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年美國和日本要擠破房地產泡沫,不去不惜一切代價保房價?

劉華銀mark


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的崛起速度和日本人的戰略訴求讓美國人感到後怕。

歷史的一個魅力在於總是存在很多驚人的相似!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其經濟的發展一直沒有離開過西方國家的幫助和、掣肘、打壓甚至是掠奪。

比如在20世紀30年代,日本藉助美國的石油、橡膠和鋼鐵開始了自己的擴張,在妄圖用刺刀建立一個政治、軍事性質的大東亞共榮圈時又圖謀藉助暴力建立一個經濟性質的日元圈。結果沒想到因為軍事和經濟的脫節導致他們辛辛苦苦幾十年的輝煌經營為美國做了嫁衣。

更沒想到的是,40年後日本企圖藉助美元的貨幣霸權建立起有自己主導的日元經濟圈,但是歷史又無情的把殘酷降臨到了他們身上。

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功地完成了產業升級,進而開始通過輸出次一級的產業升級,在東亞及東南亞地區建立起日元經濟圈。不得不說,日本人當時確實有這個實力,稱其為東亞地區的“經濟發動機”,也是當之無愧的!

而日本人當時這種經濟擴張,某些程度上是得到美國默許的。早在朝鮮戰爭期間,美國和日本簽署《舊金山條約》,美國除了免除日本賠償義務的同時,還同意日本可以把東南亞當做自己的傾銷市場和資源補給地。後來美國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時的軍需物資,大部分是在日本製造的。

但是隨著美國兩場戰爭的失敗,導致美國經濟出現嚴重倒退,到了80年代,美國的實體經濟處於停滯不前甚至是萎縮的狀態。相反日本的製造業卻在大踏步前進,讓美國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於是,本著“不能把自己弄得更好、但可以把別人弄得更糟”的心態,美國向日本人齜牙了。需要說明的是,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美國人一直延續這個思路。利用可以直接干預日本政府的決策這一政治優勢,美國人甩開膀子幹上了。

先是從打擊日元開始。

1985年9月,日本(同時還有西德)被迫在《廣場協議》上簽字,承諾日元(馬克)對美元升值。因為日本市場狹小,無法消化產能,美國此舉可謂是一個殺招,不僅對日本,對之後其他國家更是如此!

之後的十年裡,日元平均每年升值約為5%、如此大幅度的升值,導致日本產品由於價格上漲在出口上的競爭力急劇減弱。出口受阻,為了維持經濟那就只能去拉動內需了。而這也是美國人意料之中的事情!

和現在很多國家一樣,當年日本拉動內需靠的也是松銀根、降利率,鼓勵大家多借錢的貨幣寬鬆政策。

但是眾所周知,享受低息借貸政策更多的是有錢的資本家。越有錢就越容易借到錢,反之則是越沒錢越不容易借到錢。資本家大量票子在手,當然是要追求低風險、高回報的事情,而這樣的事情更多的是出現在金融和房地產行業中,而不是實體經濟。再者由於日本出口受阻也不可能繼續去做實體。

於是到了1986年,日本資本家投入到本國金融和房地產市場的錢和海外流資匯合到一起,將日本的房地產價格一下子炒到了天上。同時在日本國內富人們的帶動下和暴利誘惑下,日本最終掀起了全民炒樓的狂潮——稍微有點經濟實力的人都開始把錢往房地產中扔。1987年的房價相比上一年飆升了3倍!

實際上,日本國內不少人也意識到了房價存在泡沫。1988年就有人準備從房地產撤資,房價也有所回落。但是地產商不幹了,他們通過連續炒作“地王”,硬生生地把房價拉了回來,把更多的投資人吸引了回來。房價於是繼續上漲......

