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臺:七個爐匠鑄成18000多斤的鐵鐘,800多年不生鏽


河北省邢臺市,七個爐匠鑄成18000多斤的鐵鐘,800多年不生鏽。

在河北省邢臺市舊城內東北隅,有一座至今仍保存較為完整的唐代古剎——開元寺。該寺因建於開元年間而得名。

開元寺,又稱“東大寺”,位於邢臺市區邢州北路中段,建於唐開元年間,是佛教曹洞宗的發源地之一,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至今仍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唐代名剎。

據史志記載,前來聽講者“僧眾數千”,“暮煙繚繞,僧人唪經、撞鐘之聲遠聞十里之外”。古開元寺歷經滄桑,上世紀90年代末期由邢臺市人民政府重修,2013年8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開元寺大雄寶殿前座巨型鐵鐘,該鐘該鐘鑄成於金代大定甲辰年,即金大定二十四年,鍾高3.2米,下沿周長7.5米,獸形鈕高0.5米,重約9.1噸。

鐘壁有日、月、人、獸、牛、魚等十二種圖案,與黃道十二宮相對應。是研究我國古天文學發展淵源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另有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等八卦圖像,含乾坤渾圓之說。

該鐘鑄有 “皇帝萬歲,重臣千秋” 字銘,其中有本縣鑄鐘匠人名字:郭授、郭善、蘇德明、解應成,以及大小爐匠衛青、馮定、馮二等共七個匠人。鐘壁還鑄有文字數百,清晰可辨,多記載鑄造、監製、資助人姓名或身份、籍貫等。

該鐘鑄成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雖歷經風雨剝蝕,因鑄造技術高超絕倫,鐵質火候純精,不但不顯氧化痕跡,並且綜紅色的鐘體四周仍然熒熒發亮。

此鍾在動亂年代曾遭搗砸,但只聞嗡嗡聲,不見鍾破損,可見我國古代鑄鐵工藝的高超。當年該鐘懸在開元寺三殿前東側的鐘樓內,用以作課報時,每當以巨木擊撞時,鐘聲粗獷沉鳴,聲聞數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