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你們那有什麼習俗?

王乙帆的美好生活


過年習俗你們家鄉有哪些習俗,原來每個家鄉習俗都不一樣

還有幾天就過年啦!

過年的各種講究忌諱你知道多少?

現在知道還不晚~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燉燉肉);二十七,宰公雞(殺灶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臘月二十三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

臘月二十四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臘月二十五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臘月二十六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以前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盡情吃肉。

臘月二十七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臘月二十八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後被紅紙代替。

臘月二十九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臘月三十也叫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夜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南方新年有吃餛飩的習俗,新年吃麵,是預祝壽長百年。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守歲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包餃子。

正月初一

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

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餃子,還有湯圓,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

正月初二

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這一天嫁出門的閨女是要帶著女婿一起走孃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婦走孃家的規矩多。比如說帶的禮物都要是成雙成對的。孃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孃家拜年。這一天,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在孃家吃午飯。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

正月初三

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孃家,禮物帶雙數。

正月初四

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過去,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

相傳大年初四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因此也不宜遠出,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正月初五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初五又被稱為“破五”,這一天對於商家來說是個大日子,祈求一年財源廣進,迎財神正是這天。 “商店這天要開張,放鞭炮。 ”

正月初五,按民間習俗是五路財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財神進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財源滾滾、年年有餘,同時自然也是送走“窮”的日子,故有“送窮出門”一說。同時,這一天又俗稱“破五”,意思是之前幾天的諸多禁忌至此就結束了。

正月初六

大年初六,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送窮神這一天,要在家裡面進行大掃除,掃出來的垃圾,還有沒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

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是祭送窮鬼、窮神。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有《送窮文》。唐代詩人姚合寫有詩《晦日送窮三首》,其中第一首雲:“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正月初七

大年初七,人壽年豐。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

在中國傳統習俗中,大年初七“人日”,人過生日,要以七種蔬菜,煮成七寶羹,也就是將七種蔬菜,煮成雜菜湯,在農業社會,大家都祈望吃了七寶羹,來年大豐收。

正月初八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一寸光陰一寸金。

正月初九

大年初九,玉皇天誕。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稱”天公生“,傳說此日為玉皇大帝生日,每逢玉皇大帝的生日,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正月初十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穀都生地。

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十不動”。河南風俗這一日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饃餅,認為吃餅一年之內便會財運亨通。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之舉。

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壓迫的女性,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正月十二

正月十二,元宵節將近,開始做元宵賞燈的準備工作。家裡將會買燈籠,搭燈棚。

正月十三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正月十四

正月十四,臨水娘娘誕辰,又稱“順天聖母”。是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

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十四這天所有的事都是為了第二天的元宵節。這天,燈會正是開放供市民購買燈籠。為了元宵節,像舞龍和舞獅的表演開始在大街上演習。也有人寫燈謎猜燈謎來增加節日歡樂氣氛。在中國,燈謎是非常傳統的字謎遊戲。大人和孩子都喜愛解決這些問題。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夜照田蠶(神)。觀顏色判斷一年的豐歉,後演化為元宵節觀燈。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夜空中的那顆星照亮你


我家是山東萊州的,屬膠東地區。在我家鄉過年大致的順口溜是這樣的:“廿三,辭灶天;廿四,拉廿五,做豆腐;廿六,割年肉;廿七,宰公雞;廿八,把面發;廿九,全都有;三十下黑兒滿大字;街走。”這些習俗估計跟全國各地的都基本類似,我就不一一贅述,下面我就揀選我認為有我們的特色一些點的來分享:\r

1、蒸餑餑。在我的家鄉過年,有一個獨特的習俗,就是家家都要蒸大棗餑餑。一過臘八節就開始了忙年,但是真正全家齊動手的忙年是開始於臘月廿三。蒸餑餑(大約臘月廿三至臘月廿九之間)五個餑餑疊放,臘月三十接神,正月初三撤供品;正月十五供五個繭餑餑和三個大聖蟲餑餑。\r