到了1990年,日本東京的地價就已經相當於美國所有地價的總和!而多數炒不起房的日本老百姓看著房價猛漲、自己兜裡的工資不漲,出於本能便不敢去消費,而是把錢存起來應付不時之需。這樣一來,原本想要拉動內需的日本政府,因為房地產作怪把老百姓嚇怕,沒有拉動內需反倒是進一步壓縮了。

講了這麼大一截歷史,筆者只想說明的是,對於房地產泡沫的破碎,美國是喜聞樂見的,而日本則是無能為力的!

到了1989年,房地產泡沫已經達到極限。日本政府之前也曾經預感情況不妙搞貨幣緊縮政策,也就是不惜一切代價的保房價。但這又能如何呢?當時資金賬目相對開放,日本國內企業在本國搞不到錢還可以去國外,比如美國,隨便註冊個公司馬上就能拿到美元貸款,然後拿回國內繼續炒房。而且國際遊資很大一部分也投入到了房地產,日本人本事再大也擋不住這個。

所以,這就引申出房地產泡沫的第二個原因:世界上沒有不破碎的泡沫,具體是什麼時候破裂,取決於“莊家”。很遺憾,日本人不是房地產賭博的主要“莊家”,真正的“莊家”是受美元也就是美國操控下的國際資本!

1991年,盆滿缽溢的國際資本開始迅速從日本房地產撤離,結果是不言自明的——短時期大筆資金抽離,日本的房地產價格隨即暴跌!苦苦掙扎了兩年多之後,日本的房地產業於1993年徹底崩盤,給銀行留下了需要漫長時間才能消化的6000億美元壞賬。更可悲的是,由於日本大企業和銀行之間長期交叉持股,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房地產泡沫破裂不但沉重打擊了房地產業,順帶將日本經濟拖入了長達15年的經濟停滯期。


大將軍威武K


美國和日本擠破房地產泡沫是聰明的做法,這是志向遠大,聰明的做法!下面進行分析一下原因,美國和日本不採取一切代價來包房價呢?

大家都知道房子已經牽扯了多少家庭,如果一味的推高房價,讓房價高泡沫去運行的話,會讓多少行業,多少家庭失去經濟,失去消費能力,會讓多少人都無法生存。


如果不惜一切代價的保房價,只會讓房價泡沫越來越大了,會大家的貧富差距加大,高房價只會讓越有錢的人越富有,從而讓越窮的人越來越窮,這就是高泡沫的弊端。

其實不保泡沫房價才是真正的利國利民,讓房子實現它應有的價值,房子是用來居住的,不是用來炒作,成為賺錢的工具。只有把泡沫擠破,讓普通老百姓都能買的起房,胖普通家庭都有房子住,這樣才是樓市長久健康發展。

樓市有泡沫必須要擠破,不擠破的話,只會讓經濟走下坡路。最典型的就是讓很多家庭三代人為了買套房所有積蓄都花完了付個首付,然後揹負30年的房貸債務。一旦這樣的家庭大幅增加的話,從而降低大家的消費能力,大家沒有消費能力了,經濟怎麼增長呢?經濟下滑會出現什麼現象相信大家都明白。


這些種種因素就是當年為什麼美國和日本一定擠破泡沫房產,而不會出現想盡一切辦法來保房價的真正原因!

高泡沫房價不單單是樓市行業受影響,高泡沫房價會讓很多行業出現破產倒閉,會讓很多行業沒有飯吃,行業與行業之間都是一條生物鏈,也就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你好我好大家好,你差我差大家差的共振效應。所以說當天美國和日本擠破高泡沫房價是正確的做法,聰明的做法。


老金財經


當年美國和日本為什麼都不選擇保房價,其實道理很簡單,保到老家代價高於擠破泡沫,為什麼?

一、如果保房價,那更多窮人拼命去買高房價。他們買了高房價,消費進一步擠壓,其他產品和服務再大批量大批量的倒閉,更多人大批量大批量失業,這完全是得不償失,撿芝麻丟西瓜的故事啊。其實看看前蘇聯就清楚了,現在俄羅斯經濟怎麼樣。再看看美國和日本如何?

