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倬琰
哈布斯堡家族可以說是歐洲曾經最"龐大"的王朝之一,但在一戰結束帝國崩潰、家族中落的時候,這個統治中歐幾百年的王朝被認為是"窩囊廢"一樣。這樣一個晚景不堪的王朝,當年卻像蜘蛛網一樣罩住歐洲。早年的哈布斯堡家族從瑞士的一個小山堡起家,其稱雄的過程是意外與算計的完美結合。
┃意外得到帝位
哈布斯堡家族發源於阿爾薩斯,但真正在歐洲站穩腳跟則是擴張至瑞士北部的阿爾高州之後。在那裡,哈布斯堡王朝始祖拉德波特在1020年築起鷹堡。
關於"鷹堡"的起源有兩個傳說:一是城堡建立者拉德波特伯爵曾看見一隻鷹棲息在城堡的牆上,德語中的"鷹"即"Habicht"(相當於英語中的hawk),因此"鷹堡"也就是"Habichts-Burg"。另一個說法是中世紀高地德語中的"hab/hap"意指渡口淺灘,而城堡恰好處於兩河交匯處。
無論是哪種說法,這個"鷹堡"最終流傳下來的名字便是"Habsburg",也就是哈布斯堡。同很多貴族一樣,哈布斯堡家族也以自家城堡的名稱為姓氏傳承下來。只不過此時的哈布斯堡家族,同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其他貴族相比,只是個新興、還不成氣候的暴發戶,沒什麼人會留意。
但就是因為是一個不出名、不顯赫、地盤少的小貴族,哈布斯堡家族才得到一個意外收穫,這個意外收穫是使哈布斯堡家族走向王朝的第一動力。
羅馬覆滅之後,除了東邊的拜占庭一直存在到十五世紀以外,北邊的沙俄因為迎娶了末代拜占庭公主而視自己為羅馬的繼承人。歐洲人自己發現應該由他們自己繼承羅馬皇帝的位置,因此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建立起來。
這個"帝國"初期為正常的統一國家,但大部分時間是一個"徒有國家之名",實際由數百個"親王國、公國、郡縣、帝國自由城市、主教國、教會領地"等組成的鬆散集合體。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來統治,中世紀時演變成僅僅承認神聖羅馬皇帝為最高權威,皇帝需要七大選帝侯選舉而非世襲。
選帝侯們都不是普通的貴族,他們都是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最悠久、最有實力、最有話語權的大貴族。當然一般來說,一個皇帝去世前,其後代一般都會被選為下一任皇帝,因而皇帝之位通常都會在某一家族流傳很長時間,除非出現特殊情況。而這個特殊情況,正巧被哈布斯堡家族趕上了。
1254 年之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一直由斯陶芬家族成員出任,當該家族最後一位子嗣康拉丁被處死後,神聖羅馬帝國進入了長達二十年的王位空置期,即"大空位時期"。1273年,當選帝侯們再一次為皇帝人選爭吵不休的時候,命運來到此時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一世頭上。
當時最有希望和實力的候選人分別是波希米亞王國(大約為今天的捷克)的奧托卡二世、西班牙卡斯提亞王國的阿爾方索十世和法國的菲力普三世,魯道夫一世是最不為人注意的候選人。但有的時候,實力和命運並非一對雙生子,有了一個,另一個就不會再青睞你。
德意志的諸侯們擔心選出一個實力強大的諸侯擔任皇帝,會危害到自己的利益。而沒有什麼地位和實力的哈布斯堡家族反而成為了他們最好的選擇。於是1273年哈布斯堡公爵魯道夫一世當選羅馬人民的國王,當然他並沒有真正被加冕為皇帝,但卻讓哈布斯堡家族開始走進歐洲的權力中心。
實力最強的奧托卡二世不滿結果,舉兵攻打魯道夫一世,結果被打得大敗。魯道夫一世奪取了被奧托卡二世佔有的奧地利與施蒂利希公國。奧地利地區及其他廣大地區都納入了哈布斯堡家族的控制下,直到一戰結束奧匈帝國崩潰,哈布斯堡家族佔有奧地利長達六百餘年。
1291 年,新成立的瑞士聯邦反對哈布斯堡家族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不斷向德國南部擴張。哈布斯堡家族這次沒有勝利,結果是他們失去了自己的"龍興之地"鷹堡。哈布斯堡家族沿多瑙河向東遷徙,最後在神聖羅馬帝國東邊邊境的一條小村落定居下來並修建宮殿,而這條小村落,就是現在的維也納。
哈布斯堡家族的勢力退縮到以奧地利為主的家族領地,哈布斯堡王朝的基地正式由瑞士北部的鷹堡,轉移到奧地利的維也納。此時的哈布斯堡家族失去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位子,但這並沒有阻擋這個正在前進的家族的腳步,此後這個家族開枝散葉,從十五世紀開始一直到拿破崙解散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位子便始終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囊中物。
┃歐洲的老外公