2、炸面魚。印象中,還有就是炸面魚,臘月二十七八炸好了面魚,年三十要用來壓鍋,初三四親戚朋友來了,吃麵魚,有的時候還臨走給拿上幾個,相互品嚐一下手藝,也相互圖個吉利,魚同‘餘’,都希望來年錢也有餘,糧也有餘!\r

3、\t掛年畫。我的家鄉人貼年畫不似楊柳青、楊家埠等地年畫的喜慶和豐富,其內容非常單一,主角只有兩個,一是灶王爺,二是財神爺。至今在農村中,還可以看到祖輩留下來的製作灶王爺和財神爺年畫的模具。這種年畫的形成原因跟古代掖縣地區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對於灶王爺的遵從除了傳統的說法之外,還因為“魯菜之鄉” 對於灶王的格外尊敬;而財神爺則是因為古代萊州地處齊國,齊國人愛好商業,萊州也是魯商的發源地之一,推崇財神爺也無可厚非。\r

4、請祖神。年三十的傍晚,家裡的男性子孫都會把財神爺和老祖宗請回家裡過春節,俗稱“請神祖”,當神祖回家之後這過年就正式開始了。舊時在請回神祖之後除要緊閉大門外還要在門前放上木棍,目的是防止財神爺離開家把財氣帶走。一般情況下,新年的大門是在初一清晨放完鞭炮才會打開。\r

5、拜大年。拜年是過年時非常重要的習俗,除有恭賀新年的意味之外,古人還曾借拜年以消除隔閡和矛盾。在我的家鄉有夜間拜年的傳統,但僅限自己家庭內部,原因是為了防止財氣跑到別家。這種習俗隨著社會的發展正在慢慢改變,有的地區區已經完全取消了夜間拜年的風俗,而有的地區區則會在夜間把五服以內的親戚全部拜完,鄰居則在天亮之後再拜。總之,在我老家拜年是以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為宗旨的。\r





小p的衣食住行


我們家是北方人,我記得我小時候特別喜歡過年,整天盼望著能過年,那樣就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臨近年前我們會叫上一些鄰居殺幾頭豬大傢伙分一分,再蒸上百十幾個白麵饅頭,記得最少蒸上個一天屋裡那都是饅頭,都吃到過完年的3 4月份。年30晚上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吃個年夜飯,看著春節聯歡晚會大家在一起守歲說著鬧呢別提多開心啦,年初一 一大早給父母和長輩們磕頭拜年拿紅包多開心。再往往現在一點過年的味道都沒有,再也回不去小時候的快樂時光啦!


我是阿兵


我是黑龍哈爾濱的,說說我家那的過年習俗吧。

臘月二十五後,就要把對聯貼上了,還有門上都要貼上福字,還有車也要貼福字,總之大街小巷的店鋪啊、門面房幾乎都要貼對聯和福字。

大年三十早上起來要放鞭炮,然後簡單的吃點早餐,就開始做中午飯了,幾乎都是很豐盛的那種,中午吃完飯,歇會,就要忙乎晚上的年夜飯了,我們晚上是要吃餃子的,而且水餃裡面還要放個硬幣,寓意著誰要吃到了,誰就在這一年有錢花,反正我家是放一個硬幣,意思一下就行了,還有個說法就是,包完餃子看看是剩面了還是剩餃餡了,寓意就是剩面有衣穿,剩餡有錢花,哈哈,當然這些都是迷信,不能信的,最後就是晚上十點多,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吃著飯,看著春晚,跨年。


寶寶jiao


快過年了,你們那有什麼習俗,其實我也不太懂。就說一下我看到的吧,我們年三十早上吃油餅,中午燉白菜湯還有就是炒幾個菜。喝點小酒。做好的白菜湯再加幾個饅頭還得去給長輩送,吃完午飯就開始包水餃,下午五點來鍾大多數家庭都吃飽了,就開始放鞭炮。放完鞭炮開始走酒,就是拿著酒壺和燒紙去各家各戶燒紙磕頭。初一早上就是在吃水餃之前,點著一個玉米杆烤手。烤完吃水餃去拜年。拜完年中午還是吃水餃。下午送完老的,這年就差不多你們那和我們一樣嗎?



