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南部的堯王臺,堯舜禹三大古帝實行“禪讓制”的見證地


山西永濟古稱蒲坂。蒲坂城西,有一處斑駁的歷史遺址,這就是堯王臺。堯王臺是堯帝和母親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是堯舜禹三大古帝實行“禪讓制”的見證地,也是堯帝的祭天台,建於魏晉南北朝時期,重修於明朝。爬上巍巍中條山脊,眼前一道殘垣斷壁在夕陽下安詳地佇立,門前的兩個石獅子,歪著頭互視對方,沉默的神情,似在追憶上古時期這裡曾發生的諸多往事。

追隨著祖先的腳步,我們隔著五千年的長河,來一場與歷史的對話,穿越到洪荒時代,回到只有自然力與人對峙的史前。那個時候,堯正在草澤荒灘上艱難的邁步,經歷了狂風暴雨的深夜,他神情疲憊,困頓不堪,眼看著自己日漸衰老,精力不濟,他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物色一個接班的人選。圖為堯王三廟中的二道廟。

兒子丹朱仗著自己的出身,整日好吃懶做,花天酒地,部落百姓對他極不滿意,若是他當上了首領,別說百姓不同意,就是自己也斷然不肯。堯放眼望去,希望能覓得一位賢才。洪水肆虐,民不聊生,這位新首領一定要有雄材偉略,撫萬民度四方,但王何在?圖為遙望堯王臺。


堯決定召開部落聯盟會議。會上,部落首領們推薦了一個人:舜。堯暗自打量著這個年輕人,如果經歷三年考核後,他能夠得民心,那這個位子,就是他的。三年後,舜的政績得到各方肯定。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禪讓大典,在堯王臺上盛大舉行。堯在四方諸侯八方百姓的矚目下,把手裡的權杖傳遞給舜。禪讓制,一改傳統的血統王位繼承製,成為五千年治國哲學,榮耀華夏,福澤子孫。堯王臺,做為史前文明的見證者,屹立千年,風骨依然。

走進這片歷史遺蹟,感受在那個群雄割據民不聊生的時期,堯帝做為部落首領懲善罰惡的政治清明,同時,也感受歷史一頁頁翻過的沉重堅挺。堯帝的功勳響徹大地穿越千年,人盡皆知,時至今日,古老的蒲州城裡依然在流傳著他的諸多傳說,住茅草屋,吃糙米飯,夏天麻衣,冬天鹿皮,堯帝平和務實厚德載物依舊影響著五千年後的子孫後代。

堯王臺景區由三道廟、祭祀臺、古蒲文化街、堯王閣等組成,堯王臺遺址經歷了連年戰火,昔日輝煌難尋,但不遠處堯像廣場上的堯帝塑像,巍然屹立,他默默的伸出手,把權利送出,王者霸氣,一覽無餘。自堯像廣場復修後,人們在這裡祭拜祖先,祈福求祥。不同時間段也會有堯舜禹的禪讓禮及祭祀大典實景演出活動,在現代社會的熱鬧繁華中,體驗一把上古時期的風土民情。圖為航拍的堯王三廟。


二道廟入口的門樓處,保存著相對完好的主體,可以看出這裡曾經有過的過廊、穹頂、前殿等建築,其中過廊的鑿口和前殿的基石依然存在。腳下的石板上,孩子們玩鬧刻畫的田字格,和遠古先人完成了一次調皮的相遇。散落在萋萋荒草中的石磚,印著工匠手印的痕跡,昔日榮光一幕幕閃過,鮮活的生命已隨著時間而逝,然精神久遠。

亦步亦趨,轉身下山,來到印象蒲坂老街,明後期的戲臺,清中期的牌坊,一座座晉南風格的民居,古樸的小酒館,傳統的蠟染工藝,和堯王臺的厚重相比,這裡更多的是煙火氣息。在老街上,可以遇到當地名吃羊肉泡和大名鼎鼎的牛肉餃子。牛羊肉這種傳統的食材,在古老的蒲坂城,被智慧的人們用燴、燉、燒、烤的方式,賦予了新的吃法。熱氣騰騰的灶臺上,女人們笑談風生中,日子代代延綿。

和古歐洲不斷爭奪互毀文明不同的是,在中華大地上,歷史更迭變化,每一次的變動,都是為了更好的明天,民族大融合的進步,推動歷史不斷的前行。如果有一條路通往上古,那就是堯王臺,這裡的風貌,要緩慢的、一步一步去感受,蒲坂人民的生活,要親自去體驗,在一盤牛肉餃子中,在一碗羊肉泡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