哈布斯堡家族的壯大,就是在其失去神聖羅馬帝國帝位之後。由於繼續保有奧地利與施蒂利希為領地,哈布斯堡家族得以專心經營自己的"產業"。歷任奧地利公爵都不斷地擴大公國的統治範圍,並在14世紀中葉開始自稱"大公",以期與選帝侯的權位相抗衡,但這個稱號一直沒有得到皇帝的承認。
1422年,阿爾布雷希特五世迎娶了神聖羅馬皇帝兼匈牙利及波希米亞國王西吉斯蒙德唯一的庶女、盧森堡的伊麗莎白,這讓阿爾布雷希特五世得到了西吉斯蒙德繼承人的身份。西吉斯蒙德病逝後,阿爾布雷希特於次年陸續即位為羅馬人民的國王、匈牙利國王及波希米亞國王,雖然沒有加冕為帝,但從此之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位子便再也沒有旁落。
阿爾布雷希特五世死後,奧地利公爵和神聖羅馬帝國皇位隨後由其遠房堂弟腓特烈三世繼承。在腓特烈三世在位期間,他終於把自家的奧地利公國提升為大公國,使哈布斯堡家族乃至奧地利在歐洲的地位都大大提高,也為皇朝的進一步擴展提供了基礎。
為哈布斯堡家族真正打造成哈布斯堡王朝奠定最大基礎的,是腓特烈三世的兒子馬克西米連一世。腓特烈三世在為期間,給自己的兒子馬克西米連一世迎娶了勃艮第公爵大膽的查理之女瑪麗。大膽的查理在南錫戰死後,馬克西米連一世獲得尼德蘭和法國東部邊境一帶的勃艮第。
這是哈布斯堡家族第一次擁有了奧地利及其周邊以外的領地,這讓哈布斯堡家族開始有了更大的對外野心和動力。當馬克西米連一世繼承父親的位置後,他參與爭奪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的王位,雖然被弗拉迪斯拉夫四世搶先奪得王位,但根據1491年的"普雷斯堡和約"若弗拉迪斯拉夫沒有後裔,波西米亞和匈牙利的王位則會由哈布斯堡家族來繼承。
馬克西米連一世為了有效統治廣大卻有不同語言民族的地區,苦心學習多國語言,減低其作為"外來者統治"的味道,爭取治下人民的支持。他的努力讓統治的地區反抗聲音減少,有效鞏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為其家族奠下了廣大帝國的基礎。
1508年2月,教皇尤利烏斯二世授予其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自此羅馬人民的國王當選後即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無須去羅馬接受教皇加冕。當然此後皇位一直都在哈布斯堡家族傳承,是否再去接受加冕已然不那麼重要了。
但在攻城略地的同時,馬克西米連一世同樣發現,與王侯公侯的聯姻,有利與進一步擴大哈布斯堡家族在歐洲的勢力。
他先迎娶米蘭公爵的女兒比安卡·瑪麗亞·斯福爾扎為第二任妻子,獲得了統治米蘭的權力,同時讓他從意大利獲得大量現金,幫助他在1508年被確認為皇帝。後來他讓自己的兒子菲利普一世迎娶西班牙王國卡斯蒂利亞王儲瘋女胡安娜,這讓其後代擁有了繼承西班牙王位的權力。
馬克西米利安的孫子,日後的神聖羅馬皇帝斐迪南一世於1521年5月25日迎娶了波希米亞公主安妮,次年,斐迪南的妹妹瑪利亞公主嫁與匈牙利兼波希米亞國王拉約什二世,這兩段婚姻為日後奧地利吞併波希米亞和奧匈合組二元帝國埋下伏線。
馬克西米利安精心安排的政治婚姻,使他的孫子查理五世成為歐洲的霸主。1506年,馬克西米利安的兒子,查理的父親美男子菲利浦英年早逝,查理便繼承了勃艮地伯爵和法蘭德斯伯爵等職務,成為了西屬尼德蘭(今日的荷蘭和比利時)的首位統治者。
之後馬克西米連一世的親家、西班牙的費迪南二世病逝,查理因此成為了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自此,西班牙全國、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撒丁島、那不勒斯王國以及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都成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管治領域。
當1526年匈牙利兼波西米亞國王路易二世戰死沙場後,根據之前提到的"普雷斯堡和約",馬克西米利安另一個孫子,查理五世的弟弟,奧地利大公斐迪南以路易的姐夫身份繼承匈牙利和波西米亞國王。
被稱為"馬克西米利安大帝",將哈布斯堡家族打造成掌握歐洲的王朝的馬克西米連一世去世後,查理五世繼承了所有祖父掌管的領地。在馬克西米連一世的努力下,查理五世成為當時擁有領土最多的君主。幾百年後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曾經通過聯姻成為歐洲的老祖母,而馬克西米連一世早在這之前就成為了歐洲的老外公。
締造這一切的馬克西米連一世和繼承他的查理五世,是將哈布斯堡王朝真正變成並維持住其統治地位的最主要功臣。哈布斯堡家族在這一時期可以說達到全盛,當然盛極自然而衰,但是這樣一個起源於瑞士山區的家族,在二百多年的時間裡,從被人忽視的小貴族一步步成為了歐洲最龐大最負盛名的家族。
閱讀更多 倬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