二、如果保房價,真窮人大量罰款買了高價房。消費擠壓後,大批量失業,最終很多被迫人斷供。那個時候銀行也要跟著破產了,大批量老百姓房子沒有了、還欠銀行和其他渠道一屁股債務,一輩子都還不起債務,那個時候社會必定大亂。

三、如果通過貨幣貶值保房價,貶值一次老百姓沒有反應過來,貶值幾次老百姓肯定不再相信貨幣,拼命屯其他東西和轉移資產。你說換美金、白銀、黃金、轉移資產去國外這都不是最恐怖的。恐怖是大量屯大米、食油等等,到時候造成人為市場糧食洪,有錢也買不起,什麼情況大家是清楚了,人買不起房子可能租可以回農村,買不起糧食,吃不起飯什麼事都幹出來,那個時候誰還管他法律和什麼素質。和生命、生存比較,其他都是浮雲。


劉華銀mark


首先,美國和日本都屬於高度發達的經濟體,實行的是真正的市場經濟體制,管理層對樓市的干預較少,並且大多數時候起到的是監督作用,房價是漲是跌,是高是低一切都由市場說了算,管理層甚至都沒有權限給市場加上限購這種計劃經濟體制才有的手段。因為只有計劃經濟才可能買糧用糧票,買肉用肉票,限購就相當於房票。

其次,美國和日本的保障房制度非常的完善,商品房市場本身就是為了滿足改善型住房需求而存在,所以即使樓市要擠泡沫,也不會發生太多民生方面的問題。

其三,想保也得能保得住啊!當年美國、日本的房地產泡沫之大,已經不是想保就能保得住的。另外,雖然美國、日本的房地產市場非常繁榮,但科研、貿易、服務業等實體經濟同樣發達,國民經濟對房地產業的依賴程度較小。所以乾脆不破不立,讓房價儘快恢復正常從長遠來說才是有利的。


雨桐撩樓市


因為,美國和日本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他們是資本家掌握國家的權力!可是,資本家也分幹什麼的!比如,有的幹房地產,有的乾製造業,還有幹外貿,等等。其它資本家不能讓幹房地產的資本家獨佔便宜啊!因此,其它資本家就聯合起來給政府施壓,政府也就不得不擠破高房價,讓社會財富流轉到其它行業,也讓其它行業的資本家賺錢。這就是利潤共享的原因了!


秉諾_尚俊律師


不是什麼東西想保就能保得住的,癌症晚期了,請問你要怎麼去保?最多拖延時間晚幾天上西天而已嘛。。。


分析的對好不好


美日兩國的邪惡政權是靠騙選票上臺的,所以不得不考慮一下國內大多數人的利益訴求!


湘中明珠Zxp


不知為何會有許多的人相信,當年美國和日本是主動刺破房地產泡沫的。在泡沫破滅之前,日本和美國都未能意識到泡沫的存在,何來主動刺破泡沫的說法?

“泡沫”的說法,當年是在日本泡沫經濟的崩潰之後才流行起來的。有日本學者曾用電腦檢索過日本經濟新聞中使用“泡沫”一詞的次數。在日本股市泡沫破滅之前,“泡沫”一詞在經濟新聞中每年只出現過幾次,1988年只出現過一次,而且還與股票和房地產無關,但在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後的1991年、1992年,每年高達數千次。這意味著,日本社會當時是無法意識到泡沫的存在的。只有泡沫破滅之後,人們才知道它是泡沫。

美國的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前,雖然有人意識到了泡沫的存在,但是大多數美國評論家對此是否認的,他們認為出現全國性的泡沫是很不可能的。當時儘管有跡象表明,美國的房地產市場可能已經見頂,但一致的意見依然是樂觀的,多數人認為房價還會繼續上漲。在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之前,國際清算銀行在其年度報告中依然認為,由於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規模不大,其產生的影響較為有限。沒承想,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就是從這個規模不算太大的市場開始的。

即使存在房地產泡沫,應該試圖主動去刺破嗎?

