要取消分數制,在畢業的時候,在進行統一的考試,一張試卷,百個回答問題,試卷以孩子的思想為主,以問他怎麼看這件事情為主,而非死記硬背的書面為主,我要只要你規矩的回答問題。
三:十三到十七,恢復分數制度,為了更好的約束學生,其課程程度加大,對於各方面知識,進一步授教,深刻的知識及國學,儒學,道學,法學,適時補充,加強古代的正確知識灌輸,和法律道德的灌輸,去除不正確和不確定,配合可控制挫折訓練,實現古現雙結合。
四:十八到二十,自由選擇學科和知識點,一主三輔百看的特點,增加科學、藝術和就業的專業學習知識,實現多夢想,實現理想目標。
女婍
小學生取消考試100分制,讓孩子快樂成長吧,現在孩子壓力太大,過年了都要補課。一年就學英語,口才,書畫,樂器,我是老師我在1982年教小學二年級語文時就用讓學生在45分鐘上課時間裡玩20分鐘左右,有時候我給學生講笑話或典故等,我25分鐘講課裡學生以自學為主,自學字能組詞會說話,自設練習題互相解答,自立測試題送給他人。我班語文成績全鎮統考科目一,同時帶動數學成績全鎮最好,主要是學生在快樂成長中愉悅的學習才有好成績,
用戶7185401777992
作為一名一線高中教師,我也一直在反思這個問題。
題主為教育部操心,顯然精力用錯了地方。
一、教育表現出的問題,我敢說,高層百分之百清楚。
我們平頭百姓都知道唯分數論不可取,有很多弊端,也知道應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知道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知道應試教育有一些危害。但現實是,應試教育還是主流,為什麼呢?
二、高考指揮棒的存在。
交響樂隊演奏時都是圍繞指揮進行演奏。高考就是這個指揮者,是學生前進的方向,是通向大學的門檻。高考就是看分數,誰的分數高,誰就可以上好大學,上名校。如果是你,你不想上名校?你不注重分數?
如果不用分數選拔人才,用什麼呢?用個人能力?用分數、用能力有什麼區別呢?分數可以量化,而能力不可量化。不能量化,就比較虛無,我說張同學能力強,他應該上清華,你會說憑什麼他的能力強,比他能力強的大有人在,別人為什麼就不能上清華,而是張同學上清華?
如果解決了能力的判斷標準的問題,得到了大眾的認可。那又會出現一個什麼問題呢?有一點不知諸位讀者是否認同,孩子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培養孩子的能力是需要經濟投入的,經濟投入的高低將決定孩子能力的高低。如:經濟實力強的父母可以花錢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愛好,音樂、體育;還可以帶自己的孩子去全世界旅遊,開闊孩子的視野;可以帶小孩與各種大伽對話,與各種專業人士交流。底層人民只有乾瞪眼。那麼,將會出現階層的徹底固化,底層將再無改變的希望。
目前,高考是底層人民上升的重要通道,給每個公民以希望。讀者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這個重要通道堵死,幾億的底層人民看不到希望,將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所以,高考成為了國家公平的基礎、穩定的基石。因此,自主招生的比例一直不高。
三、分數是中性詞,分數本沒有錯,分數只是一個量化的手段。
考公務員要打分,進公司面試有的也會打分,社會上給人打分無處不在。現在人們批評唯分數論,是批評唯分數論傳導給學生的壓力。學生有了壓力,拼命學習,拼命背誦,拼命做題,讓學生體驗不到學習的快樂,變成了書呆子,失去了想像力,想像力是創新的源泉。政府現在大力建設創新型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政府也想出幾個喬布斯。這些都需要創新型人才,而現在的應試教育,恰恰扼殺了孩子們的想像力。這就是應試教育被各界人士,各種專家所詬病的地方。
四、給學生減壓也不現實。
那我們給學生減點壓力行不行呢?特別是從政策層面來做點事?我告訴你,有沒有效真不好說。
這與中國的文化傳統有關。從古自今中國父母就有望子成龍的期盼,中國文化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民族基因。除非小孩完全不是讀書的料,只要有一點希望,中國父母都會拼命讓孩子上大學,這就有了競爭,有競爭就有壓力。名校名額只有那麼多,但凡有一點空閒時間都會被學習擠壓。
我們縣高中在2015年施行過雙休,目的當然是想讓孩子們休息好,減輕高中學習的壓力。結果你猜怎麼著。結果校外輔導機構生意火爆的不得了,還有學生找老師雙休補習的也多的不得了。那些學生不願意休息?我猜他們是想玩的,真正主動學習、喜愛學習的孩子是少數。但是,每個孩子身後都站著一大家人,他們不讓休息啊,他們不讓減壓。
五、中國的應試教育是不是一無事處呢。