越熙琪


我是山東人,屬於魯南地區的。我來說一下我們那的過年安排吧,很多都是小時候的印象了,現在過年精簡了很多,所以年味沒有那麼重了,當然可能也跟我年紀大了有關係。

1.首先是臘八節,臘八節我們那也過,但是並不是特別重視,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活動,家裡在當天早上會熬粥,然後父母會跟你說今天是臘八節了,然後就沒有其他的了。

2.臘月二十一,我們那每逢農曆帶一和六的日子是趕集的時候,所以在臘月二十一這一天是農曆春節前最重要的一次趕集,大部分年貨都是在這一天屯的。比如小時候的新衣服,過年吃的瓜子、糖果等等都是在這一天採購,集市上摩肩擦踵,根本沒有落腳的地方,最近一些年因為工作,好久沒有在家裡過年了,都忘了這種感覺了。

3.臘月二十三,這一天是送灶神的日子,按我們那得說法是灶王爺在下面忙了一年,要送灶王爺迴天庭過年。沒到這種時候,晚上的一頓餃子是少不了的,吃飯前要把餃子夾下來一小塊扔到鍋灶前面地上,敬灶王爺先吃飯,感覺跟上墳敬祖宗一樣的。

4. 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印象深刻,父母三點鐘就會起來和麵,滿滿一大盆的麵粉,得有幾十斤麵粉,一邊加水一邊和,得使勁揉老半天才能把面揉勻。揉好的面再搓成一個個的圓圓的饅頭,做好的饅頭要放在炕上進行充分發酵,這個時候父母就會把我叫醒,因為要把被褥捲起來收走,燒炕的時候溫度會很高,被褥容易被烤壞。印象中饅頭要蒸好幾鍋,會一直吃到過年後很久,有時候饅頭太久了會發黴,還是捨不得扔掉,把黴點子掐掉蒸一蒸繼續吃。

5.臘月二十五,這一天晚上會做豆腐,一般都是幾家做一鍋,我們家大多是在我大爺家裡吃,我大娘做豆腐的手藝很好。我小時候不喜歡吃豆腐,也就很不理解為什麼一定要做這個吃,現在回想起來倒是有些美味。冬天裡的豆腐燉上一鍋白菜粉條,裡面再切上幾塊豬肉,年味一下子就出來了。流程是先喝豆漿,撒上滷水再喝豆花,最後沒吃完的放在包袱裡壓成豆腐,每家分一點等著過年吃。

6.臘月二十六,這一天也是趕集的日子,過年的豬肉、蔬菜等等不耐儲存的東西都是在這一天買,從這一天開始到過年基本上店鋪就開始關門了,在想買就不好買了,殺豬的都把肉攤擺滿了,那時候家裡都窮,也就在年底家家戶戶能買點豬肉。那會冰箱還沒有普及,肉買回去都是找個泡沫箱,裡面鏟點雪,把肉凍在裡面,吃的時候拿出來割一點。

7.臘月二十七、二十八兩天在我們那是上年墳的時間,家家戶戶都在中午吃完飯後去上墳,我們那有講究,上墳炒幾個菜,必須要有魚有肉等等,連幾條魚都有說法,還要有酒,有饅頭,有餃子,有點心。很多東西連我平時都是吃不到的,但是上墳一樣也不能缺,我父親對這件事很是重視,所有的東西都必須等上完墳剩下了才能給我吃。等到了時間,幾個碗碟還有筷子往方盒裡擺齊,包袱一包,用個扁擔一邊挑著盒子,一邊挑個簍子(裡面乘著燒紙和鞭炮)慢慢悠悠就往墳場走去了。