資產價格泡沫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由信貸驅動的,一種是因過份樂觀的預期(非理性繁榮)。西方經濟學的理論認為,後者對金融系統的危險較小,而且政府也無法預料到這種泡沫的存在。

而對於由信貸驅動的房地產泡沫即使能夠確認,西方經濟學家一般也認為,不應該將利率提高到超出穩定物價和減少經濟波動所需要的水平。主要是由於三點原因:一、加息雖然可以減緩房價上漲速度,但加息無助於抑制泡沫,因為購買泡沫型資產的回報率非常高。加息會導致泡沫突然破滅,加劇對經濟的破壞力。

二、通過加息來刺破房價泡沫,有可能會對所有資產價格都造成影響,打擊面過大。

三、為刺破房價泡沫需要將利率提高到一個很高的水平,這樣經濟增長會因此而放緩,失業會大量增加。

即使當年日本和美國是主動刺破泡沫的,日本和美國的經濟也沒有如一些人所說的發展得更好了。日本在泡沫經濟崩潰之後,經濟增長陷入長期停滯,經歷了“失去的二十年”。美國在金融危機之後,雖然迎來了歷史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擴張期,但此次擴張的力度是二戰後最弱的。

高房價雖然會給社會經濟帶來很大危害,但並不意味著將房價打壓下來,社會經濟的內在矛盾就消除了。

現在各國包括中國經濟問題的根源都在於貧富差距過大。貧富差距過大會導致生產相對過剩,內需不足。當年日本之所以會實行激進的“金融緩和”政策,是企圖降低匯率,以擴大外需。美國之所以需要通過刺激房地產業來促進經濟增長,也是因貧富差距過大導致“有效需求”不足。日本和美國的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後,貧富差距並沒有得到改善,反而在不斷拉大。所以,經濟也就不可能發展得更好,而是向更差的方向發展。


大方妹幾


如果僅僅靠著房價就能讓一個國家強盛,那無疑就是個笑話,我們把產業劃分為三類,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而房地產經濟只是第三產業的一個環節而已,一個國家的重要支柱有兩個,一個是糧食的自給自足,二是工業製造的強盛,事實上更多還得靠著工業製造,換言之,第一二產業才是核心,我們所謂的服務行業就屬於第三產業,一個房地產經濟的確沒資格讓國家不惜代價去保房價。

當年美國和日本為何要擠破房地產泡沫?說直白一點,房地產經濟遠遠超過糧食供給以及工業製造的情況下,拉長時間週期後你會發現國力將衰落,房子能當飯吃嗎?不能,房子能替代製造業的功能嗎?不能,如果一個國家在實體工業上沒有任何優勢,抱歉,你在全球的國家中將沒有任何話語權,房子是用來居住的,過高的房價的確對早期買房者有很大的優勢,但是這對國家來說沒有太大的作用。

我們的房地產市值已經達到了490萬億,而去年的GDP才90萬億,房產價值5倍於GDP,如果這些錢全都用在工業製造上,那麼國家的實力會得到明顯的增長。

就算每個人有好幾套房子,值很多的錢,但並沒有任何作用,因為其流動性太差,你也不可能守著房子就不用吃飯了,換言之,一個在糧食上無法自給自足的國家只能依賴進口,一個在工業製造上沒有突出能力的國家,在國際上將沒有任何話語權,那麼這樣的國家就算房價再高,也只是個不入流的國家而已。

實體經濟才是核心,製造業才是國家強盛的代表,房地產經濟作為服務業之一,起到的作用僅僅是促進第二產業的進步而已,但你有10套房子並不代表你就有10套房子的錢,房價過高只會造成第二產業的衰退,所以,千萬不能本末倒置。

第三產業的服務業可以促進消費,但沒有第一產業及第二產業,又哪來的服務業,房價再高又有什麼用?當陷入危機的時候,擠破房地產泡沫是必然,保實體經濟才是根本……



易論招財圈


一個強大繁榮的國家不是靠多少水泥河沙堆起來的,是先進科技與生產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