當然不是。應試教育選拔的結果與人的智力應該是正相關,聰明的孩子分數高,上名校。應試教育促使學生養成了好的學習的習慣,上名校的學生學生習慣都不會差,學習習慣對人以後的道路是有益處的。學習能力、考試能力本身也是一種能力。
寫在最後。
世上任何事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事都有利弊。教育為國之大計。對教育問題要客觀辯證的看,不能一味讚美,也不盲目否定。希望我們的教育辦的越來越好。
歡迎關注“麗平微課堂”。這裡有高中學習資源,學習方法,還會有高中視頻課程。
高中地理課堂
中小學的負擔由來已久,我最早看到一份減負文件是1950年代發出的,當時的口徑描述的應試現象,和現在相差無幾。也就是,應試教育的弊端積重難返。
關於應試教育的弊端,一直以來口誅筆伐,但效果甚微。提倡素質教育很多年了,什麼快樂學習,讓孩子快樂上學,跳出唯分數論的怪圈,但到現在,依然是分數為王。
客觀而言,這種應試教育,並不是一無是處。 這麼多年來,每年都會搞運動式的減負,可以一陣風后,依然是我行我素,迴歸日常。
原因很簡單,就是應試教育的核心環節在高考,如果高考錄取不改變錄取模式,那麼,應試教育的模式不會發生什麼根本性的 變化。
終於等到新高考來臨了,但是,今年部分地區暫緩高考改革。說明中小學不再重視分數,還有一段時間。 記住: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完全實施新高考的未來,分數不是可有可無的。
編外教育參謀
縮短學制,縮短學制,縮短學制,還給孩子們的童年。看看那些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的人,就知道很多沒有用的學習,應該結束了。如果調查一下就知道了,在大學畢業生中,有所作為的學生大多數不是那些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而是那些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從這方面看學習好只是一個方面,不是人才的標準,真正的人才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有作為的人,而非書呆子。
如果十八九歲大學畢業,參加工作,那樣會產生多大的社會效益?這也是已故毛澤東主席的遺願,學制要縮短,學以致用,教育必須與生產實踐相結合。
凡是正確的東西,永遠閃耀著真理的光芒,我們真應該好好想想毛主席這一指示,進行認真的教育改革,造福於後代。
思想加29454
這種想法就是純粹扯淡。中小學階段,學習能力就是最重要的能力。培養學習能力是最主要任務。體現學習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分數。沒有分數做標準,你那什麼衡量學習能力高低!實踐?你打算實踐什麼,種地還是打鐵?放棄學習理論知識的最好時間去搞這成年後很快能掌握的東西,壓根就是本末倒置。就拿車鉗刨銑這些東西來說,大學裡的金工實習,大多數同學的掌握速度都非常快。質量也相當不錯。我和另外兩個同學的考試成績按師傅的說法,考5級工勉強,4級工絕對是槓槓的。我進單位以後,沒事摸兩把機器,很快就把車間裡大多數的技工壓屁都不敢放一個。當然,也有比我強的多的老師傅,但人家也是識貨的,我這種電氣工程師也就是玩個票,真要下功夫,不說什麼八級九級的傳說人物,考個6-7級也就幾年的功夫。老師傅都覺得,唸書多的學東西就是快。因為在我的帶頭下,不管是機械的還是電氣部門的新工程師紛紛主動下車間,自己的設計自己先做一遍。很多東西,基本問一遍做一遍就會了。哪裡像那些技校出來的,天天看,天天做,就是學不會。手裡的感覺就是培養不出來。腦子裡不理解,手裡面怎麼出的來。
飛行者埃裡克
說實話,我們的教育改革不是過少,而是過多。頻繁的改革就是不斷地否定我們的過去,不斷地用未知去替換已知。昨天還是先進經驗,今天可能就受到批判,使學校和老師無所適從。
30年前,生物課本是從原生植物開始,由低級到高級,學完之後,腦子裡就會形成系統的知識。歷史也是從猿人開始,按照時間順序逐漸學習的,一直到當代史。數學課本遵循邏輯,有講解,有例題,有課堂練習,有課後習題,由易到難。學生上課聽不懂,下課看看講解,看看例題,就會了。
而現在,學生數學不好,你喊一聲,不會看看課本嗎?當你翻開課本的時候,卻是什麼也沒有,就是一堆啟發性的問句,讓你誤以為是玩悟空問答呢。
你說多注重實踐,怎麼實踐?讓孩子們去地裡幹活?還是去搬磚?還能做什麼?隨著機械化、智能化的發展,現代化工廠裡最多就是看幾眼,能上得了手嗎?
改過來改過去不如回到本原,知識就是知識,課本就是課本。把知識系統地放在課本中,管他怎麼學,學會就行了。
讓教育少點專家,專家少出點餿點子,讓老師們用自己的“笨"辦法教學生吧。
同意我的觀點的,不要忘了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