8.大年三十,這一天上午是貼對聯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出來貼,那會膠水也貴還不好用,我們家是自己熬漿糊,用麵粉熱水一衝,比膠水好用多了。我們一大家子(我爸排老三,大伯家、二伯家、奶奶家都是本村)一起貼。都是我和哥哥幾個小輩一家家的貼過去。到了年三十晚上應該全國都是一樣了,家家戶戶吃著年夜飯守著看春晚,半夜十二點起來放鞭炮迎新年。

不知不覺出來有十多年了,印象中的過年活動忘的也差不多了,能記得的也就這麼多了,今天有幸看到這個問題,把想起來的寫一寫,要不然再過些年都遺忘在記憶的角落裡了。


國學小不點


我們家鄉習俗是:正月初一大早起床,換上新衣服開始走親訪友,相互拜年祝福。這一天是不掃地、不倒垃圾的,怕把財氣掃掉、倒掉了

初二是“女婿日”,女兒要和女婿、孩子,回孃家探親

初三,不登門拜年。這一天給誰拜年,就會跟誰吵架

初五,商鋪開張,農民下地,人們又開始一年的勞作




用戶逍遙


我的家是四川農村的。我們哪兒的人很樸實也很好客,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要殺一頭大肥豬。一部分肉做成香腸,還有一部分做成臘肉。每家每戶掛著紅燈籠。每個房門都要貼對聯。我們家鄉平時都沒有什麼人,一到過年在外打工的人全都回家。現在大城市都不能放煙花炮竹了,只有在我們農村那邊還可以看到這奇特的景象。感覺在農村過年更有味兒。


68774993483


我們家鄉座落在山東南部,魯南地區也許有些人不知道魯南在哪?筆者介紹到沂蒙山區可能有很多人還是知道的!臨沂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早已今非昔比,人們慢慢走在小康路上享受著幸福美好的生活,談到過年的習俗,記得我們小時候家裡很窮早早盼望著過年吃頓香噴噴的餃子,再者大口吃肉打打饞蟲,北方的冬天每年都有飄飄灑灑的瑞雪出現,一旦下雪了孩子們陪雪人打雪仗好不熱鬧,尤其沂蒙山里人到山上抓野兔,山雞在雪地裡跑來跑去,有時候很有收穫這些都是兒時記憶一去不復返……

樸實憨厚的沂蒙人每到春節來臨,先是帶著節禮串門子走親戚,你來我往十分熱鬧,到了臘月28家家戶戶辦年貨“炸穌菜”炸魚、炸裡脊、油炸四喜丸子,臘月三十家家戶戶貼春聯,土話“過門箋子”大門上樑上“大紅二綠黃當中並排淺紅紫色最後”門箋上純手工雕花十分精緻,看上去很漂亮……

除夕燃放煙花爆竹、上香祭拜、吃餃子,喝團圓酒一家人開開心心過大年,年初一先給父母拜年,一家族人多的有長枝帶頭帶領十幾人多則二十多人挨家挨戶給長輩磕頭拜年,長輩準備好紅包每人十塊二十塊圖吉利,年初二回孃家,無論姐妹幾個一般都回孃家一起吃多團圓飯……這個風俗延續至今。


寜靜致遠43


我的老家在魯西南,過年習俗很多。比如,年前要做花饅頭,一般放在臘月二十以後;煮年肉,大多在臘月二十五以後;開油鍋,就是炸丸子、油餅之類的;除夕貼春聯,打掃衛生,包餃子;年三十守歲,點紅蠟燭,放爆竹,也會在院子裡撒上芝麻桿,好像是要扎誰的腳,忘了!在院門口地上橫上一根木棍,擋住財富不外流;大年初一,早上早起下餃子,餃子下鍋的同時一定要放爆竹;餃子要先端給長輩吃;吃餃子前要先喝一碗紅糖水,吃一個雞蛋,寓意生活甜美,一年好運!天剛亮,村子裡人以姓氏祖親為單位組織起來互相到家裡拜年,特別是要到有長輩人的家裡去。從初二開始就是走親戚,逛廟會,看大戲,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故鄉的大年,兒時的幸福,少年的記憶,中年的不顧,老年的回憶。啥時間再過故鄉大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